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如果这是明史

第九十八章:燕王小胜李景隆

如果这是明史 今焉在 5855 2024-10-17 00:17
   1399年十一月,天空阴沉,寒风凛冽,大地一片萧索。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李景隆站在营帐前,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知道,自己率领的南军与燕王的军队之间的战斗已经不可避免。为了寻找更好的战略位置,他决定向河西移动营寨。   先锋都督陈晖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率先渡河向东进发。他们的身影在河面上若隐若现,如同幽灵一般。陈晖骑在战马上,眼神坚定,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燕王朱棣此时正率领着军队来到孤山。他站在山顶上,望着远方的敌军,心中充满了斗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自信,仿佛整个战场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河水滔滔,如巨龙奔腾,深不见底的水流翻涌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汹涌的河水,成为了横亘在燕王军队面前的巨大挑战。燕王身披战甲,身姿挺拔如松,他凝望着那奔腾不息的河水,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决绝。他的身后,是一支士气高昂、纪律严明的军队,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渴望着为燕王而战,为胜利而战。   燕王默默地祈祷着:“上天助我,迅叫河水结冰。”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闷雷在空气中回荡。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胜利的渴望,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他的眼神坚定地望向天空,仿佛在与上天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在他的心中,胜利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结果,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百姓福祉的关键。   夜,如墨般漆黑。寒风凛冽,吹得军旗猎猎作响。燕王的军队在河边静静等待着,气氛紧张而压抑。士兵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他们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可能就取决于这一刻。   仿佛是上天听到了燕王的祈祷,奇迹在这个夜晚悄然降临。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大地上时,士兵们惊讶地发现,河水果然结冰了。那原本汹涌澎湃的河水,此刻变成了一条坚固的冰路,延伸向远方。燕王心中大喜,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立刻举起手中的宝剑,高呼道:“将士们,上天助我!今日,便是我们胜利的时刻!”   士兵们的士气瞬间被点燃,他们高呼着口号,声音在夜空中回荡。燕王率领着军队,如同一支钢铁洪流,迅速冲向敌军。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大地在他们的脚下颤抖。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斗志,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胜利!   先锋陈晖的部队在燕军的突然袭击下,陷入了混乱。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燕王的军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陈晖惊慌失措地指挥着士兵们抵抗,但已经来不及了。燕军如猛虎下山般扑向他们,喊杀声震天动地。   陈晖军败履冰逃遁,他们慌乱地在冰面上奔跑,试图逃离燕军的追击。然而,命运却在这个时候跟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至河心处,冰层突然断裂,无数兵卒在惊恐的呼喊声中纷纷落水。寒冷的河水瞬间淹没了他们,他们挣扎着,呼救着,但却无济于事。陈晖看着自己的士兵们纷纷落水,心中充满了绝望。   燕王见李景隆的南军移动,便果断地以精骑左右夹击敌军。他的战术灵活多变,让李景隆的军队措手不及。燕军的骑兵如闪电般迅速穿插,将南军分割成了几个部分。南军士兵们陷入了恐慌,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燕军的攻击。   燕军连克七营,每一次攻击都如同雷霆万钧。他们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带来死亡和毁灭。南军的营地在燕军的攻击下,变成了一片废墟。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喊杀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惨烈的战争画面。   张玉等人率领着军队列阵而进,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气势磅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勇气,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张玉手持长枪,一马当先,他的身影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在他的身后,士兵们紧紧跟随,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燕王,为了胜利!   当燕军到达城下时,城中的守军也派军出战,内外夹攻。李景隆的军队陷入了绝境,他们的士气低落,无法抵挡燕军的进攻。南军士兵们四处逃窜,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李景隆看着自己的军队节节败退,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连夜逃遁,带着残兵败将撤往德州。   第二天,九个营垒仍单独固守,燕军依次攻克四个营垒。南军诸将才听说李景隆已逃走,他们心中充满了震惊和愤怒。他们知道,自己被抛弃了。   南军诸将无奈之下,便丢弃了粮草兵刃,连夜南遁。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凄凉。   燕王手下众将皆叩首称赞燕王神机妙算。燕王微微一笑,说道:“偶尔料中罢了!诸位当时所说的,皆万全之策呀!”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自信和谦虚。   都督火真点燃一个破马鞍给燕王取暖。火光在夜空中摇曳,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身穿盔甲的士兵一齐涌过来,守卫士兵大声呵止他们。燕王说道:“不要这样,作战全靠这些猛士。”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士兵们的关爱和尊重。   李景隆的军队被打败之后,黄子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于是,他决定隐瞒军情,不上报皇上。   一天,建文帝坐在宫殿中,心中充满了忧虑。他问道:“外面近来传说战况不利,是真的吗?”黄子澄编造说:“听说屡战屡胜,只是天气寒冷,士兵无法忍耐,如今暂且撤回德州,等明年春暖花开时再进兵。”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黄子澄暗中派人密告李景隆,隐瞒战场失利之事,不要奏报皇上。   一个月后,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大地被一层银白所覆盖。皇宫之中,气氛凝重而压抑。   建文帝端坐在御座之上,神色凝重,目光中透露出对江山社稷的深深忧虑。他对李景隆寄予了厚望,希望这位将军能够击败燕王,稳定江山。在他的心中,李景隆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是他维护统治的重要依靠。   “朕将如此重任交于李景隆,不知他如今进展如何?”建文帝轻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黄子澄站在一旁,心中忐忑不安。他深知李景隆已经遭遇了惨败,但又不敢将实情告知建文帝。一旦皇上知晓此事,自己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他的脑海中飞速地转动着,思索着如何隐瞒实情,编造一个让皇上满意的谎言。   “陛下,李景隆将军虽历经艰难,但仍坚守德州,积极召集兵马,为来年春天的大举进兵做准备。”黄子澄恭敬地说道,声音平稳,让人难以察觉他内心的慌乱。“将军深知此战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日夜操劳,整顿军备,训练士卒,只为早日击败燕王,为陛下分忧。”   建文帝微微点头,他对黄子澄的话深信不疑。在他看来,黄子澄是一位忠诚可靠的大臣,他的建议和汇报总是那么中肯和准确。   “嗯,李景隆果然不负朕望。”建文帝说道,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若他能在来年春天一举击败燕王,朕必重重赏赐。”   黄子澄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自己的谎言还需要继续编织下去。   “臣以为,应加封李景隆为太子太师,以激励其士气。”黄子澄说道,语气坚定。“将军得知陛下的信任和厚爱,必定会更加奋勇杀敌,为陛下效命。”   建文帝沉思片刻,然后点了点头。“好,就依卿所言,加封李景隆为太子太师,赐以印童封记的文书、金币、美酒、貂皮衣服。”   旨意传出,皇宫内外一片哗然。众人对李景隆的加封感到惊讶,却不知其中的真相。   而在燕王的营帐中,气氛却截然不同。燕王朱棣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李景隆屯兵德州,定是图谋明年春季再大举进犯。我等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燕王说道。   众将围坐在燕王身旁,神情严肃。   “大王所言极是。若率军征讨大同,大同必向李景隆告急,李景隆一定会出兵前来援救。南军脆弱,大同地区又很寒冷,加之敌军疲于奔命,挨饿受冻逃跑的人一定不少。”一位将领说道。   “善!善于做战的人就因势利导。”燕王点头称赞。   于是,燕王率军出了紫荆关,攻广昌。广昌守将杨宗献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浩浩荡荡的燕军,心中充满了恐惧。   “燕军来势汹汹,我等如何是好?”杨宗献焦急地问道。   “将军,燕军势大,我等难以抵挡。不如投降,或许还能保住性命。”一名副将说道。   杨宗献犹豫不决,他深知投降意味着背叛,但面对强大的燕军,他又感到无能为力。   最终,杨宗献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罢了,开城投降。”   燕军顺利进入广昌,士气大振。   与此同时,建文帝得知了一些关于战争的不利消息,他开始对黄子澄产生了怀疑。   “外面传言战况不利,究竟是真是假?”建文帝问道。   黄子澄心中一惊,但他仍强装镇定。“陛下,那些传言皆是谣言。李景隆将军屡战屡胜,只是天气寒冷,士兵无法忍耐,如今暂且撤回德州,等明年春暖花开时再进兵。”   建文帝半信半疑,但他也没有其他的消息来源,只能暂时相信黄子澄的话。   然而,建文帝心中的疑虑并未消除。他决定罢免兵部尚书齐泰、太常侍卿黄子澄的官职,以平息外界的传言。   旨意传出后,齐泰和黄子澄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心为了朝廷,为了建文帝,却落得如此下场。黄子澄更是泪流满面,心中满是委屈和不甘。   “陛下,臣等忠心耿耿,为了江山社稷,不惜一切代价。如今被罢免官职,实乃冤枉。”黄子澄哭诉道,声音颤抖,充满了悲愤。“臣等跟随陛下多年,从未有过二心。此次与燕王之战,臣等也是竭尽全力,虽有挫折,但从未放弃。陛下为何要如此对待臣等?”   齐泰站在一旁,神色黯然。他虽未像黄子澄那样哭诉,但心中的痛苦却丝毫不亚于他。“陛下,臣等自知在与燕王的战争中有所失误,但臣等一直努力挽回局面。如今被罢免官职,臣等实在难以接受。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让臣等继续为陛下效力。”   建文帝看着面前的齐泰和黄子澄,心中也有些不忍。他知道,这两人确实是忠心耿耿,为了朝廷付出了很多。但外界的传言越来越多,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平息众怒。   “朕并非不相信你们,只是为了平息外界的传言。”建文帝缓缓说道,声音低沉而有力。“你们二人对朕的忠心,朕心中有数。但如今局势复杂,朕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策。你们二人不过是名义上被罢免,实际上仍象过去一样掌管军政大事。”   齐泰和黄子澄听了建文帝的话,心中稍安。他们明白,建文帝还是信任他们的,只是迫于形势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陛下圣明!”黄子澄擦干眼泪,说道。“臣等一定不负陛下的信任,尽快击败燕王,挽回自己的声誉。”   在蓟州,镇抚曾浚率领着他的军队,如同一股汹涌的钢铁洪流,向着北平城滚滚而来。蓟州的风呼啸着,吹得军旗猎猎作响,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奏响激昂的前奏。   曾浚身着锃亮的铠甲,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那高大巍峨的北平城墙。那城墙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矗立在天地之间,散发着威严而神秘的气息。曾浚的心中充满了斗志,他深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为了陛下,为了江山社稷,他必须全力以赴。   “兄弟们,为了陛下,为了江山社稷,我们一定要攻下北平!”曾浚站在阵前,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空气中回荡,激荡着每一个士兵的心。士兵们齐声高呼,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直冲天际。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   随着战鼓擂响,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曾浚的军队如潮水般向北平城涌去,喊杀声震天动地。士兵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奋勇向前,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然而,北平城墙坚固无比,防守严密。城墙上的守军严阵以待,他们用弓箭、滚木、礌石等武器,顽强地抵抗着曾浚军队的进攻。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滚木礌石纷纷滚落,给曾浚的军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曾浚看着自己的士兵们在敌人的攻击下纷纷倒下,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愤怒。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亲自带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他的身影如同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给士兵们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冲啊!为了胜利!”曾浚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每一个士兵。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再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爬上云梯,冲向城墙,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曾浚的军队虽然勇猛无比,但面对坚固的北平城墙和顽强的守军,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曾浚的军队逐渐疲惫,士气也开始低落。   曾浚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他看着那依然高耸的北平城墙,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甘。“难道我们真的无法攻下北平吗?”曾浚自言自语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痛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曾浚不断地调整战略,试图寻找攻破北平城的方法。他组织士兵们挖掘地道,试图从地下攻入城内;他还派遣士兵们制造攻城器械,希望能够打破城墙的防御。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北平城的守军似乎也察觉到了曾浚军队的疲惫和士气低落,他们开始主动出击,对曾浚的军队进行反击。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曾浚的军队遭受了重创,损失惨重。   曾浚看着自己的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他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他不知道该如何向陛下交代,如何面对那些为了这场战役而付出生命的士兵们。   在忧郁和痛苦中,曾浚的身体逐渐垮了下来。他的脸色苍白,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我对不起陛下,对不起江山社稷……”曾浚虚弱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在他的心中,他一直渴望着能够为陛下立下赫赫战功,为江山社稷做出贡献。然而,现在他却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结局。   最终,曾浚在忧郁中去世。他的军队也失去了斗志,纷纷撤退。   而在河北,指挥张伦等人率领两个护卫的官兵,自行拔营撤回南方。他们口称“誓死报国”,但实际上却是为了逃避战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