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风雨欲来
第272章 晚年昏庸·风雨欲来 【公元742年,李隆基改元天宝。】 …… 天幕上。 大唐的繁荣昌盛定格于此。 淡淡的墨痕转瞬即逝。 一片水墨晕染开,浮出一副画卷。 一位容貌极美的女子渐渐浮现颜色。 只见襦裙半袖、绣绫裹胸。 梳着蓬松的坠马髻,显得倦慵。 明黄色的薄纱透出一双雪藕似的白腻。 靛蓝抹胸,沿边缀着清雅的葱绿,锦绫上的金线绣样裹着两团腴面饱满。 雪白精致的鹅蛋脸儿上,一抹花钿鲜红欲滴。 浓睫弯弯、瞳仁深邃、眼角含春、巧笑倩兮。 其身后。 绛色圆领宽袍、腰系犀角玉带,足蹬饰珠银履。 李隆基高坐帝位,手执玉壶高饮。 眼角虽深痕如刻,但一双斜飞凤目迸出精光,紧紧注视着眼前女子。 帝位左右,一胡一汉。 汉人文官身穿紫袍。 胡人武官贯甲戴靴。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正所谓盛极必衰。】 【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顶点,但也是唐朝衰败的转折点。】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的笑容僵在脸上。 什么叫衰败的转折点? 难道他也早死了?! 为什么明君都要早死呢! …… 季汉。 众人齐齐叹口气。 又是这样…… 这天下到底怎么了? 怎么一有明君治世就定要早死呢? …… 【天宝年间,李隆基开始志得意满。】 【“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在宰相人选上先后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市井小人杨国忠,轻信藩将安禄山,沉溺于与杨玉环的爱情,出现了重大的政治失误。】 【开元前期,玄宗还能听进去一些进谏议,到天宝年间几乎就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了。】 …… {杨玉环有这么漂亮?} {彩绘吗……本子没看过?} {我还是不能相信五十岁的老头跟二十岁的杨玉环有什么爱情可言,但有很多人在编写他们的爱情故事(狗头)} {他可不是普通的老头,他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对,所以他才能抢儿媳。}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默默从床榻上转过身,看着天幕。 抢儿媳? 你们就不能学学朕? 多洁身自好! 你看那些胡人风范在朕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 嗯……这女子是挺好看。 …… 大唐。 太极殿内鸦雀无声。 李世民无奈叹息。 志得意满…… 他的确有志得意满的资格。 但盛世大唐再衰败也衰败不到哪里去。 脑子里突然蹦出隋炀帝的脸。 ……应该衰败不到哪里去吧?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握住酒壶,脸色铁青。 朕与玉环是真爱! 你们都不懂! 再者说,我大唐前身是北北周贵族! 习俗上还留一点游牧遗风这不很正常? 游牧本就有“转房婚”的习俗。 一女多嫁先嫁兄后嫁弟,先嫁父后嫁子都属于正常情况! 朕只不过是颠倒一下顺序罢了! …… 【国家财政的积累给李隆基提供了好大喜功的资本。】 【天宝时期,李隆基对内大兴土木,修造兴庆宫和华清宫,在全国兴建道观,塑造老子和自己的雕像。】 【对外大兴边功,多次发动对吐蕃、南诏的战争。】 【“上以国用丰衍,故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官贵奢侈浮华,一掷千金,百姓生计日见艰难。】 【诗人杜甫以此而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揣着袖子止不住叹息。 “这晚年昏庸啊,是高寿皇帝才可能有的一种病。” “这种皇帝年轻的时候很有能力,每天勤奋工作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随着年事渐高就变得越来越保守、懒惰。” 一旁的朱高炽点点头,对朱瞻基道: “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一定希望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因为未来对伱来说还很长,建设好了还有机会享受。” “但如果你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想到年轻的时候该干的活都干了,年轻人的成就感也都得到了,再加上岁数一大精力不济,也就无暇顾及太多。” “而到了这个岁数的皇帝,也就渐渐怠于政事。” “可不是吗,连续为国家工作了几十年也是该休息一下了嘛。” 朱瞻基脸色尴尬的瞥了瞥朱棣。 朱棣看着胖儿子,默默翻个白眼,身体一扭,屁股对着他。 朱高炽不管死活的继续道: “你像这类皇帝到了晚年啊,就开始把政务委派给别人了,他自己呢,就躲在一边专心玩乐。” “因为岁数大了呀,懒!” “所以底下人汇报坏事他们就不爱听,那多烦呀,诶!就喜欢听喜报。” “这些皇帝前半生不断建功立业,政绩一件接着一件,身边的恭维更是常年不断,时间一长免不了过于乐观。” “底下喜报连连他觉得是正常的,偶尔报告一些问题他也不去警惕。” “结果国事在他们的统治下日趋糜烂,各种隐患不断膨胀。” “殊不知啊,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国家正在悄悄走向崩溃!” 朱瞻基连忙按住激动的朱高炽。 “爹!爹!你饿了!该回家吃饭了!” 朱高炽一摆手臂。 “我不饿!来的时候我刚吃了五碗饭!” 朱瞻基哭丧着脸。 “爹!你不饿!我饿!” …… 【天宝时期,李林甫把持政权排除异己,这使宰相之间失去了制约。】 【但他处理政务尚有规范,比较谨慎小心。】 【“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 【但自杨国忠接替李林甫后,朝政迅速败坏。】 【“国忠为人强辩而轻躁,无威仪。既为相,以天下为己任,裁决机务,果敢不疑。居朝廷,攘袂扼腕,公卿以下,颐指气使,莫不震慑。自侍御史至为相,凡领四十余使。台省官有才行时名,不为己用者,皆出之。”】 【而藩镇边将同中央权贵的权力冲突更孕育出极大的危机。】 …… 清·乾隆时期 乾隆倒了一杯茶水,推给眼前福康安。 “府兵的本质身份是民,因为他们的吃喝是从种地中来的。” “而打仗是不得不干的一项劳役,能不打仗最好还是不打,天天守着自己的土地过安生日子才好呢。” “而募兵制下的士兵都是职业军人,他们的吃喝是靠打仗换来的。” “谁给他们钱,他们就愿意为谁打仗。” “所以他们不怕造反——造反也是打仗,不造反也要打仗,都一样——只要多打点不容易死掉的胜仗,上级多给点钱,他们就知足了。” “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就是埋下了军队造反的种子。” “更别提放权给藩镇了,你说是不是?” 简写一下,要不中间内容太长了。 杨玉环就不多描写了,大唐衰败跟她也没什么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