第167章 慢慢发展
李恪无语,好家伙,好家伙,这李治哪里是要让兕子给自己当眼线啊,而是在利用兕子和自己的关系,想逼自己回长安呢。 果然,和影视剧里表现的差不多,妥妥的芝麻汤圆。 李恪就不信了,李治会不知道写这封信的后果,知道有这后果李治还写这样的信,不就是盼着兕子和自己说后,自己跑回长安找他替兕子讨说法吗? 李恪敢打赌,只要自己跑回了长安,要想出来就难了。除了老爹李世民、杨妃、李承乾、外舅祖父萧瑀等几个,其余的都会想方设法让自己出不了长安,尤其是长孙无忌和李治! “信烧了吗?”李恪问道 兕子点点头。 李恪松了口气,这种事最好别留下什么证据,免得有人借题发挥。 “兄长,长安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了?”兕子忧心问道。 “兄长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李恪一脸无奈道。 兕子也没有继续追问,和李恪聊了聊家常后,就坐马车回府去了。回府后,兕子在大厅坐下,呆坐了一会儿,兕子笑了一下,很是苦涩。 现在,兕子真的只有一个念头了,希望阿耶最后的选择是兄长。不然,大兄、四兄和九兄,可能一个都活不了。 兕子离开后,王妃杨婉抱着孩子过来了。 “长安的事,让人很不开心吧?”张亮谋反被处死的事是行文天下,再加上杨虞在家里还有点人脉,所以长安的事情,杨婉还是比较清楚的。 “能开心起来才是怪事。”李恪摇头,对于长安那些人也挺无语的,“有那内斗的精力放在开疆拓土上不好吗?” 这是李恪真实的想法,但凡长孙无忌将心思都放在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而不是挖空心思在独掌大权上,河北世家哪还能一直猖狂!更别提长孙涣已经查到,为了权力,长孙无忌甚至都愿意和河北世家合作了。 要知道,老爹李世民的策略就很明显,关陇勋贵抱团,拉拢山东寒门,多用河东和江南世家人才,最后达成孤立河北世家的目的,逼得河北世家吐出自己的人力物力资源。 至于李治写信拉拢兕子,李恪摇了摇头,这个芝麻汤圆,难道不知道,因为李承乾和李泰的事,兕子更看重亲情而不是那点血脉联系吗?算了,这些都和李恪无关,李恪决定还是去育种园看看,去看看土豆良种培育的怎么样了。 育种园建立在五云山半山腰,李恪派人在这里开垦出一块平地,用自己生产的玻璃搭建了较为原始的温室大棚。这里主要的育种就是土豆。不过,因为土豆太吃肥了,所以几个温室是轮流种的,不种土豆的时候就种苜蓿或者大豆养地。 说起土豆育种,李恪真的是一把辛酸泪。 土豆要想获得高产,离不开两个关键点:第一,优良的种薯;第二,充足的养分供养。 但问题是,这两在大唐……、 想起第一批土豆收获,李恪看着那只有鹌鹑蛋大小的玩意,脑袋上无数羊驼呼啸而过。就眼前这玩意,真的是自己前世见过的土豆? 至于肥料,李恪表示暂时无能为力。土豆要想高产,就必须有大量的钾肥供应。李恪表示,这不是要和火药厂抢硝钾么!至于其余什么硫酸钾碳酸钾什么的,硫酸钾李恪表示没得办法,碳酸钾就只能靠草木灰了。 到今天这茬土豆,是李恪育种的第五茬了。不过,李恪一般难以亲力亲为,所以除了取芽这操作是李恪亲自动手外,其余的像施肥除草什么的,李恪都是交代下去,自然有人做。不过,李恪还是要求他们都做了记录。 虽然没有亲力亲为获得的数据准备,但起码这些记录也都可以做参考。 这次收获的土豆,李恪还是摇摇头,虽然个头从鹌鹑蛋变成了鸽子蛋,算是进步了不少。但李恪看来,这个时候不指望能培育出拳头大小的土豆,能培育出鸭蛋大小的土豆,李恪就很知足了。 至于红薯,还行,亩产好歹能有个六百来斤。李恪看到这个数字时,整个人是斯巴达的,玩呢,怎么红薯产量才这么点!? 直到看到收获的红薯个头和第一茬的土豆个头差不多时,李恪的心,那叫一个瓦凉。 还好,红薯让李恪省心了不少。只经过两次选种培育,红薯的亩产就过了千斤。现在,红薯在江南八州算是推广了开来。不过,只是作为主粮的补充,毕竟能有稻米吃,谁愿意啃红薯。 至于木薯,在台湾种植大获成功。现在,木薯成了李恪建立在台湾的酿酒作坊的主要原料来源。 随着木薯酒的成功,李恪已经成功将酒给卖到了河北。至于为什么成功?因为李恪的酒卖得实在是便宜。 花生也不错,只不过大伙都不叫它花生,叫它地豆子。本来李恪想用来榨油的,但考虑到花生油有自动氧化酸败的特性,再加上李恪这里茶油产量巨大,而且菜油也开始出产。至于动物油脂,主要就是猪油了。 李恪现在可以自豪地宣布,江南八州和台湾海南两地,已经实现了食用油便宜自由。 可以说,民用行业江南八州已经是欣欣向荣遍地开花,就是,人再多一点就好了。 李恪现在对着人口破千万是望眼欲穿! 当然,还有更好的消息。那就是在这次平辽东时,在那个刘阿宝的地盘上,发现了煤矿和铁矿。李恪回来后扒拉着辽东地图看了好几天,苦苦回忆前世的地理知识,终于想起来,这不就是抚顺煤矿和鞍山铁矿么? 发了! 然后,李恪的欢喜只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后就蔫了。 没人! 李恪只想对老天狠狠竖一个中指,同时,心里对河北世家更是怨恨。李恪敢打赌,河北那群王八犊子隐匿的人口,最少也得有三百万。 当然,还有更好的消息,那就是枪炮厂终于吃透了李恪给的枪炮技术,造出合格的前膛炮了。不过,寿命还是不太行,也就是两百发的样子。 但李恪很满意了,毕竟最开始那炮,打十五发后就可能随时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