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慌报灾情!
行军近一个月,唐庸率领一万兵马抵达了距离云城最近的源州,距云城四百里。 他对西南悍匪的情况所知不多,不敢轻敌冒进,只能静等五百探子的消息。 同时派人前往云城召唤云城知府! 云城知府李明在云城任职近六年,他所掌握的消息肯定比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文臣武将要多。 源城知府徐大智领着城中大小官员和士绅亲到城门迎接,能近距离接触权倾朝野的显圣侯,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接风宴上,唐庸得知祁州和源州的守备军都已到位,就驻扎在源州西郊。 宴后,唐庸单独接见徐大智:“徐大人对云城情况了解多少?” 提到云城,徐大智神色有些沉重,他回禀道:“西南这几年来几乎是与世隔绝,下官了解的情况不多……” 西南既是一个方向,也是大华朝的一个行政区域,云城正是其省会。 “与世隔绝?” 这个回答让唐庸大感意外,他道:“西南有两州十八县,两百万多万人口,怎么可能与世隔绝?” 徐大智道:“自从五年前明侯率兵剿匪全军覆没后,秦岭悍匪愈加猖獗,前往西南的商旅十之八九都被悍匪劫杀,久而久之,就不再有人敢前往西南了!一些企图离开西南的百姓多半也遭横死,为了百姓安全,各州县对路引审核极严,轻易不肯放人出城!” “悍匪到底有多少人?怎么可能将两州十八县震慑到如此地步?” 一伙悍匪居然能令近两百万人口的西南人人自危,简直匪夷所思! 徐大智抬头看了一眼唐庸,道:“这个……有人说三千,有人说一万,也有人说……十万的,具体多少人没人知道……” “十万?” 唐庸摇了摇头,微微一笑。 怎么可能? 如果有十万人马何必上山为匪,恐怕早就占领西南,割地称王了。 何况要想填饱十万个肚子,光靠劫杀商旅,掠夺百姓,也不可能做到。 他又问:“还有呢?” 徐大智想了想,道:“西南虽然近乎与世隔绝,但还是有几个大商团往返西南各州县,属下估计这些人与悍匪有联系,因为他们几乎没被悍匪劫夺过!” 唐庸微微皱眉:“你是说他们与悍匪有某种默契或者协议,这才有恃无恐?” 徐大智道:“属下正是这个意思?” 唐庸又问:“这些商团来自哪里,多久出现一次,可否联系上他们?” 徐大智道:“据说这些商团来自江浙,但货品都是从源州、祁州几地采买,货物在云城销售一空后,再从西南各州县采办货物销往各地。” 听到这话,唐庸目光中闪过一丝诧异:“你是说这些商团不仅卖东西到西南,还从西南买东西?” 徐大智点头:“正是!” 唐庸疑惑道:“据说所知,西南各地连连干旱,天灾不断,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有余力往外输送商品?” 徐大智笑道:“西南毕竟不是一个小地方,未必所有百姓都是家无余粮!” 唐庸默然不语,半晌后又问:“你对云城知府李明了解多少?” 徐大智道:“李大人是六年前由潭州调往云城的,本该三年前离任,但是朝廷新派的三名知府都在半道死于悍匪之手,最后干脆没有派人了,李大人因此留任至今!” “他在潭州时官声如何?” “极好!” …… “好,你先回去,有事本侯再找你。” 唐庸脸色有些沉重,虽然还不能完全梳理清楚,但觉得西南这地界处处透着古怪! 很快,早前派出的探子纷纷回到军营,唐庸也不急着见他们,想等他们都到齐后再一同问话。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唐庸的意料,他派出的五百名探子,回到军营的只有六十多人! 又等了两天,再无一人回营! 唐庸召集了回京的所有探子,问:“你们可有其他人的消息?” 都说没有,这时一名探子上前,犹豫道:“没有回来的,大部分好像都是去了云城和秦州……” “都是去了云城和秦州?” “只是大部分,去下面县镇的许多兄弟也没有回来。” 云城和秦州正是西南省的两州! 唐庸心里涌现一种不好的预感,四百多名好手,劫匪肯定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难道是进入云城和秦州之后才发生了什么意外?! 如果是这样…… 那西南的水可不是一般的深! 他收敛了心神,问道:“你们此去可有什么收获!” 一名探子道:“兄弟们打探到的消息都已整理成文供二爷查阅,只是有两件事十分……十分古怪?” 唐庸皱眉道:“古怪?” 探子点了点头:“是!” “说说!” “其一是各县镇百姓对外来人戒心极强,甚至可以说是畏惧,基本不肯与我们交谈。 其二是,二爷,云城知府是否在四月份上了一道奏报旱灾的折子?” “是有这么回事,朝廷还拨了二十万两赈灾银。” “可是据卑职所查……西南各地根本没有旱灾,庄稼长势极好!而且,好像前些年也没发生过旱灾……” 听到这话,唐庸直接僵化在椅子上,满目震惊,他问道:“你确定?” 探子想了想,道:“至少今年是绝没有灾情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风调雨顺!” 沉默! 久久的沉默! 但此时唐庸心中已经掀起惊涛骇浪! 四年来朝廷拨有西南各地的赈灾银有上百万两,如果根本没有灾情,那么这上百万两银子到哪里去了? 他此行到底是来剿匪的,还是来反贪的? 又或这本就是一回事?! 他心中忽然剧烈不安起来,一个无比荒谬的想法浮现在心头,如果…… 如果那一百万两银子都落在了悍匪手里,那西南悍匪就算真有十万之众也不是奇事了! 可是,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