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救美:开局放牛捡到秦可卿

第十章 现实之累

   王家洼背后山岭的绿色渐浓,齐封村又迎来一个春天,田里人声鼎沸,春播时候到了。   这段时间是大黑牛辛苦的日子,不再上山养膘,而是要下田耕地,放牛的任务就变成了割牛草。   王阳课业神速,自己又坐不住,就时不时把王进割牛草的活抢过来,三两天上山一趟找秦可卿。   爷爷的预见很有道理,在可卿来一个多月的时候,村里来了一班衙役,让封总甲带着挨家挨户搜人,幸好王家早有准备,找不到什么端倪就走了。   秦可卿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山顶早晚都有岚雾缭绕,就正式在山上开了火,借着掩护倒是万无一失。秦可卿怕的是一直耽误王进,毕竟每天放牛要跑那么远。   如今王阳成了家里最闲的人,读书、割牛草、看可卿,偶尔也添把手,比如给地里送饭,挑挑水什么的。   王阳这天做完日课,挑起水桶准备去河里挑水。他如今年纪不大,一次只能挑上半桶。   来到河边,王阳发现原本不大的小河,水位又低了不少。   看着潮湿的水印线,明显是上游被人截流了。   在古代,水源是异常珍贵的生产资料,在农忙的时候,为抢夺水源大打出手的事到处都有。   王阳感觉到此事不小,决定先挑水,等下再往上游看看。   从河边往家里走,还有半里的山路,王阳比水桶没高多少,挑着水晃晃荡荡地走,想起后世伸手就有的自来水,不由有点腹诽。   来回跑了六趟,总算是把水缸灌满了,王阳擦了把汗,准备出门看看。   河边是条一丈多宽的土路,王阳沿着河往上走,越往上走,看到右侧的水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宽,自己家那块水田地呈半月形,跟这些方方正正的沃田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越走越远,王阳的记忆慢慢清晰。   这条路原主跟着吃席的时候也走过,不过印象深刻的是青蛙、蜻蜓和桌上的肉,现在借着王阳三十多岁的阅历,对这个村子有了大概的认识。   齐封村是一个大的河谷,原有两大姓,齐家和封家都是土著,这片水田就是他们两族的。   王家是外来户,几十年前才到这个村子定居,挖山填沟这么多年,才有了谷口的那块水田。平地都被人占了,所以才把家安在半山腰。   如今王家已到三世,主要的生计全靠房前屋后那几十亩山田。   田不一样,收成也不一样,水田的亩产能到两石,山田最多也就是一石半,难怪王家的日子一直都不宽裕。   王阳近来把读书速度放慢,一方面是要把书细嚼慢咽,另一方面更现实的原因,是家里没书可读了。   之前听二叔说起过,镇子上一本《说文解字》要一百二十多文,一斗精米才卖九十文!   更别说,这还只是开蒙的书,后面四书五经算下来,无疑对王家是巨大的负担。   四书五经可不是简单的九本书,每本书都有很多本书来做注解和诠释,能让古代那么多人皓首穷经一辈子,需要的书籍将是天文数字!   穷人家孩子读书难呀!   一边想着,脚下不停,走了小半个时辰,王阳看到一群人立在路上,走近一看,却是封家的一个人,带着一群佃户在分水。   他们站的所在是一个涵洞,涵洞原本被泥巴填满,如今扒出半人高的洞,河水哗啦啦地朝右边的田里流去,这就是河水下降的原因了。   “这不是王家的王木头吗?”几个八九岁的孩子挽起裤腿蹲在涵洞前,正拿着竹笊篱网鱼,看到王阳来了,不由取笑起来,说话的是封总甲的儿子,叫做封正文。   “前段日子听说病了一场,看样子眼下是好了!”另一个小孩接话,这是封家另一个孩子,叫做封正义。   “原来是个木头,这一病别病成个傻子了!”这个叫齐子明,是另一大姓的孩子。   看着王阳走来,几个小孩子口无遮掩,肆意地打趣着王阳,大人笑嘻嘻地,也不阻拦,显然是司空见惯了。   在这齐封村,王家是个小门户,大人来了尚且不怕,更何况是这个小不点。   王阳想起来,这都是他之前的玩伴,虽然别人一直不怎么愿意带他玩。   在家里,王阳最小,跟二哥王进隔了好几岁,村里的同龄人就这几个,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上赶着来找别人,不用说,掏蜂窝的、驮人跑着妆大马的,都是自己,难怪自己外号叫王木头。   眼见他们身上,都已换上了春天的夹绸坎肩,哪像自己,还套着黑黢黢的破棉袄。   原主之所以那么卑微,很多时候也是图这些小贵公子手缝里漏出来的一点零嘴。   王阳想起原主受的奚落,心头也不由升起一股火气,眼看脚边有一块石板,当即搬起来就朝河里砸去。   “啪叽”一声,石板激起一大波水花,将三个人淋了个落汤鸡。   “你木头,你全家才是木头!”王阳口眼歪斜,装起病坏了的样子,说完扭头就走。   那几个大人先是一惊,看了王阳的样子,只当真的是病坏了脑子,诅骂几句也就放下了,且不说自己这几个孩子骂人在先,谁还真能跟个病傻了的孩子一般见识?   王阳听着背后没人追来,也不由好笑,当个孩子还挺开心呐!   一路到家,午饭已是熟了,大婶拿瓦罐装了一大瓮干饭,上面装了一大碗梅干菜下饭,奶奶又装了一葫芦水酒,让王阳给地里送去。   农忙时节,正是要下力气的时候,家里的伙食也改善了一些,酒平时是难得一见的。   王阳出了家门,一路往地头走,一边仔细看看了自己家的田。   最下面的两块田,因为离着河水近,家里一般是用来种稻子的,最费力气的也是这两块。   水稻无水不欢,遇到雨水多的年份,靠着下雨时山沟蓄积的雨水,也能支持,遇到缺水的年节,就要全家不断挑水灌田才能保证收成。一年下来,全家的食米就靠这两块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