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重逢
在百货商店的外宾专区,张旭买了两双皮鞋。 国内很多大城市为了赚取带回,很多设有专供外宾消费的商店。 另有一些城市则在百货商店里设置外宾专区,以此来区分。 买好了礼物,去邮局取回包裹。 兄妹俩一路说说笑笑的回到家。 此时,杨红梅和张岚已经还完了钱回来了。 张远和大姐也买好了菜。 一进屋里,张媛就跑到杨红梅边上,乐滋滋的显摆道:“妈,你看三哥给我买的发卡,多好看。” “好看,好看。”杨红梅高兴的摸了摸张媛的头发。 张旭一回来就解决了家里的大难题。 她现在心情愉快,看什么都是优点。 早已不复那种被生活的压的喘不过气,没有生气的状态。 张媛挨个跟家里人显摆发卡。 张旭把包裹拆开,开始分发给礼物。 毛衣、手表、皮鞋,一家人,每人都拿到了礼物。 “老三,谢谢你送的手表,我太喜欢了!” 张芳戴着张旭送她的手表,来回转动手腕,怎么看都看不伤。 “哥,我早就想买个手表了,可是没有票,一直没买成。” 张远戴着手表,也是一阵臭美。 看到一家人兴高采烈的分享着自己买的礼物,张旭也满脸笑意。 赚钱不就是为了一家人幸福生活嘛,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 等张旭从包裹里取出收音机时,张媛发卡都不显摆了,直接蹭过来, 收音机堪比一个家庭富裕程度的风向标,加上需要凭票购买,很多家庭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在电视没普及前,收音机是老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张旭买到是袖珍收音机,像一本厚厚的口袋书大小,非常便于携带。 装上电池,调到山城广播台,优美的音乐便从收音机的喇叭里传出来。 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边,把收音机摆在中间,一起欣赏。 眼看外面天色渐渐变黑,家人们被自己的礼物和收音机吸引了注意力,连做饭都不急。 张旭一阵好笑。 不过,再好的收音机也不能当饭吃。 “妈,是不是该做饭了啊。” 张旭忍不住出言打断听的入神的家人。 “哎呀,都忘了做饭了。” 一阵慌乱过后,杨红梅和张芳开始准备。 张岚则在一边打下手。 “李哥,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知道二姐夫李昊手指断了以后,张旭一直注意观察他的情绪。 虽然困扰他们最大的问题被张旭解决了,他看起来很高兴,可眼里始终有一丝落寞。 “厂里说让我守大门,或者看仓库。” 李昊说起工作,一脸苦恼。 张旭听了顿时无语,才二十几岁的人,就去守大门,照这样下去一辈子就定型了,不可能有好的发展。 “李哥,真要守大门也不是不行,业余时间你可以利用起来,读个职工夜校。” 李昊这种情况最适合的工作就是做个体户,不过眼下要到年底才发放第一张个体户执照。 而且,即便官方承认,在最初一段时间,老百姓说起个体户眼里只有鄙视。 所有职业里面,个体户处在鄙视链最底端。 再加上政策不明朗,个体户生存空间很小,等到83年以后,个体户才真正迎来大幅度发展。 张旭建议李昊去读夜校,就是想着等这两三年混过去,李昊要是没什么发展,他就拿钱出来让他去干个体。 那是张旭自己也毕业了,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这事。 “从车间工人变成守大门的,我就是感到憋屈。” 李昊看了眼在屋外帮忙做饭的张岚,低声说道。 “李哥,你要看开些。看大门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有了文化基础,以后的路会更宽。” 张旭接着劝说道。 “老三说的对,你可以参加夜校,多学知识,这总不是坏事。你看老三,不就是靠知识赚钱吗。” 大姐夫刘建民很赞同张旭的想法,在边上也劝道。 “以后是知识的社会,没知识没文化,干什么都难。李哥,你相信我准没错。” “既然你们都这么多了,回头我跟单位说,我愿意守大门。” 李昊心结总算打开,说完这话,脸上多了一丝轻松的笑意。 ...... 吃过晚饭,张旭把上大学以来,自己写书赚钱的事,简单给家人说了一下。 听到他已经写了两本长篇小说,都卖到了脚盆鸡。 一家人都被震惊的嘴都合不拢。 “老三,你还会日语?” “你说几句日语,让妈听听,看和电影里一样不......。” 热热闹闹一家人聊到很晚。 第二天,张旭吃过早晚径直去了《洪岩》编辑部。 编辑部里一如往常,几位编辑都在位置上埋头处理稿件。 张旭刚一进屋,就被听到脚步声,抬头观察的杨小凡看到: “咱们的大学生回来啦!” 他的喊声,一下引得其他人纷纷抬头查看。 “张旭回来了!” “大学生活充实吗?” “看起来比上学前又帅了一点啊!” “上了大学果然不一样,更精神了。” 面对围上来的几位编辑,张旭一一招呼,向他们问好。 寒暄了一阵,正巧马荣拿着包从外面回来。 “张旭回来啦。” 马荣笑着和他打了个招呼,挥手示意了一下,让张旭跟上,“过来,看看你的读者来信。” 跟着马荣出了编辑部,在旁边的一间小房间内,张旭见到了读者寄给他的信件。 足足装了六麻袋,占据了房间内一半的空间。 “从去年到现在,你的读者来信是越来越多。” 马荣指着眼前那几大麻袋的信件,苦笑道:“你既然回来了,把信带回去慢慢看吧,我这里实在放不下。” “没问题,我今天就处理。” 前世张旭写小说曾经收到过读者来信,数量不多,只有几十封。 眼前这几大麻袋,至少几万封信件,代表着背后难以计数读者的支持。 这不但是对他作品的肯定,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写作,为更多读者写出更好的作品。 “这些信件每一封都代表一位忠实的读者,你要好好珍惜。” 马荣看着这些信件,十分感慨,编辑部的作者团队里,能收到这么多读者来信的,张旭是独一份。 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