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买不如自己造
威尔逊也是被王浩的话惊到了,声音有些发颤地问道:“你要多少艘?50艘?” 王浩还是摇了摇头。 威尔逊声音更颤了,吸了口气道:“100艘?” 格局啊! 王浩还是摇头。 威尔逊开始怀疑人生了,不过他思绪飞快,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先生,你是要自已建造船厂?” 王浩满意了,笑着点了点头。 没有枪没有炮,没有船,这些不重要,他自信可以一样一样地抢过来。但是,自已有个坑爹的系统,非要自已身处的科技装备水平提升才能解锁武器,那如果有一个自已的军工厂,那顺带做一些研发,早点解锁火箭筒才是王道,才爽不是。 当然,造不如买这种傻子论调王浩还是懂得,只有自已能造才是发展硬道理。否则,一旦开战,输赢只能靠外国的输血,就算在王浩所处的那个位面,时代发展了那么多年,吃这个亏的国家在东欧可不止一两个。 “怎么样,威尔逊,如果你有这个实力来帮助我们建设军工厂,那我们才有谈下去的意义。”王浩说道。 “先生,我要回去考虑下,这个牵扯到的事情太多了。”威尔逊很想一口答应,但是理智告诉他,还不行。 意料之中,王浩也不在意,说道:“呵呵,你最好考虑清楚。记得十几年前,也曾有美丽国人到京城游说,可以帮京都那些大老爷提供设备和技术,不过是被拒绝了,但是我可不会拒绝,只会看你有没有这个实力。” “好的,先生,几日后我再来找你。”威尔逊鞠了一躬说道,他清楚青朝人的习惯,没人愿意和洋人握手。 啧啧,我这算是一战出名了吗,不知道后面路上还有没有人堵我。 离开十三行范围,王浩觉得又回到了熟悉的那个羊城,建筑风格太穿越了。 “哈哈哈,王浩小友,你看我把谁抓住了。”一声熟悉的笑声传来,自然是大龙头陈家福了。 “不愧是大龙头,千秋玩蛋兽欲天齐。”王浩打了个哈哈。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粤省巡抚柏贵。”陈家福有些无语。 王浩打量了一下,一个渔民装扮的老人,浑身污渍,竟然是柏贵。 “啧啧,堂堂一个封疆大吏,落到要乔装成渔民潜逃,奈何做贼啊。”王浩看着眼前这人说道。 柏贵此时心如死灰,打死他都想不到联军几千多人的部队能败的这么快。 “呵呵,总有人甘愿做狗不愿做人。王浩小友,这人怎么安排,总舵主吩咐了,一切听你的安排。”陈家福说道。 王浩想了想,说道:“有劳大龙头把他送去给华全华知县。” 说到底柏贵是官身,怎么处理还是走官方渠道才对王浩布局最有利,叶之名自然会想到处置他和后续最佳的方案。 青廷虽懦弱腐朽,但是对待满奸或者临阵脱逃的官员向来不手软,历史上杀的那是人头滚滚。 “哈哈哈,都听小友的。”陈家福抱了个拳,便带着几个好手押着柏贵前往左都统署。 一路无事,王浩回到了大佛寺。 族长、总舵主和寂空和尚正在殿内商量事情,看王浩回来,族长立即起身相迎。 “咦,你们在商量什么?”王浩疑惑地问道。 陈嘉心情明显大好,笑道:“经过珠江一战,粤省周边所有洪门兄弟都知道了消息,现在正都往羊城赶来。” 王浩当然是来者不拒,问道:“噢?预计将有多少人?” 陈嘉用手比了一下,道:“保守估计800人,如果闽省还有三合会兄弟过来,那将更多。” 洪门是统称,在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称呼,如闽省三合会、粤省天地会、川省哥老会等,陈嘉是三合会总舵主,现来到粤省便也称天地会。据说太平王朝初成立也是受助于三合会,王浩一直想问也没来得及,下次有机会问问。 洪秀儿那群人还正在金陵纸醉金迷,他早晚会去和他们交手。 听到能来这么多支援,王浩说了句总舵主牛批后又向陈嘉比了个六六六,把陈嘉看的一头雾水。 王浩随即看向族长道:“族长,我和陈桂谈过了,南洋有很多新安勇的谍子,到时可以里应外合。” 族长点了点头,思考了一下后说道:“那我们现在只需要有人进去和鳄鱼岛上的谍子接头,把计划和他们说即可?” 王浩道:“是的,我打算今晚潜过去。” 三人一听都是大惊,连忙阻拦了起来。理由是过于危险,鳄鱼岛上的优雅港,驻军密集,很难上岸。 自古上岸难啊! 最后还是陈嘉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通过妈仔岛和鳄鱼岛之间往来的商船,偷偷从西侧登岛。 卧槽!妈仔岛? 陈嘉见王浩有些疑惑,解释道:“妈仔岛是南海鳄鱼岛西边另外一座小岛,几十年来许多葡蛋挞国人在上面做贸易生意。” 葡蛋挞国人? 他摸了摸自已下巴,想着要不要搞个大的,同时把妈仔岛也一并抢了算了。 王浩今天看过了陈桂手中的南洋地图,不禁大为吐槽,这和他所在位面的情况实在大不相同。 此时的南洋,大一些的岛有四个,鳄鱼岛排第一,被高卢人占领,发展的也最好;其次是蛋仔岛,鹰国人占领,不过主要以贸易为主,没有什么驻军,还有两个岛,一个是葡蛋挞国人占着的妈仔岛,一个是意面国人占领的黄丫岛,都不足为虑。 这些南洋诸岛,背靠着西板鸭人的吕宋岛,大搞贸易,传统的茶叶、丝绸等自不必说,这些年将鸦片倾销往大夏,从大夏掠走了巨量的白银。 王浩想发展南洋,其实考虑了很多,一方面可以将西欧势力赶出亚洲,守住大夏国门,一方面可以拔出鸦片贸易这颗毒瘤,不仅可以挽回白银,更可以发展贸易和工业。 今天见过美丽国的买办,更坚定了这个决定,想在大夏本土完成工业化革命,势必困难重重,王浩所知的开洋运动便是证明。 但在南洋,情况便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