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74章 婚姻大事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明巧 2384 2024-10-17 00:24
   在华朝统一天下的大势所趋之下,不仅战场上连战连捷,就连那些曾坚守汉朝忠贞信念的文人士子,也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转变了立场。    除荀彧外,无数曾经誓言要为汉朝尽忠竭力的士人,面对华朝的崛起与汉朝的落幕,终是被现实的洪流所裹挟,选择加入了华朝的朝堂,为新朝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两三个月的细致甄别与妥善安排。张循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用系统进行了甄别与挑选后,这些汉末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都被安排到了华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角落。    内阁,作为华朝决策的核心机构,其成员构成更是精挑细选。首辅贾诩,以其深沉的谋略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稳坐内阁之首;次辅陈宫,则以其丰富的行政经验与公正的判断力,辅助贾诩处理日常政务。    赵云,这位最早投奔张循的顶级武将,不仅武艺超群,更有着一颗忠诚而敏锐的心,被任命为内阁大臣兼兵部部长,负责统管全国军务;蔡邕,作为文坛巨匠,其学问之广博、艺术之造诣,使他在内阁大臣兼礼部部长的位置上稳如泰山;程昱,以其严谨的法制思想与果断的执行力,任内阁大臣兼刑部部长,严格执行法律,维护社会公正;黄忠,老当益壮,兼任内阁大臣和洛阳军区司令,在平定益州和荆州的战争中都展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    此外,还有戏志才,以其独特的政治视野,成为内阁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同时在司隶州担任州长,负责京畿地区的治理。    各部门部长的人选同样精心搭配,旨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除了由内阁大臣兼任的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外,工部刘洪以其卓越的数学与工程学成就,推动科技进步与基础设施建设;农部司马徽,深谙农耕之道,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商部陈绍,最早投奔张循,知晓张循对商贸的看重,能很好理解并促进国内外贸易的繁荣;律部满宠,则在法制建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监察部徐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确保政府工作的廉洁与高效。    州郡层面,亦是人才济济。司隶州由戏志才兼任州长,确保京畿地区的稳定;沮授在并州,以其卓越的治理才能,使该地成为华朝北方的坚实屏障;田豫在幽州,以其勇武与智慧,抵御外敌,保护边疆;审配坐镇冀州,实施一系列改革,使该地区经济尽快复苏;毛玠在青州,重视教育,培养人才;顾雍治理徐州,深得民心;法正在豫州,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张昭在扬州,发展文化,增强凝聚力;张鲁在交州,以宽仁著称,赢得百姓爱戴;荀彧则在荆州,以其深厚的政治根基与卓越的领导才能,稳固了华朝南方的大后方;蒯良在益州,实施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使得该地区成为华朝的重要粮仓;阎柔在凉州,以其军事才能,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另外,各大军区进行了一定的改制,用以守护着这片新生的土地。    洛阳军区作为京畿重地,其司令一职由黄忠兼任,他不仅是战场上的猛将,更是治军有方的帅才,确保了京城的安宁与秩序。北方军区司令吕布,以其勇武无双,震慑着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使得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南方军区在张循堂兄张饶的坐镇,积极训练,为华朝向东南搬到扩张奠定基础。东部军区司令文丑,以其卓越的指挥能力,保障了东部沿海的安全与繁荣。西部军区则在张辽的统率下,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并随时准备进军西域。    海军方面,周瑜担任司令,甘宁、蔡瑁为副手,加强训练与备战,研究海上作战技术,随时准备开启海洋时代。    此外,荀攸、董昭、陈群等一众智谋之士,以及张扬、诸葛玄、孔融等名门之后,还有如韩暨、马钧这样的技术天才,糜竺、阚泽这样的商业俊杰,都被精心安排到各部或各州、各军区担任副职,进行系统的培养与锻炼。    关羽、张飞这样的勇猛战将,以及高顺、陈登这样的年轻才俊,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华朝的繁荣与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人才的合理配置与培养,为华朝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与动力。    军队人数方面,张循采取了精简高效的策略。五个军区加海军,每个军区保留五万精兵,加上一万人的禁卫军,总兵力保持在三十万出头,既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又避免了因军费开支过大而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裁撤下来的士兵,一部分加入地方巡捕房,维护社会治安,另一部分老弱病残则妥善安置,送回家乡,加强地方建设。    随着国家机器的稳步运转,张循也开始考虑自己的个人生活。作为皇帝,他的婚姻大事自然牵动着整个国家的神经。    蔡邕,这位内阁大臣兼礼部部长,曾多次私下向张循提及此事。蔡文姬虽为当前唯一贵妃,难免显得单薄,且不利于皇室血脉的延续与朝廷的稳定。    更重要的是,蔡邕担心民间会有流言蜚语,说他女儿善嫉,阻止皇帝大婚,甚至意图以再嫁之身谋夺皇后之位,这不仅是对蔡家名声的损害,更可能对朝廷的威信造成不利影响。    蔡邕深知,作为礼部尚书,自己更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礼制,因此他不断向张循进言,希望他能从名门望族中挑选贤淑之女,册封为后,以正名分,安定民心。    张循并非不想多娶几个美女,而是他心心念念的几名汉末三国美女——甄宓、糜环以及大小乔尚且年幼,未曾及笄。而今,时光荏苒,几位佳人都已到了适婚之龄,张循也到了该考虑后宫事宜的时候。    张循也知道,作为皇帝,自己的婚姻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现在,几位美女的年龄也差不多到了最低婚配年龄,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也确实拖不起了。只有皇帝,没有皇后,在进行一些重大庆典的时候,总是显得有点儿不合时宜。    于是,张循答应了蔡邕,让礼部按皇室礼仪安排大婚事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