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扮演角色成真,我披上龙袍

第218章 接二连三的针对

   夜色如墨,深沉而凝重,笼罩着大周朝的皇城,一股暗流在宫墙之内悄然涌动。谢府内,灯火通明,却难掩一股压抑的气氛。   谢宰相,这位平日里风度翩翩、运筹帷幄的朝廷重臣,此刻面色铁青,怒不可遏,刚刚得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他对家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兄长,你听我解释……”谢尚书站在书房中央,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他深知自己擅自接下太后修缮园林的差事,并暗中谋取私利的行为,已触怒了家族的顶梁柱。   “解释?你要我怎么听你解释?!”谢宰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我为了国库省吃俭用,不惜得罪朝中同僚,砍掉了多少不必要的开支,只为让大周朝的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你呢?你却在这里给太后修园林,还从中中饱私囊!你这是要把我们谢家的脸面都丢尽吗?!”   谢尚书低下了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兄长,我知错了。但此事确是太后所命,我等身为臣子,怎能违抗君命?况且,我若不接手,难保他人不会借此机会贪墨更多。我原想,能借此机会为家族积累些财力,以备不时之需……”   “不时之需?!”谢宰相怒极反笑,“我们谢家世代忠良,何时需要靠这种手段来维持?你这是在拿我们谢家的名誉做赌注!”说罢,他猛地一挥袖,转身欲走,却因情绪过于激动,身形一晃,险些跌倒。   “兄长!”谢尚书连忙上前扶住,心中满是懊悔与自责。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做错了,不仅损害了家族的利益,更让兄长失望透顶。   次日清晨,谢府上下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谢宰相病倒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而此时的谢太后,在得知了谢尚书修缮园林的真相后,亦是怒不可遏。她虽心疼弟弟,但更清楚,作为太后,她必须维护皇家的威严与公正。   “贾尚书,你如何看待此事?”谢太后在凤仪宫内,对着前来汇报的贾尚书问道。贾尚书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恭敬地答道:“太后圣明,此事确是谢尚书失察。但微臣以为,修缮园林之事既已发生,不若将此事交予微臣处理,一来可确保工程透明公正,二来也是对谢尚书的一次警醒。”   谢太后闻言,轻轻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她深知贾尚书虽表面恭顺,实则野心勃勃,但此刻却也只能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她应允了贾尚书的提议,并暗中嘱咐他务必小心行事,不得借机生事。   然而,贾尚书的心思却远比谢太后想象的复杂。他表面上答应得爽快,心底却对谢家充满了嫉妒与不满。在他看来,谢家世代显赫,如今又手握重权,而自己虽贵为尚书,却始终难以撼动其地位。如今,谢承宗之事无疑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赵将军府内,灯火通明,贾尚书与几位朝中重臣围坐一堂,商议着如何利用谢承宗之事扳倒谢家。赵将军率先开口:“谢承宗之事,虽未直接牵连谢家,但足以动摇其根基。我们可借此机会,大肆宣扬其勾结起义军之罪,再暗中搜集证据,将谢家一网打尽。”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贾尚书更是笑得意味深长:“诸位放心,此事我自有安排。不过,我们也得小心行事,切莫让太后察觉了我们的意图。”   正当他们密谋之际,一封来自甘将军的密折悄然送达了贾尚书的手中。甘将军在折中详细描述了谢承宗被起义军蛊惑的经过,并明确表示自己并未完全按谢宰相的吩咐行事,有意留有余地。然而,这份折子却意外地落在了贾尚书的手中,成为了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贾尚书看着手中的折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知道,这将是他彻底击垮谢家的关键一步。他暗中联络了朝中一些对谢家不满的官员,准备在朝堂上发起一场针对谢家的猛烈攻势。   甘将军的密折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大周朝政坛的平静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这封折子,原本应是谢宰相案头的急件,却因他突如其来的重病,阴差阳错地落入了贾尚书的手中。贾尚书接过折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骘,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为自己的政治野心铺路。   次日清晨,贾尚书召集了赵将军及几位心腹大臣,于府中密室召开紧急会议。密室之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众人各怀心思的脸庞。   “诸位,甘将军的折子大家都看过了吧?”贾尚书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他故意将折子轻轻拍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是在提醒在座的每一个人,这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更是他们手中握有的利剑。   赵将军眉头紧锁,率先发言:“甘将军的折子,字里行间虽未直接指责谢家,但谢承宗与起义军勾结之事,足以让谢家颜面扫地。贾尚书,你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贾尚书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处置?不,我们不仅要处置谢承宗,更要借此机会,将整个谢家拉下马来。”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面面相觑。一位大臣忍不住问道:“贾尚书,此话怎讲?谢家势力庞大,根深蒂固,岂是轻易能动摇的?”   贾尚书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谨慎地布局。谢承宗之事,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搜集更多关于谢家的不利证据,无论是贪腐、结党还是其他任何可以攻击的点,我们都要一一揭露出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我知道,这并非易事。但谢家近年来行事愈发嚣张,早已引起朝中不少人的不满。只要我们能够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将他们击垮。”   赵将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便坚定下来:“贾尚书言之有理,谢家若真有不法之事,我等身为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为社稷除害。”   其余大臣也纷纷表态,表示愿意支持贾尚书的计划。贾尚书见状,心中大定,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将这些人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贾尚书与赵将军等人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他们一边暗中调查谢家的种种不法行为,一边四处散播关于谢承宗与起义军勾结的谣言。这些谣言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京城乃至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引起了民众的恐慌和愤怒。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群臣分立两侧,目光聚焦于中央的辩论,一场关于谢家及其门生陆经纬的争议正激烈展开。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青石地板上,却似乎无法驱散这满室的阴霾。   贾尚书身着朝服,立于殿前,神色严峻,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陛下,臣近日得悉一事,关乎国计民生,不得不奏明圣听。前不久,张御史在南阳县查案时,意外发现谢家与地方势力存在不当勾结之嫌。而今日,臣更要揭露的是,谢尚书之得意门生,现任江西省巡抚的陆经纬,其治下竟出现民不聊生、百姓造反之惨状。”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众臣或惊讶、或疑惑、或愤慨,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谢尚书脸色铁青,怒视贾尚书,却一时难以反驳。   陆经纬闻言,心中大骇,但表面上仍强作镇定,他跨出一步,高声辩解道:“陛下明鉴,微臣在江西省任职期间,一直恪尽职守,勤勉为民。至于贾尚书所言民不聊生、百姓造反之事,纯属无稽之谈。微臣在任时,江西并未发生大规模叛乱,此乃卢知府接任后之事,与微臣无关。”   贾尚书冷笑一声,步步紧逼:“陆大人此言差矣。虽说你任职期间未直接爆发叛乱,但你却难辞其咎。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与地方富商勾结,致使百姓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富商们给了你好处,你便纵容他们盘剥百姓,这不是官逼民反,又是什么?”   陆经纬闻言,脸色大变,他急忙辩解道:“贾尚书此言纯属诬陷!微臣所征之税,皆是依法而行,并无半点逾越。至于与富商交往,那也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何来勾结之说?至于百姓造反,那完全是卢知府治理无方所致,与微臣何干?”   此时,朝堂之上已是一片混乱,群臣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有人支持贾尚书,认为他敢于揭露真相,是朝廷的忠臣;也有人同情陆经纬,认为他不过是被谢家牵连的牺牲品。   谢尚书见状,心中怒火中烧,他深知今日之事已非口舌之争所能解决,必须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反驳贾尚书。于是,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陛下,臣愿以家族名誉担保,陆经纬在江西任职期间,虽偶有失误,但绝未做出勾结富商、盘剥百姓之事。至于民变,实乃天灾人祸交织所致,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还陆经纬一个清白。”   然而,贾尚书却不肯就此罢休,他继续反驳道:“陛下,谢尚书此言差矣。陆经纬之事,证据确凿,不容狡辩。他与富商之间的利益输送链早已形成,富商们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不惜加重百姓负担,导致民怨沸腾。而陆经纬作为地方长官,非但不加制止,反而纵容包庇,此等行为,岂是偶然失误所能掩盖?”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朝堂之上气氛愈发紧张。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在双方之间来回扫视,显然也在权衡利弊。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手持笏板,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关乎朝廷威严与百姓福祉,不可等闲视之。臣建议,应立即派遣钦差大臣前往江西,彻查此事。若陆经纬真有不法之行,当依法严惩;若属诬告,也应还其清白,以正视听。”   “贾尚书所言非虚,谢家近年来势力日盛,朝中大小事务,几乎都有他们的影子。这样下去,朝廷还有何威信可言?”一位平日里与谢家并无直接瓜葛的官员站了出来,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坚定有力,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此言一出,立即有数人附和,他们纷纷表示对谢家权势过大的担忧。“是啊,谢家子弟遍布朝野,他们的手已经伸得太长了。若不加以遏制,只怕日后会尾大不掉。”   然而,谢家的支持者也不甘示弱,他们迅速组织起反击。“贾尚书此言差矣,谢家之所以能在朝中有所作为,全凭家族成员的才华与努力。他们为朝廷鞠躬尽瘁,立下赫赫战功,岂能因权势稍盛便遭人非议?”一位谢家的远亲站了出来,义正言辞地反驳道。   此言立刻得到了众多谢家拥趸的响应,他们纷纷列举谢家对朝廷的贡献,以及家族成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卓越表现,试图以此证明谢家的清白与无辜。“贾尚书等人不过是嫉妒谢家的成就,才会无中生有,制造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他们义愤填膺地说道。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朝堂之上顿时热闹非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谢家的支持者明显多于贾尚书一方。这不仅仅是因为谢家在朝中的影响力根深蒂固,更因为许多官员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谢家的恩惠或庇护,他们自然不愿意看到谢家倒下。   “贾尚书,你口口声声说谢家权势滔天,可你又有何证据证明你所言非虚?仅凭一些捕风捉影的谣言就想扳倒谢家,未免太过儿戏了吧?”一位平日里与贾尚书关系并不融洽的官员站了出来,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挑衅与不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