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朱元璋生疑
面对朱元璋的责问,朱高爔左右为难,总不能当着朱静宜的面说朱允炆的坏话吧。 可是,若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岂不是让朱元璋看轻自己? 正在朱高爔发愁之际,朱静宜很没眼力见地插嘴道,“爷爷,他懂个屁,没准他还想着以后自己娶妙锦呢”。 若是任由朱静宜胡说下去,那么朱高爔年幼不懂事的形象将在朱元璋心中更加深刻。 “姐姐说得不对”,朱高爔缓慢开口道,之所以放慢语速,是为了边说边思考。 “身为皇子皇孙,婚事理应由朝廷做主,哪能光考虑个人感情?想当初,二伯娶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为正妃,是为了向王保保释放招降诚意,虽然王保保最终没有投降,但是咱们的诚意有目共睹”,朱高爔振振有词道。 朱元璋连连点头,老二那个逆子,要是有这点儿觉悟,也不至于将正妃软禁起来虐待。 爔儿小小年纪,竟然有此等见识,难道真是标儿转世? 朱元璋不禁有些迷惘。 他多希望标儿在世继承皇位啊。 这样一来,蓝玉案不会发生,傅友德、王弼、冯胜不会被赐死。 允炆还是文弱了些,缺乏历练…… 爔儿年龄虽小,但是他那个爹战斗力不弱,这些年来积累的战功、声望在他两个哥哥之上…… “爷爷,爷爷,想什么呢?” 朱静宜咋咋呼呼的声音把朱元璋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爷爷,把这些鱼装琉璃瓶里,放在乾清宫给你解闷吧?”朱静宜把木桶端到朱元璋面前。 这丫头,跟她娘性子像,毫无心机,孝顺善良。 朱元璋曾担心常遇春家的大丫头性格过于直爽,不适合当太子妃,但是没办法妹子喜欢,认定了常琳当儿媳妇。 允炆的生母吕氏倒是性子沉稳,八面玲珑,但是看上去总不那么让人放心,不知道背地里藏着多少心眼和算计。 有些事,朱元璋不想细究,怕伤了允炆。 要不是常琳难产而死,雄英又病逝,这皇太孙之位绝不可能落到允炆身上。 若是常琳活着,即使雄英不在了,也还有允熥这个名正言顺的嫡子。 偏巧常琳和雄英都不在了。 怎么会如此巧合?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由得出了身冷汗。 人不能闲着,一闲下来容易胡思乱想,朱元璋慌忙起身,向乾清宫方向走去。 “爷爷,爷爷”。 “爷爷,爷爷”。 朱高爔和朱静宜小跑着跟在后面。 祖孙三人和朱允炆在乾清宫门口相遇。 “哥哥,你怎么来了?”朱高爔问道。 “有事儿和爷爷商量”,朱允炆边说边转身看向水桶,“捉了这么多金鱼?” “哥哥,你要吗?给你两条?”朱高爔很大方地说道。 “还是弟弟留着自己玩吧”,朱允炆说着跟随朱元璋进去。 “何事?”朱元璋在临窗的炕上坐定,闭上眼稳了稳心神,开口问道。 “户部右侍郎卓敬上了份奏书,孙儿拿不定主意”,朱允炆把奏疏放到朱元璋手上,关心地问道,“爷爷是不是累了?先歇会儿再看吧” “不累,哪那么娇气?”朱元璋打开奏疏。 卓敬建议将燕王徙封到南昌。 这是明摆着要削藩。 把老四改封到南昌,他能干什么?那儿又没有北元残部。 难道是要将他当猪一样供养起来,以推恩的方式削弱藩王实力? 朱元璋将奏疏扔到一旁,面色阴晴不定,“这是你的主意?” “不是”,朱允炆干脆的否认。 “你想削藩?”朱元璋直截了当地问道。 东宫伴读黄子澄,不止一次地暗示藩王势大的危害,话里话外透着削藩的意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允炆整天跟他在一起,难免受其影响。 “如果藩王不听节制,终将成隐患”,朱允炆鼓足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 “允炆,北元残余时常骚扰边境,不让你三叔、四叔他们镇守,让谁去?曾经统兵北征的勋将,徐达洪武十八年走了,这两年,为了让你坐稳江山,咱先后把蓝玉,傅友德,王弼、冯胜都赐死了”,朱元璋眯起眼看向朱允炆,“如果你的叔叔不可信,那些武将就可信?总不能让黄子澄统兵打仗吧?” 朱元璋说出黄子澄,明摆着点明卓敬上书是朱允炆指使的。 朱允炆满脸涨得通红,“爷爷,不是的,我没想削藩,我肯定相信叔叔们”。 “自从咱宣布分封的那天起,就有不少文臣反对,说什么汉初的七国之乱是前车之鉴。七国之乱中,汉景帝是受害者吧?那他后来为什么还实行分封呢?”朱元璋问道。 “你藩王叔叔们的权力比汉朝的诸侯王要小多了,他们只有每年固定的俸禄和一个王府可自行支配,调动边塞兵马得有朝廷的旨意,就连王府的长史,都是朝廷任命的,是监督也好,是辅佐也罢,反正朝廷派过去的官员,你那些叔叔只能接受,除非官员有不法行为”。 朱允炆认真地听着,不失时机地解释道,“卓敬说藩王的俸禄太多了,朝廷负担太重”。 “那就让户部议议,拿出个整体的方案来”,朱元璋面露不悦之色,“藩王俸禄过多,那是朝廷定的,又不是你四叔的错,你跟卓敬把这些讲明白了。” “爷爷教训的事”,朱允炆全部接受,没做任何反驳。 “爷爷年纪越来越大,不知道还能帮你支撑多久,你年纪轻,羽翼未丰,正是需要倚重藩王的时候,不能被别有用心之人离间骨肉,武将、文臣、勋贵、宗室、外戚,这些势力需要制衡,失去制衡,一家独大的那股势力,下一个目标将是控制皇上,夺取皇位”,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 朱允炆似有所悟,点头道,”爷爷,我明白了”。 “允炆,治理天下需要文臣,保护朝廷安危需要武将,切不可重武轻文,自废武功,不可学宋朝守内虚外”,朱元璋殷切叮嘱道,“有时间,多和武将走动走动,别整天和黄子澄在一起”。 “孙儿记住了”,朱允炆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朱高爔坐在小木凳上安静地旁听,受益良多 黄亮见皇上和皇太孙有要事相商,本想把他拦在外面,可是朱高爔十分灵活,只两三个回合便钻了个空子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