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革新就是重定秩序
其实人类史就是一段段由胜利者编写的故事书而已。 华夏王朝史更像是一部战争史,一直重复着压迫和反压迫,剥削和反剥削的故事。 每一个华夏王朝,都是到了王朝末期因为秩序崩塌,寿命不过两三百年就要被格式化一次。 每次王朝更替,都是哀鸿遍野,将造成亿万万人的死亡,还有无数文明成果被摧毁。 一个王朝的毁灭,是最开始起来造反的那批人错了吗? 当然不是,他们起来造反,造成社会大动荡,直至王朝覆灭,初心只是为了能吃饱饭而已。 旧的王朝被推翻后,一批笑到最后的胜利者成为新王朝的权贵。 这批新的权贵们照样会重用前朝文人,因为文人懂得如何去编写故事。 他们请文人编写故事,编写一套有利于他们统治的故事。 他们让那些穿着丝绸的文人不断告诉底层普通老百姓,人有分高低贵贱,贵勋们是多么的高贵,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王朝,他们天生就该享受一切美好,他们所有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久而久之,这种思维一旦在普罗大众中形成,就会变成惯性思维,从而演变成社会秩序。 底层普通百姓默认了这一套秩序,辛辛苦苦一辈子劳动所得的成果,大部分都应该交给权贵们支配,自己保留极少部分能活着就行。 然后一帮文人们开始描述这个世界,这是新王朝盛世。 大明现在是什么情况? 出大问题了。 很多底层百姓连最基本吃饱饭的权利都没有了,故事讲不下去了,已经无法维持现有的秩序。 再不变革就要被别人革了。 朱由崧推行新政变革,本质就是改变甚至是毁灭现有的旧秩序。 旧秩序是过去那些贵族们、文人们不断印刻在这片土地上的。 重新丈量土地,执行新的税赋制度,是对原有秩序的一种强烈冲击。 新政如同一把利刃,狠狠的捅向一帮得益集团的心窝子,所以必然会出现各种抵抗。 这次地方豪绅们相互窜络,准备发起民乱,阻止丈量土地,企图胁迫朝廷更改政令。 从这种行为来看,预示着那群既得利益集团可能会快速走到同一条战线上。 但是朱由崧果断调兵,用武力蛮横的压了下去。 当然,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革新改制从来都不是友好的请客吃饭,而是一条非常坎坷的路,必然是一条必然充满血腥的路。 有段话说得非常好。 穷者谁不想达,达者更畏惧穷。 为求发达,穷人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农耕其田,工利其器,商务其业,学读其书,人人都在独善其身。 可除了那些少数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外,其他大部分的人,世代只能生活在艰难困苦中。 是他们不努力吗? 是他们不上进吗? 非也! 皆因如今的达者,不愿意,也不允许把发达的机会赐予穷人,更不愿与他们分享锦衣玉食。 达者权贵们视穷为一种耻辱。 也更因为他们曾经目睹诸多的显贵之人,在尔虞我诈中失败沦为穷人,于是更加惧怕贫穷。 因此他们不遗余力的压榨穷人,聚敛财富,以求将这种发达保持永久,福荫子孙。 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天下,不过是他们鼻子尖上,那一点点的金钱和地位。 从而上行而下效。 穷者见达者,做成如此不光彩的榜样。 为求发达,就会另辟蹊径。 于是农弃其耕田而不做,或进城流浪,或落草为寇。 工弃其器而不用,或聚赌成瘾,或狂饮作乐。 商弃其贸易而不做,或巴结权贵,或放贷渔利。 学弃功课而不专,或投机取巧,或攀龙附龙。 尽管文人们口口声声地说着那一套圣贤道德,不过修炼成了一个伪君子而已。 其实,圣人古训本来无错,只是大明当今读书人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一下。 穷时,他们心忧天下了吗? 而那些达的达者,是否应该修缮自心,诚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 所以,改制革新的路还很长。 ~~~ 陈明遇陛见后,抓捕的那批不法官员,意味着很多都可以定罪了,接下来又是要一阵人头滚滚。 南直隶这一阵子,各地方的巡检司,基本都换上了神机营的人。 也就是地方武装都被神机营控制,现在阮大铖并不担心地方还有人敢作乱。 已经作乱的不是被神机营砍了,就是被抓了,还牵连出一窝。 阮大铖一通萝卜加大棒,给出高额奖赏,允许民众和官员相互揭发,效果非常好。 不听话配合清查土地的官员,基本都被钦差阮大铖撸了个遍。 崇祯年间复社操纵科举,和那一桩桩科举舞?,被通政司报务局的报纸快递刊登了出来。 一时间,天下哗然,民间传得甚嚣尘上,甚至越传越邪乎。 现在有人看到走在大街上有功名的读书人,总觉得他们和现在朝中那群官老爷一样,个个看起来都像是通过科举舞?得来的。 要说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花月春江十六楼。 十六楼始建于洪武年间。 南京成为明帝国首都伊始,由于多年战乱,市场萧条,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规划,着手恢复南京的酒楼,鼓励酒肆的多样化经营。 除了南京城西的多处酒肆外,朱元璋又在江东门外和秦淮河两岸建了很多酒楼。 花月春江十六楼分别是:南市、北市、江东、鹤鸣、醉仙、集贤、乐民、轻烟、翠柳、梅妍、淡粉、讴歌、鼓腹、来宾、重译和叫佛。 最开始这些都是官办酒楼,除了来宾、重译是专门招待外国使节,其余广接四方来客,迎君臣贵戚、官僚文人以供消遣享乐。 后来永乐帝迁都,这些酒楼全都落入贵勋们的手中,成为他们的私产。 随着大批勋贵们倒下,如今春江秋月十六楼全归属于皇家商行。 醉仙楼,这里如同往日一样宾客满座。 弹唱婉转、丝弦袅袅,与那推杯换盏玲珑器皿相碰之声混杂一处,令人目眩而神思恍恍不知身在何处。 此时随着一个说书先生说完,醉仙楼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显得俞发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