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如果这是明史

第七十章:明玉珍的崛起与称帝

如果这是明史 今焉在 6743 2024-10-17 00:17
   明玉珍是随州(今湖北随州)人,世代务农,身高八尺,眼中有两个瞳子,他以信义著称于乡里,乡亲们对他都十分敬服。当初他闻徐寿辉起兵时,便召集了乡兵屯积在青山,周围竖起栅栏固守。不久,归降于徐寿辉,授其元帅,隶属于倪文俊帐下,镇守沔阳(今湖北沔阳)。一次与元将哈林秃在湖中作战时,被流箭射中右眼,瞎了一只眼睛。   1354年,在夔水之上,一支船队缓缓逆水而行。五十只蓬桨船在江面上摇曳,船帆在风中鼓动,发出猎猎声响。为首的一艘船上,站着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的男子,他便是明玉珍。明玉珍身披铠甲,头戴战盔,眼神中透露出果敢与坚定。他身后站着一千多名官兵,个个精神抖擞,手持兵器,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此时的明玉珍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深知,这个乱世之中,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他带领着这一千多名官兵,四处寻找着可以立足之地。他们已经在江面上行驶了数日,疲惫不堪,但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就在这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片黑影。明玉珍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只见一群青巾盗贼的船只正向他们驶来。这些盗贼正是李喜喜所率领的队伍,他们集结兵力,苦围蜀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明玉珍心中一紧,他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他迅速下令,让船队做好战斗准备。官兵们纷纷拿起兵器,紧张地注视着越来越近的盗贼船只。   “兄弟们,今日我们若能击退这些盗贼,便能为百姓们除一大害!”明玉珍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在江面上回荡。   官兵们齐声回应:“愿随将军杀敌!”   当盗贼的船只靠近时,明玉珍一声令下,官兵们纷纷射出箭矢,投石机也开始发射巨石。江面上顿时箭如雨下,巨石纷飞。盗贼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呐喊着冲向明玉珍的船队。   战斗异常激烈,江面上杀声震天。明玉珍亲自指挥战斗,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官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经过一番激战,盗贼们渐渐抵挡不住,开始败退。明玉珍趁机下令追击,官兵们乘胜追击,将盗贼们打得落花流水。   战斗结束后,明玉珍站在船头,望着远去的盗贼船只,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船队继续逆水而上,不久后,他们来到了平西。这里,元将右丞完者都镇守着重庆。完者都生性多疑,残忍狡诈。他得知杨汉带领五千兵马前来抵御青巾盗贼,心中便起了杀意。他决定设下酒席,借机杀掉杨汉。   杨汉是一位义兵元帅,他为人正直,勇敢善战。他带领着五千兵马,日夜兼程,来到了平西。完者都假惺惺地设宴款待杨汉,杨汉心中虽然有所疑虑,但为了大局,他还是决定赴宴。   酒席上,完者都满脸笑容,不断地向杨汉敬酒。杨汉心中警惕,小心翼翼地应对着。突然,他发现完者都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他立刻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危险之中。   杨汉不动声色,他借口上厕所,趁机脱身逃走。完者都发现杨汉逃走后,大怒,立刻派人追杀。   杨汉带着几名亲信,顺流而下,拼命逃窜。他们在江面上飞驰,心中充满了恐惧。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前方出现了明玉珍的船队。   杨汉心中大喜,他立刻向明玉珍的船队靠近。明玉珍看到杨汉等人,心中疑惑。杨汉登上明玉珍的船,气喘吁吁地讲述了完者都的言行,并且告诉了明玉珍重庆容易攻取的情况。   明玉珍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心中犹豫不决,一方面,他知道重庆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能够攻取,将对他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是一个陷阱,贸然进攻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此时,万户戴寿走了过来。戴寿是明玉珍的得力助手,他足智多谋,勇敢果断。他看出了明玉珍的犹豫,说道:“将军,攻打重庆,如果事成就可占据蜀地,如果不成收兵回来也没什么损耗。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明玉珍听了戴寿的话,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决定攻打重庆。他下令船队全速前进,向重庆进发。   江面上,五十只蓬桨船如离弦之箭,向着重庆疾驰而去。明玉珍站在船头,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战斗。   当船队靠近重庆时,明玉珍看到了重庆城高大的城墙和坚固的城门。城墙上,元军士兵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他们。   明玉珍深吸一口气,他大声喊道:“兄弟们,今日我们要为百姓们夺取重庆,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官兵们齐声回应:“愿随将军攻城!”   明玉珍下令攻城,官兵们纷纷跳下船,冲向城墙。他们架起云梯,奋勇攀登。城墙上的元军士兵不断地射箭、投石,阻止他们的进攻。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明玉珍亲自带领一队士兵,冲向城门。他们用巨木撞击城门,试图将城门撞开。   就在这时,完者都看到明玉珍的军队攻势凶猛,心中害怕,他当即决定逃走。完者都带着亲信,从后门逃出了重庆城。   城中的父老百姓看到完者都逃走,心中大喜。他们纷纷打开城门,迎接明玉珍入城。明玉珍下令禁止烧杀抢掠,城中安然如常。   明玉珍进入重庆城后,他站在城楼上,望着城中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了。他要带领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重建这片被战火摧毁的土地。归降的人见状相继而来,来年明玉珍占据了成都。   四年后,在果州,完者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心中的怒火与不甘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他不甘心上次在重庆的失败,决定卷土重来,夺回曾经失去的荣耀与权力。完者都站在果州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他身披战甲,威风凛凛,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大军。风呼啸而过,吹起他的披风,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决心。   “此次出征,定要夺回重庆!”完者都大声说道,声音在风中回荡。他的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   完者都率领大军一路前行,浩浩荡荡地向重庆进发。他们屯兵在嘉定的大佛寺,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完者都看着眼前的大佛寺,心中盘算着如何攻打重庆。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他毫不畏惧。   在重庆,明玉珍得知完者都卷土重来的消息后,心中一紧。他深知完者都的实力不容小觑,此次战斗必将十分艰难。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迅速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明玉珍坐在主位上,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果敢。他身穿华丽的战甲,腰间佩着宝剑,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他的将领们围坐在他的周围,个个神情凝重。   “完者都此次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玉珍说道,声音沉稳而有力。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中一位将领说道:“将军,我们应该派精兵强将前去抵御敌军。”   明玉珍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好,那就派明三前往抵御敌军。明三骁勇善战,定能胜任此任。”   明三,原名明玉,是黄坡(今湖北黄坡)人。他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与果敢。他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明玉珍的弟弟收养了他,后来改名叫方胜。明三听到明玉珍的命令后,立刻站出来,单膝跪地,大声说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明玉珍微微点头,说道:“好,你即刻出发,务必挡住完者都的进攻。”   明三领命而去,带领着一支精锐部队向嘉定进发。他们在途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只为尽快赶到战场。   与此同时,明玉珍又秘密派遣猛士夜眼陈前去洗劫乌斗山寨。夜眼陈,身材矮小,但却十分灵活敏捷。他的眼睛在黑暗中如同夜猫一般明亮,能够看清周围的一切。他带领着一支小分队,趁着夜色悄悄地向乌斗山寨进发。   乌斗山寨中,守寨的士兵们还沉浸在梦乡之中。夜眼陈带领着小分队悄悄地潜入山寨,他们如同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守寨的士兵。然后,他们迅速占领了山寨,将山寨中的物资洗劫一空。   夜眼陈带领着小分队顺利完成任务后,又迅速向嘉定进发,与明三的部队会合。他们一起直捣嘉定,一路上势如破竹,顺利攻克了许多地方。但唯独大佛寺还没有攻下。   大佛寺,屹立于崇山峻岭之间,地势险要,宛如一座不可侵犯的堡垒。完者都的军队驻守在这里,他们凭借着险峻的山势和坚固的防御工事,严阵以待。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关乎着他们的生死存亡,关乎着他们所守护的家园。   明三的部队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向着大佛寺奔腾而来。他们士气高昂,充满了战斗的激情。旌旗在风中飘扬,战鼓擂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士兵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敌人的阵地挺进。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攻克大佛寺,为他们的主公明玉珍赢得胜利。   然而,完者都的军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依托着险要的地势,顽强抵抗着明三部队的进攻。箭矢如雨点般落下,石块如流星般砸来。明三的士兵们在敌人的攻击下,纷纷倒下。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奋勇地向前冲去。他们用盾牌抵挡着敌人的箭矢,用长矛刺向敌人的胸膛。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重庆,明玉珍得知大佛寺久攻不下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焦虑。他深知这场战斗的重要性,决定亲自督率后援兵马前来接应。明玉珍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风呼啸而过,吹起他的披风,露出他坚毅的面容。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军队一定能够攻克大佛寺,取得胜利。   明玉珍带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嘉定进发。队伍绵延数里,旌旗蔽日,尘土飞扬。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发出沉重的脚步声,仿佛在向敌人宣告着他们的到来。明玉珍骑在马上,不时地回头望着自己的军队,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些士兵们都是他的忠诚战士,他们将为了他的理想和信念,不惜一切代价。   当明玉珍的大军到达嘉定时,明三的部队士气大振。他们看到主公亲自前来督战,心中充满了斗志。明玉珍来到前线,亲自指挥战斗。他观察着大佛寺的地形和敌人的防御工事,心中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决定对大佛寺发动最后的攻击,一举攻克敌人的阵地。   战斗开始了,明玉珍的军队如潮水般向大佛寺涌去。士兵们呐喊着,冲向敌人的阵地。他们奋勇杀敌,不畏生死。箭矢在他们身边飞过,石块在他们头顶落下,但他们毫不畏惧。他们用盾牌抵挡着敌人的攻击,用长矛刺向敌人的胸膛。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陷入了胶着状态。   完者都的军队也顽强抵抗着明玉珍的进攻。他们用弓箭和石块还击着敌人,用刀剑和长矛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他们必须坚守阵地,等待援军的到来。然而,明玉珍的军队攻势如潮,他们渐渐难以支撑。   在战斗中,明玉珍亲自上阵,他挥舞着宝剑,带领着士兵们冲向敌人的阵地。他的身影如同一座山峰,给士兵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士兵们看到主公如此勇敢,也纷纷奋勇向前,不畏生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了胜利而拼搏。   经过十多天的激烈战斗,城中守敌终于溃散。完者都、参政赵资、平章郎歹革全都战死。   当时间来到了 1362年三月的蜀地,微风轻拂,带来丝丝暖意。阳光洒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仿佛预示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即将来临。   明玉珍站在成都的城楼上,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雄心。他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皇冠,身后是一群忠诚的将领和士兵。明玉珍心中充满了感慨,多年的征战生涯,终于让他走到了这一步。   “吾今日称帝,建立大夏,定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这片土地繁荣昌盛。”明玉珍心中暗暗发誓。   他的身边,站着谋士刘祯。刘祯是明玉珍的重要谋士,为明玉珍出谋划策,帮助他在乱世中崛起。   “陛下,今日称帝,乃是顺应天命。吾等当齐心协力,共创大夏之辉煌。”刘祯恭敬地说道。   明玉珍微微点头,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在成都的宫殿中,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映照出一片金碧辉煌。空气中弥漫着庄重与肃穆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明玉珍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皇位之上。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透露出一种王者的威严。他的面容庄重,眉宇间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他的身姿挺拔,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群臣身着官服,整齐地排列在宫殿之中。他们的神情肃穆,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王朝的期待和忠诚。他们的服饰华丽而庄重,彰显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体现出他们的纪律和素养。   明玉珍扫视了一眼群臣,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而充满威严:“朕今日称帝,改国号为大夏,改年号为天统。吾将效法周朝制度,设立六卿,以治理国家。”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声音在宫殿中回荡,久久不绝。这声音充满了对新王朝的祝福和对皇帝的敬仰。它仿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   明玉珍微微点头,然后继续说道:“设立翰林院承旨学士、国子监等官职,以培养人才。赋税制度采取十中取一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开设殿廷考试,选拔贤能之士。设立雅乐,以备郊祀之用。”   刘祯站出来,他的步伐稳健,眼神坚定。他微微躬身,然后说道:“陛下此举,乃明智之举。周朝制度,源远流长,可为大夏之借鉴。设立官职,培养人才,可使国家繁荣昌盛。赋税制度合理,百姓方能安居乐业。殿廷考试,可选拔贤能,为国家效力。雅乐之设,可彰显国家之威严。”   明玉珍满意地看着刘祯,说道:“刘爱卿所言极是。吾等当共同努力,让大夏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刘祯再次躬身,说道:“陛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的声音充满了激情和决心。   明玉珍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朕相信,有诸位爱卿的辅佐,大夏必将繁荣昌盛。”   他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周朝制度,以礼治国。我们要学习周朝的礼仪制度,让百姓懂得礼仪,遵守道德规范。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法制建设,让国家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刘祯说道:“陛下高瞻远瞩,臣等佩服。礼仪和法制是国家治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明玉珍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朕决定,设立太学,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同时,我们要鼓励民间办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刘祯说道:“陛下此举,必将为大夏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教育,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   明玉珍微笑着看着刘祯,说道:“刘爱卿,你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多好的建议。朕希望你能继续为国家出谋划策,为大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祯再次躬身,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陛下的期望。”   随着明玉珍的称帝,大夏国开始了新的征程。各地百姓纷纷响应,他们对这个新的国家充满了期待。   在成都的街头,人们欢声笑语,庆祝着新国家的诞生。商人们忙碌地经营着生意,工匠们辛勤地劳作着,学者们在书院中探讨着学问。整个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明玉珍深知,要想让大夏国强大起来,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开始整顿军队,加强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将士们,吾等今日建立大夏国,肩负着保卫国家、守护百姓的重任。你们要刻苦训练,提高自己的战斗技能,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明玉珍在军队中大声说道。   士兵们齐声高呼:“陛下放心,吾等定当奋勇杀敌,保卫国家!”   在刘祯的建议下,明玉珍还注重发展经济。他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他也支持商业发展,降低税收,鼓励商人贸易。   “吾等要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就必须发展经济。农业是国家之本,商业是国家之脉。两者相辅相成,方能使国家繁荣昌盛。”明玉珍说道。   刘祯点头赞同:“陛下英明。发展经济,可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