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半渡而击
阆中差不多是三面环水,只有北面才是高山密林。 张献忠两次进入蜀川,都攻占了保宁府,所以李定国和刘文秀对阆中这一带地形相当熟悉。 他们就是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将部队藏在山上密林之中,并躲过阿济格的护军搜寻。 此时李定国和刘文秀带着一队亲卫,正站在山上密林中,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清军大部队撤往关中。 刘文秀说道:“看来建奴粮草被焚毁,大部队选择退出蜀川了,要是有足够多的兵力,把他们堵在阆中城里,他们说不定能不战而溃。” 他们现在并不知道陕西有贺珍等人反清归明,以为阿济格只是因为没了军粮选择撤退。 李定国摇摇头,“这些部队阵形密而不乱,相互之间交替掩护,这可能是阿济格的八旗主力军,很难袭击的。” 他们原本留下来想趁机袭击清军,制造混乱,但是因为兵力悬殊太大,现在没有机会。 他们经过观察,可以估算出清军大部分部队都退往了陕西。 确定阿济格率大部离开,李定国开始派出小股兵力靠近阆中城查探虚实。 当得知阆中有尼堪和刘进忠留下来断后时,李定国和刘文秀率兵来到了阆中城下纷纷亮相,朝城头咻咻咻的射了一堆箭,然后就飞快的跑了。 尼堪和刘进忠两人先后到了城楼。 刘进忠指着正在远去的李定国和刘文秀,对尼堪说道:“贝勒爷,那是张献忠的两个义子李定国和刘文秀。” 刘进忠称尼堪为贝勒爷,现在尼堪的爵位是三等多罗贝勒,爵位在多罗郡王下面,固山贝子上面。 “我知道他们,就是他们合谋那些乱民烧毁了城里大军粮草。” “贝勒爷,他们兵力不算多,让末将率兵出城歼灭他们吧。” 这时一个军官大声来报:“贝勒爷,城外明军刚刚投射进来一封信。” 尼堪接过来一看,居然是一封密封的书信,至于上面写的什么,尼堪只是粗略识得一些汉字,信上大部分内容是看不懂的。 尼堪为表示对刘进忠的信任,大度的将信交给刘进忠手里。 刘进忠接过书信一看,整个人都不好了。 “贝勒爷,这是离间,李定国和刘文秀那两个小贼想离间末将与大清的关系。” 尼堪皱眉,“这是怎么回事?” 刘进忠立刻把信递过去,战战兢兢的说道:“贝勒爷,这是一封劝降书,此乃离间之计也。” 尼堪将信交给包衣奴才,让他翻译了一遍。 好家伙,信里李定国两人口称刘进忠为大哥,言辞恳切的说了一大堆他们的过往事,然后让刘进忠晓以大义,不要为外夷效命,当迷途知返归顺明廷等等。 刘进忠连忙在一旁解释:“贝勒爷,张献忠是末将带人伏击而死,末将与李定国和刘文秀之间,以前根本就没有太好的关系,也绝无投降明廷的意思,他们这是离间。” 尼堪哈哈大笑,“刘将军,这种拙劣的离间计,我又岂会不知。” 尼堪嘴上说着相信刘进忠,其实心里很是膈应,甚至是突突直跳。 往往高端完美的计谋,其实只要简单的方式。 尼堪又岂会不知这些投降的汉官武将,都是些利欲熏心之辈。 现在大清入蜀川战事就不利,贺珍等汉人降将又在陕西后方叛变,这些人反反复复,那里有好处就站那一边,指望刘进忠对大清忠心,鬼都不信。 尼堪心里开始对刘进忠产生了警惕。 离间计就是这样,总是能让人疑神疑鬼。 现在阆中近半的兵力都是刘进忠的,就是怀疑刘进忠会投降,也不能直接把他砍了,那样就真是中了离间计。 但是心里有了隔应是很难受的。 尼堪下了城楼后,左思右想一番,让他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他认为城外的那支明军人数不多,只要一举把那支明军歼灭,打出一个威风仗来,自然能好好的震慑一番刘进忠,提升军心。 尼堪让探子出城,尾随痕迹一路搜索明军的位置。 这次探马很快就确定了明军位置,他们躲在南部苍溪县一带。 尼堪立刻带上刘进忠,点齐一万人,朝苍溪县的明军扑去。 阆中离苍溪也就三十里不到,很快就发现了明军的踪迹。 明军见到尼堪上万大军来袭,慌慌张张的往南窜逃。 尼堪立刻命令全军追上去,追了小半个时辰,前面有一条河流挡住。 前面的明军刚刚从一座石桥上渡过河,这时刘进忠劝道,“贝勒爷,这条河是构溪河,让一支先锋队去突击,谨防有诈。” 尼堪倒也听劝,派出一千人为先锋,率先从石桥过河追击。 那一千人过去一半,突然一声巨响,石桥被火药炸断,那些明军转身杀向渡过河的那数百清兵。 尼堪哇哇大叫,“果然有诈,快来人,搭建浮桥支援。” 这时那些准备搭建浮桥的士兵向尼堪禀报, “贝勒爷,那边有一处浅滩,好像还没人的腰间深,骑马就应该可以过去。” 尼堪指着士兵所指的地方,说道:“快!去几个骑马的,探探那里的水情。” 尼堪身边几个护军骑马朝那处浅滩而去,很容易就跃过了河。 “哈哈哈,”尼堪指向对岸交战的方向,“给我冲过河去,全歼这支明军。” 上万清军开始从那处浅滩渡河,冲在前面的少量清军骑兵,已经就要和明军短兵相接,后面的步兵还在渡河。 这时突然一阵轰然巨响,然后上游传来一阵轰鸣声,只见一道汹涌澎湃的水流,如同巨龙般,从河谷里咆哮着朝正在渡河的清军扑去。 “不好了,上游决堤了,咱们中计了。” 尼堪刚刚渡过河,清兵差不多过了三千人,被这突然间出现的情况吓了一跳。 尼堪大喊道:“都别慌,都给我稳住了。” 其实被河水冲走的不会超过一千人,但是现在被截成了两段,倒霉的刘进忠都被河水冲走了,军心大乱。 只有尼堪的护军听从指挥,其他人早已乱成一团。 而且这时清军身后出现一支明军,随着一杆“杨”字牙旗飘扬而来。 杨展单手提着一杆铁枪朝前一指,“兄弟们!随我杀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