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 来自杭州的奏报
阚程挨了鞭子,只能偏偏脸、歪歪身子,脚却不敢移动半分。 阚程想起来了,当时黄子澄在朝堂上攻击吴王朱允熥。 陛下当时就用马鞭子抽了黄子澄。 随后就把鞭子送给了朱允熥。 朱允熥没有再抽黄子澄,于是黄子澄就成了朱允熥的人。 铁铉与吴王的关系非同一般,把鞭子转送给了铁家,完全有这种可能。 刚才杨氏拿出鞭子的时候,阚程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 洪三和其他狱卒都明白了。 鞭子,果然是陛下的! 没人敢拿个普通物件来冒充御用之物。 此时,吴王用陛下的鞭子抽死阚程,恐怕还真是白死了。 阚程没有动。 朱允熥用马鞭指了一圈:“今日之事,与你们无关。但,要将今日之事传出去,别怪本王心狠手辣!” “现在,本王要带走铁铉,谁要阻拦?” 此时的朱允熥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下凡一般。 众人皆不敢稍动。 心中都在想,吴王朱允熥不是个废物吗? 今天怎么如此厉害? 一脚踹飞一人,撞倒好几人。 一拳下去,把桌子都砸出一个洞。 去了一趟杭州,朱允熥怎么变得如此厉害了? 就算是陛下身边的亲卫,恐怕也没有朱允熥如此神力! 如此神力,怎么可能在杭州撇下陛下独自逃走? 又怎么可能害怕窝寇? 敢情,铁铉的坚持是对的? 朱允熥根本没有逃走! 或者是,朱允熥这次在杭州灭窝中,立了大功? 这一切,实在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朱允熥不许大家把今日之事传出去,肯定包括他今日的神力! 如果让其他人知道了,在场的所有人恐怕都要被他给干掉。 朱允熥连说了三个“岂是”,说他们不该参与到皇家之事、不该编排吴王、不该欺负吴王的手下人。 想到这里,阚程捂着脸上流下的血说道:“今天是陛下让吴王把铁铉走的,我们谁也不敢拦。如有其他说法,不要说吴王,本官也决不会饶了你们!” 阚程,果然够灵活。 因为有了朱元璋的马鞭,这也算是一个信物。 在返回杭州之后,方孝孺差人带来的一封信也到了,居然是铁铉被朱允炆投入了大牢! 因为铁铉不相信吴王会逃出杭州城,所以被抓入大牢受刑。 这还得了! 朱允熥给朱元璋一讲,朱元璋当即怒了,马上让朱允熥先行赶回京城。 先把铁铉从大牢中捞出来。 识时务者为俊杰! 阚程如果再敢拦,朱允熥对他就不会客气了。 朱允熥“哼”了一声,带着铁铉和杨氏走出大牢。 …… 奉安殿。 朱允炆早早就来到了这里,端坐于一个圈椅上。 虽说这椅子不大,但毕竟放在全殿的最高处。 不管椅子如何,放在这里,就意味着最高权威。 就如同奉天殿中,只要是皇爷爷坐的地方,那就是龙椅。 尽管皇爷爷将他原来的龙椅撤下,换上了从朱允熥宅院里拉过来的叫“沙发”的东西。 但,只要在最高处,它就是龙椅。 现在的朱允炆监国的时间不短了,已经找到了上位者的感觉。 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好衣冠、肃然上殿。 陛下在杭州打窝寇,时间不短了,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不管是赢还是败,总是要回来的。 留给他监国的时候不多,所以要抓紧享受,不对,抓紧时间锻炼自己。 殿外,官员们正在陆陆续续赶来。 杨溥和另外四名内阁辅臣走在一起。 杨溥的心事重重,走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 自从他赶到京城,进入谨身殿,一直没有见过吴王朱允熥。 朱允熥平时非常低调,后来又与陛下一起去杭州了。 自己能够从一个正七品的小小知县,升为杭州知府,还没有上任又被调入人人艳羡的内阁。 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由正七品直接跃升为正四品,一切都像是在做梦。 而自己能到达到这个高度,全是因为朱允熥的推荐。 因为在京中,能够主动为他说话、并且能说上话的,恐怕就只有朱允熥。 到京之后,听说朱允熥的各种事情,特别是朱允熥最受陛下喜爱。 大家都说朱允熥的能力太差、水平太低,杨溥根本不相信。 当时在村中见到朱允熥的时候,根本不是如此,见识广博,谈吐不凡。 而且从县里传来消息,朱允熥送给罗佃户的稻种,长势极好,收成可能远远超过现有的品种。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白痴。 要么是吴王在故意隐藏,要么就是世人对吴王有误解。 而吴王看中和推荐的铁铉,虽说接触不多,但明显感到,此人,大才! 最起码,铁铉之才要超过自己!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吴王有识人之明。 能识别人才的人,怎么会是蠢材? 但是,铁铉却因为在大殿之上为吴王辩解,无意之中得罪了兵部。 兵部尚书齐泰趁机发难,说要治铁铉“大不敬”之罪,朱允炆顺水推舟,将铁铉投入大牢,速审速决。 铁铉还真是个铁打的汉子。 在大牢之中试了不少刑具,受尽皮肉之苦和非人之辱,结果是一个字都不认。 听说,刑部的人还故意引导铁铉说吴王的坏话。 铁铉坚决严辞拒绝。 此人,值得佩服。 但同时,杨溥也感到宫廷斗争无处不在,且残酷无情。 “杨大人,在想什么呢?”一个声音从耳边响起。 原来是兵部尚书齐泰。 “齐大人早啊。” 齐泰拿出一个折子说:“杨大人,这是刚刚接到的关于杭州的情况。你是内阁辅臣,你给陛下奏报吧。” 杨溥接过来,打开,匆匆看了几眼,一看大家都进殿了,赶紧收起来小跑着进殿。 朱允炆用眼光逡巡了一圈:“诸位大人,今日有事要奏吗?” 杨溥想起齐泰给他的折子,关于杭州的。 上前一步道:“臣有事奏报。” 朱允炆说道:“咦,今日,内阁当值的,不是你啊。” 杨溥也没解释:“殿下,臣有事奏报,是关于杭州的。” 朱允炆屁股从椅子上抬起,身子前倾了一下:“你说,快说。” 杨溥展开折子念了起来:“……吴王疾走北门,陛下与燕王、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左侍郞仇占可商量杀窝大计,三天之内,有居民缒绳出城,杀二人方止……” 啪! 朱允炆拍案而起:“简直不像样子!这些百姓不思与陛下共守城池,居然敢偷偷跑出城外!简直是!” 唉,朱允炆又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追根究底,还是我三弟,吴王带了一个坏头!吴王,怎么可以如此胆小怕事,怎么可以偷偷逃走?” “如果这次打窝寇没有成效,根子就在三弟身上。三弟这么一跑,全城老百姓都害怕了。” “加上我四叔败于窝寇,曹国公又败于我四叔,从将士到百姓,士气都大受影响啊。” 朱允炆又坐回圈椅,食指敲着扶手:“继续念。” “三日后,陛下带三千兵马出城与窝寇决战,甫一接触,窝刀之利尤胜前日,幸有长枪兵挺前攒刺,方解一时之危。” “正当此时,呼声大起,远处奔来一伙人马,加入战团。” “杀得敌寇无招架之功,六百窝寇,大半被歼,其余被俘。” “这支援兵,正是吴王所募。” “啊,什么?”朱允炆腾地站起来:“你说带援兵的,是吴王?我三弟?” 杨溥此时才知道情况,心中大为惊喜。 果然,吴王根本不是逃走了,而是到外面募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