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诗祖陈子昂

(长篇 )袁竹著第五十章

大唐诗祖陈子昂 作家Ji2KmO 5154 2024-10-17 00:27
   公元692年,武周天授三年、如意元年、长寿元年。壬辰的春风轻轻拂过大地,万物复苏,绿意盎然,仿佛大自然也换上了新装,庆祝着这一年的开始。然而,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三十四岁的陈子昂却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继母的离世,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也让他不得不面对生命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陈子昂,本是朝中一位才华横溢、深受器重的官员,他的诗文与政见皆为人称道。但此刻,所有的功名利禄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心中唯一挂念的是对继母的深深怀念与不舍。按照当时的礼制,他必须辞去官职,回到故乡,在那片熟悉而又静谧的山水间,为继母守丧,以尽孝道。   归乡的路上,春光旖旎,桃花笑映着和煦的春风,粉嫩的花瓣仿佛在低语,庆祝着生命的勃勃生机。柳絮也不甘落后,它们轻盈地在晴空中舞动,如同点点白雪,为这春日画卷添上了几分灵动与飘逸。然而,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陈子昂的心境却与周遭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的步伐稳健而略带沉重,目光时而掠过眼前的美景,但更多时候是凝视着远方,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又似乎在回忆着什么。心中,如秋水般平静的表面下,暗藏着几缕不易察觉的哀愁。这份哀愁,源自于对继母离世的深切怀念,也源自于对即将告别朝堂生涯的复杂情感。   陈子昂深知,此去经年,那些曾经让他热血沸腾、挥斥方遒的朝堂繁华与纷争,都将暂时成为过往云烟,淡出他的生活。取而代之的,将是与故乡山水相依为伴的宁静日子,以及与诗书为友的淡泊生活。这样的转变,对他而言,既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挑战。   解脱的是,他不必再深陷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之中,不必再为了权力和地位而费尽心机。他可以放下一切重担,回归内心的本真,享受那份久违的平静与自由。而挑战则在于,他需要重新适应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学会在山水间寻找灵感,在诗书中寄托情怀,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滋养。   归乡的路途虽然漫长,但陈子昂的心中却充满了期待与希望。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体上的回归,更是一次心灵上的重生。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用笔墨书写自己的故事,用诗篇记录自己的感悟,让生命在淡泊与宁静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回到四川梓州射洪武东山张家湾,陈子昂并未让自己长久地沉溺于个人的悲伤之中,他深知,生活仍需继续,而他也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抚平内心的创伤。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更为超脱与积极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的变故,将目光投向了那片养育了他的山水之间。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蜿蜒的山间小径上时,陈子昂便已踏上了探寻自然之美的旅程。他漫步于葱郁的林间,脚下是落叶铺就的金色地毯,耳边是鸟鸣虫唱交织成的天籁之音。这份宁静与和谐,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逐渐驱散他心中的阴霾,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   除了漫步山间,陈子昂还喜欢在溪边静坐。溪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似乎在诉说着古老而又永恒的故事。他坐在溪边石上,闭目聆听,让心灵随着水声起伏,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抚慰与洗礼。在这样的时刻,他仿佛与世隔绝,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着流水远去,留下的只有内心的平静与宁和。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陈子昂还前去龙宝山翠云居频繁地与晖上人交往。   晖上人是一位深谙禅理的高僧,他以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深深吸引了陈子昂。两人常常在山间小亭或寺庙中品茗论道,晖上人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邃的智慧,为陈子昂解答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宇宙的疑惑。在晖上人的引导下,陈子昂逐渐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学会了如何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世间的种种变迁。   陈子昂与晖上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在他进京考进士之前就建立起了。晖上人不仅成为了他在精神上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在晖上人的陪伴下,陈子昂逐渐走出了失去继母的阴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开始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用笔墨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诗篇去歌颂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他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某个秋夜,月华如练,银盘高悬,将龙宝山翠云居的山亭笼罩在一片柔和而清冷的光辉之中。四周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与近处山风轻拂树叶的沙沙声交织成一首秋夜的序曲。   陈子昂与晖上人相约于此,共赴这场秋夜的盛宴。身披袈裟、面容慈祥的高僧晖上人,静坐亭中,手中轻拨着佛珠,每一下都似乎蕴含着无尽的禅意。他低吟浅唱,那声音清澈而悠远,如同山间清泉潺潺,又似林间微风拂面,瞬间将陈子昂心中的尘嚣与烦躁一扫而空。   曾经仕途坎坷、心怀壮志的文人陈子昂,此刻也被这秋夜的宁静与晖上人的禅意深深吸引。他望着那轮高悬的冷月,感受着山风轻拂带来的丝丝凉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灵感。他知道,这是大自然与禅意共同赋予他的礼物,是他久违的平静与超脱。   于是,陈子昂提笔蘸墨,挥毫泼墨于宣纸之上。他的笔触时而苍劲有力,时而温婉细腻,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与感悟都倾注于这幅作品之中。《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便在这秋夜的宁静中诞生了: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幽谷之中,秋意正浓,山林间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调色盘,轻轻挥洒而成。皎皎月光如洗,穿透稀疏的云层,洒落在一片白桦林间,将每一片叶子都镀上了一层银边,这便是“皎皎白林秋”的静谧画卷。   不远处,一座古朴的禅院依山而建,四周被微微起伏的翠山环抱,山间云雾缭绕,静谧得只能听见偶尔传来的鸟鸣与远处溪流潺潺。这“微微翠山静”,不仅是一景,更是心灵得以栖息的港湾。   禅院之内,身着素衣的老僧晖上人,正盘坐于窗前的蒲团之上,闭目凝神,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也赋予了他一双洞察世事的慧眼和一颗超凡脱俗的心。晖上人禅师正“禅居感物变”,感受着季节更迭中万物的微妙变化,心中涌动着对生命奥秘的无限感慨。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风穿过林间,携带着山泉的清冽与草木的芬芳,与远处瀑布的轰鸣交织成一首自然界的交响乐,这便是“风泉夜声杂”。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在庭院中,与清冷的露珠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月露宵光冷”的清冷而又神秘的氛围。   晖上人禅师独坐轩窗之前,轻轻推开了窗棂,让这清新的夜风与月光毫无阻碍地涌入室内。他心中默念经文,却忽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原来,是一位行色匆匆的旅人,衣衫褴褛,眼中满是疲惫与迷茫。旅人自称忘机,因世事纷扰,心中积郁难解,闻此间有高僧能解人忧,故不辞辛劳,跋山涉水而来。   晖上人禅师微微一笑,邀忘机入座,泡上一壶清茶,茶香袅袅中,两人开始了长谈。晖上人禅师以禅机妙语,引导忘机放下心中执念,学会在纷扰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之地。他言:“人生如白驹过隙,名利皆是浮云,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洞察世事,超脱尘嚣。”   随着夜渐深,忘机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他望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清明与释然。他向晖上人禅师深深一拜,感激地说:“多谢大师指点迷津,让我得以解脱尘忧,重拾本心。”   晖上人禅师微笑不语,只是轻轻拍了拍忘机的肩膀,示意他前路还长,需自行领悟。忘机告别了禅院,带着一颗轻盈的心,踏上了归途。而禅院之内,一切又归于平静,只留下那“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的景致,见证着这段关于修行与解脱的传奇。   当最后一笔落下,陈子昂放下笔,望着眼前的这幅作品,心中充满了满足与喜悦。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他与晖上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是他对生命、对自然、对禅意深刻理解与感悟的结晶。   而此刻的龙宝山翠云居,依旧沉浸在秋夜的宁静与美好之中,仿佛连时间也为之停留。陈子昂与晖上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彼此的心意已尽在不言中。   未几,夜幕再次低垂,银盘般的明月悄然升起,将柔和的光辉洒满了整个山谷。山亭之中,晖上人依旧端坐于石凳之上,闭目凝神,进行着他的冥想修行。他的呼吸轻缓而均匀,仿佛与这山间的风、林间的叶、石上的泉都融为了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陈子昂悄然来访。他踏着月光,缓缓步入山亭,目光落在晖上人那超脱物外的身影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他想起自己与晖上人上一次相遇的情景,那份宁静与清明至今仍让他难以忘怀。而今,再次见到晖上人如此专注地修行,他的内心更是被深深触动。   随着夜色的深沉,月光似乎更加柔和地洒在山亭之上,为这静谧的夜晚披上了一层银纱。陈子昂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晖上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羡慕。晖上人那仿佛与世隔绝的姿态,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和与宁静,仿佛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林间偶尔传来的风声,带着几分秋日的凉意,却也送来了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那石上的清泉,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潺潺的流水声与夜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曲悠扬的夜曲。这一切,都让陈子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万籁俱寂心自远,一念不生境自明”的禅意。   他意识到,自己长久以来在世俗中奔波劳碌,追求的不过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真正能够让自己心灵得到安宁与满足的,却是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清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思考着如何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像晖上人一样,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世间的种种挑战与诱惑。   最终,陈子昂没有打破这份宁静,他选择默默地离开山亭,让晖上人继续他的冥想之旅。但他知道,这一夜的经历将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成为他日后修心养性的重要指引。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再次与晖上人重逢,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奥秘。而那山亭夜色、晖上人影以及他们之间那份无言的交流与共鸣,也将成为他心中永恒的风景。遂再作《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钟梵经行罢,香床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疲病苦攀缘。   ”诗中既有对晖上人独坐静思的描绘,也寄托了自己对生命、对宇宙的深刻思考。   在那悠远的钟声与梵音缓缓消散之后,一位修行者步入了静谧的禅房,轻轻坐于铺满香气的蒲团之上,开始了他的内观之旅。这便是“钟梵经行罢,香床坐入禅”所描绘的场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焚香与心灵的沉静。   窗外,禅院的岩庭之中,各式各样的树木交错生长,枝叶相扶,形成一片葱郁的绿意,为这方净土平添了几分生机与和谐。而远处,石缝间流淌的清泉,跃过错落有致的岩石,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响,如同自然界的乐章,洗涤着人的心灵,这便是“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的生动写照。   修行者闭目凝神,心随水月而静,仿佛那轮明月倒映在水中,清澈无波,映照出他内心的一片宁静与空明。此刻,他仿佛置身于云霞之间,思绪飘远,独自探索着宇宙间最深邃的哲理与奥秘,这便是“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所表达的意境,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远境界。   然而,当修行者重新将注意力拉回到现实世界,他不禁感慨万千。他深知,在这纷扰的人世间,有多少人正在为了名利、权势、情感而疲于奔命,饱受疾病的折磨与心灵的煎熬,他们如同在无尽的苦海中挣扎,却往往难以找到解脱的出路。这便是“宁知人世里,疲病苦攀缘”所揭示的深刻现实,让人不禁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产生深刻的反思。   于是,这位修行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愿以自己的修行成果,去启迪那些仍在迷途中徘徊的灵魂,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光明,摆脱疲病与苦难的束缚,共同走向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壬辰这一年,对于陈子昂而言,是失去与获得并存的一年。他失去了继母的慈爱,失去了朝堂的权势,却也在失去中找到了自我,收获了友情、禅意,以及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如意元年与长寿元年的交替之际,陈子昂以笔为舟,以心为帆,驶向了更加广阔的人生海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