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证据
府衙。 东平郡王冷眼环顾了所有人一圈,见人人都把头埋进肚子里,默不吭声。 故作轻松道:“人都走了,还埋着头干嘛?” 说着,便示意长府官推他离开。 离开的过程中,他不断用余光扫视着众人。 只见,除了叶知秋脸上挂着些许笑意外,其余人都耷拉着脑袋,面容严肃。 来到府外,坐上马车,东平郡王道:“去布政使司。” 随后,原本隆重的出行队伍,现在只剩下孤零零的一驾马车和几匹马跟随。 更多的马匹则栓在府衙外,成了无主之马。 待车、马走远,围观百姓才开始议论纷纷: “看来邪压过了正,王卓那个大魔头,压了东平郡王一头。” “你说王卓是大魔头不假,但说东平郡王是正,不敢苟同,顶多是两魔相争,王卓这个魔头更胜一筹罢了。” “我看不是两魔相争,而是两狗相争,狗咬狗而已。” …… 不久。 大户们走出衙门,见到大街上人头攒动的百姓,个个缩头缩脑,紧着步子,在众人的辱骂声、嘲笑声中,仓皇而逃。 随后,按察使洪应元、副使由实、经历黄嵘走出衙门,一脸沮丧地回臬司衙门去了。 府衙内,公堂上,叶知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脸得意地对堂下众人道:“今儿晚上,天香楼,我请客。” ……… 布政使司。 后堂,房间内。 红桃木、镂空雕花的圆桌上,围坐着三人。 北方位是坐着轮椅的东平郡王。 东方位,坐着的是一脸严肃、始终板着脸的左布政使赵如海。 西方位,坐着的是两鬓微白、眼窝深陷、常年带着黑眼圈的倪刚。 东平郡王一脸阴沉:“在下面找个人,让他找出王卓强买、强占百姓土地的证据,这人该死了。” 左布政使赵如海略感疑惑:“王爷,方才您说,王卓既是杀人凶手,又做其他几位凶手的保护伞。” “为何我们不从这上面做文章,上奏朝廷,将他绳之以法。” 东平郡王道:“以王卓的手段,定能查出那些大户的黑历史,这样,他稍加运作,便可轻松脱罪,甚至有可能倒打一耙。” “而当今圣上,关爱百姓,倘若圣上知道有王卓这么一号人,在大肆强买、强占百姓土地,就算他在神京的靠山再硬,也必死无疑。” 赵如海板着脸,叹道:“可是以往我们上书的奏折,全部石沉大海,被人拦截,我们又如何能让皇上知道,王卓强买、强占百姓土地这事。” 东平郡王道:“这次,我亲自写信给北静王,让他转告太上皇,再由太上皇告知圣上。” “圣上以‘孝’著称,太上皇只需稍加授意,王卓必死无疑。” 闻言,赵如海、倪刚纷纷点头,觉得这办法可行。 顶着两个黑眼圈的倪刚道:“王爷,这事交给登州府府尹问昆仑再合适不过。” “他与王卓多次发生冲突,对王卓深恶痛绝,而他办事能力也强,让人放心。” 东平郡王眼里闪过一丝狡黠:“那就把这事交给他办,告诉他,依法办事,不然以王卓的作风,任何破绽都可能让他黑白颠倒。” “你现在就手书与他,让他紧行着办。” “现在?”倪刚脸上闪过一丝犹豫,没想到接了一茬话,这事就落到了他头上。 东平郡王点了点头:“这事越快越好,不能让这根搅屎棍坏了大事。” 赵如海、倪刚深谙此义,知道“复兴”已到了最后阶段,箭在弦上,不允许有任何意外。 ……… 登州府。 文登县县令花南郭来到府衙,见到正埋在案桌上处理公务的府尹问昆仑,恭声道:“大人,你急急把我叫来,所谓何事?” 英姿勃发、一脸正气的问昆仑闻言,抬起头,放下笔道:“我记得,你们县大部分农民的土地都被王卓买走,可有这事?” “正是呢。”骨瘦如柴,长着个陀螺头的花南郭,道,“前些日子,又一大户的地,被他手下的人全部吞并。” “现在,整个文登县,将近五成的地都是他的。” 问昆仑站起身,两手背在身后,郑重道:“现在,上面打算剪除掉王卓这个祸害,正让我等收集他强买、强占百姓土地的证据。” “我见你们县,他拥有的土地最多,即便他平日里,面子功夫做得再好,定会留下破绽。” “你去逐村走访,体察民情,顺便收集他强买、抢占百姓土地的证据。” “切记,所得证据一定要合法合规,必须是村民自愿揭发才行,切不可威逼利诱。” 花南郭意识到好事将至,重重地点了点他的陀螺头:“大人,王卓强占大户们的土地,这算不算证据?” 闻言,问昆仑眼里闪过一丝犹豫,随后又不经意间打量了花南郭一番,见他风尘仆仆,眼神真挚,方才回道: “那些大户比王卓也干净不到哪儿去,不能以他们的土地被王卓强占作为证据。” 随后,问昆仑又请花南郭吃了个便饭,进一步考察了他,确保他办事牢靠,方才下定决心,将这事交在他手上。 ……… 十日后。 花南郭走完了所有村镇,一面体察民情,一面暗中收集王卓强买、强占百姓土地的证据。 然而,走访完最后的李家村,都毫无收获。 不管他如何访问,不论访问的对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还是人前人后,都念王卓的好,对王卓称赞不已。 赞颂王卓的话,他听得太多了,耳朵都起茧了。 想着天上掉下来的绝好机会,就要溜走,他的耐心,也终于消磨完了。 这天,花南郭穿上威风八面的县令公服,带着县衙里的全部衙役、捕快并狱卒,一起来到李家村。 并让村长李仁贵号召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来东边的打谷场集合,说是县上决定,把李家村作为示范村向全县推广。 李家村的137户村民,没想到自己的村庄,竟能成为全县的示范村,都兴高采烈,搬着小板凳前往打谷场。 要知道,几年前,他们还都是吃一顿饿三顿的家庭,吃的也都是些糟糠之类的粗粮。 现如今,家家户户不说红红火火,起码也都是丰衣足食,温饱不愁。 然而,当所有人来到打谷场,便被衙役、捕快、狱卒,像犯人一样拘在了打谷场中。 天边,那冉冉升起的红日,瞬间变得黯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