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弋惊愕的发现,他的一些理论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不能接受的,汉代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封闭,相对开放很多。 真正让这个时代难以接受的是某些现象,某些凌驾于认知之上的现象。 王弋想要运用现代知识创造一些东西就必须有一个代理人,一个拥有凌驾于神权之上的代理人。 百姓们信奉鬼神之说,士族阶级则信奉巫蛊,想要找到这个代理人,王弋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这种人寻找不如培养,直接培养不如间接培养。 有能力的人该用就要用,王弋觉得是时候去辽队见一见诸葛亮的未婚妻了。 其实王弋知道不少在三国时期擅长物理的人,比如马钧,比如杨泉,再比如陆逊的那几个亲戚。 可是现在马钧有大用,其他那几个生没生出来都是个问题,王弋不可能找得到。 而且这次他去辽队点拨黄月英都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去泉州和高显。 在此之前王弋还有两件事需要定下来,趁着这次廷议一起议一议。 第一件事就是王弋打算开发浚仪和邯郸的事情,王弋为了带动河北的经济发展,鼓励百姓尝试经商,早早就将风放了出去。 虽然规划需要时间,但百姓同样需要时间准备。 王弋想着自己改建的快一些,百姓刚好可以和世家一同获得第一批利润。 然而让王弋和群臣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出现,世家还算好说,该准备的、能准备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可百姓的反响却非常平淡,甚至有些厌恶。 特别是邯郸,反响尤为激烈。邯郸的县令甚至上书希望王弋不要以商业的模式开发邯郸,他上的可不是奏疏,而是万民书,当真有数万百姓联合签名,那各种各样的烂字可是做不得假的。 王弋将调查的密报说了出来,群臣一时间也陷入了探讨。 这一次王弋开放的商业城市非常多,足足有三个。范围也非常广,周边数座城池都要围绕中心的一座进行开发,其中的利益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面对这种体量的利益,哪怕世家全部联合起来也吃不下,况且他们同样需要下游商户完整商业体系。 就连田丰也很是头疼,商业确实是末业,可是商业来钱快,接管了财政之后田丰才明白整个河北到底有多花钱,王弋为什么打着打着就没钱没粮了。 王弋的军队精锐吗?那必然是精锐。 别的不说,单说最初组建的那支以幽州人为主的军队,从王芬到最近的袁绍,他们都是绝对的主力。 这支绝对的主力没扩军不说,几场大战下来,减员还不到一半。 这支军队就是全天下诸侯梦寐以求的军队了,古往今来田丰都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军队。 可是这支军队的日常开销是多少呢? 整个河北财政的十分之一! 是的,即便不打仗,平日里的开销就有这么多。 其中包括了军饷、后勤采买、装备养护、家属福利、阵亡抚恤等等…… 不多?这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 上到刺史,下到吏员,各级官员要不要发俸禄? 开垦荒地官府要不要出政策支持? 新地耕作要不要出粮种?耕牛?农具? 要不要兴建水利,改善耕种环境? 要不要建设一些便民的设施? 要知道王弋从来没有征过一次徭役,所有的劳动他都是要花钱的! 要不然哪来的王弋缺粮后百姓自发送粮? 现在是乱世,民心是那么好获得的吗?还不是靠官府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喂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死心塌地跟着王弋,如今河北有盛世之影,只要按照王弋现在的计划一步步走下去,平定天下后休养生息几年,就是一个完美的盛世! 在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前提下,王弋所有的小毛病都是可以克服的,也是他们愿意规劝的。 所以田丰对此尤为焦急,他直接提出:“主公,官府这里是不是应该再出台些惠民政策?以利益吸引百姓加入行商?” “不可!” 没想到最先提出反对的竟然时田丰手下的张承,他解释道:“一切惠民政策都要有个度,不是越多越好的。大力剥削百姓会让百姓反感,但是一味付出就会让变得百姓贪婪。我认为现在百姓不愿意经商可能并不是政策不好。如今百姓衣食富足,商人的地位又很低,百姓们是不愿意从事这种贱业的。” “确实如此。”张范在一旁补充,“商业的风险很高,远没有土地有保障。特别是如今这个世道,好好种地存粮,战乱来了粮食能保证人饿不死。可是兢兢业业经商,一场兵祸来了就会血本无归,铜钱也无法当饭吃。” 有了头头田丰和留侯之后的发言,一众臣子便开始引经据典向王弋输出自己的想法。 王弋没有任何表态,安静的接收着每一条建议。 每次这种时候都是他学习的时候,众人引据的典籍有的王弋没看过,有的王弋听都没听过。不是每一件需要廷议的事都能突然说出来,机会难得。 还得是荀彧! 争论了半天,荀彧终于说让王弋满意的解决办法:“主公,不若让当地家族在行商时带动一下如何?” “好!就按文若说的办。”王弋闻言立即点头同意了这条计策。 群臣见王弋这么痛快都愣住了,靠世家帮衬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若是世家在帮衬的时候暗中使些手段,那些想要行商的百姓只能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王弋和世家是对立的,这里都是明白人,不是没人想到,只是没人敢说。 荀彧就那么大胆吗?还是说王弋就那么听荀彧的话?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荀彧想通了其中的关结,给了王弋一个借口。 王弋想要去辽东这件事他早就知道,而且已经和他说明最近就要出发,让他做好准备。 去辽东到是还能解释,去高显是为什么?肯定是想要将高显的商业往中原地区移动啊! 荀彧猜得没错,王弋这一次去高显就是为了拆分高显的。 不拆不行了,这次的边境战争导致胡人的数量和大幅度减少,消费能力相对应的也会减少很多。在下一次人口爆发来临之前,胡人的潜力基本上被榨干了。 未来高显将会成为专门针对扶余、高句丽、马韩这些东北及半岛国家的专门出口城池,鲜卑和乌桓已经成为了历史。 不过王弋不能明说,高显牵动着整个河北的经济,里面包含的财富非常惊人,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河北经济崩盘,他必须慎之又慎。 不给群臣反应了机会,王弋直接抛出了第二件事情。 眼看秋天就要来了,刘宏还躺在棺材里面呢,这件事必须有个说法。 事涉皇帝,这回所有人都闭嘴了,就连荀彧也在逃避这个话题。 对此王弋非常不满,冷哼一声:“哼,怎么?你们是刘氏旧臣啊?还是我王弋之臣啊?” 这句话人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肯定不是刘氏旧臣。但是由王弋说出来就非常僭越,传出去很不好听。 王弋的愤怒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场面依旧安静。 眼看王弋就要发火了,刘家的大孝子刘晔赶紧打了个圆场:“主公,要不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得了,也不是什么贤明之主,一个亡国之君要那么好的待遇干什么?嘁……” 说实话,刘晔说出了刘氏族人的心里话,他们对刘宏真的没什么好脸色。让他们沦落到需要看其他姓氏之人脸色的不就是刘宏吗?给他挖个坑埋了都算便宜他了。 可是王弋不能这么干啊……以前还好说,现在牛都吹出去了,不给刘宏送进文陵他脸上也挂不住。 其实归根结底王弋想要讨论的是平皋到底要不要,至于怎么对付曹操那条阴险的计策,王弋已经想到主意了。(之前好像打错字了,平皋打成了平牟?改完了。) 王弋发现平皋这个地方目前真的有些鸡肋,得到平皋确实拿下了洛阳的大门,可他现在又打不了曹操,拿下后还需要派重兵去防守。 而且平皋在河内郡,虎牢关在河南尹,这让王弋一时间有些难以取舍。 这件事也算是旧事重提了,之前不少臣子都劝王弋不要接受平皋,不过他们的理由就比较搞笑了。 由于这两个地方十分重要,高顺在王弋麾下没什么名气,也不和世族互相结交走动,他们信不过高顺。 到底是真信不过还是假信不过王弋不想追究,他需要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有了刘晔的引导,群臣将问题引到了平皋上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但是这一次王弋不准备从讨论中学习什么了,而且脸色越听越难看。 建议王弋放弃平皋的人非常多,已经占据了上风,大有盖棺定论的趋势。 就在众人一件逐渐开始统一的时候,一大一小两道声音同时响起:“真是聒噪,一群废物!” 说话声音小的人是鲁肃,他大声“嘀咕”了一句,惹得周围的人都看向了他。 而那道声音非常大的则是郭嘉,他都不能说是声音大了,简直就是用最讽刺的语气和最贱的表情咆哮出来。 几乎所有人对他都怒目而视,郭嘉却站起身走到群臣之前,手指一点一点指着群臣道:“说你们废物还不高兴了?来!一一反驳于我! 成皋、平皋乃是洛阳门户,放弃之后你们谁有信心在日后进攻洛阳时能拿下它们? 别和我说自有战将,主公的将士不是让你们消耗的! 也别说可以从并州行军,拿下洛阳后就是长安,就是凉州。并州山多路险,你们谁去开路? 河北富庶,盖因主公决策英明。占下平皋,可以主公河北之优渥,吸纳关中之百姓。这笔账你们怎么不算一算? 用不着担心曹操因为百姓发怒,他凭什么发怒?他怎么敢发怒?主公豢养的猛士等着他发怒呢,用不着你们担忧。 也不用在军费上说划算与不划算,打仗就没有划算的。我一个不识五谷的书生都知道熟地要好过生地,司隶多年耕种,这还需要考虑吗? 别谈什么河北需要休养,没有多余的钱粮征募士卒守卫两地。真当我们五军军务府的人都是摆设吗? 在下不才,当个一万精锐还是可以的,你们有谁想在军谋上和我比划比划吗?嗯?” 能跟郭嘉在军谋上比划的人都支持拿下平皋,不支持的他们也摆弄不明白郭嘉,一时间还真就没人接郭嘉的话,只是恶狠狠的盯着这个狂妄的小子。 郭嘉狂妄又能怎么样呢?愤怒的人看着郭嘉,只有精明的却看向了郭嘉身后的王弋。 已经有人发现王弋的表情从略带愤怒变成了看不出喜怒,很显然这位好战的人主很认同郭嘉的话。 之所以没有马上决定,就是在等一个出头鸟蹦出来,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他们。 一时间群臣之中眼神乱飞,商量着将哪个倒霉蛋儿扔出去平息王弋的怒火,好让王弋将这事儿竭过,以后不再追究。 王弋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放过这种机会,立即对荀彧说道:“文若,你书信一封给曹孟德,就说我谢谢他让出了平皋,但是用不着他借道给我!高顺不是已经将虎牢关打下来了吗?有自己的路我为什么要走别人给的?告诉他,我就大大方方进洛阳,让他在洛阳城外等我!” “喏。”荀彧行了一礼,答应下来。 所有人心中一沉,都知道王弋是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件事了。 不过王弋并没有说完,他站起身来,手按在剑柄上,冷声说道:“来人!传令关云长!令:即日准备白绫素缟,先帝入陵不能失了排场,一万甲士护卫同行!虞仲翔,选定一个良辰吉日,我等河北群臣为陛下送行!”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一万陈留守军,再加上五千高顺的士卒,都是河北最精锐的战士,打下洛阳都够了,曹操真的敢答应? 曹操肯定不敢答应,王弋知道自己这里肯定有心向曹操的人,虽然不一定背叛,但是谁还没个亲戚了。 王弋就是说给曹操听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曹操去恶心刘辨,别有事儿没事儿就来烦他。 在廷议结束以后,王弋就派人将传令的人追回来了。他又不是疯了,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再兴兵动武…… 不过在廷议结束后王弋留下了张飞、刘晔、荀彧和戏志才,准备将所有军队的官职定下来,边境打得差不多了,该赏还是要赏的。 王弋将这段时间他研究出来的官制分给诸人,希望得到一些意见。 军队平日里归典军府管辖,王弋参照了汉朝的官制设置了四征、四镇、四方将军。 四征和四镇战时任命,属于荣誉加持的范围,平常是不设置的,典军都督下平日里真正管事的是四方将军。 四方将军拥有各自独立的署衙,署衙将位于典军府总署衙之内。平日里负责处理各自军中的事务,各方之间不会有什么交集。 参将及以上官职的人就一般就不会下放到地方了,全部在王弋的治府中办公。他们平日里没有调兵、练兵甚至去军营中接触士卒的权力,战时以王弋虎符为准调动兵马。 也就是说平日里能接触到士卒的最高军官只有校尉,而且王弋还打算逐渐将士卒打散重编,尽量避免地域情结。 地域情结确实能提高战斗力,就像天下精锐丹阳精兵那样,都是亲戚和本地老乡组成,十分敢于拼命。 王弋也是思考许久才下定这个决心的,他需要的是平衡和稳定,其他的问题他相信凭借自己先进的装备和训练方法能够弥补。 让王弋比较纠结的是中军总署衙的问题,他一直没想好由谁来担任中军都督。 中军总署衙虽然隶属于典军府,但王弋并不想将它放在典军府中。 中军是王弋准备的卫戍部队,负责他和治府的安全。中军都督的官职也要比四方将军高,和典军都督平级。 这个人选需要慎重考虑,而且王弋这次也不准备任命四方将军,最多也就任命一下都指挥将军,四方将军需要等军制全部改建完成再说。 张飞算是明白自己这个职位的意义了,说白了他就是大汉军制的大将军,只是现在空有大将军的职位,没有大将军的权力罢了。 对此张飞也能理解,一方面是军制改革的动荡需要有个拥有足够分量的人压阵,另一方面则是王弋本人就是个精通战事的人主,在这样的人主面前,大将军就只能是个漂亮的头衔。 当然,在天下一统前四方军团肯定有他一份,这是毋庸置疑的,了不起再被贬职一次呗。 他老张皮糙肉厚,贬职不疼不痒的,能咋滴? 所以张飞在举荐名单上写上了张合、张辽、太史慈、赵云、高顺以及……徐荣。 其他文臣就要谨慎许多,名单虽大同小异,刘晔写上了关羽、荀彧写了王正和王奇,但是他们都没写徐荣。 徐荣是个敏感话题,用不用全靠王弋一句话。王弋不可能马上就打自己的脸,张飞却不用顾忌这些,军方不需要、也不可以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其实王弋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这样做只是为了看看其他各方的态度。 最终王弋敲定了一些人:张合、张辽、赵云、关羽、乐进、鲜于辅被任命为都指挥将军,高顺、田豫、张燕、吴匡高览被任命为参将。 这些只是王弋定下来的,最主要的人事任命是都指挥将军,参将的其他人选还需要张飞和五军军务府那些人自行协商。 荀彧一看到这份名单中几个阵亡的名字就一阵头疼,王弋这是在点他。 那些人属于追封,意味着各级的抚恤制度同样需要尽快完善。而且这几年一直在征战,重新制定抚恤制度需要发放大量的钱财,官府又要狠狠放上一笔血。 好在这些现在荀彧不怎么管钱了,这些事足够田丰去头疼。 荀彧在等王弋下一个人事任命,既然张飞提了徐荣还没有挨骂,那五军军务府的官职今日也会定下来。 不出荀彧所料,王弋紧接着就将拟定好的官职发了下去,询问几人的意见。 目前五军军务府只有两个职位,一个是尚书,另一个就是参事。除了刘晔是尚书以外,其他人都是参事。 五军军务府是刘晔的地盘,他自然非常上心。仔细看了一下,王弋将军务府分成了三个等级,分别是部、司、衙。 不过官职到没写几个,只有尚书左右丞、侍郎、参事、侍中等一些部司级官员。 王弋只定下了几个人的官职,尚书右丞是戏志才,鲁肃为侍郎,徐荣、孙福为参事,就连郭嘉的职位都没给出明确的安排。 王弋的意思就是让刘晔自己决定,这是个态度问题,刘晔需要仔细考量。 不过王弋并不着急,如今战争已经不是河北最重要的事了,五军军务府暂时没什么事情需要做,刘晔有得是时间考虑。 比较意外的是荀彧向王弋举荐了黄权和杜袭如五军军务府,理由则是两人的军事才能出众。 这两人的能力王弋当然清楚,只是出众也要分和什么人做对比,若真的要将能力出众的人都放进五军军务府,满宠和田畴比这两人要有资格的多。 一时间王弋有些明白荀彧的想法,杜袭还好说,颍川出身都是同乡,可是黄权呢? 于是王弋以政务能力为由向荀彧提出了质疑:“文若,此二人若是镇守郡县,是可以收一方太平的。” “主公,正是如此。”荀彧行了一礼,认同了王弋的想法,却没有给出解释。 荀彧真的认同了吗? 并没有,王弋忽然发现了荀彧想要说什么。现在的五军军务府中全是一帮好战分子,他们眼中不存在打与不打,只有往哪里打,打成什么样子。 五军军务府是出兵的决策之地,团结固然好,却也需要有不同的声音。 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是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