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面对的敌人非同小可。 即便是看过了《封神演义》,纣王也不一定认为自己就能够逆天改命,一旦不能功成,到最后的结局恐怕也不比摘星楼自焚能好到哪里去。 且覆巢之下无完卵,殷商若灭亡...这些忠于大商的臣子,岂会有什么好下场? 即便是侥幸保住了性命,又将何去何从呢? 苟活于世? 以纣王对梅伯、杨任这些忠贞之臣的了解,若是到了此等境遇之下,恐怕少不了一个以身殉国的下场。 身为他们的君主,纣王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当然,很有可能他也看不到,毕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先死的肯定是他。 看过了《封神演义》,并且同闻太师讨论推演过后,君臣二人也是颇有所得。尤其是《封神演义》之中对阐教金仙们的未来还有一些预示...更是让他们认为“封神之劫”,绝非表面上看上去这般简单。 其背后的博弈,远非他们这些“局中人”能够轻易参与...此刻依靠《封神演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局面...但也不能因此而心生懈怠,否则一旦那些高高在上的圣人亲自出手...他们几乎就没有什么翻盘的机会。 可谋定而后动说来简单,但想要抓住机会一击毙命,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事在人为,总不能什么都不做。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纣王双拳紧握,“迟早掀翻了尔等。” 对于现在的大商来说,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抓紧一切机会,利用所有的时间,来积蓄力量,增强国运。 然而国运只是护盾,虽然足够坚实,但还不够...大商还缺少一把锋锐的矛! ...... 朝歌城中。 玉鼎真人亲身切实体验过朝歌的繁华之后,也有些明白申公豹为何如此焦急了,还不远万里的跑到玉泉山请自己下山...也确实要找些帮手,不然就凭他的那点道行,如何能够撼动如今这大商之国运? 别说是他申公豹,就算是玉鼎真人在面对如此厚重的国运时,也是无能为力。 这同样也是玉鼎真人感到奇怪的点,“国运昌隆,君王贤明,臣子忠贞,百姓安乐...此分明盛世之相,这殷商有何来的亡国之兆呢?” 但成汤气数将尽,周武合当兴隆,又是师尊亲口所言,也是三教“共识”...可如今观之,若要强行推翻殷商,那究竟谁才是逆道而行? 天命又在何处? 便是学识广博的玉鼎真人,在见到此番景象的时候,也颇感棘手。怪不得申公豹要引诱商王修长生之法,否则又何处去寻他的破绽? 强行为之,显然不妥。 阐教弟子也不可能扶植西岐去当乱臣贼子,即便是他们十二金仙愿意,师尊元始天尊也不会同意。怪不得师尊派遣了申公豹下山,就此等局面...若是让姜子牙来,难保不被纣王折服。 便是玉鼎真人,至今还未见过纣王一面,但只是在朝歌城中行走半日时光,已然是对纣王增添了不少的好感...可惜天命在周呐。 一时颇为唏嘘。 “师弟为何长叹?”玉鼎真人身后传来一言。 他闻言转身,见来人是云中子,顿时大喜,连忙行礼,“玉鼎见过师兄。” “师弟太客气了。”云中子当日虽然离开了王宫,但并没有离开朝歌,朝歌城中之气象,也并非一日之景观,还是值得多留几日的。 毕竟云中子是乘兴而来,如今在人间尚未尽兴,怎能就此离去呢? 却不曾想在朝歌逗留的这几日,却等来了师弟玉鼎真人,“汝十二金仙,奉师尊之命在山中修行,待时而出...以贫道观之,如今殷商气运兴旺,西岐还未有崛起之态...大战未启,师弟怎先到了朝歌,还在此长吁短叹?” “这可不似师弟你玉鼎真人的作风。” 一向洒脱的玉鼎真人听闻此言,便将申公豹上山所请之事,如实相告,“申公豹请贫道下山入朝,以防殷商之朝为截教所乘,如今这一看...不瞒师兄说,贫道却以为,若人间如此,便叫截教把持了朝政,又有何不可?” 云中子听了玉鼎真人之言,亦是笑意上扬,“贫道与师弟果真乃同道之人也。” “然则...大劫将至。”玉鼎真人眼中多少有些悲悯,他指了指周遭百姓,十分无奈的说道,“此间百姓之安乐,不知还能留存几何。” “更甚者,此劫数本就因吾等而起...可现在却叫贫道如何作为?”玉鼎真人向云中子躬身一礼,“师兄乃福德之仙,此番不在劫数之中,还请师兄教我。” “劫由心起,亦由心落,若说定数...”云中子微微一笑,“未来之事尚且久远,连天机都蒙昧不明,师弟缘何就认定了事不可违呢?” 玉鼎真人闻言眉头深皱。 “吾等修行,若为天道,自当摈除七情,了断六欲,悟道于山野,逍遥于云间...然则你我此刻皆在红尘之中,既不能斩断因果,又不见羽化超脱...师弟何不顺心而为呢?” 云中子甩了甩手中之拂尘:“所谓修天道而忘情,吾观师弟如此,恐与天道无缘也。倒不如修持己身,顺乎本心,以正本我之念...不知师弟以为然否?” “吾之本心?” 不得不说玉鼎真人,似乎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哈哈哈哈——”,云中子大笑几声,向玉鼎真人说道,“你却不知商王殷受曾有言,曰:仙有仙之道,人有人之道...然你我侥幸得道升仙,却不知师弟以为何为仙之道?” 玉鼎真人听闻云中子之言,陷入沉思之中。 何为仙之道? 起初玉鼎真人并不觉着这是一个什么难题,毕竟他成仙已久,自有感悟...可当他想要开口回答的时候,便总是觉着自己适才在心中打好的腹稿,似乎并不能准确描述其之真意。 以往只是感悟天道,却也是从未想过,何为仙之道啊! “无量道尊。”玉鼎真人念一声道号,“贫道修行尚浅,竟不知如何作答...万年修行,只知参悟天道,竟忘却本身...若非今日师兄点醒,恐入歧途尚不知返。” 玉鼎真人之悟性,可谓是十二金仙之首,云中子也是笃定玉鼎真人能够参透自己之言,才与他言说...若是换了别的金仙,云中子也得谨慎开口,否则乱了心境,在这大劫之中,岂非是大祸? 仙人攫取天地万物之灵,日月星光之精,然则得道之后,自曰逍遥...不思反哺天地,云中子以为不妥。 仙之道,除却逍遥于天际,自得其乐之外...云中子认为更重要的是兼济三界,行慈悲于众生,渡灾劫于乱世,弘正教之道法,以雷霆惩妖邪,扬善行于人间—— 如此,方曰仙人。 至于,究古谈今,参玄论道...跨青鸾直冲紫府,骑白鹤游遍玉京,不过仙人表象而已,华而不实。 玉鼎真人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去杨府收徒,反而先是被师兄云中子上了一课。 也不怪云中子言曰他二人乃同道中人,对于云中子的话,玉鼎真人深以为然,他也是真听在了心里...同时也明白了云中子师兄,为什么忽然对自己说起这些。 云中子师兄这是打算要违抗师命,保殷商了啊! 或者说...师兄他保的不是殷商,而是人间之安定,然而维护人间安定的,恰恰是被天道所显合当灭亡的殷商一朝。 玉鼎真人想到此处,心中对师兄愈发敬佩叹服,何为福德真仙? 当如是也! 玉鼎真人甚至都没问“为什么师兄不在劫中,却还偏偏要自入劫中”,因为玉鼎真人很清楚,这就是云中子师兄的道——不是天道,是仙道。 道之万千,何拘于天?吾为仙人行仙道而已。 一念自此,似见得本心,玉鼎真人也顿觉灵光明媚,海阔天空,许久未曾动弹过的道行,竟百尺竿头跃进一步。 ...... 玉虚宫。 正闭目感悟天道,想要从这混乱的天机之中,理出一些头绪的元始天尊,忽觉十二金仙之气运生出许些异变,掐指去算...惊觉玉鼎真人破命而出,竟于大劫之中,似有证得大罗之迹。 然其神目望向人间,想要瞧个分明,不意视线竟于朝歌城外被殷商国运所阻。 此等变化,已然超出了封神命数,究竟是何处出了问题,竟出现此等变故? 但毕竟是门下弟子的机缘,元始天尊还是乐得成见的...唯一担忧的是,玉鼎真人一旦突破,十二金仙之气运必将受到影响,他们能否如自己此前算计那般有惊无险的度过封神大劫...就连元始天尊现在也不敢有所保证。 念及此处,元始天尊唤白鹤童子牵来四不像,准备往八景宫寻大兄老子商议对策。 就在元始天尊离开后不久,奉命的下山的申公豹便回到了玉虚宫,要为玉鼎真人在殷商站稳脚跟,寻一些得力的助手。 在来之前,他也跑了几处仙山。 可惜十二金仙自视甚高,似广成子,赤精子之辈,甚至都直接闭门不见...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等金仙虽见了,但一听申公豹请他们下山去殷商为官,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并不应他所请;至于道行天尊与清虚道德真君,此二人不在山中,说是下山云游去了... 唯有黄龙真人听闻是要帮助玉鼎真人,欣然前往。这位师兄虽然不济事,但总归是个人手,聊胜于无。 “阐教金仙,当真难请。”申公豹似有些挫败,但他并不气馁,“也怪贫道入门才三十余年,同他们一向没有什么交情...金仙难请,难道阐教就只有金仙?” 申公豹在阐教的人脉,主要还是在除了十二金仙之外的,那些就在玉虚宫中修行的二代弟子们身上。 “姜师兄!” 此刻刚到玉虚宫,便正遇见一位师兄在庭院之中游步,申公豹连忙就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