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铁血老兵
“我保证。” 方林正色道:“你可以不相信我,也可以现在离开,如果决定对我坦诚相告,我保证留你在小集体,工资依旧一百元一月。” 李跃进再次沉默。 方林态度和其他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截然不同。 始终和和气气跟自己说话。 加上一个月一百元的承诺,对于李跃进太有吸引力了。 沉默良久,李跃进破例讲出了自己曾经的过往。 方林猜得没错,李跃进确实不是汽车兵。 而且也不是一名简单的侦察兵。 他是一名侦察连排长。 南疆战事爆发,还是班长的李跃进随大部队开赴前线。 作为侦察兵,自然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懂得驾驶各种机动车,只是王牌侦察兵的入门条件。 熟练摆弄各种国产枪械,拳脚功夫以一当十。 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养,李跃进到了战场如鱼得水,多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因功被火线提干。 从班长变成一名见习排长。 不出意外,李跃进很快就能成为正式排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李跃进接到通知,即将前往教导队训练的前一天。 一处猫耳洞遭到敌人偷袭。 驻守猫耳洞的一个班战士全部牺牲。 提干之前,李跃进正是这个班的班长。 如果自己依旧留在班里,李跃进认为战友们不可能牺牲。 带着无尽的恨意和懊悔,李跃进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 亲手为战友们报仇! 敌人的特工队神出鬼没,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立刻转移。 想要找到害死战友们的仇人,可谓是难如登天。 搞不好,还要深入敌境。 气急攻心的李跃进管不了那么多,一个人偷偷离开大部队。 凭着敌人留下痕迹,终于在国境线对面,找到了这支神出鬼没的特工队。 一夜过后,李跃进大仇得报。 八名敌方特工全被李跃进宰了。 为战友们报完仇,李跃进返回团里自首。 前往教导队报到的时间已经过了。 一个人未经汇报潜入敌国。 不但排长当不成,李跃进差点被送上法庭。 部队是个讲究绝对服从的地方。 纵然李跃进有一百条正当理由。 也抵不过一个无组织无纪律。 “好样的!” 方林称赞道。 从军纪方面来讲,李跃进犯下的错,谁都保不了他。 但是从个人情感角度说,谁听到都要对李跃进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干得好。 李跃进漠然道:“虽然背了个处分提前退伍,但是老子不后悔,即使让老子重选一次,老子还是会那么做。” “什么也别说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小集体的第一名正式工。” “每月工资一百元,至于奖金什么的,需要等小集体框架搭起来再说,你放心,保证让你满意。” 方林想了想,询问道:“跃进,小集体现在的负责人,只有我和吴红兵,还有十几个临时工。” “小集体前不久刚刚进行了厂房修葺,设备和生产材料也没到,其余工人现在都在家里休息,你先担任保卫科负责人,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能有份工作就行。” 李跃进由于档案带着处分,没有任何一家国有企业能够接收他。 去其他小集体企业,或者街道企业当临时工,对方又会和吴红兵一样刨根问底。 对于自己曾经干过的事情,李跃进毫不后悔,但是不愿跟别人多讲。 作为军人,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天职。 犯了军纪自己认。 “红兵,你来一下。” 方林向不远处正在抽烟的吴红兵招了招手。 紧接着告诉吴红兵,李跃进是小集体的自己人。 明天,李跃进会正式走马上任,成为小集体保卫科负责人。 之前发生过什么,方林已经知道了。 吴红兵无须多问,只要知道李跃进是个爷们儿就行。 李跃进拿着方林给的二十元钱,心满意足地离开小集体。 吴红兵纳闷道:“方哥,李跃进这家伙古古怪怪,真的可信吗?” “你不信他,还信不过我?” 方林笑道:“等以后你们熟悉,你就会知道李跃进值得信任。” “时间不早,咱们出去找个地儿吃点东西,明天早晨把你们厂的卡车开出来一辆,我有用。” 隔天一早,吴红兵开着一辆卡车停在农机厂家属区楼下。 随后,方林在吴红兵的帮助下,将打包好的计算机搬上卡车。 抵达无线电厂家属区,方林告别吴红兵,一个人将计算机搬到梁奋斗家的小楼。 “这是IBM公司的第一款个人家用台式计算机?” 方林将计算机搬进客厅,三下五除二地组装完成。 梁奋斗曾在一本国外杂志,读过关于这套计算机的相关介绍。 万万没有想,IBM公司推出不久的台式计算机会被方林买到。 还以为方林口中说的计算机,是西方淘汰的二手货。 又或者是国内的孔带计算机。 方林说道:“没有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又怎么进行数控系统编程呢。” 此话一出,梁奋斗心头一惊。 方林说要研究四轴机床,真的不是信口开河放卫星,也不是胡干蛮干。 提前做了大量详细的准备。 无论四轴数控机床还是五轴数控机床,仅仅是领域内人士对它的代称。 数控机床真正的名字叫做加工中心。 内部核心是各类复杂的软件程序。 懂得用进口计算机进行编写程序,证明方林即使不是专家,也肯定对多轴数控机床有着充分了解。 不一会,方林启动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 调取出自己存储在计算机里的数控基础图纸。 “梁工,数控机床的核心是各种复杂的软件程序,同时还需要大量处理器,电子元器件配合使用。” 方林自信满满地说道:“前者需要咱们凭各自的能力进行技术攻关,至于后者的处理器,我认为燕京无线电有能力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电子处理器。” “你是说8080处理器?” 梁奋斗坐在计算机前,转头看向方林。 方林点了点头。 1979年的时候,沪城无线电厂和几家配套企业,联手突破处理器技术屏障,完成了技术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