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南匈奴叛乱
传国玉玺在手,虽然地盘还小,不适合称帝,但张循也可以向部分手下透露这个好消息,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干劲,提升工作效力或训练动力。 再次通过系统确定了一下忠诚度后,张循将赵风、楚义、高宁、陈绍,两个军的副军长,以及四个营的主官校尉全部召集起来,向大家展示了传国玉玺,并告知大家这是赵云找回来的。 看到张循手中的传国玉玺,大家都惊喜交加,纷纷传阅观赏。 他们知道赵云被派了出去,带走了20名张循的亲兵,但并不知道赵云去干嘛了。没想到,他竟然去了洛阳,去了董卓与孙坚大战的中心战场,然后把传国玉玺给带了回来。 楚义、高宁几名黄巾老将激动地进言,既然传国玉玺到手,张循就可以称帝了,他们就可以号召天下太平道教众和黄巾将士来投,做大做强,席卷天下。 可惜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说实话,这几人的个人能力,已经有点跟不上黄巾军的发展了,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只是限于张循手上没人,这几人是几年前就跟着他的老部下,忠心可靠,无奈勉强用着。 赵风、赵云两兄弟自然不同,以他们俩的直觉来看,并不认为现在是称帝的好时机,无论地盘人口还是天下大势,都不足以支撑张循称帝。 但他俩加入得晚,资历不够,加上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谏,因此没有言语。 只有陈绍,是真正做过县令一把手的,对政治和天下大势看得更加清晰一些。 而且,他环顾四周一看,其他人都是军队体系的,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政务体系的。 显然,原平、广武等其他几个县的县令还没得到张循的彻底认可,只有他获得了张循的完全信任。 因此,作为文臣,他必须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保住这份信任。等黄巾军将来真的席卷天下的时候,他必然能在张循手下的文臣体系里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于是陈绍劝谏道,虽然如今有天下大乱的趋势,但毕竟还没有彻底大乱。皇帝还在,朝廷还在,天下诸侯也仍然在大汉的官职体系之下。 一旦张循称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董卓与天下诸侯的矛盾就会暂时消停,张循会成为他们的主要敌人。 就跟当初董卓、曹操、刘备等人一起镇压黄巾起义一样,他们会再次联手镇压张循。而现在张循手下无论地盘还是人口,都不足以支持他对抗全天下。 因此,陈绍认为现在称帝不妥,至少也要控制整个并州,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后,才能考虑称帝的事儿。而且,这段时间还可以看看董卓与天下诸侯的纷争结果。如果结果对张循有利,可以称帝;如果不利,自然可以继续观望,不必心急。 张循笑着点了点头,道:“我跟文毅的看法一样,现在称帝不合适。大家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推翻大汉朝廷,打倒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建立一个太平盛世,而不仅仅是当回皇帝。如果今天称帝,明天就被天下诸侯围剿而亡,皇帝倒是当成了,却是个短命皇帝,有什么意义呢?” 听了陈绍和张循的话,赵风、赵云两人连连点头,楚义、高宁也只能放下了心中的急切。他们确实想张循早点称帝,当开国功臣。但正如张循所说,如果只当几天、几个月的开国功臣,然后就像早年的黄巾起义那样失败了,甚至被官军杀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称帝的事儿就暂时压下了,传国玉玺的消息也不能透露出去。即使如此,大家心里也确实有了更多的干劲。 不管怎么说,传国玉玺的象征意义很大。有这个东西在手,称帝的主动权就在张循手里。只要时机合适,随时可以称帝,大家就能变成新朝廷的开国功臣。 因此,现在大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训练军队、管理好政务,帮教主开疆拓土,早日达到称帝的条件。 至于赵云,带队深入中原带回传国玉玺的功劳更是不容忽视的。张循借此良机,给了赵云一个骑兵营的编制,少将军衔,让他把骑兵组建起来。 通过与北方匈奴、鲜卑人的交易,张循陆陆续续已经购得了数百匹优良战马,已经可以慢慢组建真正的骑兵部队了。 加上赵云的加盟,正合适由他来组建带领骑兵。 楚义和几个副将略微对赵云有些不服,但在训练中经过一番搏斗后发现,他们在赵云手上连三个回合都抗不过去,只能服气。 而这,还是赵云没使全力,给他们留了一点面子的结果。如果赵云使全力,在战场上拼搏,可能楚义等人一两招之间就会丢命。 这就是常山赵子龙的实力。 即使遇到天下第一的吕布,赵云也是有一战之力的。 接下来,大家各行其是,继续为扩充实力而努力。特别是高级军官的文化方面,张循严令楚义、高宁等人开始识字,不然是跟不上黄巾军发展的。 经过数个月的发展,收割完冬小麦、拥有了足够的粮草后,张循决定对北方诸郡动手。 拿下北方诸郡,再向南攻掠太原,打下州治晋阳,再控制并州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此时张循手下有经过整编后的黄巾第1军(楚义/步兵/2000人)、第2军(赵风/步兵/2000人)、第3军(赵云/骑兵/800人)、亲兵屯(高宁/步骑全能/100人)、辎重营(600人)等5000多人的兵力。 在并州大部分精锐兵力都被丁原、吕布等人带走的情况下,张循和赵云等人都认为,攻下北部诸郡应该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再补充扩大一下骑兵规模,向南攻掠太原、上党、西河诸郡,问题不大。 然而,就在黄巾军尚在秘密整军备战,还没正式北上的时候,关外的雁门郡太守庄伦反倒突然派人向雁门关求援了。 居住在北部诸郡的南匈奴看到中原王朝陷入混乱后,于是叛变,联合鲜卑劫掠并州。 在南匈奴及鲜卑的联合突然袭击下,毫无准备的五原、云中两郡已经陷落,朔方、定襄、雁门等郡部分县城陷落。 无论与朝廷还是晋阳都联系不上的雁门太守庄伦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占领了雁门关的黄巾军求援,看黄巾军是否能看在同为中原汉族的情分上,出兵攻打匈奴、鲜卑。 当然,他也表示,如黄巾军能出兵救援阴馆,甚至将外敌全部驱逐出去,他愿意归降黄巾军,共拒北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