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汉灵帝驾崩
汉桓帝刘志驾崩后,汉灵帝刘宏作为其继承人被选中,这一决定并非通过传统的宗法继承,而是由窦太后及其父窦武在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安排。窦家因无嗣可继,选择了年仅12岁的刘宏,确保了新皇帝的上台有利于窦家的政治地位。 迎驾队伍穿过洛阳的街道,刘宏随着一行人进入这座他未来将统治的都城。尽管他还只是一个少年,但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刘宏正式继位,改年号为建宁,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和对未来的期许。 新皇继位初期,政务主要由窦武与陈蕃共同掌控。这两位大臣希望利用这次新君的机会,重新整顿朝政,削弱宦官的势力。然而,他们低估了宦官集团根深蒂固的势力以及他们与后宫紧密的联系。 自汉灵帝刘宏即位之日起,朝廷内便暗流涌动,权力斗争日益激烈。大将军窦武虽凭借定策之功封侯拜相,一时间权倾朝野,但其权力很快遭到掌握大权的宦官集团的严峻挑战。这些宦官深得刘宏母后窦太后的信任,不断在后宫中施加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权力网络。 为了巩固权势,窦武试图与太傅陈蕃联合,共同策划一场针对宦官的大清洗。他们精心布局,密谋一网打尽所有对手。然而,事与愿违,他们的图谋很快被宦官王甫等人得知。宦官集团先发制人,趁夜色掩护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使得窦武与陈蕃的宏伟计划付之东流。 宦官们不仅成功拘捕了窦武与陈蕃,还将他们连同家族成员一并处死,展现了他们在宫廷斗争中的无情与果断。此举彻底摧毁了外戚势力,使宦官集团在朝中得以一家独大。此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公然干预政事,成为了汉朝政治的一大顽疾。 在光和二年(179年)的一次行动中,汉灵帝亲自下令诛杀了几名宦官的首领,试图收回失控的权力。但这一举措并未触及宦官势力的根本,反而引发了更多的宫廷斗争和流血事件。刘宏的统治期内,宦官问题一直是他无法有效解决的难题,这也为东汉晚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埋下了祸根。 在宦官与外戚的长期斗争稍得平息之后,汉灵帝刘宏错误地认为天下已稳如泰山,便日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他将大量时间花在西园中与宠妃享乐,对国政漠不关心。西园不仅是刘宏休闲的场所,更是他与宦官们密谋、行使私刑的地方,远离朝廷大臣的目光和议论。 除了在物质上的奢侈享乐外,刘宏还热衷于举办大型的游乐活动,比如扮演商人,在西园内设置市场,自己亲任商贾,以此取乐。他还曾仿效民间秋千游戏,制作大型秋千供自己和宫女们玩耍,这种玩法在当时被视为伤风败俗。 汉灵帝的这些行为引起了朝中一些忠良之臣的不满和焦虑。他们多次上书劝谏,希望皇帝能够重新关注国家大事,但刘宏往往将这些奏折束之高阁,或是受到宦官的挑拨,对劝谏的大臣进行责罚甚至刑罚。 这一时期的放纵不仅让汉灵帝的威信受损,也使得朝政更加混乱。政府的运作效率低下,官员的贪腐行为愈演愈烈,民间疾苦无人问津。汉灵帝的这种放任态度和享乐生活,无疑加速了东汉王朝走向衰败的步伐。 光和七年(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在民间广泛传播太平道教义,并号召信徒起义。这场起义迅速席卷了中原大地,州郡连连失守,消息传至洛阳,朝野上下震动。汉灵帝刘宏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宣布解除持续多年的党锢之禁,企图调动士族力量共同平定叛乱。 与此同时,党锢之争在汉灵帝的任期内也曾引发激烈的政治地震。宦官集团利用其影响力,多次发起针对士人的打压,导致大量士人被禁锢、流放或处死。第二次党锢之祸尤为惨烈,张俭等二十四位名士被诬告结党图谋不轨,触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迫害。 面对黄巾起义的巨大威胁,汉灵帝指派皇甫嵩、朱儁等将领出征讨伐。虽然最终黄巾起义被血腥镇压,但此次起义彻底暴露了东汉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权威,地方军阀开始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一系列的危机不仅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因为汉灵帝的无能和放纵逐渐加剧。汉灵帝试图通过联姻等手段与权贵家族和解,但政治腐败和民间疾苦的问题依旧存在。黄巾起义虽被平定,民间仍潜藏着诸多不满和矛盾,这些都直接为三国时期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结束了他动荡不安的统治。他的逝世并未给纷乱的汉朝带来和平,反而开启了更为剧烈的权力斗争。刘宏生前未能明确设立继承人,留下了权力真空,这一点迅速被朝中权臣所利用。 此时,何皇后的兄长何进担任大将军,他手握重兵,实际掌控着朝政大权。汉灵帝的两位皇子,刘辩和刘协,成了争夺的焦点。何进意图维持自家在外戚中的主导地位,力推自己的外甥刘辩继位,而敌对势力则希望推立刘协,以获得更大的控制权。 汉灵帝死后仅仅两天,刘辩便在部分大臣的支持下急速继位,称汉少帝。然而,这个脆弱的政权迅速成为内斗的牺牲品。不久后,何进在宦官的策划下被暗杀,标志着何氏家族势力的崩溃。随之而来的是更大规模的血洗,袁绍等官员大肆屠杀宦官,动摇了皇权的根本。 董卓随后进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了朝政。他废黜了刘辩,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这一系列动作完全颠覆了汉灵帝死后本就岌岌可危的政治平衡。汉灵帝的驾崩不仅未能使动乱的汉朝得到稳定,反而因其死后的权力真空加剧了内斗,直接导致了东汉政权进一步走向衰败,最终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