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诗祖陈子昂

(长篇 )袁竹著第二十八章

大唐诗祖陈子昂 作家Ji2KmO 3078 2024-10-17 00:27
   公元685年的初春,乙酉之岁,晨曦微露,东都洛阳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薄雾之中,仿佛天地间正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年,是唐武后垂拱元年,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历史的车轮悄然加速,驶向一个女性主宰的辉煌与争议并存的纪元。   年轻女官李婉儿,她出身寒微,却因才情出众,被破格选入宫中,成为了武后身边的一名侍书女史。李婉儿性情温婉而坚韧,对诗词歌赋有着独到的见解,更难得的是,她拥有一颗洞察世事、明辨是非的慧心。   垂拱元年的春日里,武后于紫微城大明宫召见群臣,商议国事,李婉儿随侍在侧,默默记录着一切。殿上,武后面容威严,目光如炬,她不仅谈论着边疆战事、民生疾苦,更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政治主张,意图打破旧制,开创新局。李婉儿心中暗自惊叹,却也深知这背后需要多少勇气与智慧。   一日深夜,月光如水,洒满宫墙。武后召见李婉儿至御书房,两人对坐,烛火摇曳。武后缓缓道出心中所忧:“婉儿,你可知我为何执意改革,不惜背负千古骂名?”李婉儿跪拜,恭敬答道:“陛下心怀天下,欲以非常之手段,成非常之事业,婉儿虽愚钝,亦能略窥其意。”   武后闻言,微微一笑,随即取出一幅未完成的画作,画中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江山,而中央留白,似乎等待着什么。她道:“这便是我心中的大唐,虽有万千气象,却仍有未尽之意。我欲以女子之身,填补这留白,让这江山更加绚烂多彩。”   李婉儿闻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敬仰。她深知,武后此举,不仅是为了一己之私,更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为了打破男尊女卑的桎梏,让世间女子也能有施展才华的天地。   自那夜之后,李婉儿更加勤勉,她不仅协助武后处理朝政,还秘密搜集民间疾苦,为武后提供改革的依据。在她的努力下,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相继出台,农业得到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大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然而,改革之路从非坦途,李婉儿也遭遇了重重阻难。有人嫉妒她的才华,暗中诽谤;有人畏惧武后的权威,阴谋叛乱。但李婉儿始终坚守信念,与武后并肩作战,用智慧与勇气一一化解危机。   岁月流转,转眼间,乙酉之岁已近尾声。长安城内,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而在这繁华背后,是李婉儿与武后共同书写的传奇。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男女,只要有梦想与勇气,就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这一年的岁末,武后特赐李婉儿“文昭”之名,以表彰其文治武功之昭著。而李婉儿,也在这一系列的历练中,成长为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女中豪杰,她的故事,如同那幅未完成的画作,虽已定格在历史的长卷之中,但其精神与影响,却如同月光般,永远照耀着后来者的道路。   这一年,对于年仅27岁的陈子昂而言,是他仕途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文学才华初露锋芒的时刻。   此时的陈子昂,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仅凭一腔热血上书言事的新进士。去年,他因《谏灵驾入京书》一文深得武后赏识,被任命为麟台正字,虽官职不高,却足以让他在繁华的东都洛阳站稳脚跟,开始了他作为文人与官员的双重生涯。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东都洛阳城披上了一袭绚烂的锦绣华服,柳丝轻拂碧水,桃花笑映晴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盛景。在这温柔的时节里,夫人张氏携着她那不足半岁的幼儿,踏着轻快的步伐,缓缓步入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   张氏,温婉如水,眉宇间藏着蜀地女子的柔情与坚韧。她身着一袭淡雅的碧色罗裙,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如同春日里最温柔的风,吹拂过人心。怀中紧抱着的幼儿,小脸蛋粉嫩如桃花,双眸清澈如水,偶尔睁开,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发出几声稚嫩的咿呀,为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甜蜜。   此行,张氏并非游山玩水,而是为了与久居洛阳的夫君陈子昂团聚。自诞下这幼子以来,两地分隔,思念如潮水般汹涌。而今,终于得以重逢,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沿途,她细心照料着怀中的宝贝,生怕一丝风寒侵扰了这脆弱的小生命。沿途的风景虽美,却也难掩她心中的急切与渴望。   自从683年8月张氏踏入陈家的门槛,成为陈子昂的妻子,她的生活便充满了新生的希望。   新婚燕尔,两人的世界本该被无尽的甜蜜填满,然而命运却悄然为他们铺设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陈子昂,一个心怀壮志的青年才俊,于蜜月未尽之时,便毅然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心中满载着对功名的渴望与对家族未来的期许。他的背影,在晨光中拉长,成了张氏心中最深的牵挂。   留在张家湾的张氏,面对着空旷的院落与公婆慈爱的目光,她选择了坚强与守候。日复一日,她以绣花针为伴,以诗书为友,用无尽的思念编织着对远方夫君的期盼。春去秋来,岁月在她的指尖轻轻滑落,也悄然在她的腹中孕育出了新的生命。   684年五月,初夏的风带着一丝温热与急促,张氏在公婆的焦急等待与全村人的祝福中,迎来了她与陈子昂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婴。那一刻,整个张家湾仿佛都被喜悦的浪潮所淹没,陈家的老宅内更是欢声笑语不断。陈元敬,这位历经风霜的家族长者,望着襁褓中的孙子,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陈家未来的辉煌与希望。   “就叫他陈光吧!”陈元敬的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这个名字不仅寄托了他对孙子光明前程的期许,更蕴含了家族世代传承的荣光与梦想。陈光,这个名字如同一束光,穿透了岁月的尘埃,照亮了张氏的心房,也温暖了陈家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陈光的到来,张氏的生活更加忙碌而充实。她亲手为儿子缝制衣裳,教他牙牙学语,每一刻都充满了母爱的光辉。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仍会提笔写信,将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思念,化作一行行深情的文字,寄往京城,期待着陈子昂的回音。   岁月悠悠,转眼间陈光已能蹒跚学步,而陈子昂也在京城的宦海中几经沉浮,终于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努力,赢得了一席之地。当他收到家书,得知妻儿安好,尤其是得知陈光的降生,那份久违的激动与喜悦瞬间涌上心头。他明白,无论自己身在何方,那份来自张家湾的温暖与牵挂,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陈子昂寄出家书,催促张氏携带儿子陈光前来东都洛阳。   685年3月,春暖花开的时节。抵达洛阳城门的那一刻,张氏的心跳不禁加速。城门巍峨,守卫森严,却挡不住她归心似箭的步伐。穿过熙熙攘攘的市集,耳畔是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还有那远处隐约可闻的丝竹之音,一切都显得那么生动而真实。她不禁想象着与夫君陈子昂重逢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终于,在一片古色古香的宅院前停下了脚步。那是她夫君的府邸,也是她即将安身立命的新家。门轻轻推开,一阵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张氏的心跳再次加速。穿过庭院,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正焦急地等待着,那便是她日夜思念的夫君。   四目相对,无需多言,所有的思念与牵挂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无声的泪水。夫君快步上前,接过她怀中的幼儿,那双有力的大手在这一刻变得异常温柔。幼儿似乎感受到了父亲的温暖,竟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仿佛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欢迎着这位久违的亲人。   一家三口,在这一刻紧紧相依,春日的暖阳洒在他们身上,仿佛连时间都为之静止。张氏知道,无论未来路途如何,只要家人相伴,便是最好的时光。而这段阳春三月的旅程,也将成为他们记忆中最温柔、最美好的一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