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隔山取水
“之前开伙的时候,奶奶就一并把菜种捎来了,你呀你呀,难道你以为我这段时间天天吃野菜吗?”秦可卿看到王阳主动从家里带菜,眉眼都带着笑意,嘴里佯怪,心里却说不出的甜美。 王阳讪讪笑了一下,缓解了一下尴尬,赶紧岔开话题,“可儿,最近河里断流家里缺水,我又是造水车又是想对策,可把我累坏了!“ “那你快跟我好好说说,娘前段时间来了一趟,说你做了一台水车......”秦可卿一把拉着王阳坐下,想听他细细说说。 王阳正要大吹大擂,忽然想到一事,顿时大惊失色,“我那个水车,其实是梦里见的,当时随口一编,按在了你头上,咱妈来找你的时候,你没说漏吧?” 王阳当时是自作聪明,觉得什么事都往文昌帝君头上推也不合适,就灵机一动,把这个功劳推在秦可卿身上,一来想增加可卿新进家门的分量,二来让故事更加可信。 可是,看着秦可卿呆滞的样子,王阳顿觉大事不妙,这下铁定露馅了,让父亲知道自己说谎,轻则一顿骂,重则可能又是一顿祖传巴掌。 “哼!”秦可卿噗嗤一下,没憋住笑了出来。 “怎么?你知不知道我可能要挨打了?”王阳心里着急,直接从地下站起来身,这事办的,弄巧成拙了。 “我当然知道水车,最早是刘汉的马钧所作,后来一代代传下来......”听着秦可卿侃侃而谈,这下轮到王阳傻眼呆滞了。 “你说的一点没错,先父在工部做事,家里摆的都是这些书,我当然看过呀!”秦可卿得意地眨眨眼,王阳继续傻眼,这一下,还真是歪打正着了。 一顿笑嘲,王阳也放下心来,找了块石头坐下,细细讲了这段时间的事,讲的是抑扬顿挫,峰回路转,把秦可卿都听的啧啧称奇。 “阳哥,你年纪不大,心眼可真不少,你肚子里这些鬼点子,都是在哪学的呀?我现在越来越好奇你的那个梦了!” “嘿嘿,心眼子都是对外人,我对自己人可好了,你看这菜,算了,不提也罢。”王阳去喝了口水,继续说道:”眼下算是暂解了燃眉之急,可是这天说不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雨,再不下雨,这次引的水也撑不了一个月,庄稼还是没指望。” “我有一个办法!”秦可卿把握很足的说道。 王阳一听有门,顿时高兴道:“什么法子,你快说说!” 秦可卿道:“那一大堆书里,我记得有一则打井的妙法,以精铁为挖斗,三人交替而下,可以掘地十多丈!” “好,可儿,我问你,你觉得我能去哪找到精铁?”王阳一笑,打趣地看着可卿。 “我...”可卿真正的农家生活就那几天,对农家真实的境况还不清楚。 王阳知道她的好意,她确实也急着想为家里出一份力,只是心急了些,当即收了笑容:“没事,我有一个法子。” 王阳站起身来,俯瞰着山下,远处的家只露出一个小茅草屋顶,拉起秦可卿,指着家的方向:“把你这里的水,引回家。” 秦可卿一懵,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她自然知道,可是从此处到家里,两山并不相连,中间是一道深谷隔开,水要先下山到谷,再翻山而上,这可就难了。 “阳哥,难道你是要把水车搬过来?”秦可卿一转念,好像发现了一种可能。既然水车可以造,那把这里的水汇集到一处,再用水车引上去,倒也不失为一个妙法。 可卿的办法确实可行,也是王阳在来的路上最先想到的,但是实地看了地形之后,发现不太现实,只能放弃。 如果要用水车取水,就要修个水坝聚水。而两山之间的距离,最近也有几十丈,这修坝的工程量实在太大,有这个精力,还不如直接搬家到山这边。可是,如果搬到山这边,人用水的问题是解决了,庄稼还是没办法。 王阳细细分说了原因后,秦可卿也觉得甚有道理。 “那请问阳哥,你的法子是什么?”可卿鞠了一躬,装出一副请教先生的样子。 “咚!”王阳看着可卿的小脑袋,不知怎么的,有点手痒,在脑门上轻轻巧了一记。 可卿还没来得及暴怒,王阳赶紧揉了一下,赶紧把话转到正题: “水往低处流是没错,咱们可以让它不流那么低呀!” 看着秦可卿迷惑不解的样子,王阳折下了一根青草,双手平展,直立为峰,将青草夹在双掌之间,“我只要让水从中间的青草上流过,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王阳眨了眨眼睛,说道:“现在我只要解决怎么用青草引水的问题,这个事情是不是就解决了?” 秦可卿点了点头:“你说的法子我懂了,但用青草引水,太过匪夷所思,我在书上没看过,实在不能想象。” 王阳:“可儿,你过来,我给你变个戏法!”王阳拿掉青草,招呼可卿过来。 秦可卿一听有戏法,也连忙凑上来,王阳含着青草,使劲一吹,可卿感到一股热流拂面,原来这青草是中空的。 秦可卿一愣之下,顿时明白王阳的心思。 经久不断的水源已经找到,水势也是自高向下流,王阳现在只要找到一段可以引水的水管,连接两山的水道接口就可以了!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时代的视野很重要。 在很多在后世司空见惯的事,在古代就是很难理解的。王阳见过了临空乱飞的水管,想到这个办法自然不难,但让笃信“水往低处流”的古人解决这个问题,就没那么简单。 秦可卿没想到,精明能干的爷爷二伯也没想到。 凌空隔山引水当然不能靠青草,但竹子这山里到处都是,想办法做成水道,这事就妥了。 王阳想通了办法,也就准备下山了,不料却被秦可卿一把拽住,朝菜园努努嘴,“阳哥,这里菜长得太快了吃不完,你带一点回家吧。” 王阳不禁哑然失笑,走哪都要种菜,临走还要带一点,真是咱们的强大基因,古今中外的中国人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