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处互市,均对参与建设的鲜卑牧民,给予了1定的优惠政策。 轲比能将这1切,都看在眼中。 总而言之,轲比能之所以愿归附于大汉、为大汉效力…… 是在其人经过亲眼目睹、深思熟虑之后,所下的成熟决定。 而绝非其人意气用事、1时冲动。 得知其中详情之后,赵旻终于彻底放心。 然后…… 便是赵旻取出封赏之诏、赏赐此番出征将士等等1系列流程。 这些诏书,早在捷报传至许都之时,便已被伏寿拟好、并钤盖完毕印玺。 伏寿在心中,早已将卫府视为自己的私属所有了。 这其实也没毛病。 卫府目前,属于伏寿的老公。 而将来,卫府则注定是属于伏寿亲儿子的。 当日傍晚,赵旻犒赏卫府群臣、全军。 这几年卫府府库充盈,赵旻对臣属、将士们又1向大方。 是以,此次犒赏宴,菜式颇为丰盛,且销量供应高粱酒(赵旻担心兵卒醉酒哗变,因此始终坚持禁酒令)。 犒赏之事揭过不提。 而就在翌日上午…… 就在赵旻、刘备双方,继续对磨、纠结广陵郡互市之各种利益之时。 太史慈所率领的东路军,也顺利凯旋。 这1次,刘备并未随赵旻出城相迎。 与西路军不同的是,东路军的夏侯惇、马超、鲁肃3人未归。 鲁肃将夏侯惇、马超2人,分别留在了右北平郡、辽西郡,协助其人迁徙鲜卑人。 历史上,6十年之后方才诞生的拓跋鲜卑、秃发鲜卑,此时其祖宗所在的各部族,尚远在兴安岭1带活动。 而兴安岭1带,不属于幽州刺史部。 赵旻1时之间,还顾不上彼处。 所以,赵旻只能是逐步迁徙塞北1带的鲜卑人,诱使居于东北的鲜卑人南迁。 然后…… 卫府再逐1将这些鲜卑人,迁徙至右北平、辽西2郡的平原地区。 此为后话,揭过不提。 总体来看,如今并州采取互市政策,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迁徙鲜卑人、匈奴人; 而幽州则是采取强迫迁徙的方式,强制迁徙鲜卑人至幽州长城内的平原地带。 这些鲜卑人,被卫府打散之后,将与汉人杂居、共同屯田。 简言之: 赵旻实施的这种民族大融合政策…… 实际上是完美避开了“5胡乱华”这1血腥过程。 但这种民族大融合产生的最终结果,却与历史上4百年后,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情况,殊途同归。 因为东路军之中,并无刘备的故友。 是以午时之前,刘备1方之众人,便颇为识趣地提前告辞离去。 卫府则继续大宴群臣、将士们,同时,继续销量供应高粱酒。 但情况与昨日略有不同。 刘备在返回许都驻地之后,便匆匆召开了1场短会。 只见,其人蹙眉看向诸葛亮。 “孔明先生,卫府先征服西域,又定鲜卑人,兼且卫府无往不利。 如此1来,待卫府安定西域、北方之后,某等将何以安身立命?” 刘备虽然有些多虑,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其人之忧虑,绝非多余。 诸葛亮显然也考虑到了这1点。 但诸葛亮对此,并不担忧。 “主公实则不必忧虑也。 1者,主公乃天子钦封之南越王,兼且世袭罔替,卫府若敢对主公兴兵,便为大逆不道也; 2者,主公之藩国非1郡之地,而为1州之地也,是以卫府不便安插国相。 3者,纵使卫府欲在交趾安插国相,交趾山高水长,此国相又能有何作为焉?” 两汉的王国相,是由天子所任命,负有代天子督导、监察、匡正诸侯王之责。 因此,在历史记载之中,王国相针对诸侯王,屡有歹毒之举。 当然了,那是在太平治世。 乱世中的王国相,1般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正因如此,汉末时,陈王刘宠的国相骆俊,才会尤其使人感觉难能可贵。 (豫州刺史部陈国)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时天下饥荒,邻郡人多归就之,俊倾资赈赡,并得全活。 后袁术求粮于陈而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 摘自范晔《后汉书之卷5十》 如今天下已渐趋于1统,因此,王国相之责,便逐渐恢复为,太平治世时,其人所应有之职责。 综上所述。 即便刘协不任命王国相,赴刘备之封地,刘嗣长大成人、继承大统之后,也必然将遣王国相驻于交趾。 遑论,如今还有卫府! 是以,刘备有此担心,实属正常。 但诸葛亮所说之言,也没有任何问题。 刘备封地是1州,而不是1郡,而且还是天南之州。 以诸葛亮对赵旻的了解,赵旻决不会派遣王国相至交趾。 即便赵旻失了智,派来1个王国相,这个王国相在交趾,也必将毫无作为。 1言蔽之: 刘备就是多虑了。 刘备闻言,微微颔首。 “如此说来,以先生观之,卫府无意针对备之藩国?” 诸葛亮对此不假思索。 “主公尽管放心!此非卫府不愿,实为不能也!主公请看!” 说着,诸葛亮自衣襟之中,取出1份大汉疆域图。 诸葛亮将其展开后,刘备凑上前1看,只觉豁然开朗。 盖因…… 刘备霍然发觉,赵旻所辖之境,而今幅员岂止万里! 由此可见…… 刘备的思维,仍停留在汉末乱世之时。 这时,诸葛亮适时道。 “主公,大汉经历十余年乱世之后,而今百废待兴。 卫将军雄才大略,6续平定天下十1州刺史部。 此外,卫将军尚可重设西域都护府、复开前汉之商路,诱使西域胡商,络绎不绝至我大汉货殖。 自此,大汉腹心之地国泰民安、西域重启,太平治世初现端倪。 卫府亦雄踞天下十1州之地,试图振兴大汉于此乱世之中。 然则,而今扬州刺史部尚余丹阳郡、吴郡、会稽郡未归于朝廷之手。 是以,主公,卫府当务之急,在西域、在十1州、在胡人,以及在扬州3郡,而决不在交趾也。 但使主公与卫府谈妥互市、且妥善经营交趾及南洋诸国,则主公必将无需忧虑卫府。 为主公之大业,亮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罢,诸葛亮又1次向刘备深施1礼。 刘备眼眶有些湿润了。 其人亲自扶起诸葛亮。 “孔明先生,今后你我齐心协力、妥善经营交趾便是!” 糜竺、刘琰、简雍、孙乾4人,同时向刘备深施1礼。 “某等必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史上的糜竺,与其人在演义中的形象迥异。 历史上真正的糜竺,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奸商,而是“擅长弓马”的名士。 糜竺传结尾记载,竺子糜威,威子糜照,与父祖1样,均长于骑射,可谓允文允武。 自竺至照,皆便弓马,善射御云。 摘自《蜀书8之糜竺传》 无论历史上还是此时空,糜氏家族能够随刘备4海周旋,都与其家族尚武风气不无关联。 很难想象,1个娇生惯养、锦衣玉食的大商贾家族,能随落魄的刘备流浪4方。 须知,糜氏兄弟追随刘备的时代,恰恰是刘备寄人篱下,频繁改换门庭的创业时期。 其人困于吕布之手、制于袁绍麾下、奔刘表于荆襄、避曹操于当阳,屡遭倾覆。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益州集团由于受到排斥贬抑,在刘备死前(223)登于高位者不多,因此能够被排斥的人数也有限,可考者有张裕、彭羕。 张裕出身蜀郡,是刘璋旧臣,在刘备麾下为后部司马。 后部司马是刘焉所创,位同郡守。 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周)群,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蜀书周群传》 (刘焉)枉诛大姓巴郡太守王咸、李权等十馀人以立威刑。前后左右部司马拟4军,统兵,位皆2千石。--《华阳国志刘焉志》 张裕与刘备有旧怨,曾嘲笑“先主无须”,委质之后又多有悖逆之言,因此被杀。 张裕死前,诸葛亮曾“表请其罪”,但刘备不肯通融,张裕遂死。 (刘备)乃显(张)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同锄)。”--《蜀书周群传》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