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寒风凛冽,大地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徐寿辉坐在汉阳的宫殿中,面色阴沉地听着下属的汇报。宫殿内气氛凝重,烛光摇曳,映照着徐寿辉忧虑的面容。 “陈友谅攻破隆兴,势力日益壮大,陛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一位大臣焦急地说道,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显得格外急切。 徐寿辉皱起眉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前方,思索片刻后说道:“陈友谅此人野心勃勃,如今他占据隆兴,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朕决定迁都于隆兴,以加强对局势的控制。”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果断的决心。 另一位大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迁都之事需慎重考虑。隆兴虽地势重要,但此时陈友谅势力正盛,我们贸然迁都,恐会遭遇不测。” 徐寿辉微微点头,说道:“朕明白你的担忧,但我们不能任由陈友谅继续扩张。迁都隆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他的威胁,同时也能鼓舞士气。”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说道:“陛下,陈友谅的军队骁勇善战,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迁都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防止陈友谅趁机偷袭。” 徐寿辉说道:“朕会命人加强防备,确保迁都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也要整顿军队,提高战斗力,以备不时之需。” 一位老将站出来说道:“陛下,老臣愿率领军队,为陛下保驾护航。” 徐寿辉感激地看着他,说道:“有将军相助,朕深感欣慰。此次迁都,关乎国家存亡,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齐声说道:“陛下英明,我等愿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徐寿辉站起身来,环顾四周,说道:“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朕即刻下令准备迁都事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万无一失。” 大臣们领命而去,宫殿内只剩下徐寿辉一人。他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此次迁都将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他必须勇敢面对,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百姓的安宁。 几天后,徐寿辉在宫殿内召集大臣们再次商议迁都的具体细节。 徐寿辉坐在王座上,严肃地说道:“迁都之事迫在眉睫,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一位大臣说道:“陛下,我们应该先选定迁都的路线,确保安全畅通。同时,要安排好粮草和物资的运输,以保证军队和百姓的生活需求。” 另一位大臣接着说:“我们还需要派遣使者与周边的势力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或保持中立,避免在迁都过程中受到干扰。” 徐寿辉点了点头,说道:“你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朕会派人去安排这些事情。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情报的收集,及时了解陈友谅的动向,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 这时,一位谋士说道:“陛下,迁都之后,我们可以在隆兴加强城防建设,巩固防御工事,以防陈友谅的进攻。” 徐寿辉说道:“嗯,这个主意不错。我们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不能让陈友谅轻易得逞。” 大臣们纷纷献策,徐寿辉认真听取着他们的意见,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商议完毕后,徐寿辉说道:“各位爱卿,迁都之事关系重大,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大臣们齐声说道:“陛下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接下来的日子里,汉阳城内一片忙碌。军队开始整顿装备,准备出发;百姓们也在收拾行李,准备跟随迁都。 徐寿辉亲自监督着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他深知此次迁都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马虎。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等待着他…… 此时的陈友谅,在隆兴的营帐中,得知了徐寿辉的打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恼怒。 “徐寿辉这个蠢货,竟然想迁都隆兴,难道他不知道这会威胁到我的地位吗?”陈友谅自言自语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阻止徐寿辉的行动。 于是,陈友谅派人送信给徐寿辉,言辞恳切地劝说他放弃迁都的想法。 “陛下,隆兴刚刚经历战乱,局势尚未稳定,此时迁都,恐会引发更多的动荡。还请陛下三思啊。”信中写道。 然而,徐寿辉并没有被陈友谅的劝说所动摇,他坚定地认为迁都隆兴是必要的。 “朕意已决,不必多言。”徐寿辉回复道。 陈友谅见徐寿辉不听劝告,心中更加愤怒。 “既然你如此固执,就别怪我不客气了。”陈友谅咬牙切齿地说道。 徐寿辉不顾陈友谅的反对,亲自率兵从汉阳出发,南下江州。他坐在马车中,心中充满了期待。 “只要迁都隆兴,朕就能更好地掌控局势,重振天完政权的雄风。”徐寿辉暗自想道。 当徐寿辉的军队抵达江州时,陈友谅假装出城迎接。他脸上堆满了笑容,心中却暗藏杀机。 “陛下,您一路辛苦了。”陈友谅恭敬地说道。 徐寿辉看着陈友谅,点了点头:“嗯,希望此次迁都能顺利进行。” 陈友谅领着徐寿辉进入城内,暗中在城内设置伏兵。徐寿辉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他还在与陈友谅交谈着。 “陈友谅,今后你要好好辅佐朕,共同对抗外敌。”徐寿辉说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陈友谅嘴上答应着,心中却在冷笑。 等到徐寿辉一进城,陈友谅立刻给手下使了个眼色,手下会意,立刻关闭城门。 顿时,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徐寿辉左右的将士们惊慌失措,纷纷拿起武器抵抗,但无奈敌人太多,他们很快就被击败。 徐寿辉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大声喊道:“陈友谅,你竟敢背叛朕!” 陈友谅走上前,冷冷地看着徐寿辉:“陛下,这可怪不得我,是你自己不识时务。” 徐寿辉怒目圆睁,声音颤抖地说道:“陈友谅,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如此对朕?” 陈友谅冷笑一声:“待我不薄?你不过是把我当作你的棋子而已。如今我陈友谅实力强大,为何要屈居于你之下?” 徐寿辉咬牙切齿地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朕绝不会放过你!” 陈友谅轻蔑地看着徐寿辉:“不放过我?你现在还有什么能力来反抗我?你看看你的将士们,他们都已经死在了我的手下。” 徐寿辉环顾四周,看到满地的尸体和鲜血,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陈友谅,你会遭天谴的!” 陈友谅哈哈大笑:“天谴?在这个乱世,只有强者才能生存。我陈友谅就是强者,我会主宰一切!” 徐寿辉不甘地说:“你以为你这样就能得逞吗?天下人不会放过你的!” 陈友谅不以为然地说:“天下人?等我统一了天下,谁敢反对我?” 徐寿辉愤怒地喊道:“你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你会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的!” 陈友谅不耐烦地说:“够了,不要再废话了。来人,把他给我押下去!” 士兵们上前,将徐寿辉捆绑起来。 徐寿辉挣扎着喊道:“陈友谅,你不得好死!” 陈友谅冷冷地说:“把他的嘴堵上,别让他再喊了。” 士兵们用布堵住了徐寿辉的嘴,徐寿辉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陈友谅看着徐寿辉,说道:“陛下,你就好好在牢里待着吧,看看我是如何成就大业的。” 说完,他挥手示意手下将徐寿辉左右的将士全部杀掉。 鲜血染红了街道,徐寿辉被吓得瘫倒在地,眼中充满了恐惧。 陈友谅的手下们开始肆意屠杀徐寿辉的将士,喊杀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杀!一个不留!”陈友谅的手下们喊道。 徐寿辉的将士们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中。 “陈友谅,你这个恶魔!”一名徐寿辉的将领临死前喊道。 陈友谅冷漠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没有丝毫的怜悯。 此时,一名陈友谅的手下走上前,说道:“主公,已经全部处理干净了。” 陈友谅看着徐寿辉,心中没有丝毫的怜悯。 “把他幽禁起来。”陈友谅命令道。 随后,陈友谅自称汉王,设置了各级官属。他坐在王座上,得意洋洋地看着下方的群臣。 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徐达、常遇春率领着军队成功攻占了赵普胜的水寨。然而,他们的胜利并没有让他们放松警惕,因为陈友谅大队人马前来救援的消息传来,让整个局势变得紧张起来。 常遇春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方,心中暗自盘算着。他身材高大魁梧,面容坚毅,一双眼睛透露出锐利的光芒。他对徐达说:“徐将军,依我之见,陈友谅必定会攻打池州。我们不妨在九华山埋设精锐伏兵,以逸待劳,等待敌军的到来。” 徐达点了点头,他深知常遇春的军事才能,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常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就按照你的计划行事。” 于是,常遇春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悄悄地将他们埋伏在九华山中。而在城中,他则留下了老弱病残的士兵守城,以迷惑敌军。 陈友谅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池州进发。他坐在战车上,心中充满了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大,一定能够轻易地攻克池州。 “哼,徐达、常遇春,你们等着吧,我会让你们知道我的厉害。”陈友谅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陈友谅的军队如同黑色的潮水一般,汹涌地来到了池州城下。他们抬头望去,只见城墙上旗帜飘扬,五颜六色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鼓齐鸣,声音如雷,震撼着大地。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城中有诈?”陈友谅的一名将领皱着眉头,疑惑地说道。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城墙上的动静,心中充满了不安。 陈友谅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不管那么多,先攻城再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威严。 他下令军队发起进攻,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冲向池州城。脚步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整个城池吞噬。 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常遇春的伏兵已经在等待着他们。这些伏兵隐藏在山坡和树林中,悄无声息,如同等待猎物的猛兽。 当陈友谅的军队靠近城墙时,常遇春一声令下:“杀!”伏兵四起,他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沿着山坡出击,顺着大江而下,迅速地断绝了敌军的归路。 常遇春身先士卒,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大声喊道:“杀啊!不要放过一个敌人!”他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战场上回荡。他的身影矫健而勇猛,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能带起一片血雨腥风。 他的勇猛激励着士兵们,大家纷纷奋勇杀敌,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士兵们如同疯狂的野兽,眼中充满了杀戮的欲望。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徐达也在战场上指挥着战斗,他冷静地观察着局势,及时调整着战术。他的目光锐利,如同鹰隼一般,能够洞察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 “左翼部队,向前推进,包抄敌人的侧翼!”徐达大声喊道。 左翼部队的士兵们听到命令,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如同一支利箭,迅速地插入敌人的侧翼。 “右翼部队,稳住防线,不要让敌人突破!”徐达又喊道。 右翼部队的士兵们紧紧地守住防线,他们用盾牌组成了一道坚固的墙壁,抵挡着敌人的进攻。 陈友谅的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他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有些人被吓得丢盔弃甲,有些人则被挤倒在地,被后面的人踩踏而死。 “快跑啊!敌人太厉害了!”一名士兵惊恐地喊道。 “不要跑,顶住!”一名将领试图组织士兵抵抗,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喊杀声中。 常遇春的军队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对陈友谅的军队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他们的兵器无情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鲜血染红了大地。 “杀啊!为了胜利!”一名士兵高喊着,他的脸上沾满了鲜血,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 “不要放过他们!”另一名士兵喊道,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砍向敌人。 陈友谅的军队节节败退,他们无法抵挡常遇春和徐达的军队的进攻。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战场如同人间地狱。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陈友谅的军队大败,死伤无数。常遇春的军队斩杀敌军万余人,活捉了三千人。 常遇春看着这些俘虏,心中涌起了一股杀意。他的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那些垂头丧气的俘虏,手中的兵器紧紧握着,似乎随时都会挥下去。 他对徐达说:“这些都是劲敌,不杀,将要成为后患。如果主公听到这事儿,一定不让杀。”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坚决。 徐达皱了皱眉头,说道:“常将军,主公一向主张仁政,我们还是应该听从主公的命令。”他的语气平静,但也透露出一种坚定。 常遇春不以为然地说道:“徐将军,你太仁慈了。这些敌人如果放回去,将来一定会再次与我们为敌。”他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屑,认为徐达的想法过于天真。 徐达坚定地说道:“常将军,我们不能违背主公的旨意。我会立刻上报主公,请他来决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忠诚,他坚信主公的决策是正确的。 常遇春哼了一声,说道:“徐将军,你总是这样唯主公之命是从。难道你就不怕这些俘虏日后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吗?” 徐达看着常遇春,说道:“常将军,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是,主公的仁政是为了赢得民心,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违背他的旨意。” 常遇春冷笑道:“民心?在这个乱世,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放过这些敌人,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徐达说道:“常将军,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主公的仁政会让更多的人愿意跟随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常遇春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好吧,既然你坚持要上报主公,那就依你吧。但我还是认为,这些俘虏不能留。” 徐达点了点头,说道:“我会尽快派人将此事报告给主公,等待他的决定。” 常遇春转身离开,边走边说:“希望主公能做出明智的决定,否则,我们将会后悔莫及。” 徐达看着常遇春的背影,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他知道常遇春是一名勇猛的将领,但有时候过于冲动。他希望主公能说服常遇春,避免不必要的杀戮。 徐达便派人将此事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朱元璋接到消息后,对使者说:“你迅速回去告诉各位诸军,现在战争刚刚开始,不能滥杀无辜使人绝望。这三千精锐士兵,应该释放留为后用。” 使者迅速返回池州,将朱元璋的旨意传达给了徐达和常遇春。 常遇春听到朱元璋的命令后,心中有些不情愿,但他还是决定服从命令。然而,在释放俘虏的过程中,他却暗中做了手脚。 当使者返回时,发现常遇春几乎全部杀了那些俘虏,仅剩下三百人。 朱元璋听到这件事,很不高兴。他皱起眉头,说道:“常遇春怎么能这样做?他违背了我的命令。” 于是,朱元璋再次下令,将剩下的三百名俘虏全都放还。 常遇春得知朱元璋的决定后,心中有些愧疚。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冲动,不应该违背朱元璋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