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陈蟜的赏赐
西套灵州,陈蟜对于有“黄河九曲、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地区,并没有强力推行大汉朝当前的一些地方行政管理措施。 他深知,这个地区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果强行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混乱和抵触情绪。 因此,他决定延续娄烦王统治时期的惯例,以保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治国之道犹如烹饪一道精致的菜肴,需要谨慎处理,避免过度干预导致破坏原有的味道。 一动不如一静,这种智慧深深影响着陈蟜的决策。他明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时,冷静观察、等待时机,并采取温和而稳健的策略才是明智之举。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地区的长治久安。 在这个时代里,老百姓们展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尽管生活困苦,但只要能够获得一口食物维持生计,他们便不会轻易选择与统治者对抗,更不会冒着全族被诛杀的风险去发动起义。 这种坚韧和忍耐精神贯穿于整个社会,无论是长城以南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长城以北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都秉持着这样的信念。 对于南方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生存的根本。尽管可能遭受天灾、苛捐杂税等困扰,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们都会坚守土地,努力耕种。 他们明白反抗意味着失去一切,甚至会连累家人。因此,他们宁愿忍受艰难,默默承受着压力。 北方的牧民同样面临着各种困境,但他们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家庭、对家族的责任感使得他们也不愿轻易反抗。 即使生活条件恶劣,他们依然依靠畜牧业为生,顽强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勤劳和智慧才能度过困难时期。 在这个时代,老百姓们普遍认为,活下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他们愿意接受现实,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状况。 这种忍耐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对这个时代恶劣生存大环境的妥协。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才使得在这个生活条件极其苛刻的时代里,社会才得以稳定发展。 在汉军击败娄烦王,并成功降服了娄烦部后,长门卫立即对西套地区实施了全面的军事占领。 这个举动使得原本在这里放牧和进行小规模耕种的娄烦人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他们整日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地生活着,生怕汉军会突然将他们的牧场或农田夺走,甚至把他们的牛羊也一并抢走。 这种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娄烦人的群体中,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也造成了西套地区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陈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采取行动缓解娄烦人的恐惧和焦虑。他派出使者前往各个部落,传达他的善意和安抚之意。 使者告诉娄烦人,汉军并无意侵犯他们的财产和生活方式,只是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全和稳定。 陈蟜承诺将保障娄烦人的权益,与他们共同发展西套地区。 同时,陈蟜还下令军队在占领区内严格遵守纪律,不得随意掠夺娄烦人的财物。 他组织了一些交流活动,邀请娄烦人参与,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娄烦人逐渐感受到了陈蟜的诚意,他们的恐惧和担忧慢慢减轻。 一些娄烦人开始主动与汉军合作,共同建设和守护西套地区。 在陈蟜的努力下,西套地区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娄烦人与汉军之间建立起了一定的和谐关系。这为西套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蟜一介武将,所求不多,就是在他驻军期间,西套地区不如此出乱子就行。 至于朝廷今后要在西套地区施行什么样的管理政策,都与他关系不大。要操心,也该是远在长安城内的皇帝和重臣们来操心。 若是陈蟜既有重兵在手,又擅自插手这一地区的统治。那样皇帝刘彻或是朝中重臣都会对他怀有疑心,认为他有异志或不臣之举。后果很严重!不是他能够承担得起的。 放养状态的西套地区,还是挺稳定的,陈蟜过得也很舒心。他每天除了军务之外,就是和挛鞮、毗伽公主一起出去赛赛马,打打猎。 年轻的男女很容易互相熟悉,“陈蟜,你说大汉皇帝会怎么处置我?”挛鞮.毗伽在一场赛马之后,和陈蟜躺在一处草地上,转过头来问道。 陈蟜看得出挛鞮.毗伽这段时间虽然掩饰得很好,但还是能从她的脸上或眼神里瞧出出担忧之色。 陈蟜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双手放在脑后枕着,嘴里还叼着一根草棍,“不好说啊!但是有一点,皇帝是不会将你纳入宫中的,这一点你可以放心。” 说到这里。陈蟜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也许会把你赏赐哪个近臣;也许会用你和伊稚斜做些交易。帝心难测,我也拿不准呐。” 挛鞮.毗伽转过头去,不再看着陈蟜,也和他并排,也像他一样双手放在头下枕着,仰脸望天,嘴里嘟囔着,“这还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 过了片刻,她声音很轻。“陈蟜,你就不能上奏请旨,纳我为妾吗?身为大匈奴的公主,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陈蟜仰头望着天上悠悠的蓝天白云,沉默片刻,幽幽的说道:“我的姐姐是废皇后,以你的见识,我应该去和皇帝请奏这件事吗?” 挛鞮.毗伽是一个美丽性格不错的好姑娘,陈蟜若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但是他不能给政敌一点机会和借口,对他发动政治攻击。 “还真是一个坏消息!”挛鞮.毗伽轻轻叹一声。 两个月后,长安来了驻军和统治这个地区的文职官员,随便也带来了皇帝刘彻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陈蟜收复河套地区,功勋卓着。特赏赐匈奴公主挛鞮.毗伽为其平妻。收到圣旨之日起,搬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