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东汉末年之百姓天下

第995章 汽车产业

   “国家百姓平衡之道主要在税收。  政府是用国家税收来管理发展国家。  国家是由六千多万百姓组成。  只有百姓好了,国家才会好。  如果只是国家好,只会富裕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  那么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变成国家罪人。  华夏税收最早的原则就是有钱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刘恢开口说道。  糜竺点了点头,“听说上院和大法官团队正在审议汽车税收一事。”  “汽车刚出来,二十年内普通百姓很难消费得起,这个阶段税收应该是比较高的,上院建议也是合理的。  用这个税收帮助普通人发展,三十年后,希望华夏大地普通百姓购买不再是奢侈。”  ………  北海郡  这里紧临大海,华夏造船技术发展很快,大海成了商业运输主要线路。  太守陈群当听到内燃机那一刻,直觉告诉他,这是北海郡的机会。  内燃机还在实验室时,他就抽出时间亲自前往襄平和恢都城。  他和刘晔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谈话。  这次谈话让他欣喜若狂。  尤其是内燃机带来的技术革命让他兴奋。  从那时开始,他就多次往返各地谈合作。  最后,内燃机生产工厂就设在了北海郡。  这里除了交通运输优势,还有一个最大优势,相比更北的地方,这里不算太寒冷,相对南方人口不足,这里有着巨大优势。  北海郡的汽车工厂悄然已经开工。  这是一家典型的公私合作的工厂。  国有占股30%,郡占股10%,民间私人资本占股30%,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占股30%。  国有占股是以技术性质入股,郡出土地,民间公司出钱。  就这样,公司很快就搭建起来了。  按照华夏法律规定,这类公司将由职业管理人才来管理,各投资方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但是有监管之权。  “陈太守,我们按照各方投资契约,整个工厂设计的是年产5000台汽车的生产能力。”华夏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吴衡正在给陈群介绍工厂情况。  “不小了,5000台汽车能卖出去吗?”陈群有些担忧的看着眼前一排排厂房。  “这个没有问题,已经意向购买的人超过千人。  华夏发展了这么多年,尤其是辽东发展时间长,那里很多人都比较富裕。”  这是一个大部分生产依靠人力的时代,年产五千台汽车并不容易。  “只是可惜,渤海郡把轮胎、底盘的生产线拿到了手,这让我们要减少很多工作岗位。”  吴衡微笑着说道,“陈太守,今后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像汽车这种商品,上下游需要的产业链太大。  我们能拿到内燃机生产工厂和华夏汽车生产工厂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是啊,就这事,周边一些郡都眼红了。”陈群对此还是有些自豪的。  “对了,吴总,工厂现在有什么困难?”陈群接着说道。  “困难肯定有,眼下最困难就是没有熟练工人。  为了这个工厂,我们不得不提前半年就培训。”吴衡说道。  “预计何时能生产出第一台汽车?”  吴衡想了一下,“按照计划,明年夏天,我们初步定的是6月初一开始交付第一台汽车。”  “好,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前来找我。”  “有困难一定会过来。”  “对了,刘晔总工最近在忙什么?”陈群问道。  他对刘晔很有好感,在他印象里,搞技术的人都不善言辞,而刘晔就像一个异类一样,他总是将周边的人处理得很好。  “听说他专门带了一批人负责武器研发。  为此,华夏将原来武器研究所更名为华夏军事武器研究院,他担任院长。”吴衡说道。  “他是大统领学生,没有几个人比他更适合了。”  这种在华夏的如今到处都是,这里不再是以诗词歌赋判断你的水平和能力。  谁也没想到,曾经被朝廷视若敝履的奇技淫巧成了华夏强大的基础。  在刘恢的规划之中,各地都要发展自己产业。  他不想看到各地贫富差距加剧,“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千古名言。  像北海郡拿到了内燃机和汽车生产,华夏就会以这里为中心,引导各郡以此打造一条完整产业链出来。  有铁矿的地方,周边各郡就会建造无数大型钢铁厂。  现在的华夏每年都要公布各郡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税收,人口增长情况等一系列数据。  这就让各郡之间有了比较,大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吃大锅饭。  各种数据出来以后,做得好的,自然会获得百姓掌声和支持,做得不好的,迎接他们的只有骂声和唾弃。  这可以说让郡守、县长们的压力颇大。  用一位太守的话说,现在华夏一名县长比朝廷三公九卿辛苦多了,面对百姓,你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还得想方设法讨好百姓,原因很简单:百姓手里有他最想要的选票。  你干得不好,不要说百姓不选你,恐怕政党内都有很多人批评你。  草原上经过十多年发展,可以说和以前大变样。  城池虽然不如中原密布,但是也到处都是。  这里的百姓除了养殖牛羊马匹,还有很多工厂,也有很多土地供百姓种植。  “我们这里是比南方冷得多。”刚回到云长郡的商人李林开口说道。  “南方气候的确不错,不过,百姓购买力可不如我们这里。”另一商人朱万说道。  “老朱,我这次回来,我准备带着家人去南海郡居住。”  朱万不解的问道,“为何?”  “我家老母的老寒腿每到冬天就疼痛,南方应该不会。”  “的确也是,这么多年生意,你也不缺钱了。”  “不,这次回来就是和你商量一桩生意。”  “哦?什么生意?”朱万对李林的眼光和能力是相信的。  “南方人口也在快速增加,宁郡人口更是超过百万,就是珠涯郡人口也超过了百万。  那里的人很多人进入了扬州南部和交州。  南海郡人口也达到了四十多万。  因此,我才看好这笔生意。”   “国家百姓平衡之道主要在税收。  政府是用国家税收来管理发展国家。  国家是由六千多万百姓组成。  只有百姓好了,国家才会好。  如果只是国家好,只会富裕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  那么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变成国家罪人。  华夏税收最早的原则就是有钱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刘恢开口说道。  糜竺点了点头,“听说上院和大法官团队正在审议汽车税收一事。”  “汽车刚出来,二十年内普通百姓很难消费得起,这个阶段税收应该是比较高的,上院建议也是合理的。  用这个税收帮助普通人发展,三十年后,希望华夏大地普通百姓购买不再是奢侈。”  ………  北海郡  这里紧临大海,华夏造船技术发展很快,大海成了商业运输主要线路。  太守陈群当听到内燃机那一刻,直觉告诉他,这是北海郡的机会。  内燃机还在实验室时,他就抽出时间亲自前往襄平和恢都城。  他和刘晔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谈话。  这次谈话让他欣喜若狂。  尤其是内燃机带来的技术革命让他兴奋。  从那时开始,他就多次往返各地谈合作。  最后,内燃机生产工厂就设在了北海郡。  这里除了交通运输优势,还有一个最大优势,相比更北的地方,这里不算太寒冷,相对南方人口不足,这里有着巨大优势。  北海郡的汽车工厂悄然已经开工。  这是一家典型的公私合作的工厂。  国有占股30%,郡占股10%,民间私人资本占股30%,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占股30%。  国有占股是以技术性质入股,郡出土地,民间公司出钱。  就这样,公司很快就搭建起来了。  按照华夏法律规定,这类公司将由职业管理人才来管理,各投资方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但是有监管之权。  “陈太守,我们按照各方投资契约,整个工厂设计的是年产5000台汽车的生产能力。”华夏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吴衡正在给陈群介绍工厂情况。  “不小了,5000台汽车能卖出去吗?”陈群有些担忧的看着眼前一排排厂房。  “这个没有问题,已经意向购买的人超过千人。  华夏发展了这么多年,尤其是辽东发展时间长,那里很多人都比较富裕。”  这是一个大部分生产依靠人力的时代,年产五千台汽车并不容易。  “只是可惜,渤海郡把轮胎、底盘的生产线拿到了手,这让我们要减少很多工作岗位。”  吴衡微笑着说道,“陈太守,今后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像汽车这种商品,上下游需要的产业链太大。  我们能拿到内燃机生产工厂和华夏汽车生产工厂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是啊,就这事,周边一些郡都眼红了。”陈群对此还是有些自豪的。  “对了,吴总,工厂现在有什么困难?”陈群接着说道。  “困难肯定有,眼下最困难就是没有熟练工人。  为了这个工厂,我们不得不提前半年就培训。”吴衡说道。  “预计何时能生产出第一台汽车?”  吴衡想了一下,“按照计划,明年夏天,我们初步定的是6月初一开始交付第一台汽车。”  “好,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前来找我。”  “有困难一定会过来。”  “对了,刘晔总工最近在忙什么?”陈群问道。  他对刘晔很有好感,在他印象里,搞技术的人都不善言辞,而刘晔就像一个异类一样,他总是将周边的人处理得很好。  “听说他专门带了一批人负责武器研发。  为此,华夏将原来武器研究所更名为华夏军事武器研究院,他担任院长。”吴衡说道。  “他是大统领学生,没有几个人比他更适合了。”  这种在华夏的如今到处都是,这里不再是以诗词歌赋判断你的水平和能力。  谁也没想到,曾经被朝廷视若敝履的奇技淫巧成了华夏强大的基础。  在刘恢的规划之中,各地都要发展自己产业。  他不想看到各地贫富差距加剧,“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千古名言。  像北海郡拿到了内燃机和汽车生产,华夏就会以这里为中心,引导各郡以此打造一条完整产业链出来。  有铁矿的地方,周边各郡就会建造无数大型钢铁厂。  现在的华夏每年都要公布各郡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税收,人口增长情况等一系列数据。  这就让各郡之间有了比较,大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吃大锅饭。  各种数据出来以后,做得好的,自然会获得百姓掌声和支持,做得不好的,迎接他们的只有骂声和唾弃。  这可以说让郡守、县长们的压力颇大。  用一位太守的话说,现在华夏一名县长比朝廷三公九卿辛苦多了,面对百姓,你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还得想方设法讨好百姓,原因很简单:百姓手里有他最想要的选票。  你干得不好,不要说百姓不选你,恐怕政党内都有很多人批评你。  草原上经过十多年发展,可以说和以前大变样。  城池虽然不如中原密布,但是也到处都是。  这里的百姓除了养殖牛羊马匹,还有很多工厂,也有很多土地供百姓种植。  “我们这里是比南方冷得多。”刚回到云长郡的商人李林开口说道。  “南方气候的确不错,不过,百姓购买力可不如我们这里。”另一商人朱万说道。  “老朱,我这次回来,我准备带着家人去南海郡居住。”  朱万不解的问道,“为何?”  “我家老母的老寒腿每到冬天就疼痛,南方应该不会。”  “的确也是,这么多年生意,你也不缺钱了。”  “不,这次回来就是和你商量一桩生意。”  “哦?什么生意?”朱万对李林的眼光和能力是相信的。  “南方人口也在快速增加,宁郡人口更是超过百万,就是珠涯郡人口也超过了百万。  那里的人很多人进入了扬州南部和交州。  南海郡人口也达到了四十多万。  因此,我才看好这笔生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