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烘炉记

第110章 姬重耳大器晚成

烘炉记 一棹碧涛 7263 2024-09-21 00:37
   词曰:   乱世起风云,漂泊孤身。流亡在外历艰辛。岁月沧桑磨壮志,何惧风尘。   终复晋邦尊,一展经纶。贤才辅佐定乾坤。大器晚成千古颂,霸业图新。   华夏历2061年,周王室风云突变。周襄王的胞弟王子带盗嫂之事败露,竟与周襄王彻底反目,双方兵戎相见。王子带心术不正,为达目的,联合狄人攻周,周军溃败。周襄王无奈之下,出逃至郑国的汜,在狼狈与困顿中向诸侯告急   华夏历2062年春,秦穆公收到周襄王的告急文书,当即屯兵黄河岸边,欲勤王救驾。而在晋国,赵衰匆匆走进重耳的营帐,神色凝重而急切。   “主公,争夺霸权之时机已到,此次周襄王有难,正是我晋国崛起的绝佳契机。周王室与我晋国同为姬姓,倘若我晋国不抢先护送周天子回京,而被秦国占了先,那日后如何能在天下发号施令?尊敬周王,乃是晋国称霸的关键资本啊!”赵衰言辞恳切。   重耳听罢,目光炯炯,心中已有了决断。三月甲辰日,晋军的旌旗在阳樊城外猎猎作响。他们迅速包围了温地,以雷霆之势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   四月,晋军成功诛杀了叛乱的王子带。重耳亲自朝见周襄王,周襄王望着眼前这位英姿飒爽的晋国君主,心中大为感动。宫廷之中,周襄王以飨醴款待重耳,币帛罗列,尽显感激之情。为表谢意,周襄王更是将王畿的阳樊、温、原、攒矛等南阳八邑赐给了晋国。   然而,在接管南阳八邑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阳樊的民众不服晋国的接管,重耳一怒之下出兵包围。城墙上,阳樊人苍葛振臂高呼:“晋国君主,阳樊百姓世代居于此地,从未有过二心。今晋国以武力相逼,实非仁义之师所为!”   重耳闻之,心中有所触动,回想起自己多年流亡,历经磨难,深知百姓之苦。最终,他下令解围,放出当地居民。从此,晋国在太行山之南的王畿有了立足之地,这一根据地犹如一座桥头堡,让晋国得以挺进中原,开启了争霸天下的征程。   华夏历2064年,风云又起。楚成王率同盟诸侯气势汹汹地包围了宋国,宋国危在旦夕。公孙固心急如焚,快马加鞭赶到晋国求援。   晋国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严肃。先轸向前一步,拱手说道:“主公,报答恩人、决定霸主之位,就在今日!”   狐偃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楚国刚刚占有曹国,而且初次与卫国通婚。倘若此时攻打曹国、卫国,楚国必定救援,如此一来,宋国之困可解。”   重耳目光坚定,大手一挥:“传我军令,起兵攻伐曹、卫!”   华夏历2064年的深冬,寒风凛冽,吹得军旗猎猎作响。晋军的士气却如熊熊烈火,在重耳的率领下,他们一举攻下了太行山以东的广袤土地。   重耳,这位历经磨难终得归国的君主,目光坚毅而深沉。他深知,每一寸土地的夺取,都是为了晋国的未来,为了百姓的安宁。在论功行赏之时,他毫不犹豫地把原邑封给了赵衰。赵衰,这位一直忠心耿耿跟随重耳的臣子,跪地谢恩,誓言将为晋国的繁荣鞠躬尽瘁。   华夏历2065年的春天,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万物复苏。重耳再次整军出发,以荀林父为御戎、魏犨为车右,率领着八百乘晋军南下,旌旗蔽日,气势如虹。   此次出征,目标是曹国。当晋军行至卫国,重耳向卫成公借路,希望能顺利通过,直抵曹国。然而,卫成公目光短浅,担心晋军借道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竟断然拒绝。重耳无奈,只得率领晋军迂回南下,从黄河之南渡过,转而攻打曹国,同时也将矛头指向了卫国。   正月,春寒料峭,晋军的攻势却如汹涌的潮水。在激烈的战斗中,晋军一举攻下了五鹿。二月,春风渐暖,大地染上了一层新绿。重耳与齐昭公在敛盂结盟,这一联盟使得晋军的声势更为浩大。   卫成公眼见晋军大军压境,晋、齐又结为盟好,心中惶恐不安,急忙请求参加结盟,希望能求得一丝喘息之机。然而,重耳想起卫成公当初的拒绝,断然不答应。走投无路的卫成公企图与楚国结盟,以求得楚国的庇护。但卫国人深知楚国遥远,难以依靠,纷纷反对。愤怒的卫国人甚至将卫成公赶出了卫国,以此来讨好强大的晋国。   卫成公狼狈地住在襄牛,公子买则在卫国拼死防守。楚国得知卫国的困境,派出援军前来相助。但晋军士气正盛,楚军未能取胜,晋军不战而得卫国。   三月,桃花嫣红,梨花洁白,晋军的马蹄却未曾停歇,继续南下攻曹。丙午日,晋军如雷霆万钧之势攻入曹都。曹共公的种种罪状被一一列举,百姓对其早已心怀不满,晋军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正义之师的降临。   重耳下令军队不许进入僖负羁同宗族的家内,只为报答昔日僖负羁的恩德。原来,在重耳流亡之时,僖负羁曾对他施以援手,这份恩情,重耳始终铭记在心。   然而,晋军攻击曹、卫,本意乃是引诱楚军北上,从而坐收以逸待劳之功。但楚军将领深谋远虑,并未上钩,而是继续猛攻宋国。宋国在楚军的猛攻下,危在旦夕,再次向晋军告急。   重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想起楚国曾在自己流亡时给予的帮助,心中实在不想攻楚。但宋国也曾对晋国有恩,倘若不救,必将失去宋国的信任,使晋国在战略上陷入被动。重耳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忧心忡忡,举棋不定。   此时,先轸走进营帐,他目光坚定,拱手说道:“主公,臣有一计。抓住曹伯,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为此肯定着急,那楚国势必要放弃攻打宋国了。”重耳听后,沉思片刻,眼中渐渐燃起希望之光。他深知先轸足智多谋,此计或许可行。   最终,重耳下定决心,听取了先轸的意见。晋军按照计划行事,果然,楚成王得知曹、卫的土地将分给宋国,担心自己的战略布局被打乱,真的率军离开了宋国。   楚国的将军子玉,身披战甲,英姿飒爽,然而他那骄傲自负的神情却让楚成王心生忧虑。楚成王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常,面对晋国的崛起,他主张撤军,以谋后定。   “大王,晋侯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历经磨难,如今刚回晋国,根基未稳,正是我楚国一举取胜的绝佳时机!”子玉言辞激烈,坚决反对楚成王的撤军之议。   楚成王微微皱眉,目光深邃而忧虑,“子玉啊,晋侯在外受困太久,尝尽人间艰难险阻,深知百姓之苦,如今上天为他开路,其势不可阻挡。此时出战,并非上策。”   但子玉心意已决,“末将不敢一定建功立业,只求此次出兵,堵塞中伤诽谤的言论。”楚成王望着子玉那执拗的神情,心中恼怒,却又无奈,只给了他少量的军队。   与此同时,晋国的重耳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秦穆公、齐昭公心怀异志,与晋国的合作消极而敷衍,使得晋国不得不单独面对强大的楚国。重耳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忧心忡忡。   “主公,莫要焦虑,臣有一计。”先轸挺身而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智慧与果敢。   重耳停下脚步,急切地问道:“先轸,快说来听听。”   先轸拱手道:“如今局势,可让宋用土地贿赂秦、齐,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并将此事告知楚国,挑起秦、齐与楚国的矛盾。同时,分曹、卫之地与宋,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如此一来,楚国不愿放弃曹、卫,齐、秦为得宋国土地,必与晋国结盟。”   重耳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   晋国的计策迅速展开,秦穆公和齐昭公在利益的诱惑下,渐渐倒向了晋国。楚国的子玉却浑然不觉,依旧自信满满地准备与晋国一决高下。   子玉派出使者宛春前往晋国交涉:“若晋国答应让曹、卫复国,楚即解宋之围。”他自以为这是一石二鸟之计,无论晋国答应与否,楚国都能占据主动。   晋国营帐内,众将围绕着这一条件展开激烈讨论。先轸目光炯炯,识破了子玉的阴谋,“主公,子玉此计看似巧妙,实则不难应对。我们可私下答应恢复曹国、卫国,引诱楚国;扣留宛春来激怒子玉。视战争胜负的情况,再做谋划。”   重耳微微点头,“就依先轸之计。”   当子玉得知宛春被扣留,晋国私下答应曹、卫复国,顿时怒不可遏。“重耳小儿,竟敢如此戏弄我!”他当即率领楚军,气势汹汹地直奔晋军而来。   城濮之地,战鼓雷鸣,旌旗蔽日。晋军严阵以待,重耳站在战车上,望着远方滚滚而来的楚军,心中感慨万千。   “主公,此次战役,关乎晋国的兴衰荣辱,还请主公坐镇中军,鼓舞士气。”先轸说道。   重耳紧紧握住佩剑,“众将士听令,今日之战,只许胜,不许败!为了晋国的荣耀,为了百姓的安宁,杀!”   晋军在先轸的指挥下,兵分多路。右翼的军队率先出击,佯装败退,引得楚军追击。子玉见晋军败退,大喜过望,“晋军不过如此,给我追!”   楚成王麾下大将子玉率军北上,兵锋直指晋国,进逼陶丘。晋文公重耳深知楚军势大,不可与之正面硬拼,为了疲敝楚军,诱使子玉轻敌深入,以便在预定战场与之决战,他决定下令退兵。   楚国的军官们望着晋军撤退的方向,满心疑惑,高声问道:“你们为什么退兵?”晋军之中,狐偃神色从容,大声回应:“过去我们公子在楚国时已立约说交战时退避三舍。今日退兵,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遵循承诺!”重耳依约退避三舍,楚军将士们听闻此言,皆心生骄纵之意,欲要乘胜追击。然而,也有部分将领认为长途奔袭,恐有变数,主张撤退,可子玉却坚决不同意。   重耳与宋成公、齐国的归父和崔夭、秦国的小子慭率领大军驻扎于城濮。子玉率领楚军一路急进,依托郄陵的险阻扎下营寨。而且,郑国、陈国、蔡国也派兵相助楚国,使得楚军声势更为浩大。   子玉派斗勃前往晋军营地请战,重耳毫不犹豫地允诺次日早晨开战。这一夜,月朗星稀,晋军营地内,重耳目光坚定,在有莘检阅着军队。七百辆战车整齐排列,车马装备精良,在月光下闪烁着寒芒。为了补充作战的器械,士兵们砍伐了当地的树木,制作成各种兵器。晋军在有莘北严阵以待,摆好了阵势。   子玉自恃兵力雄厚,意气风发。他带领六百精锐兵卒作为中军,子西统率左军,子上统率右军,旌旗飘扬,军威浩荡。   晋国方面,胥臣带领下军率先出战。他命士兵们用虎皮把战马蒙上,然后向陈、蔡联军发起冲锋。陈、蔡的士兵们远远地看到晋军那些披着虎皮的战马,犹如一群凶猛的巨兽奔腾而来,顿时吓得胆战心惊。恐惧在军中迅速蔓延,士兵们四散逃窜,楚国的右军瞬间溃败。   战场上,杀声震天。狐毛带领晋国上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栾枝带领晋国下军让战车拖着树枝,扬起漫天尘土,装作大军溃败而逃。楚军见状,以为晋军不敌,兴奋地追击而去。   然而,他们不曾料到,这是晋军的诱敌之计。先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如猛虎出山一般向楚军拦腰冲杀。与此同时,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迅速回师,两面夹击子西所率领的楚军左军。一时间,楚军左军陷入了重重包围,首尾难顾,在晋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溃败。   子玉所率领的中军,原本信心满满,此刻却发现左右两军皆已崩溃,顿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晋军士气如虹,如潮水般涌向楚军中军。子玉奋力抵抗,但无奈大势已去,楚军在晋军的猛烈攻击下伤亡惨重,丢盔弃甲。   最终,楚军大败。战场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子玉望着眼前的惨状,心如刀绞,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国内。他深知此次战败之责重大,无颜面对楚国的父老乡亲,在悔恨与自责中拔剑自刎。   城濮之战,晋军大获全胜,晋文公重耳一战成名,奠定了晋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从此,晋国的国势蒸蒸日上,成为了诸侯各国敬仰的对象。而楚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暂时收敛了争霸的野心。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晋楚两国的命运,也在春秋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了晋文公重耳的智慧与谋略,展现了晋军将领们的英勇无畏,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战。   华夏历2065年五月丁未日,阳光洒在成周的大地上,周襄王亲临会盟之地,庄严肃穆的气氛弥漫开来。重耳,这位历经磨难、终成大器的晋国君主,将楚国的俘虏恭敬地献给了周襄王。郑文公则心怀敬畏,替周襄王主持着这隆重的典礼。   此次典礼,周襄王以早先周平王待晋文侯的礼仪接待了重耳。甜酒的芬芳在空气中飘散,周襄王亲自用这美酒款待重耳,并劝其进酒。那一刻,重耳感受到了周天子的恩宠与期望。   随后,命王子虎等郑重策命重耳为侯伯。赏赐之物更是琳琅满目,赐他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彰显其尊贵;红弓一把,红箭一百支,黑弓十把,黑箭一千支,赋予其征战的力量;香酒一卣,珪瓒以及虎贲士三百人,是对他的信任与倚重。周襄王亲切地称重耳为叔父,殷切期望他能服从天子的命令,安抚四方的诸侯,惩治那些不朝的邪恶。重耳深知这责任重大,辞谢三次,方才怀着敬畏之心接受。   自进入成周,到离开朝觐周王,重耳三次面见,每一次都尽显对天子的尊重。他的谦逊与忠诚,赢得了周襄王的赞赏,也让天下诸侯对他刮目相看。   而在另一边,卫侯得知楚兵大败的消息,慌乱中逃奔楚国,而后又辗转至陈国。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他派大夫元晅奉弟弟叔武去受盟,以求在这乱世中寻得一丝安宁。   癸亥日,王宫之中,王子虎与诸侯们庄重结盟。践土之盟,成为了齐桓公葵丘之盟之后又一次盛大的诸侯会盟。各方势力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自此,重耳正式成为春秋时代第二个霸主,晋国的声威如日中天。   六月,夏日的微风轻拂。重耳秉持着仁义之心,恢复了卫侯的地位,让卫国得以重归稳定。诸侯围许之时,他又展现出宽宏大量,恢复了曹伯的地位。他的仁德之举,传遍了华夏大地,诸侯们对他更是心悦诚服。   华夏历2065年冬,寒风凛冽,却吹不灭重耳心中的壮志豪情。他以周襄王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子在践土会盟。各国君主齐聚一堂,共商天下大事。   华夏历2066年夏,蝉鸣声声中,重耳再次展现出他的领导魅力。他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此次会盟,旨在巩固践土之盟的成果,并谋划讨伐郑国。   华夏历2067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楚国的兵锋日益向北逼近,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紧张与不安之中。为阻止楚国北进,维护晋国的霸主地位,重耳与秦穆公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将小小的郑国团团包围。   重耳此次兴兵,除了战略上的考量,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他想要得到当年自己流亡郑国时的恩人叔詹。然而,叔詹听闻重耳大军压境竟是为了自己,为保郑国周全,他毅然选择了自杀。郑国人怀着悲痛与无奈,将叔詹的尸体带到了重耳面前。可重耳望着叔詹冰冷的遗体,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他怒喝道:“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   郑文公得知重耳此言,顿时吓得面无人色。他深知郑国国小力弱,难以抵挡晋秦联军的强攻。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郑文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万分。就在这时,有人向他举荐了一位名叫烛之武的能臣。   烛之武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为了郑国的生死存亡,他毅然决定挺身而出。趁着夜色,他悄悄被人用绳索从城墙上放下,潜入了秦穆公的营帐。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不卑不亢地说道:“君上,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知道自己灭亡已在旦夕之间。但倘若郑国灭亡对您有益,那郑国也无话可说。然而,君上仔细想想,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然而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贵国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您是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这番入情入理的话语,心中不禁动摇起来。他开始反思此次出兵郑国的利弊,意识到与晋国一同灭郑,或许并非明智之举。最终,秦穆公决定背弃与重耳的盟约,悄悄带领秦军撤退。   重耳一觉醒来,发现秦军已然撤离,心中又惊又怒。但此时失去了秦军的支持,他深知难以单独支撑这场战争,继续攻打郑国也未必能胜。无奈之下,重耳只得恨恨地挥师撤退。晋国虽未灭郑,但经此一役,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在往后的日子里,对晋国毕恭毕敬。   华夏历2069年,郑文公在忧惧中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深知郑国的弱小,在位期间始终小心翼翼地作为晋国的重要追随者,唯晋国马首是瞻,总算为郑国换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   而在晋国,重耳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吸取了献公时诸子争位的惨痛教训,为了防止诸庶子间对君位的觊觎,实行“国无公族”之策。他希望通过这一举措,为晋国的未来奠定一个稳定的政治基础,避免重蹈当年的覆辙。   同年十二月己卯日,寒风凛冽,吹过晋国的宫阙。重耳在病榻之上,回顾着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流亡在外的落魄公子,到成为晋国的一代霸主,其中的艰辛与荣耀,如同一幅幅画卷在他眼前闪过。最终,他缓缓地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   重耳逝世的消息传遍了晋国,举国哀悼。公子欢在众人的拥戴下即位,史称晋襄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