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院士提名也得抢着来?
就在常浩南专心变分水平集方法的这段时间里,华夏的科研圈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2001年度的新晋院士名单,正式出炉了。 这是华夏第一次系统性、规范性地将两院的院士增选流程进行同步。 当然,考虑到华夏工程院1993年才成立,到现在都没有十个年头,因此为了补齐名额,每年的增选数量都要略高于隔壁。 例如今年,就是科学院56人、工程院81人。 137位新院士,看起来似乎挺多,但打散分摊到全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里面之后…… 那确实是少得可怜。 要知道,即便在本次增选结束后,两院院士的总数仍然分别只有653人和616人。 这里面还有不少是早已退出科研一线,只作为标杆和丰碑存在的人物。 因此,哪所学校哪个单位要是能混出个院士来,那不光是面子上能增光添彩,里子上也能实打实地做到逆天改命。 而相对应地,如果没有院士,或者长期增选不出新院士,乃至于院士传承失败,名额不增反降,那难免在同行面前要矮人一头。 而航空动力集团,目前就处在这么个情况之下。 偌大一個央企,正编档案里竟然连一个院士都没有。 其实照理来说,刘振响作为624所的前所长,应该算是航空动力集团的人。 然而在sb101高空台落成之后,由于某个人的关系,他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回到京航大学,当教授去了。 那时候还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时期,虽然624所层面肯定是不太愿意,但是对于高层领导来说,考虑到刘振响本人的意愿,以及整个航空工业系统当中其实并不缺院士,最后还是把人给放了。 结果这一放不要紧,过了几年两边分家,航空动力集团直接就傻了眼—— 过去总公司的院士全是航空工业那边的,自己愣是一个都没摊上。 而这功夫刘振响连博士都快带出第一批来了,再想把人家的档案调回到624所…… 玩呢? 根本不现实。 当然,世纪初这会儿,双聘,乃至多聘院士(也就是一个院士同时在几个单位挂正式职位)的情况并不罕见。 但航空动力集团可丢不起这个人。 宁肯没有。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常浩南自己给自己的新东家挖了个坑。 但无论如何,问题总是要解决。 那就只剩下增选一条路了。 结果么…… 99年那次自不必说,总公司刚成立没多久,组织情况才刚刚稳定下来,甚至连提名都没提。 而今年,虽然阎忠诚和江和甫两个人入围了候选人名单,但还是没能走到最后。 这里面的原因,当然比较复杂。 一方面,但凡是圈子,就不可能没有人情世故。 客观上,大院士生小院士的情况确实存在。 原本没有院士的单位会比较吃亏。 另一方面,航空动力集团的情况也确实有点尴尬。 成立时间太短了。 华夏的航发水平确实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之前的成绩毕竟都是总公司时期积累的。 新集团成立之后,确实还没有个完全尘埃落定、影响力又足够大的型号。 总不能用涡喷6d去评选吧? 至于常浩南证明庞加莱猜想…… 抱歉,那个成果是以京航大学作为单位发表的。 而对方这次之所以没提名常浩南,显然是准备等明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把该颁的奖都颁过之后,到2003年再提名。 到时候常浩南资历有了、荣誉够硬、年纪也不是小的特别离谱,100%可以保证冲击成功。 本来,这几乎就是明牌,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等着。 然而对于航空动力集团来说,情况就比较尴尬。 如果他们的第一个院士,竟然是被别人提名的…… 那这不说丢脸吧,至少光荣的程度是差了点。 也容易让下面人寒心。 所以,无论如何得做点什么。 而林左明,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找上了总经理朱霖育。 “朱总,如果继续这样按部就班下去,我估计恐怕6-8年以内,我们集团都没办法成功提名出一个院士来。” 办公室里没有外人,因此前者也没说什么场面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 “所以我认为,下一次,也就是03年增选,我们需要把浩南同志作为候选人推荐上去。” 面对这个要求,朱霖育的第一反应,是茫然: “我们关起门来说话,03年小常的院士名额……不说板上钉钉,本来也是八九不离十了吧?” “就算我们推荐,也只会排到京航大学后面去,还是起不到实际效果啊?” 联合推荐当然是可行的,但只有其中的第一个推荐单位/推荐人会被特别重视。 实际上,朱霖育今年就想过要推荐常浩南,但涡喷14和qc130的总师毕竟都是阎忠诚,而涡扇10虽然是重中之重,但总归还没走完最后的生产定型流程。 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至于江和甫……就完全是陪跑了。 除非刘振响去世,并且在京航没留下亲传弟子,否则注定轮不到他。 其实集团刚成立那会,朱霖育还并没有太着急。 照理来说,只要等着涡扇10项目彻底完成研发,那推荐常浩南应该就是顺理成章。 谁承想他不声不响地鼓捣出来个震惊全世界数学界的狠活,以至于把自己在航发领域的成绩都给掩盖住了。 然而,林左明既然特地跑这一趟,自然是已经考虑过这些问题。 在听到朱霖育的反问之后,不由得露出一个微笑: “如果推荐到科学院,那肯定优先级比不过京航大学。” 说到这里,他上半身稍稍前倾,伸出两根手指点了点桌面: “但是朱总,如果……我们把他推荐到工程院呢?” 朱霖育双眼瞬间一眯,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但转瞬即逝。 虽然没有开口给出具体回应,但很明显,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提议。 见到一把手是一副感兴趣的态度,林左明也放下心来,赶紧趁热打铁: “按照目前的进度,哪怕留再多余量,涡扇10在明年上半年也肯定生产定型了,这个事不光是在航空领域,哪怕放在整个华夏制造业里面,也属于里程碑级别的大事,到时候别说选不上,就算投票结果不是全票通过,那都是有黑幕……” 朱霖育赶紧抬手打断: “你说的这些当然没错,但……” 一时间,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 实际上,林左明说的这些,正是朱霖育当年的想法。 但眼下但凡了解点内情的人,几乎都已经把常浩南当成华夏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半步院士了。 再把人往工程院推,似乎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 而实际上,林左明也不需要他解释的太明白: “朱总,你是担心数学物理学部那边?” “你这不是知道么……” 朱霖育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 尽管说是两院并列,但是即便从学科鄙视链的角度出发,科学院的地位也还是略高于工程院的。 很难相信一个十拿九稳成为科学院院士的人,会主动去选择工程院。 然而,林左明几乎彻底放飞了自我: “那不要紧啊,让他们同时把浩南同志增选进去不就行了?” 一句话,直接就给朱霖育的大脑干死机了。 过了几分钟后,才勉强从满脑子迷乱当中回过神来: “不是你等会……” 他微微皱起眉头: “咱们国家确实是有40位双院士不假,但那是当年工程院成立的时候,为了提高这个新机构的影响力和说服力,特地找的资深学术前辈加入工程院。” “换句话说,不是他们需要工程院的头衔证明自己的贡献,而是工程院需要通过授予他们头衔来证明自己不是草台班子……而且原则上,除了94-95那批之外,已经当选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就不会再参与另一院的推选了……” 没想到,林左明却是兴奋地拍了一下手: “对呀!” “您看,浩南同志虽然资历是不太够,但只看做出的贡献,那是理论和应用兼具,而且都走在了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前沿,这不是跟那些老前辈的性质一样嘛,工程院不给个头衔,怎么能服众?” “另外,您也说了,是‘已经当选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不能参与另一院的评选,但浩南同志只要在03年同时参与两边的增选,再同时选上,就可以不触发这个原则性问题……” “……” 显然,林左明的提议是在钻空子。 但客观来讲,也确实是常浩南的情况过于逆天,才有条件钻这种空子。 朱霖育双臂拄着桌面,两只手交叉着拖住侧脸,同时微微低头,让人看不清楚他的表情。 表面上,似乎是在判断这个计划的成功率。 但只有他本人内心清楚,自己其实已经被说服了。 只是希望能同意的矜持一点而已。 毕竟作为单位一把手,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未必是个好的现象。 “如果是这样的话。” 好一会之后,朱霖育总算重新开口: “那我们就要从明年开始,帮小常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了。” “比如……嗯……” 说到这里,他思索了片刻: “可惜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已经过去了。” “明年,明年可以给他申报那个新设立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就用涡扇10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