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般,卫府铁骑休整3日、并备齐糗(炒干面粉)、脯(牛肉干)、水(凉白开)及战马所需之盐巴(电解质)、黑豆料(快速补充战马体能)之后,便又1次开拔、径直赶向乌孙国王城赤谷城。 大军开拔之前,赵旻反复询问曹丕,是否留在西域都护府等待卫府凯旋,曹丕却1再向赵旻强调,其人愿随卫府铁骑1同出征。 孙绍亦如此。 于是乎,万般无奈之下,赵旻只好带上曹丕、孙绍这两个拖油瓶,并令曹氏、夏侯氏之部曲保护好2人。 曹彰、曹植2人早已习惯卫府这种行军速度,所以赵旻根本懒得问此2人。 1般人,很难受得了卫府这种逆天的行军速度。卞夫人那是因为长年跟随曹操颠沛流离,所以吃得了苦。 但话说回来,行军快,也有行军快的好处。 最起码节省补给。 卫府铁骑1人3骑,驮马行囊中所装之糗、脯、盐、黑豆,足够人马1路吃到康居国王城蕃内城。 何况途中还有乌孙国提供补给。 是以,不到6日,卫府铁骑便在班归、朗日2人领路之下,赶到了葱岭之下。 其后1日,大军顺利翻越葱岭。 按照途中赵旻与班归、朗日2人商定之计,班归、朗日2人率乌孙国精骑,携大汉、卫府之旌旗,先在大宛国境内向西疾行、并隐匿行踪3日…… 至第4日,乌孙国精骑再亮出大汉、卫府旌旗,堂而皇之继续向西疾行。 如此1来,康居国在得知此情报后,必将转移兵力至其国西南部,那么…… 做为主力的卫府铁骑,便可趁机长驱直入、杀向康居国蕃内城。 因此,在翻越葱岭之后,卫府铁骑径直向西北急行军,而班归、朗日2人则率3万乌孙国精骑、两万大宛国精骑,径直向西疾驰而去。 沿途,欣赏着康居国内,与大汉境内无甚区别的高山大河,赵旻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老子要将自然资源丰富的中亚,提前为我炎黄子孙收回来;老子要将这大好河山,统统纳入我大汉西域都护府治下! 老子要让亲儿子刘嗣,提前4百年,成为万族敬仰的天可汗! 哼哼!如此1来,老子还怕什么5胡乱华? 中亚,尤其是康居国南部的乌兹别克斯坦区域,盛产黄金。 赵旻只要出重金、招募匠人至此开采黄金,并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将黄金运回大汉,那么,大汉国祚必将得以延长。 此外,康居国境内还有多处铁矿、煤矿。只要康居国始终在西域都护府治下,那么各类矿产资源,便可源源不绝运回大汉国内,为大汉输血续命。 1言蔽之,赵旻为了大汉国祚延长,可谓煞费苦心。 当然了,这1切的前提,是赵旻首先要攻下康居国。 夏侯渊行军速度极快,加之如今疑兵之计1出,赵旻对此战,信心更足。 赵旻的行军路线,是临时变更,这条路线并不在丝绸之路的线路之上,是以,康居国虽有67十万人口,但赵旻所走的这条路线,却人迹罕至…… 实际上,康居国虽有67十万人口,其疆域却占了后世中亚5国的1大半,因此,康居国内有大片无人区不足为奇。 是以,1路上,卫府铁骑虽偶遇康居国牧民,却并未遇到康居国任何军队。 换言之,卫府铁骑,宛若隐藏于阴影之中的强大刺客1般,正在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康居国王城蕃内城快速逼近…… 这气质,不愧为苟哥所率领的军队。 夏侯渊虽然莽起来就没了脑子,所以被嘲讽为“白地将军”。 但其人对于距离、行军速度的节奏等等因素,却极度敏感。 因此,在卫府铁骑翻越葱岭之后的第十日中午时分,赵旻便远远看到,地平线上依稀出现了村落。 其人令麾下诸猛将取出地图,按照比例尺、己方行军的距离仔细计算1番后,赫然发觉…… 蕃内城,便在卫府铁骑正前方7十余里处。 这个发现,让苟哥浑身不自在。 因为强行攻城,向来都不是赵旻的风格。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能快速破城、同时又能围点打援呢? 苟哥思忖再3,最终还是决定:先攻下康居国王城蕃内城再说。 苟哥不信,以康居国那无事都要搅起事的风格,其王城被破之后,各地之兵卒会无动于衷。 想通此节后,赵旻便令兵卒寻找隐秘之处安营、暂做休整,待明日寅时(凌晨3点),再1举攻向蕃内城。 与此同时…… 汉人卫府骑兵现身于大宛国,并向西疾驰的消息,业已传至康居国国内。 康居国先是大惊,旋即大喜。 你汉人万里迢迢、劳师远征,哼哼!休怪我康居国无情! 然后…… 康居国就此中计。 根据东汉定远侯班超记载,康居国是有十万胜兵不假,但胜兵的意思并非兵卒,而是指适龄兵源! 所以,1时之间,康居国所能临时调动、征募的兵卒,是不可能达到十万之众的。 那么问题来了…… 康居国兵卒、青壮年皆被征调到西南的大宛国边境,那么,其腹地还剩下多少可战之兵呢? 以是故,卫府铁骑,与班归、朗日这两者之间,打了个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时间差! 翌日凌晨,寅时甫至。 月黑风高夜…… 隆隆铁蹄声中,卫府铁骑向7十里外的蕃内城疾驰而去。 夜间行军,速度自然比不上日间。 是以,卯时1刻(凌晨5点十5),卫府铁骑方才冲到蕃内城那不算多高的城墙之下。 而蕃内城显然毫无防备。 这对于卫府铁骑而言,便简单了。 数十名卫府精兵仅用1根粗木,35下便轻松搞定禁闭的城门。 随着“轰隆”1声巨响,卫府铁骑鱼贯而入、径直杀向蕃内城的内城王宫。 仅仅半个多时辰之后,惊魂未定、身上衣衫不整且湿透的康居国主、1众文武重臣,便皆被卫府铁骑牢牢捆缚。 卫府乃大汉仁义之师,是以屠城、烧杀抢夺等等恶行,卫府铁骑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当然了,蕃内城的城防由卫府铁骑所接管,但黎民百姓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耕作生产等也丝毫未被耽误。 甚至于…… 蕃内城治安、秩序,比之卫府铁骑接管城防之前,反而还要稳定几分。 古今中外,普通老百姓1般都不太关心,他们的皇帝、君主、领导者具体是谁。 对于他们而言,什么“天子”,什么“圣人”,什么“君父”,统统都是放特娘的狗屁。 老百姓们只要能吃饱穿暖便足矣,谁有那闲心去管,这天下究竟是谁家的。 但哪个天杀的若逼得老百姓们活不下去,那么……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便是最为真切且深刻的教训。 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才是放之4海而皆准之真理。 至少在此刻的赵旻看来,这句话比24k真金都真。 因为,赵旻在嘁哩喀喳掉康居国那些所谓“王公贵族”,找来能听懂汉语、且会书写康居国文字的康居人,并令这些人颁布1系列新政令后,康居国百姓们,便对卫府上下、包括兵卒们颇为爱戴。 赵旻不是后世那个只会弯弓射大雕、粗鄙不堪的1代天骄。 那厮与欧罗巴的那群野蛮强盗们1样,只会征服、屠城、再征服、再屠城。 赵旻却截然不同。 其人既然来了,征服了,便要拯救万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康居国商税高…… 视察、调研后合理下调! 康居国营商环境差…… 把那些天杀的给老子嘁哩喀喳!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聊1聊季汉士人亡国入晋之后的命运。 被征服者沦为新朝的2等公民,是不成文的规矩。 景元4年(263)邓艾灭蜀,恃功自傲,被钟会构陷。 钟会与姜维作乱成都,又被卫瓘所杀。 蜀地的连续变乱引发了严重后果。 随之而来的就是翌年(264)的“蜀地士人大迁徙”。 绝大多数蜀汉官宦子弟,被强制迁到临近洛阳的河东(司隶地区,即后世山西运城、临汾、吕梁),成为司马氏眼皮子底下的囚徒。 劝募蜀人(主要指蜀汉官僚)能内移者,给廪2年,复除2十岁。--《魏书元帝纪》 从后续发展来看,蜀国官宦子弟几乎无1幸免。 可知《魏书》所谓的“劝募”纯粹是文过饰非,实际就是“逼迁”。 这群蜀汉官僚子弟,入魏(晋)后待遇极端糟糕,不仅失去了往日的尊贵地位,甚至沦为贱民,与仆役奴隶为5。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汉官僚在北朝受辱时,益州内部却风平浪静。 虽然难免些许骚乱,却均不成气候,威胁不到司马氏的统治。 可见蜀汉官宦受辱,益州士民却不甚在意。 这与蜀汉官僚的“身份构成”密切相关。 先主、后主治蜀,实际沿用的均是刘备旧人与荆楚子弟,川蜀才俊则被贬抑打击。因此蜀汉灭亡后,遭到迁徙的高官子弟,绝大多数都不是益州人。 换言之,这群统治蜀汉的外州人士(以荆州人为主),虽然荣极1时,最终却难免“从哪来,回哪去”的讽刺下场。 他们不仅失去了在川蜀的统治地位,也失去了在北国的旧日族望,乃至沦为仆役。 如此,可谓天道好轮回。 蜀汉官僚的强制迁徙,与“成都之乱”和“司马昭的寿命”有关。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