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最开始的时候,老子还是更偏向元始天尊的,但就以如今这个局势来看,却让他这个一贯奉行无为之道,顺势而行的天道圣人...似乎已经有了立场上的改变。 何为天道大势? 老子自以为对天道感悟精深,再往前踏出一步,未尝不能达到师尊鸿钧道祖之合道境界。 然而当下,他也不敢妄言天道了。 他此刻甚至心中起了一个别样的念想,圣人知天道,究竟是利还是弊,天道既让圣人知,究竟是让圣人顺天而行,还是逆天改命? 如果是希望顺天而行,那为何要让圣人感知天数? 可若是提前知晓了天数,可只能眼睁睁看到并非是自己希望发生的结果,又何必去见? 故而,当圣人知晓天数之后,若天数对己身有利,自当顺天而行...反之,难免要用些手段,即便是元始天尊这位号称最重天数的天道圣人,也不能例外。 反而是从最初就立下“截天之一”的的通天教主,在很多时候看似有多出逆天之举,实则暗合天道。 此时元始天尊问计于自己,老子便反问元始天尊,“三界众生皆要于大劫之中争命,便是大罗也未必能够超脱,玉虚门下十二金仙...” 说到这里,老子稍顿了顿,他后一句话并没有说出来。 但元始天尊听出了其中的含义,三界众生皆有可能上榜,凭什么十二金仙不行? 局势变得不妙了,正如老子清楚元始天尊的秉性,元始天尊也很了解自己这位大兄的作风,如今大势虽不在截教,但也不在玉虚,而是落在了殷商之上...一向是顺势而为的大兄,是否还愿意相助自己呢? 元始天尊在考虑这个事情,老子同样也在心中盘算,世人皆知他算无遗策,布局落子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不漏痕迹,圣手之下,不见果,不知因。 然则在天道之下,想要从中谋划,又岂是那么轻松之事? 如通天教主,签了封神榜之后,便下法旨让教众弟子闭关修行,静诵黄庭...法旨他是下了,至于截教门徒听不听,他似乎都并没有再多管过,否则三界之中哪儿还有这般多的截教修士? 似那嫡传弟子闻仲,余元,外门弟子石矶、张桂芳等人,不都在殷商为官为将? 若是通天教主当真有心让门下弟子避劫,只需召集截教门徒于金鳌岛上开坛讲道,便讲上个三二百年的...封神大劫又能奈他如何? 难道元始天尊还敢率领玉虚宫门下弟子,直接打他的山门? 老子这一想,心说这或许就是通天教主已然给十二金仙留下的“一线之机”了。 两教弟子借人间王朝之更替,与战阵之上正对正的较量,嬴的自然本领高强,于大劫之中脱身,输了的就甘拜下风,上那封神榜于天庭听令就是。 截教之“逆天而行”,似乎更像是面对自身命数时的不屈,争的过固然惊喜,若败了...不过命数本就如此而已,似也不亏。 “吾知你为门下弟子做了多番布置,然则大劫之中,哪有什么万全之法?”老子向元始天尊说道:“况且截教嫡传俱是道行深厚,法力高强之辈,修为更在十二金仙之上...外门之中亦有赵公明,云霄此等大罗仙,十二金仙之中能敌者几何?” “若是他们出山离岛,你难道还要亲自出手不成?”老子轻叹一声,“到时候通天岂能善罢甘休?若摆出那诛仙阵来,你又当如何应对?难道你当真去请西方二圣入局?” “虽然前番在女娲宫与恩州驿,确实是出自准提手笔,但他毕竟遮掩了身份...况且如今他已经失了先机,就更难在南洲掀起什么风浪,那北海城不过一处飞地而已,他西方教有多少弟子能往里填的?” “他正愁没有理由入局呢,若得汝之邀请,堂而皇之入局...以西方教之作为,又岂是轻易能打发走的?” 老子相信元始天尊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至于如何做决定...还是要看元始天尊自己的取舍。 而老子自己的立场,也并非是简单的区别于阐截两教,而是站在整个玄门一方考量。 毕竟也是天道圣人,见大兄此刻态度暧昧,元始天尊便也就没有再多言,久留也不一定能让大兄回心转意,不如早些离去,还能留些体面。 当走出八景宫的那一刻起,元始天尊望向外天,心说:“谁说我阐教金仙,不如截教嫡传?” 应劫争运而已,若连这许些自信都没有,又何言登临道境之巅? 似遥想化形至今,便是他们兄弟三人于三界之中一路走来,不也是历经无数劫难,才有今日之造化? ...... 朝歌王宫之中。 纣王于朝堂之上,忽觉怀中《封神演义》隐隐发烫,便匆匆散了朝。 回御书房关闭了门窗,屏退了左右,然后将《封神演义》掏出,观其变化。 自得到《封神演义》之后,虽然闻太师言说此乃一灵宝,但纣王始终未能将其炼化,上一次出现异变,还是在见到那九尾狐的时候,护持自己的心神,以免被魅术乱了心智。 再之后,便又无了动静。 不意今日又出现了变化,还是让纣王颇为好奇的。自己能有今日之变化全凭此书,否则殷商那里还有什么朝纲可言。 故而此书,他是向来不离身的。 此刻却见那书身之上似有玄光牵引,书页更是无风自动,沙沙沙——,便直接翻到了末尾,而后玄光凝实,竟是出现了一张新的书页。 入目之处,乃是一尊神像。 此神像左手执持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身着宝衣,互交二足,右足盘放于左腿上,左足盘放于右腿上,端坐于莲花宝台之上。 书页上又曰:药师琉璃光如来。 正当纣王疑惑《封神演义》变化之际,忽感国运震动,气运临身,而后通过自己的躯体,加持于《封神演义》之上,此书化一道灵光,遁入纣王体内。 “这是...灵宝认主?”纣王心有所感,而后心念一动,此书化体而出,漂浮在了纣王面前...如此反复几次,如臂使指,纣王自是喜不胜收。 至此,纣王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此宝,直到今日才肯认主。 因纣王并非修道之人,便不能似寻常修士那般,以自身法力炼化灵宝...上古时期,人族强者都是以自身血脉之力,蕴养神兵...于此宝并不适用。 闻太师也指点纣王用滴血认主之法,然则纣王之精血入书中,一入而没...本以为认主成功,但却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反应,更别说宝物认主之后的心绪相连之感了。 灵宝认主之后,纣王才知此宝乃天外之物,不在三界之内,等闲之法难以收服。 而今殷商国运雄厚,再辅之人王之力,这才成功收服此灵宝...但也正是如此,纣王才更加知晓,此宝并非是他殷受一人之灵宝,而是殷商之宝。 那所谓“药师琉璃光如来”之神像,虽是在《封神演义》的书页之中,但实则已经化入殷商国运之中...至于此尊神像,究竟有何妙用...眼下纣王还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绝非只是记录了一篇《封神演义》之故事那么简单,其中还有诸多妙用未曾被发现。 既是勾连国运之宝,想要发挥其真正的妙用,当然便要以国运行之...纣王以心神调动国运,《封神演义》绽出淡淡金光,书页之中的神像受国运加持,显出虚形。 见他双手结印,中指交叉放在两个虎口上,两只无名指交叉,右边压左边,放在中指背上,两个大拇指按在两个无名指头上,食指、小指竖起——手印合掌当胸,得见神光熠熠。 嗯? 纣王只见神光,却不见有什么神效,心中稍有些诧异。 但... 朝歌城外伤兵营中,许多重伤之将士,伤势明显有了好转,一些轻伤者更是霎然间痊愈;城中百姓,有小疾者似不治而愈,重病者身体亦有康健之势... 呼—— 王宫内,纣王收敛了国运。 只是短暂调用,便已是不小的负担,他毕竟修行时日尚短,还不能随心所欲的调遣这一股力量。 然则在他收功之际,也得到了《封神演义》之中传来的反馈,知晓了伤兵营与城中百姓之变化,当然也就明白了此尊神像之功效。 此真正国之重器! 纣王收敛了心神,将目光放在书页之上,“药师琉璃光如来”...若单看此神像尊号,纣王并不知晓其来历,但前番恩州驿时,分明有个“药师道人”被截教的无当圣母所斩...结合此道号,很难不让纣王联想。 当时纣王心中还在好奇,暗说此道人会不会上那封神榜...可而今这《封神演义》之中,却孕育出了这样一页内容,难道说...这道人没能上了封神榜,却上了孤这《封神演义》之中? 但纣王认真瞧过,这不论是书页之中的神像图形,还是化入了国运之中神像虚影,皆非神魂...此事分外古怪,此宝也端得神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