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难言身后事
纵然早就收到了王家家主的遗言,但依旧还是低估了王家堕化的速度。 失去底线失去精英,在内外交加的压力之下,这个组织堕落之快,快到让叶云起心惊胆颤。 转念一想,这种事情似乎也司空见惯,翻开史书,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重新审视过王家,不,大行山反贼之后,另外的收获,一个是西郎将齐之仁的忠诚。 一个会练兵会开嘲讽的将军,可以做前线,也可以当后勤。 另一个则是防守将军秦牧原,也找到了新的使用办法。 还有一个收获,那就是重新认知到了情报工作在战争中会有多重要。 叶云起可以模拟,可以重开,但燕国今后,或许会有无数的战争,总不能每次作战,都寄希望自己能模拟,能靠模拟打信息差吧? 西部战线的这几个斥候,已经有了深入敌后的经验,而在可想而知的未来,西部战线面对的,也会是一团乱的大行山。 这几个斥候,是值得被吸纳到未来的有关部门的…… 叶云起还没来得及想有关部门该叫什么名字。 忽然视角猛地抽离出这个世界。 虽然已经经历过很多次。 但这种真实的世界忽然被抽离成远去的画面的那种感觉,还是让人有很强的不真实感。 【宿主已完成所有任务。】 【本次游玩结束。】 【从一个试图接受诏安的反贼开始布局。】 【挫败了敌人的围剿和进攻之外,更是靠着有限的兵力和局限的条件,完成了自己的反击目标。】 【你给对方一个沉重的教训,相信敌人就算是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这场战争的胜负缘由。】 【这是你朝着命运亮出的小小獠牙。】 【本次游玩评分:一百分。(满分百分制)】 【主线任务:成功。】 【支线任务:成功。】 【特殊成就:祸不及妻儿(为什么同富贵又祸不及呢?)】 【猪队友!(有时候的失败,只是因为猪队友,也许强者不仅需要计算敌人,也需要计算队友。)】 【没打,但敲打了。(不服气的准队友不方便揍?没事的,可以在他面前揍别人。)】 【亲入敌营。(相信在模拟之外,你不会想体验的。)】 【火烧连营。(小孩子不能玩火的理由找到了。)】 【综合提交可获得:一百精华加二十五成就精华】 【注意!一旦提交获得奖励,此游戏便不可重开。】 【少侠也可以选择重复游玩,是否重开?】 【是】【否,直接提交。】 叶云起点下提交,一如既往的忽视了那个宝箱。 除非宝箱里有特别关键的东西才值得兑换,否则的话,只有那种寻常的武将技能,叶云起是不会兑换的。 花那个精华,都可以进行模拟,甚至几次模拟,换一些忠诚百分百的武将了。 作为燕王,基本没有亲上战场的机会,还不如知人善用,补充自己的人才库呢。 一觉醒来,听着朝会上的各项汇报,叶云起有种恍如隔日的感觉。 夜里还在琢磨怎么想办法干北蛮一炮,模拟结束之后,又是面对着人心惶惶的燕京了。 燕王的外贸商队遇到打劫的人了。 这本不稀奇。 自从北蛮袭击大燕,先王为了抗击北蛮,从各地抽调军队兵力。 这也使得各地的军队数量都大为减少,失去了军队,靠衙役最多维护下城中的秩序,荒郊野外的,有胆大包天的拦路抢劫也很正常。 但时机不对。 如今,正是大王和世家较劲的关键。 大王刚刚棋胜一筹,让世家吃了瘪。那么这一次遇袭,是世家的再度反击吗? 朝会上,刑部尚书义正言辞说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先前为了攘外,以至于国内治安松弛,如今外敌已平,当进行剿匪,从严从重的治理匪患。” 兵部尚书也出列附和:“臣附议!” 其余的尚书,也没有出列反对。 叶云起看得出来,他们在捏着鼻子表忠心。 叶云起知道自己在怀疑他们。 他们也知道叶云起知道自己在怀疑他们。 叶云起也知道他们知道。 所以,此时没有人提什么国库空虚。 没有人提什么劳民伤财,提什么军队剿匪的利弊。 这是大是大非的站队问题,谁不同意,谁就有可能是幕后主使! 叶云起看向宰相孔博文。 孔博文低着头装作自己看不见叶云起的目光。 叶云起只得出声问道:“些许匪患罢了,如此兴师动众,是否太过了?”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叶云起似乎不太想做这件事。 但,礼部尚书却站出来说道:“殿下,匪患之于庙堂,不过远在江湖。而之于百姓,却是生死之忧啊。” 这道德制高点的大帽子,谁戴谁知道啊。 叶云起都被噎着了,这叫什么事! 于是恼怒的不理会礼部尚书,而是转头看向孔博文。 “宰相觉得如何?” 孔博文摸了摸袖中的辞呈,摆烂道:“老臣觉得,礼部尚书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只不过呢,事有轻重缓急,如今外敌虽退,但却在大行山攻城掠地,不得不防。” “且朝堂皆知西部战线空虚,诚为当务之急啊。” 孔博文倒是把正反话说全了。 剿匪,那是有道理的。 不想剿匪,那也有道理,这不是有更着急的事情做嘛! 反正最大的道理,是王座上的道理。 叶云起沉吟一瞬,却听兵部尚书说道:“如今燕国多新兵,战力堪忧,剿匪亦是练兵之举。” 兵部尚书这话一说,还真把叶云起说的心动了。 练兵啊,那就很有道理了。 看来这钱不花还真不行…… 叶云起扭头看向户部尚书:“如今国库可否支撑剿匪之举?” 谈到钱的事情,户部尚书就一副拧巴脸。 可是跟户部不谈钱谈什么? “启禀殿下,夏收在即,待夏收入库,或可行之……” 换成以往,户部尚书早就怼回去这笔开支了。 但如今的剿匪,不剿不行。 剿的是山中匪吗?剿的是心中匪。 只要剿匪定下来了,也就意味着,劫掠大王外贸队伍的,是匪患,而非世家之患了。 “那便如此吧。若无他事,便退朝了。” 退朝之后,书房之中。 孔令秋随着叶云起身后,走入书房,随后面带喜色的禀报着:“三次招标虽未召开,但闻讯而来的商人已经将皮毛尽数收购去了。” 叶云起摸了摸身上的绸缎,不禁问道:“如今正是夏季,这皮毛向来是难卖的季节,商人却纷纷收购,这是给我这个燕王面子啊。对了,下面的人,没有强买强卖吧?” 孔令秋摇了摇头:“启禀大王,此事是臣一手负责,绝无强买强卖的事情发生。” 和官员做生意,就是这一点。 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 古今五千年,强买强卖的例子太多了。 强买强卖都算吃相好的,吃相差的?直接丢进大牢。 家产一查,查完之后,国库没多几个银子,个人的腰包倒是一个比一个满。 或许是看到了王家的转变,叶云起此刻想的格外的多,多到忍不住出声道:“待你我之后,外贸司定然不能留了……” 孔令秋虽然有些木讷,但他强记,一瞬间就想到了很多史书上的例子。 孔令秋沉默着点了点头。 叶云起叹了口气。 “官不经商。我本以为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裱糊规矩。” “因为我曾经见过太多的当官之人,自己不曾经商,但家中有的是人经商,下人管家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投靠的人,也有的是经商的。” “但如今看来,能裱糊一下,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 叶云起觉得等自己逝去之时,这外贸司是一定要取消的。 可自己什么时候逝去呢? 这点没人知道。 好在现在尚且年轻,叶云起还能暂时搁置这个问题,以发展经济为要。 或许最后,也只能寄希望于……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当前还是赚钱为先!国库空的都快饿死耗子了,王库要是空了,便是什么事也办不成了。”叶云起打起精神来,说道,“你且去筹办第三次招标吧。” “诺。”孔令秋应了一声,迟疑了一瞬,提醒道,“大王尚未允许大察部来使的请见……” “大察部来使的请见?”叶云起愣了一下,随后猛地想起,似乎提过一句关于许文生入燕的事情。 事情烦多,加上这一事间隔了时日,以至于疏忽了这件事。 连忙说道:“快,速速传大察部来使,若我没记错的话,是许文生吧?” “正是。”孔令秋应了一声,这才随着太监推出书房,一并前去唤许文生。 这些日子,许文生翻着书籍,倒也乐在其中。 毕竟燕京的书籍,肯定是要比大察部的书多。 只是偶尔会问一问:“大王还未允了我的请见?” 今日亦然。 外贸司的人伸着懒腰说道:“如今已经是早朝都结束,要是允你请见,早就在早朝的时候传唤你了,你还在这,不就说明问题了?” 听着外贸司略到嘲讽的语气,许文生也没什么情绪波动,只是淡然的礼貌一笑:“多谢你了,毕竟我不熟悉情况。” 见许文生总是这么淡然的性子,倒是让外贸司的人语气缓和了几分。 外贸司的人阴阳怪气许文生,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许文生是中原人,却作为北蛮的使者来到了燕京。 光是这点信息,就足够让人脑补出一系列关于背叛的戏码。 加上许文生是一个书生,一个北蛮的书生。 北蛮能出什么书生?读书的圈子里,也是有地域歧视链的。 寻常的时候,燕地是歧视链的底端,可燕地之北,那可都低到歧视链之外了。 谁会认可北蛮读书人是读书人啊? 外贸司的人看着许文生的气度,忍不住说道:“看你气度非凡,若非早知你是北蛮之人,还以为你是我大燕的书生。” 许文生微微一笑:“我本是大燕边境的书生。昔日许家之后。” 听到许文生自报家门,那外贸司的人倒吸一口凉气:“竟是许家之后?失敬失敬,许兄本是名门之后,何必屈身于北蛮?不如上禀燕王,如今大察部有求我大燕,相信让许兄回归大燕不是难事。” 外贸司的人态度转变的极其自然,但这也正常。 虽然许家没落了,但追究根本,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这种没落的经历,反而更让世家子弟兔死狐悲心怀感慨。 世家没落了,那叫寒门。而普通人,是门也没有的。 许文生摇了摇头:“昔日大察劫掠边境,将我掠去。好在看我是书生的缘故并未为难。至于回归大燕,虽在大察,但我心任在大燕,从未离去,谈何回归?” “竟有这等之事?”外贸司的人怒气冲冲的哼了一声,“这大察也是狼子野心,如今虽是要好,但今后定要……” 话说到一半,外贸司的人忽然瞥见一道身影,连忙噤声。 原来是孔令秋回来了。 孔令秋的强记,是外贸司上下皆知的。 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做事,无不是心惊胆颤,生怕被对方记住。 外贸司的人也顾不上和许文生闲聊,步履匆匆的离去。 别管有没有工作要忙,装也要装出很忙的样子。 虽然他话没说完,但许文生已经听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只是幽幽一叹。 看来自己心中的目标,除了需要改造北蛮改造大察的想法。还需要改造大燕乃至大周的想法。 原本对回归大燕心态随和的许文生,忽然有了回来的想法。 在大燕难以影响大察,但在大察,又何尝不是影响不了大燕呢? “有困扰?”孔令秋靠近之后,第一句话问的是这个。 他看得出许文生脸上的纠结和无奈。 甚至还以为是外贸司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 孔令秋是知道书生里的歧视链的,更是明白众人对蛮夷的态度。 作为钦定的大儒,书不一定能读的多好,但对大众的价值观,一定要能把握住。 这样,今后才能发表令人追随拥护的言论。 在后世,往往被称为意见领袖,公知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