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旻穿越过来之前,这时空凉州等边地,乃至江南等地的耕种方式,是极为原始的火耕水耨: 即先用火来耕种,再用水来除草。 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摘自太史公《史记平淮书》 甚至在历史上的魏晋之时,这种原始的耕作方式仍在沿用。 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 摘自西晋6云《答车茂安书》 综上所述,这便是汉末魏晋亩产量极低的重要原因之1。 而赵旻带给这个时空的,除了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农药之外,都是现代化(上世纪6十年代神州)的技术。 其中的腐植酸肥料,甚至堪称划时代的技术应用。 以是故,去岁亩产量断崖式提升,便不足为奇。 也因此,赵旻才有足够信心,解决这时代百姓能吃饱饭的问题。 前文“作者的话”中曾提及,神州历史上百姓遭受的苦难,9成9都是因为饥荒。 汉末兴平年间之大饥荒,不过是其中1个缩影罢了。 出于上述分析,赵旻对鲁肃这毫无量化数据的汇报极不满意。 “子敬,而今凉州全境共有耕地几何?屯田之客几何?未开垦之荒地又几何?” 鲁肃就是鲁肃。 其人作揖侃侃而谈。 “回主公,凉州可耕作之土地共6百余万顷,其中荒地近6百万顷,已耕种3十万顷,屯田之汉民共计十万户,屯田之羌、氐等杂胡2十万户。” 这个数据,使众人大吃1惊。 其1,凉州无主之荒地竟占据绝大多数,而开垦耕种之地仅3十万顷,也就是3千万亩。 其2,屯田之杂胡的户数竟然…比汉民多出1倍! 其3,凉州人口太少了! 在兴平饥荒、连年战乱、士族豪强收纳仆客等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之下,凉州不但户口锐减,而且胡人已远远多于汉人。 1言蔽之,凉州问题非常严重! 其实不止是凉州,若非赵旻及时安置流民、稳定中原局势、尽1切可能消除战乱… 中原哪里有今岁这生机勃勃、百废俱兴的局面? 反观江东、荆州… 今岁不也同样人口锐减、急需重建? 如此乱世持续下去,不5胡乱华才叫有鬼! 所以,赵旻霍然发觉,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到同1个根源上: 人口危机! 因战乱破坏生产及家园,导致人口锐减,而人口锐减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和重建… 这便是导致5胡乱华、使华夏神州坠入黑暗深渊的恶性循环。 对于赵旻而言… 他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是…他需要至少2十年时间。 十年生聚、十年教育,2十年之后,当下1代人茁壮成长起来,这天下才算真正恢复元气。 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赵旻目前的当务之急,仍是大力推行屯田新政、鼓励早婚早育多育、并配套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体系… 也就是教育、医疗和法律体系建设。 这同时也是社会的3大底线。 天下由乱而治、从无人治理转为井然有序,必须先解决这3大问题… 中原正逐渐完善这3点,但凉州还需要时间。 赵旻的当务之急除继续推行屯田新政之外,还必须尽快做好基建。 综上考虑,赵旻微微颔首。 “子敬、德祖,屯田新政仍需持续推广,然则…凉州十郡近百县,城邑亦需尽速恢复建设… 暂且如此,伯宁、伯侯,农闲之时,你2人可征募壮丁烧制砖瓦、就近修缮城邑,城邑修缮后,黎庶方可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满宠、鲁肃、杜畿和杨修4人同时领命。 这时,赵旻方才看向1众凉州士族豪强。 “诸君,此行收获如何?” 众人皆露出发自肺腑的笑容。 杨阜、姜叙2人代表凉州士族豪强答道。 “回卫将军,某等此行满载成本为5十万匹绢之货,易西域之资约为9百5百万匹绢。” 5十万匹绢,折合为软妹币大概是16亿元,换回9百5十万匹绢,折合如今软妹币大约为29亿元。 这毛利率…简直是抢劫! 考虑到卫府占股4成… 于是赵旻果断开口。 “诸君,此番卫府所获之利,我锱铢不取,皆用于修缮凉州城邑、新建屋舍。此事便由伯宁监督,限期3年修缮完毕,诸君以为如何?” 杨阜、姜叙等人作揖道。 “卫将军高义,某等佩服!既如此,某等亦聊表心意,尽遣某等家中之匠、客,协助卫将军、满使君共建凉州。 某等以为,3年之期过久,应以两年为善。然则…卫将军,屋舍新建后,民从何来?” 诸君请看,市政工程毫无底线压缩工期的“优良”传统,古已有之。 赵旻不假思索道:“我有意迁杂胡入城邑、从此胡、汉混居,杂胡可屯田、亦可屯田、放牧同时进行。” 凉州士族豪强们脸色皆1变。 姜叙作揖道:“这…卫将军,如此似有不妥。” 赵旻并未开口。 杜畿代赵旻开口。 “伯奕兄,如此并无不妥也。伯奕兄当知,去岁时某曾忝为大汉河南太守,去岁岁初2、3月之时,某家主公亦曾迁南匈奴人充为河南郡之民…” 说着,杜畿将去岁,也就是去年赵旻借鉴历史上并州刺史梁习之策,将南匈奴人迁移、打散安置至河南郡之事,详细向这些凉州士族豪强们讲述了1遍。 赵旻派杜畿任凉州1郡之太守,其用意便在于此。 杜畿也发挥出来自己的作用。 杜畿在赵旻的策略基础上,又做出了自己的微调。 杜畿的实际做法,不单单是将南匈奴人打散安置,杜畿还故意将匈奴人和汉人屯田的田垄安置在1起。 如此1来,两族人不但不会因抢水浇地而引发矛盾(反正要浇地总要1起浇,不差这几亩地的河水),而且… 同样连在1起的田垄,同样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但汉人的庄稼、蔬菜长势旺,匈奴人的长势蔫儿、杂草还多,匈奴人会怎么想? 难道他们还会抽出刀子砍人?砍邻居还是砍无能的自己? 所以,趁晚上不忙时,无能的匈奴人,带着吃食、携着儿女去邻居家虚心请教没毛病吧? 正好赵旻有法令:汉民必须教胡人如何种田。 于是乎,1个虚心学,1个不能不教,何况人家匈奴人上门求教又不是空着手… 久而久之,邻里和睦、匈奴人种田的本事大增。 更何况… 若汉民家里也有儿女呢? 有没有可能通婚? 于是乎,匈奴人汉化完成。 汉民数量与胡人整体持平的河南郡,尚且可以如此,胡人数量超过汉民的凉州难道就不行? 哪里有这种道理? 农耕民族出身的汉民,就算种地的本事再差,也总好过游牧民族出身的胡人吧? 听罢杜畿的讲述,凉州士族豪强们抚须若有所思。 赵旻趁机道:“若诸君有意促成胡汉共同屯田…如此!朝廷不收任何屯田所得,由诸君代收代管,1应新式农具肥料,朝廷折半价供应,诸君不妨再细细思量!” 1众凉州士族豪强们,脸色再次大变… 变得颇为意动。 呵呵,他们算账,哪里有赵旻算得精? 赵旻看似极为大方,实则相当于变相给这些豪强们返利。 因副产品利润颇丰之故,几乎无成本的肥料暂且不论…新式农具的价格本就虚高。 赵旻为了刺激农户辛勤耕耘,故意将价格定得极高,反正那些用于屯田的新式农具几乎不收费。 如此1来,新式农具即便半价供应给凉州士族豪强,赵旻也有足够利润可赚。 何况士族豪强们忽略了最重要的1点。 【作者题外话】:历史上,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提及“西和诸戎”。 诸葛亮辅政期间(223-234),曾亲率甲士,深入不毛,征剿南中7郡(今云、贵与缅甸东北),因此“西和诸戎”与“南抚夷越”,往往被视作诸葛亮对《隆中对》的实践。 实际这是不准确的。 西和诸戎的真正含义,与孟获、雍闿这些南中酋帅关系不大。 “诸戎”指的是盘踞关中的氐羌之族: 即马超“阻戎负勇”,姜维“招诱羌帅”的凉州少数民族。 刘备在世时,利用马超招诱羌帅,使其“都督临沮”。 马超的都督区不是荆州临沮,而是雍州武都郡的沮县; 《华阳国志》写得更清楚1些,即马超“北督临沮”。 (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魏书杨阜传》 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刺史,封斄乡侯,北督临沮。--《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诸葛亮北伐时,也多次招诱武都、天水等地的豪酋大姓。 马谡败于街亭,(诸葛)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姜)维等还。--《蜀书姜维传》 《后主传》与《张嶷传》中提到的“徙武都氐于广都”等事件,其实都是《隆中对》中“西和诸戎”的现实反映。 (建兴)十4年夏4月……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4百馀户于广都。--《蜀书后主传》 同时,“南抚夷越”的概念也亟待厘清。 类似孟获等南中豪帅,统称为“蛮”;至于“夷越”很明显指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南中关系不大。 其真正含义,当是武陵洞溪蛮与交广百越,指的是荆南与交州地区,即《隆中对》中的“利尽南海”。 及东征吴,(刘备)遣(马)良入武陵,招纳5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蜀书马良传》 (士)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1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车骑满道,胡人(指百越)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吴书士燮传》 1言蔽之,诸葛亮对凉州极为重视。 赵旻还有更深1层的考虑: 西域既定,凉州便不能不兴。惟其如此,才能将边境线越扩越远。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魏书》的分卷逻辑是什么呢? 陈寿撰《3国志》是在西晋初年。而西晋的特殊之处,是1面自诩“承袭魏祚”,另1面在篡代过程中又“颇多血腥”。同时曹魏的勋戚子弟,多仕宦于晋初。因此陈寿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西晋方面、同时也来自曹魏旧人。 举个简单例子,《魏书2十8》的传主们,如毌丘俭、诸葛诞、文钦、邓艾等人,如按中立视角,当属“大魏忠臣”。但在《魏书》之中竟无1例外被列入“逆臣传”。 究其原因,无外乎陈寿在修撰过程中、受到了来自“西晋方面”的意识形态影响。因此这些“反抗司马氏”的魏臣,便顺理成章被批倒批臭,成了“谋逆罪臣”。 因《魏志》共3十卷,涉及传主百余人,不可能逐1分析; 故云某择重要部分作探讨,希望对诸君有所裨益。 先来看“后妃传”的名称及位置。 《魏书卷5》是曹魏3祖的后妃列传,至于3少帝的妃嫔记载则被完全省略。 注意:3祖即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 3少帝即曹芳、曹髦、曹璜(又作曹奂)。 3祖与3少帝的分水岭,即“正始之变”(249)。 这无疑反映了司马氏“高平陵(始)建元”的意识形态。 因此在司马氏眼中,3祖之后的魏帝不过傀儡而已,自此(249)曹魏的叙事主体、已倒向司马祖孙。 3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馀4庙,亲尽迭毁。--《魏书3明帝纪》 比“3少帝妃嫔缺席”更值得探讨的,是《魏书5》的名称和位置。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