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真正让荀彧现在愁苦的是,昭国占据长安之后,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能力,若未来若真的是昭国问鼎天下。 不只是关东士族会遭受打压,难以在朝堂占据高位,关东士族所坚持的家学,所认同的治国之道,这些全部都会被摒弃。 这是掘了关东士族的根基。 朝堂一时之间遭受打压失去权势,其实对于士族来说,这都不是致命的。 因为只要手中的书籍还在,哪怕换了新的王朝,未来其实都可以东山再起。 可是荀彧去过昭国,他知道昭国的治国之道和关东这边认同的道完全不一样。 更何况昭国各种杂学兴起,荀彧可以肯定,未来昭国选取人才的方式,肯定不会跟各大家族的家学有关系。 这就像现代高考,关西的人天天已经在考数理化了,关东的人还只学语文,那未来关东之人哪里还能有出路。 “文若……嘉在昭国待了一个多月,见识了昭国诸多新兴之事。其实我也不知昭国这条路是否正确,但至少昭国的普通民众能够不用遭受战乱之苦,能够吃饱穿暖,能够不用缴纳那样多的苛捐杂税。 若是昭王能用这种治理方法统治天下,能够让天下安稳太平,这只能证明我们关东士族的路是错的。 我知道文若你从小就有兼济天下的志向,我也知道文若你有能力。但若是天命如此,昭国之道能让这天下更好,我们关东士族还是认输吧……” 郭嘉明白荀彧心中的遗憾,每个人都有自己坚信的道,但此刻荀彧坚信的道好像已经快要被现实给击垮。 “更可况,友若兄已然在昭国占据高位,听说公达现今也已在昭国。你们荀氏家族完全无需担忧未来出路,关东士族虽会受到打压,但荀氏理应不会。 我从昭国离开之前,听闻已有一些荀氏族人去昭国投奔友若兄了。毕竟中原这边战乱繁多,所以文若你完全不必担忧家族未来出路。” 这番安慰并没有让荀彧的心情彻底好起来。 “兄长从小想法便与众不同,他是真正认同昭国的治国之道。至于公达,从前我也不清楚公达心中所想,但如今我倒是能猜到了。 因为公达已然在昭国担任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昭国成立了司法院,公达专门在昭国修订律法。我以前倒没看出来,公达竟然偏向法家。 奉孝,荀氏家族的未来确实无需操心,我只是不知我现在还能选择支持谁了。 听说袁本初那边已经在秘密谋划夺取冀州,恐怕接下来会选择拥立一位刘姓天子,其他人估计也会采取差不多的手段。 这些手段实在是毫无新意,让人失望。” 荀家现在已经有两个人在昭国了,无论如何,中原这边肯定要派出自家子弟出仕,在关东这边稳固根基,保护族人。 而荀彧是家族里面看好的人才,所以荀彧是一定要留在中原这边出仕的,原本看好的人是袁绍,荀彧甚至已经住在了渤海郡。 可是现在刘协死亡,冀州这地暗流涌动,袁绍采取的方法实在是没有什么新意,让荀彧实在是有些失望。 因为他想看到的是,在这样混乱的时候,有一位人能够力挽狂澜,做出挽救天下的举动,偏偏他现在看不出任何人有这种能力。 辅佐一个自己觉得没有前途的主公,荀彧是真的不太乐意。 郭嘉听出了荀彧的潜台词,言下之意就是说关东之地现在没有哪个英雄让他看得上,这让郭嘉忍不住笑出了声。 “天下楷模袁本初你都瞧不上,文若,你……可真是……” “难道奉孝打算去投奔袁本初?” 郭嘉也笑着摇头,两个人相视一笑,都明白了彼此心中所想。 但接下来,郭嘉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文若,嘉没有家族束缚,所以我打算去长安了。” 此言一出,荀彧的表情严肃了起来。 “奉孝难道已经认定昭国是最后赢家,这天下胜负还未分出来吧。” 虽然荀彧已经对关东这地儿的诸侯丧失了信心,但如今昭国只是有了席卷天下的希望,距离真正问鼎天下还远得很。 奉孝为何会做出这种抉择? “文若,如果那位昭王接下来在长安能够不死于刺杀之中,并且还真的将关中彻底掌控起来,那么未来希望真的会很大。 嘉现在过去只是想看一看长安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位昭王打算如何处理关中那群士族。 要知道,当初那位昭王可是用杀戮的手段解决并州隐患的,嘉想知道昭王这一次会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 郭嘉还不至于现在就认定,昭国未来会成为最后赢家。 他只是确定,接下来关东这片土地上会发生各种战乱,众人会深陷于内斗之中。 然后实力弱的那批人淘汰,直到决胜出实力最强大的几个人,接着再互相吞并,而这件事情可能会持续好几年。 这样的局面郭嘉只觉得无趣,倒不如前往长安,瞧一瞧昭国将会给长安带来怎样的变化。 而此刻的杨秋却并没有在长安。 在彻底控制了关中等地之后,昭国的军队直接控制了各大关隘,于是杨秋就赶回了马邑县,然后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今年秋季的考试之中,蔡文姬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这个女状元的分量很高,因为考试里面的明算科明经科明法科等,蔡文姬都名列第一名,再加上其他科目,成为了文举名副其实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