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可怜的苟哥非但没能出许都,反而被伏寿牢牢控制在了长秋宫。 再看向河北邺城。 在听到沮授说出1个人名之后,赵云便愕然当场。 “公与兄……是说济阴董公仁?” 济阴董公仁,便是董昭。 而董昭,如今非但是朝廷9卿之首的太常,而且是卫府长史,也就是卫府的丞相、赵旻的大管家。 此君,正是赵旻心中冀州刺史的首选。 当然了,赵旻是绝无可能放董昭出任冀州刺史的。 卫府如今的钱粮财帛等进项,以及军粮、草料、兵甲、辎重、工坊研发支出等出项,皆由董昭总管。 作为卫府如此关键的cfo,董昭怎么可能离任? 关键是,又有何人能顶上? 是以,赵云对此极为愕然。 沮授重重颔首。 “正是公仁。子龙应知,公仁昔年曾先后在钜鹿、赵国2郡国任令、长,其后,公仁又任魏郡太守,可谓位高权重。 而今公仁任卫府长史多年、对新政了然于胸,兼且其人谙熟河北之事,故而,老夫等人皆以为,公仁实乃任冀州刺史之不2人选也。” 按《3国志魏书之董昭传》,传主董昭籍贯兖州,举孝廉出身,历仕诸县;群雄割据后,遂为袁绍参军。 前文已多次提及,东汉士人出仕,1般先为郡县吏,再举孝廉、茂才,之后出为县令、县长,这种仕宦路径被称作“正途”。 由此可知,董昭家族在兖州地方当属大姓豪右。 而初平年间(西历190至193年)董昭仕宦冀州钜鹿郡时,其人官不过癭陶县长,凭此身份便能镇抚1郡,乃至前任州刺史、郡太守“皆惶恐”,充分体现出此人的凌厉手腕与卓越才干。 而董昭之所以与袁绍决裂,是因为其弟董访,参与了同为兖州豪族之张邈、陈宫2人,所发动之“兖州之乱”。 董昭因此遭到袁绍迁怒,被迫弃官出走。 其后,董昭流亡河内郡野王县,劝说张杨放行曹操的使者,使其赴长安朝贡。 兴平2年(195年)献帝东奔,于建安元年(196)抵达洛阳。 董昭此时又代表曹操与护驾诸将(杨奉、韩暹、董承、张杨)斡旋往来,最终为曹操谋取了镇东将军、费亭侯的官爵,进1步化解双方宿怨。 因董昭在河内诸侯张杨,以及白波贼杨奉、韩暹、董承之间竭尽全力为曹操斡旋,这才有了天子都于许之事。 若无董昭,曹操很有可能将竹篮打水1场空,汉献帝刘协将大概率被张杨、甚至于袁绍截胡。 而且,作为参与过兖州之乱的袁绍故吏,董昭能够从“性忌”的曹操手下平安生还,还在明帝之世1度位登3司,其传奇程度堪称罕见,可与贾诩比肩。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摘自《3国志魏书之崔琰传》 太和4年,(董昭)行司徒事,6年,拜(曹)真。 摘自《3国志魏书之董昭传》 由此可见,诚如众人所言,能力如此了得的董昭,的确是任冀州刺史的不2人选! 但是! 以如今董昭在卫府的身份及作用,其人又焉能出任冀州刺史之职? 所以,赵云叹了口气。 “公与兄,实不相瞒,公仁兄而今在卫府掌钱粮财帛、战马武备之进出,实不能出任冀州刺史。是故,还请公与兄另择贤能之士。 云以为,故太尉陈公之高徒、青州名士华子鱼亦可任冀州刺史之职,不知公与兄以为如何?” 由此可见,赵云确实也曾下过1番苦功。 其实,有资格、有能力、而且适合出任冀州刺史之人,绝对不止董昭、华歆2人。 谋士之中,广陵太守陈登、大鸿胪陈矫、陈留太守耿纪、历史上的孙吴尚书令(实际就是丞相)严畯等人…… 以及武将之中的乐进、于禁、张辽、徐晃、黄忠、太史慈、臧霸等人,任冀州刺史皆绝无问题。 但最合适人选还是董昭,其次才是华歆。 至于赵旻为何执意……要让河北士人自行推举冀州刺史,原因并不难猜。 现如今,河北冀州情况特殊:袁绍对待河北士族、豪族所采取的策略,是“以宽济宽”。 而且,与历史截然不同的是,在赵旻1番骚操作之后,河北非但没有大乱,反而实现了和平过渡。 所以,为了稳定河北局势,赵旻只能暂时延续袁绍“以宽济宽”之政策。 只待袁绍1众故臣为袁绍守孝期满、履职赴任之后,赵旻便决定调遣大军进驻冀州,为推行新政做足准备。 但在此之前,赵旻需要新任冀州刺史安抚、并且稳住河北士族及豪族,以防止河北发生暴动。 所以说,出身兖州豪族、又曾在袁绍麾下为臣属的董昭,才是最佳人选。 但董昭当然不可能抛开卫府、跑来邺城做冀州刺史,所以,素以清廉多智而著称于世,且与管宁、邴原合称“1龙”的华歆,便成了冀州刺史的不2人选。 同1时间…… 行军已近两个月的刘备、关羽、张飞、魏延等人,终于抵达交趾刺史部日南郡边缘。 诸葛亮则被刘备留在9真郡,负责调度粮草、辎重。 当然了,此时的日南郡,早已是林邑国。 汉顺帝永和2年(西历137年),原大汉日南郡象林县功曹区怜,率领占族数千人起兵,攻打象林县,并杀死县令。 随后,区怜占领了整个象林县,并自称“林邑王”。 林邑国由此而立国。 在随后的6十余年中,包括士燮实际统治交趾刺史部时期,林邑国便始终没有停止蚕食日南郡的脚步。 先前,刘备因需对付孙权、抵御赵旻、图谋荆州,因此暂时无暇顾及其辖区最南端之日南郡。 而今,由于赵旻势力膨胀过快,兼且因卫府并入太子属官之故,本就手握大义的赵旻变得更加无懈可击,使得颇有些心灰意冷的刘备,在暂时无力北进的情况下,只好向南安定内乱。 说来使人哭笑不得。 身为交趾刺史部实际上的统治者,刘备居然未曾来过9真、日南2郡。 是以,当其人兴致勃勃地率军向东察看地势之时,方才惊愕地发现: 9真、日南2郡皆靠海,若其人率军向南至郁林郡海滨,再由海路至9真、日南2郡之交界处,那么…… 如此节省之行军时间且不提,刘备至少能节省1半军粮! 更何况这1路走来,沿途几乎皆是热带雨林。即便有当地向导引路,这闷热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也使得刘备军苦不堪言。 于是乎,当看到碧波万顷、无边无际的南海(实际上是后世之北部湾)时,不止刘备,就连关、张、魏延3人,也皆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然而,事已至此,懊悔又有何用? 此时此地,充分吸取教训的刘备,指着南方日南郡那1望无垠的平川,对关羽、张飞、魏延这3员猛将道。 “云长、翼德、文长,此番某等务必速战速决,待处置逆贼之后,某等尚需反复查探,何处可设码头。 待码头修建完毕,日南、9真2郡,乃至于交趾、合浦、郁林3郡之货,便皆可沿海路直上徐州,再沿大江、沔水而抵襄阳。 如此1来,非但可节省大量人力、畜力,更可使某等省出诸多粮草及时间。” 关羽、张飞、魏延3人轰然应诺。 在历经此番行军之后,刘备终于开窍了。 在日南郡中,具备成为优质港口条件的城邑至少有3处,其中1处…… 视线再次回到邺城。 赵云问道:“云以为,故太尉陈公之高徒、青州名士华子鱼亦可任冀州刺史之职,不知公与兄以为如何?”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来聊1聊宋奇。 在英雄辈出的汉末,宋奇本来是个无可称道的小人物,但此人之死,却改变了曹操的1生! 宋奇是东汉濦强侯,也是曹操的从妹夫。由于宋奇下狱被诛,曹操也连坐免官。 太祖从妹夫濦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王沈《魏书》 鉴于该事件涉及到曹操的政治污点,因此曹魏史家对此极为讳言,导致宋奇的相关记载基本散佚。 宋奇之名,在陈寿《魏志》中不见记载,在王沈《魏书》中也仅被提及1次。 清代学者梁章钜结合《后汉书》,认为宋奇是汉灵帝宋皇后的亲族成员,这1见解对后世读者深有启发。 由于宋奇的相关记载过于简略,因此想要完全还原其事迹已决无可能。 不过通过对宋奇家族兴衰始末的分析,依然可以解释1些关于曹操的谜团,有助于理解其青年时代的行为动机。 也就是曹操是如何从1个阉党,转变为1个大好青年的。 王沈《魏书》称宋奇为曹操的“从妹夫”。 太祖从妹夫濦强侯宋奇被诛。--王沈《魏书》 “从亲”即同祖父的叔伯之子,即今日之堂亲。血缘关系如果比“从亲”还要疏远,则被称为“族亲”。 两晋南北朝时代,这种风俗发生异化。彼时同1宗族成员,无论血缘关系如何疏远,北人皆呼为“从亲”,南人则互称“兄弟”,以示亲近。 江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3、2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颜氏家训》 目前有1种说法,称宋奇娶曹炽之女为妻。 但笔者搜求群书,并未找到其史源出处,因此这条信息的可信度很低。 从可见记载看,谯沛曹氏是1个规模巨大的宗族。曹嵩的同辈亲属,在汉廷出任高官者为数不少。换言之,宋奇的联姻对象可能是诸曹氏中的任意1支。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