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立字为证
“你个糊涂的狗东西,莫非想挑拨朕和太子的父子之情?” 李世民真想给王德一大脚,若不是喜宴之上,百官都在。李世民这一大脚就飞过去了。 “赶紧都送入东宫去,东西都进宫了,难道还能插翅而逃不成……” “陛下教训的是,奴才这脑子实在是糊涂了。” 李世民心里美啊,美滋滋的美,王羲之真迹啊,世上还有多少王羲之真迹啊?不管有多少,朕都要收集过来。 李承乾给百官敬酒回来,发现父皇笑得很开心,嘴巴都快乐歪了。 “父皇,您没事吧?喝多了?” 李世民瞬间明悟过来,开口说道:“父皇怎么会喝多,只不过,今日又是你大喜之日,父皇高兴罢了,来,咱们父子二人干一杯!” 李承乾已经敬酒完毕,百官们开始起身告退。 盏茶时间后,立政殿外只剩下李世民还有诸位皇子。 随着李泰,李恪,李佑等皇子也纷纷告退而去,立政殿内的家眷和妃嫔们,也开始纷纷踏足而出。 “承乾,走,陪父皇母后说会话。” 李世民挽住李承乾的胳膊,阔步往立政殿而去。 宫女红袖和添香将茶水奉上,李世民浅饮一口茶水,开口说道:“观音婢,杜府和魏府的礼单你看过了?”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道:“这大喜的日子,妾身哪有时间看那些。” 李承乾瞬间明悟过来,结合内侍总管王德趁他敬酒的时候,在父皇面前不知奏报着什么,然后自己敬酒回来,父皇对他就非常的热情,刚刚更是挽着他的胳膊踏足立政殿内。 这里面有事啊,有大事。 身为大唐天子,竟然关心起杜府和魏府的礼单来了。 李承乾嘴角上扬,弯起一抹弧度,问题应该出在礼单上,莫非,杜相和魏中丞的礼单上,有父皇心仪已久的宝贝不成。 李承乾起身拿起礼单细细查看起来。 李世民假装无事发生,长孙皇后莞尔一笑道:“你们父子今日这是怎么了?一个问看没看礼单,一个直接拿起来看了,杜府和魏府的嫁妆,都是拟定好的,不用看,都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李承乾很快便发现了礼单上最为贵重的嫁妆,也明白了父皇为何会突然惦记起礼单来了。 “父皇,母后……这杜相和魏中丞可真大方啊,竟然把王羲之的真迹当作嫁妆送来了,儿臣真是太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了,仰慕的五体投地,无以复加……” 长孙皇后嘴巴张得溜圆,长孙皇后之聪慧丝毫不弱于李世民,她瞬间便明白,刚刚李世民为何问她有没有看礼单了,原来二郎之意不在礼,而在于王羲之真迹也! 长孙皇后看了李世民一眼,微笑着起身说道:“承乾,当真有王羲之真迹?” “母后,红纸黑字,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若是没有,儿臣明日去杜府和魏府索要去。” “来,给母后好生瞧瞧。” 长孙皇后接过礼单一看,实锤了,彻底实锤了,杜府和魏府还真是大手笔啊,竟然把王羲之真迹都当嫁妆送来了。 眼下王羲之的真迹,可谓是一帖难求,除了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之外,市面上鲜有出现,一旦问世,那就是争相竞价抢购。 这些年,李世民收集起来的王羲之真迹也有很多,都是高价买来的,没办法,谁让他喜欢王羲之书法呢,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承乾,母后给你商量个事好不好?” 李承乾瞬间便猜测到是何事了,看来母后对父皇乃是真爱啊。 “母后是不是想让儿臣将这王羲之真迹都送给父皇?” 李承乾一开口,长孙皇后微笑着开口说道:“承乾果然睿智,母后正是此意,你父皇痴迷王羲之书法已经很多年了,这两幅真帖先让你父皇保管着,反正父皇母后所有的东西,早晚都是你的……” 李承乾微笑着点点头,这跟后世父母骗小孩压岁钱何其相似啊! “父皇当真想要这两幅真帖?” “想啊……”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道,他何止是想,简直是太想了。 李承乾一脸非常为难的表情,和李世民以及长孙皇后满脸期待之色,乃是泾渭分明的对比。 “既然母后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父皇也非常喜欢这两幅王羲之的真帖,不如这样吧,儿臣也有一个条件。” “承乾但说无妨!”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齐齐脱口而出道。 “父皇母后,这两幅王羲之真帖您拿去可以,以后儿臣若是再能得到王羲之真迹的话,您可得让儿臣留着了。儿臣也是非常喜欢王羲之书法的。”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齐齐微笑着点点头,没想到搞了半天,承乾竟然是这样一个条件,简直和没有条件毫无区别吗! “善,大善……父皇答应你!” “承乾,母后可以作证,保证没有下次了,下次你若是再得到王羲之真帖,尽可留在东宫之内。” 李承乾正色道:“口说无凭,立字为证!”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互视一眼,虽然觉得为这事立字据,好像有点那啥了,不过看在王羲之真帖的份上,这字据必须得立。 于是乎,立政殿内。 大唐天子携大唐皇后和大唐太子,三人一起立字为证! 字据立好后,三人还正儿八经的签字,然后盖上李世民的玉玺,方才算是尘埃落定。 字据一式三份,李承乾收好自己那一份,微笑着开口说道:“杜府和魏府送来的两幅王羲之真迹,父皇母后尽管拿去。” “善,大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父皇母后代为保管。” 李世民脸上绽放最为灿烂的笑容,今日得亏观音婢啊,竟然如此轻而易举的将两幅王羲之真帖搞到手,今晚那个妃嫔的宫殿也不去了,必须好好疼疼观音婢! “承乾,时候不早了,赶紧回去陪杜爽和淑美吧?母后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要让她俩都高兴才好!” “儿臣谨遵母后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