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撕破脸之淮河之战
此时统领元朝两省十三万讨伐军的是来自河南的贾敦熙。两年前,他在云南讨伐一个土司时表现出色,迅速平定了西南地区的叛乱,战绩显赫。然而,现在共和势力竟公然反叛,元朝不再抱有以往投鼠忌器的顾虑。他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将江南地区摧毁,也要让反贼苏星云付出应有的代价。 元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在淮河北岸排兵布阵。共合军这边也是严阵以待,全力以赴。苏星云麾下拥有众多战争经验丰富的军官,如何成、何峰、朱自筹等,他们此刻齐聚一堂。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商议,这些军官们一致决定要在这一战中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击溃敌军。 然而,战场上的现实是残酷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会轻易让你围歼的愚蠢敌人。面对这样的局势,共合军只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于是,他们决定派出大量精锐骑兵,对元军实施骚扰作战,以分散其兵力,打乱其部署,从而寻找战机,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 这场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在淮河两岸,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对决。 现在,淮北地区已经开始了一系列小规模的骑马射杀冲突。夜晚时分,元军大营中的贾敦熙看着骑兵的战损报告,脸上露出了深深的焦虑。 在靠近淮河的战场上,他们已经损失了两千名骑兵,而敌方的战损却低得惊人。具体有多低呢?他们的部队没有带回任何敌军的首级,至于手下报告的“力战突围斩敌数百,混乱中无法统计杀敌人数”的说法,贾督师选择了自动过滤。实际上,通过对生还的作战骑士的详细询问,他得知敌军使用的是一种类似突火枪的火器,这种武器威力巨大,而且只需一人操作。 由于对敌军的战术和装备了解不足,贾督师决定将部队驻扎在淮河北岸的颍上县。这一决策让共合军感到意外,他们原本希望这场战斗能够迅速结束。但现在,元军却停在了这里,不肯继续前进。 共合军的主力军队因此被长期牵制在这个地区,这不仅给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且一旦江西、湖南、四川三地的元军有所行动,整个共合军的后续作战计划将会受到严重干扰。如果不能保证一个月后的战争所需的物资供应,那么原计划在京津地区的军事行动可能不得不推迟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共合军的高层开始重新评估战场形势,并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战略,以应对元军的这种拖延战术。同时,他们也加紧了对敌军火器的情报收集工作,希望能够找到对付这种强大火器的方法。战争的迷雾依然笼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双方都在为接下来的交锋做着准备。 在一群直肠子的军人中,他们对如何打赢战争的技术问题了如指掌,然而,当面对如何诱使犹豫不决的敌军南下时,这些年轻的军人却显得束手无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都与苏星云有着莫大的关系。苏星云向他们灌输的军事理念是正面交锋,直接攻打敌人,而对于古代那些谋略则不屑一顾。 事实上,苏星云所倡导的这种军事教育模式,与日本陆军大学的做法如出一辙,都是在权威之下培养出的盲目追随者,这也导致了学员们的思维变得僵化。不过,苏星云并非像日本陆军元老那样的顽固分子,他有着自知之明,因此,在面对他人的意见时,他还能保持虚心接受的态度。正当苏星云和共合军上下都为当前的这种战略僵局感到头疼不已时,王天柱——这个外贸组的组长,一个精明过人的人物——却想出了一个破局的方法。 在贾督师率领的元军与共合军隔着淮河对峙了三天之后,一些关于元军的流言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这些流言版本众多,但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说贾督师的前锋部队在与共合军的交战中遭遇了惨败,现在因为畏惧敌人而不敢再向前推进;另一种则是说共合军已经与贾督师达成了某种协定,双方将以淮河为界,互不侵犯。这些流言在江南和淮北地区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当然,像脱脱宰相这样经验丰富、洞察力敏锐的人物,他在听到这些流言的第一时间就识破了其中的破绽。他清楚地认识到,这不过是共合军使出的一种拙劣的反间计罢了,其目的无非是想动摇元军的军心,制造混乱。 古人云:“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这句话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尤其是在皇权至上的时代。比如皇帝本人,以及朝廷中那些位高权重的蒙古大贵族们,他们原本可以用自己的财富尽情享乐,但现在却不得不将资金投入到军队中。随着这支军队的日常消耗日益庞大,这些贵族们也开始关注起国家的财务状况,甚至开始出现了对军队的弹劾之声。 脱脱宰相,凭借自己的权威暂时压制了这些异议。但在承受了巨大压力之后,他还是选择给远在前线的贾敦熙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劝告贾敦熙不要过于在意那些流言蜚语,要稳扎稳打,巩固阵地。然而,他也隐晦地提到了当前朝廷财政的困境,希望贾敦熙能够理解朝廷的难处。 收到这封信的贾督师,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他独自一人在军营中发呆了一整夜。其实,当这些谣言第一次传入他的耳朵时,他就已经开始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而现在,脱脱的信件无疑证实了他的担忧——朝廷上下对他的信任已经动摇了。在一个皇帝拥有绝对权威的时代,长时间远离皇帝,又没有朝中重臣为其美言,失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命运。 不得不说,王天柱这一策略实在是高明至极,甚至可以说是狠毒。贾敦熙本就不是蒙古裔,这在元朝统治者心中就存在着天然的防备心理。如今,这些流言蜚语正好击中了要害,将这位手握重兵的将领逼到了悬崖边上,不得不战。在这种情况下,贾敦熙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奋勇作战,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要么坐以待毙,等待着朝廷的进一步打压和猜忌。 公元1348年十二月十三日,原本停滞了九天的元朝平叛军终于开始渡过黄河,这一消息传来,共合军军官团无不欢欣鼓舞。北方军团总指挥官何成立即下令全军后退十公里,以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命令骑兵团密切监视敌人的渡河动向,但严格规定不得干扰对方的渡河进程。 冬季的淮河水位不高,水流平缓,这为元朝大军架设浮桥提供了便利。随着浮桥的搭建完成,元朝大军开始了渡河行动。整个过程异常顺利,这让一直担心敌军会半渡而击的贾督师长舒了一口气。当然,如果附近没有共和军的骑兵在严密监视,或许他会更加安心。 此时,苏星云已经抵达军中,他正准备前往敌军阵地送交战书,以通知敌军决战。何成看着他,脸上露出了苦涩的表情,劝说道:“先生,虽然您的武功高强,但这次送信的任务还是交给别人吧?”苏星云回答道:“这个任务确实不宜由我亲自执行,但现在确实需要一位武功高强之人前去送战书,邀请敌军决战。只有我亲自前往,才能确保毫发无伤地完成任务。难道元军中还有能够屠蛟的猛将吗?” 这时,一旁的朱自筹挺身而出,坚定地说:“如果此行注定有去无回,那么我愿意代替先生前往。”苏星云听后,笑着摆了摆手:“你们不必再劝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冒险。此战之后,我共合军必将无敌于天下。但现在,为了战役的圆满成功,我必须亲自走这一趟。” 正午时分,阳光炽烈,元军已经全部渡过黄河并在扎营防御,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敌袭。在这紧张的时刻,苏星云单骑前来,很快进入了元军的视线。几十名骑兵迅速将他包围,苏星云站在原地,高声宣布:“我是共合军使者,请元军统帅出来见我。” 包围苏星云的骑兵中,一位百夫长走了出来,他瞪了苏星云一眼,冷冷地说:“贼军使者?先绑起来。”于是,苏星云被几个士兵五花大绑,推搡着进入了元军大营。在这一路上,苏星云保持平和,他观察着这些元军士兵的面孔,尽管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凶狠,但在苏星云的超感之下,他能感受到,远处更多元朝士兵眼中流露出的对未来的忧虑。 不久,被绳子紧紧绑住的苏星云被带到了贾敦熙的帐下。押送他的几位士兵几次试图逼迫苏星云跪下,但苏星云坚决不从,没有人能够强迫他。最后,两个性急的士兵失去了耐心,在众多将军面前,他们觉得这件小事都做不好实在是丢脸。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同时向苏星云的小腿肚和大腿之间的关节踹去。这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足以制服任何反抗者。 然而,苏星云并非普通人,他的身躯堪比怪兽。就在两个士兵动手的一瞬间,苏星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脚将两人踹飞。这两个倒霉的士兵如同断线的风筝一般,直接飞出了三米开外,重重地摔在地上,而束缚他的绳索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挣断。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帐中的将军们纷纷拔出武器,指向苏星云。 面对众多指向自己的武器,苏星云面不改色,戏谑的说道:“贵军就是这样待客的吗?” 贾督师向左右吩咐了一句,随后转向苏星云,缓缓开口道:“阁下好胆色,好功夫,今日特意前来,究竟有何贵干?难道是来投降的不成?”苏星云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听力,早已捕捉到贾敦熙刚才悄悄命人出去叫援军的细微动作。然而,他并未当场揭穿,而是选择直接切入正题,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代表共合军问将军一句,明日的决战地点,不知贵方是否有何建议?将军敢不敢应战?” 面对苏星云的挑衅,贾敦熙自然不能示弱,他挺直了腰板,气势汹汹地回应道:“明日午时,我将在固始县西北二十公里处静候贵军的光临,届时我们痛痛快快地决一死战!” 苏星云听后,微微一笑,点头表示同意:“好,就这么定了。在下这就告辞。” 然而,就在苏星云转身欲走之际,贾督师突然出声阻止:“慢着!”苏星云故作疑惑地回头望去:“将军还有何吩咐?” 贾敦熙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笑容,他阴恻恻地说道:“阁下空手而来,未免显得太过失礼。既然来了,不妨留下点什么作为纪念吧。” 苏星云眉头微皱,好奇地问道:“何物?” 贾敦熙大声喝道:“一只耳朵而已,这要求并不过分吧。” 苏星云听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但他表面上仍保持着冷静,淡淡地反问道:“若是我不愿意呢?” 贾督师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就由不得阁下自己做主了!”话音刚落,四名身材魁梧如铁塔般的大汉,身着厚重的步人甲,手持狼牙棒,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苏星云见状,心中不禁暗自感慨:“果然是一群野蛮人,连最基本的外交礼仪都不懂得遵守。” 四名大汉迅猛地围拢上来,企图制服苏星云。然而,在他们出手的瞬间,苏星云的手中突然闪现出一把长剑——炼心剑。只见他剑光一闪,四名大汉还未来得及发出惨叫,便已然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以至于在场众人还未完全反应过来。 苏星云没有丝毫停顿,他紧握炼心剑,身形如电,瞬间跨越了十米的距离,来到了贾敦熙的面前。在贾督师惊恐的目光中,苏星云毫不犹豫地挥剑刺出,贾敦熙的一只耳朵瞬间被割了下来。 苏星云看也不看那掉落在地的耳朵,他运用太阳之力,声音洪亮而充满威严地说道:“今日你欲辱我,我便取你一只耳朵。贾敦熙,你若是真正的男人,明日战场之上再见真章!”在太阳之力的加持下,这句话如同春雷般在军营中炸响,半径五百米范围内的人都清晰可闻,这无疑是对贾敦熙的极大羞辱。 说完,苏星云看也不看周围惊愕的众人,转身准备离开。然而,在他走出大帐的过程中,几名千夫长悍不畏死地向他冲杀而来。但这些人的兵器还未触及苏星云的身体,便被他手中的炼心剑一一刺穿,倒在了血泊之中。 当苏星云即将离开大帐时,贾敦熙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歇斯底里地喊道:“留下他!给我把他留下!”然而,他的命令已经无法阻止苏星云离去的脚步。 苏星云走出大帐,面对外面密密麻麻的蒙古兵,他并没有选择跳跃逃离,而是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好好过一把“大侠”的瘾。好吧,其实他并非真的想当什么大侠,他只是单纯地想要“虐人玩”而已。 只见苏星云从识海中取出了一门巨大的火炮,这门火炮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苏星云微微一笑,运用太阳之力在点火口轻轻一拍,顿时,几百度高温的太阳之力迅速点燃了炮膛中的火药。在火药气体的强大推动下,一枚霰弹如同愤怒的猛兽般朝人群中呼啸而去。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霰弹在人群中爆炸开来,其威力之大,简直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周围的蒙古兵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炸得人仰马翻,哀嚎声此起彼伏。 如此近距离地发射霰弹,其后果是惨烈的。前方的人群如同被无情的筛子筛过一般,血肉横飞,惨不忍睹。这场面无疑是极其凶残的,让人不禁为之胆寒。而手持火炮的苏星云,在火炮发射的瞬间,也承受了巨大的反震力,导致全身肌肉轻微拉伤。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不能继续在敌军军营中肆意妄为地“大轰四方”了。 苏星云迅速收起手中的火炮,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决定见好就收,准备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于是,苏星云挺直了腰杆,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苏星云从元军大营中一跃而出,然后稳稳地落在了远处的地面上。 在逃离的过程中,苏星云还不忘回头看了看那片混乱的军营,最终,他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第二日,淮河会战正式拉开了序幕。共合军四万人的步兵集团开赴战场,他们步伐整齐划一。与此同时,元军也抵达了战场,面对人数远少于自己的共合军,元军上下不由得恢复了一丝战胜的信心。然而,元军的最高统帅贾督师,由于昨日的阴影仍旧萦绕在心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正午时分很快就到了,阳光炙热地洒在大地上,元军庞大的骑兵群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发起冲锋。然而,他们未曾预料到的是,共合军已经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方式。突然间,八百门火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向着两公里外的敌军展开了猛烈的炮击。如此庞大的炮群,其威力已经堪比原时空1870年色当战役中的普鲁士军队。 此时的元军与共合军之间,差距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时代。榴霰弹如同钢铁暴雨般无情地洗礼着元军阵地,被这场铁雨扫到的元军士兵非死即伤。多达两万人的元军主力冲锋骑兵群,在尚未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之前,就遭到了重点照顾,陷入了混乱之中。 正在指挥炮兵进行炮击的朱自筹,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这些战马可惜了。”他的话音刚落,就感觉到一股幽怨的目光投射过来。他回头一看,发现何成正用一种幽怨的眼神看着他,仿佛在责怪他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 贾督师被这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炮击场面震撼得思维几乎停滞了。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嘴角不停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炮击的弹幕越来越近,元军的其他将领们已经顾不上他们的统帅了,各自忙着指挥部队进行防御。 最终,在这场残酷的炮击中,贾敦熙就这样傻傻地坐在地上,被不断落下的黑色雨点般的炮弹击中,化作了一团碎肉。元朝此次平叛军的最高统帅、河南参政贾敦熙督师,就这样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了。 炮兵在完成了一个基数的射击后,每门炮发射了十二发炮弹,总计九千六百发,随后停止了射击。这场炮击消耗了此次北上带来的榴霰弹总数的三分之一,相当于这一年来生产榴霰弹总数的二十分之一。其造成的效果极为显着,直接导致了此次南下元军半数的死伤,而幸存下来的士兵则完全丧失了战斗勇气。 随着步兵突击的开始,冲锋号声响彻云霄,共合军开始了对敌人的最后扫尾工作。这正是“炮兵征服,步兵占领”的简易进攻教范的完美诠释。在持续的弹雨射击下,那些刚刚经历了恐怖炮击并幸存下来的元军士兵,再次面对喷射火焰、收割人命的共合军士兵。此时,他们已经不能称之为一支军队了,这群难民般的士兵疯狂地向北逃窜,而共合军则不紧不慢地进行追击。 最终,共合军将这些败兵赶到了淮河边上。背水一战?对于这些丢盔弃甲、手无寸铁的败兵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在绝望中,最后四万残兵败将在不知谁的带头下,整个岸边跪成一片,他们选择了投降。 淮河会战以共合军的圆满成功而告终。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先进武器形成的巨大代差,共合军与元军的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1 比 400。 对于被俘虏的四万名元军士兵,共合军在苏星云制定的俘虏政策下,每人发放了一两银子,让他们得以离开,也迅速将战胜的消息扩散开来。原本因心存保存实力、随时准备抢功而在共和政府西部的几支元朝部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后退,并向朝廷上奏称敌军攻势强大,他们正在全力防守。 元朝朝廷此刻已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苏星云这只穿越而来的大蝴蝶,似乎在这个时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曾经权倾朝野的脱脱,因战败而被弹劾下台,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原本在倚天剧情中,那个觊觎赵敏的小王爷的父亲——安图贴睦尔,却趁机夺得了大权。 这位安图贴睦尔,排行第七,人称七王爷。他在脱脱战败之际,迅速地抓住时机,一举掌握了朝廷的大权。虽然在剧情中他被描绘成一个奸臣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并非愚蠢之辈。当得知苏星云运用火炮取得战争胜利的消息后,七王爷迅速作出反应,下令开始铸造火炮,并同时命令河南江北行省以及所有南部行省,与共合军展开周旋。他的策略是不求击败共合军,只求能够拖延共合军北上的步伐,意图以时间换取空间,与共合军进行持久战。 不得不说,七王爷的这一策略还是颇具头脑的。如果他能够坚持这样执行,确实会给共合军带来不小的麻烦。然而,此时的中书省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对各地方行省的控制力大大减弱。指望南部几个行省能够有效地给共合军制造麻烦,无异于天方夜谭。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这些地方行省对于上级的命令,往往都是能敷衍就敷衍,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不过,由于后勤补给的问题,共合军并未选择从陆路北上。这一阶段性战争至此告一段落,但对于苏星云而言,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为了彻底打消元朝的觊觎之心,让其十年之内都不敢轻易招惹苏星云,苏星云已经开始筹划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