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远方的注视
靠着机场附近的各种可以果腹的农作物,这群人在机场周边的民居里苦苦等候了一个多星期,总算等来了他们期盼中的官方救援力量。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来的不是什么本地民兵,而是一群从天而降的陆航团大兵。 “你今晚先想办法在他们当中挑几个最熟悉城内情况的人出来,尽量要男的,而且身体强壮的。” 听着柳哲生的汇报,林岳忽地出言打断了他: “然后明天就把人带到南河镇这边。” “咱们必须要搞清楚江陵城里面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那头的飞行中队长闻言也不磨叽: “是!” …… 夏季的西南地区,气候会变得很糟糕。 首先就是降水多,其次空气还相当闷热。 很多时候即便没出太阳,一般人在外面徒步走上个几百米,浑身衣衫就能被汗水湿透,搞得人很是难受。 但就在那群山掩映之中,某个面积庞大的永备地下工事内,整体气温却低到不足十度,直冻得人打哆嗦,以至于许多在其中来往穿梭的身影都套上了厚厚的军大衣。 而在这寒冷的山腹之下,某个戒备森严的军官办公室里,一场上位者之间的关键对话正在进行。 “也就是说,那个年轻人真的搞出了能对付病毒的疫苗?” 顾克刚眉头紧锁,两眼死死地盯着桌子上那份刚刚由基地内部的科研部门提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仿佛要从那白纸黑字中间看出一朵花来。 “不是疫苗,是抑制剂。” 坐在对面的来访者很有耐心地纠正了这位基地最高司令长官的说法: “它并不能为人体带来病毒抗性,但可以有效阻断感染在人体内的扩散,还能抑制入侵者的活性……” 将军静静地听着。 “总之它的最大作用,其实就是保护我们在意外感染病毒后,不会变成丧尸。” 一口气说了这么长一串,对面的客人也难免有些口干,但他只是端起面前的一次性纸杯,抿了一口里面尚还温热的茶水,便继续道: “这个保护时效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打一针能顶小半年,有的人或许就只有不到一个月,更详细的临床数据还需要……” 顾克刚又安静的听了一会儿,方才抬手打断道: “我听明白了,钱院士,那副作用呢?” “哈哈哈——” 听到将军的这个问题,钱书同莫名地笑了两声,然后颇有些恶趣味地道:“顾司令,你有儿子或者女儿吗?” “有,两个,老大已经成家了,老二还在读研究生。” 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什么突然这么问,但顾克刚还是如实回答道:“只是他们都在燕京,不在这儿。” “那你就不用担心这个药的副作用了。” 钱书同话没说透,但顾克刚还是一下就听明白了对方的潜台词。 ——这药伤肾伤肝,容易导致男性不举。 “……那也比变成怪物好。” 将军摇了摇头,压根没把这所谓的副作用放在眼里。 几个月的时间,顾克刚已经见到过太多人因为不幸被丧尸抓伤和咬伤,为了不变异成那种丧失理智的恐怖怪物,而不得不吞枪自杀的惨景。 和一个大活人的性命比起来,区区的一点肝肾负担,算个屁。 “生产难度高么?原料好获取么?” 顾克刚思考了一会儿,又问起了两个关键问题。 “很容易。” 钱书同对此回答得敞亮,并不打算隐瞒什么: “主要原料都是些常见药物,再加上感染者身上的某些特定提取物……” “只是制取工艺稍微麻烦了点,没有实验室级的反应釜和离心机的话不太好搞……” 然后,不待将军继续追问,这位院士就主动说出了对方最想知道的答案: “不过总体上讲,只要有设备,这药还是好做的。” “即便咱们基地里没有专业的药品生产线,但就算是只靠实验室方法来进行制取,我也能保证这种抑制剂的月产量不会低于两千个注射单位。” 和之前的银骨素论文一样,这次这个病毒抑制剂的配方和制取工艺,以及相应的论文叙作,也是在两天前的一个下午,突然出现在钱书同这位中央科研院的院士的私人电子邮箱里的。 结尾的作者署名,还是林岳这个名字。 而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抑制剂配方,钱书同在经过初期短暂的质疑后,整个人便陷入了难以遏制的惊叹和狂喜之中。 他激动得两天没睡好,迄今为止休息了还不到三个钟头。 不过也正是这份执着和狂热,才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按照配方的内容做出了第一支抑制剂成品,并在小白鼠身上完成了最初步的观察实验。 “只是我觉得这个配方还有改进的空间……” 钱书同还在絮絮叨叨的说着,但将军的耳朵暂时已经听不进后面的话了。 他只知道对方说这种救命神药很容易生产,产量还很高。 按照钱院士的意思,如果让他麾下的基地实验室开足马力生产,最多只需要两个月,基地内部就能做到一人一支抑制剂,甚至还能有不少富余。 “好!既然这样,那这两天你就先做一批药出来看看。” “后面缺什么原料或者设备,你直接跟我说,我这边会马上安排外勤部队跟进处理。” 面对钱院士的坦诚,顾克刚也不矫情,当即便拍板允诺道。 尽管说,这种无法根除感染也不能生成抗体的抑制剂,并不是他一直以来都心心念念的疫苗。 但不管怎么讲,它诞生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因为这意味着残存的人类族群在那种该死的病毒面前,终于有了几分还手之力,不再是像之前那样只能一味地被动挨打。 即便前路仍旧充满未知与恐怖,可人类的手中总算也有了一盏能驱散身边少许黑暗的提灯。 “哦对了。” 俩人又聊了一阵,钱书同忽地扶了扶眼镜,道: “差点忘了跟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