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日,宫里果然来人接魏淑儿进宫了。 府里的老妈子不能陪着她一起进宫,魏府连个丫鬟都没给她带。 跟着一个长的好像骷髅似的老太监,坐了许久的马车,中途又换了轿,折腾到天色都有些暗了,才终于到了魏妃住的春华宫。 到了春华宫外,连个接她的宫人都没有,还是那领她进宫的老太监叫了宫里的小婢子进去通传。 这才有个老嬷嬷从里面出来,热情的和那老太监寒暄半晌,最后塞了个鼓鼓囊囊的荷包,送走了那个老太监。 老嬷嬷上上下下的打量着魏淑儿,看她穿的寒酸,还一副胆小怯懦的样子,不经意的翻了个白眼,强装客气的道:“二姑娘这一路坐车劳累了吧!娘娘一早就在宫里等着姑娘了!” 魏淑儿第一次进宫,生怕自己不小心触犯了宫里的规矩,谨慎的给嬷嬷行了个礼,跟着嬷嬷进了门。 这春华宫虽然不大,但布置的却是相当精致,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规规矩矩有属于自己的位置,甚至连一片多余的叶子都没有。 老嬷嬷引着魏淑儿进了门后,躬身向帘子里面的人行了礼。 “娘娘,二姑娘来了。” 说完,见帘子里面的人轻轻扬手,老嬷嬷径自退出房间,小婢子打了玉珠帘,让魏淑儿得以看清自己的姐姐魏贞儿。 只见魏贞儿斜倚在贵妃榻上,满头的珠翠,衣着华丽,人比在府里的时候丰腴了不少,除了有些慵懒,整个人的气色都很好,可见这皇宫是养人的。 “淑儿见过娘娘!” 虽然是自己的亲姐姐,可魏淑儿丝毫不敢逾越,老老实实的下跪,给魏妃磕头请安。 “快起来,都是自家姐妹,这里又没有外人在,不必这般拘谨。”说着,魏贞儿就让身边小婢子将魏淑儿扶起,冲她伸出一只手来,叫她到近前来。 许久没见过姐姐,魏淑儿的心里早已生出一股浓浓的陌生感,谨慎的来到魏贞儿近前,拉着姐姐的手,半坐在榻边。 魏贞儿微笑着仔细打量着自己的这个妹妹,跟她离家的时候相比,模样长开了,人也长高了,出落的有大姑娘的模样了,只是初入宫来人还很羞涩。 “怎么说你也是魏府的二小姐,怎么穿的这样朴素?” 今日进宫,家里的老妈妈把魏淑儿最好看的衣服都找了出来,可在魏贞儿眼里,妹妹穿的连她宫里的下人都不如。 于是对小婢子道:“去把我那件粉色的襦裙给二小姐换上,再给二小姐重新梳个发式,我妆匣子里的那支金凤步摇也给她带上。” “长姐不用,淑儿这样就挺好。” 魏贞儿笑着推了她一把,叫她跟小婢子去更衣,她不敢违逆,一步三回头的跟着小婢子去了。 嫩粉色的轻纱衬托出少女的柔美,百合髻上插着一只金凤步摇,更显端庄俏丽。 魏淑儿在魏府时从未打扮的如此光华夺目,低垂着头,紧张的有些磕巴:“长姐,这装扮是不是太过奢靡华丽了?” 魏贞儿一见妹妹娇羞的模样,十分满意的笑靥开来。 “这进了宫,你就在宫里多住些日子,长姐许久没有跟淑儿说心里话了。” 魏淑儿心里忐忑,从前在家的时候,也没见长姐跟她说过什么心里话,这会儿做了娘娘,倒有心里话同她说了。 晚膳是由春华宫自己的小厨房做的,饭菜摆上桌,魏贞儿却不急着用。 领着魏淑儿在院子里修剪花草,这剪个叶子,那修个枝。 打宫门口进来一个小太监,跟院里的小婢子说了两句话,小婢小步跑到魏贞儿跟前,躬身道:“娘娘,皇上打发人来说,晚一点来娘娘这边,让娘娘先吃,不必等了。” 魏贞儿眸光微动,问:“可说了圣上是绊在哪了么?” “应该是在昭阳殿,来传话的是昭阳殿的公公。” “去把小厨房炖的乳鸽炖银耳盛上一盅,辛苦淑儿替姐姐走一遭,给圣上送过去。” “我?”魏淑儿很是诧异,她本想拒绝,可魏贞儿突然附在她耳边小声道:“一会儿,你见了圣上,你这么这么……说。” 长姐有嘱托,魏淑儿不敢不用心听,仔仔细细将姐姐教她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 “这汤得趁热喝,冷了就不好了,你快去快回,长姐在宫里等你回来用晚膳。” 一个小宫女在前边给她带路,魏淑儿提着装乳鸽的食盒跟在后边,她不想去,可她没办法拒绝。 走了许久,两个人才到了昭阳殿门外,小宫女上前,跟昭阳殿外的小太监说明了来由,小太监让二人在殿外稍等,自己进去通禀。 不多时,小太监打里面出来,接过魏淑儿手里的食盒,笑眯眯的道:“姑娘请随小的来。” 魏淑儿冲着小太监微微颔首,谨慎的跟在小太监身后进入昭阳殿。 尽管她很好奇这昭阳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可还是压制着强烈的好奇心,把头压的低低的,眼前就只能看见平整光滑的路面和小太监的脚后跟。 “圣上,魏二姑娘来了。” 前面的小太监停住脚步,魏淑儿也跟着停住,听见小太监说话,魏淑儿赶紧跪在地上,叩首。 “臣女魏淑儿,见过圣上。” “嗯,头抬起来。” 魏淑儿紧张的浑身发抖,缓缓抬头,垂眸,不敢看上面那人的相貌。 “哟,圣上,你快瞧瞧,我瞧着这丫头的模样,比魏妃还要标志几分。” 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吓了魏淑儿一跳,偷着瞧了一眼,那女子头戴金凤冠,面若银盘,披了一席赤金绣牡丹大氅,正站在龙书案边研墨。 对这女子的身份,魏淑儿心中自有猜测,却也未敢冒然称呼,只向女子再行了一礼。 龙书案里坐着的男人闻听女子所言,也抬眼细瞧了瞧魏淑儿,满意的点了点头。 “多大了?” 魏淑儿心里发慌,颤着音答说:“回圣上,臣女今年十四了。” “瞧瞧,连这年岁都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