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杨妙君救母
不提道玄收二猴入门。 且说另一边。 杨妙君自道玄远去之后,方才苏醒,环顾四周,空旷无物,孤身一人,心中不禁涌起无尽悲伤。 声声啼哭,泪水交融,想起父母与妹妹已不知所踪,伤怀欲绝,情绪愈加难以自已。 泪痕未干,杨妙君茫然四顾,恍惚之际,突然察觉身的山洞内,角落中隐然有一卷道书,闪烁着微微光辉。 似乎在召唤她前去探寻。他心中一动,望向那卷道书,忍不住边走边思,心中暗忖: “此物或是冥冥中之机缘,能否助我知晓修道之道!” 杨妙君捧起道书,细细翻阅。 书中所载乃准提道人所留之法,言简意赅,深邃而神妙。 他天资聪颖,虽年幼却极具悟性,轻而易举便能领会其中奥义,心不由惊喜,感受到一番久违的安慰。 正沉浸于书卷之中,杨妙君又发现旁边赫然有两枚丹药,光泽透亮,如晨霞初昏,散发着淡淡灵气,显然乃是提道人特意为她留下。 他暗自思忖:“若能服下此药,必能助我短时间内修行大进!” 心念已决,杨妙君以包容之心咽下丹药。 瞬间,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如同春风化雨,法力随之悄然流转,数十年修为顿时融汇于一体,似有所感,心中明悟,已然小有所成。 经过几日的修行,杨妙君舒展神识,渐渐意识到道书之妙,循着书中所言,逐渐进入玄妙之境,缕缕清风传入洞中。 似有道音从天而降,朦胧如梦,然其道理清晰分明。 “我必将以此法行走洪荒,寻觅亲人之踪!” 杨妙君心中一番呐喊,豪情满怀,立志不寻常,为道而行,既会艰难,但已无惧无惧,愿与天地同存共荣。 是时,杨妙君修炼已逾十载,已然成长为英俊少年,容貌皎洁如月,英气逼人,周身透出一股令人敬畏之灵气。 然而,久处无垠天地之洞中,未曾见世间风景,心中渐生念头,欲外出游历,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一日,杨妙君踏足灌江口,见江面波澜起伏,云雾缭绕,似隐若现,俨然仙境。 忽见一细腰神犬与一金眼神鹰斗得不可开交,彼此皆已奄奄一息,神色悲哀,忍不住令人心生怜悯。 杨妙君见状,心中动容,遂上前行至二兽之前,避开了彼此误伤之境。 其目光温柔,克制不失威严,於是从怀中取出灵丹,玉色烁烁,散发着淡淡光华,似乎蕴藏着神奇之力。 轻声安慰道:“汝二者可莫怕,吾与尔好东西!” 语音温润,犹如春风拂柳,渗透心间。 细腰神犬和金眼神鹰闻言,稍稍安定,目光中流露出希冀与信任,似乎对于这位俊秀少年之善意有所依赖。 杨妙君见状,心中一暖,遂微微一笑,将灵丹递出,瞩望二兽之伤势,决意助其恢复生机。 他将灵丹服于二兽口中,瞬间那灵丹化作流光,涌入伤口之处。 犹如春雨润物,顷刻间,神犬与神鹰的伤口复原如初,活力恢复,展翅欲飞,神态从容。 两兽嗅得灵气,顿时知晓其恩德,心生感激,目光中流露出敬意,随之心悦诚服,自此便留于杨妙君身边。 一人、一犬、一鹰,三者共同游历于四方,纵情山水,豪情万丈,齐享这自然之美,快乐无比。 杨妙君与细腰神犬为伴言笑互辉,金眼神鹰则在空中翱翔,时而俯身相伴,似乎已然成了他修行之路上最忠实的伙伴。 日月如梭,岁月渐逝。 杨妙君试探其所学,流转间法力愈发纯粹,游历各地,结识众多高手,亦探寻珍稀灵物,拓宽视野,感悟无敌之道,逐渐融入洪荒浩瀚。 每抵一处名山胜水,杨妙君便驻足探究,学得不少道理,领悟到道理的深邃与微妙,心中不禁暗思: “我定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突破境界,求得无上真理!” 有时他在峰巅独坐,俯瞰天地,静心修行,有时又与细腰神犬畅行山林,与金眼神鹰共争天翼,恣意挥霍着大好时光。 心中懈怠一切烦忧,遂行一人、一路,游历之中,收获颇丰。 俟某日,杨妙君行至玉泉山,偶然间便感到此地灵气氤氲,似有天缘将至。 此时山中金光洞内,玉鼎真人正在静坐入定,其乃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突然其心血来潮,默念于心,暗中掐算,竟知天定徒弟已然降临。 玉鼎真人思虑片刻,心中微动,便自洞外而出,顺云端而立,目光远眺,竟见那杨妙君携细腰神犬与金眼神鹰,悠然自得地沿山道而行。 杨妙君眉宇间神采飞扬,似有仙姿,正于山道拐角处欣然前行,心中自觉与天地相融,感悟无穷。 忽而,前方山道之处,俨然有一道人立于其间。此道人周身仙气环绕,气宇轩昂,背负一口宝剑,真乃仙风道骨,令人不禁生出敬仰之情。 杨妙君见此道人,心中一阵亲切,慨然上前,恭声道: “道长有礼了。” 道人微微一笑,风度翩翩,目光之中似已洞悉杨妙君之心,便与之一番交谈,论道时空之大,析人间百态。 二人言语之中形成一股默契,心魂相系,渐生信任。 良久,玉鼎真人凝视着杨妙君,心中认定其乃为身世非凡之人,便道: “小友,有意学道否?” 杨妙君闻言,心中狂喜,忙道: “愿随道长修习,求得真理!” 玉鼎真人遂以传承之名,将杨妙君收于门下,委以道名,师徒之情一时涓涓而流,理所当然。 自此杨妙君身处金光洞中,地位骤升,心中暗自感慨: “我终得吾所求,何其荣幸!” 在玉鼎真人之教导下,杨妙君日夜修行,在万千道理中逐渐破茧而出,心神合一得道。 时光荏苒,转瞬数十年过,杨妙君于金光洞中修行,神通渐成,法力日益精进,日见潇洒疏朗。 然因昔日离去父母时年幼无知,心中始终揣怀隐隐之疑惑,难以释怀,思虑如潮,最终决意向师父玉鼎真人询问。 一日,杨妙君于洞中静坐,神思缱绻,遂欲探寻己身根由,心念俱动,遂前往师父所在之处,恭敬施礼,言辞温恭: “老师,今日弟子有一事请教,不知可否恭聆教诲?” 玉鼎真人见其诚恳,微笑颔首,示意杨妙君欲言。 杨妙君遂沉吟片刻,心中纠缠已久之疑终于开口: “老师,你可知我父母身份?” 言罢,目光中流露出期待与恳求,似藉此一问,能够解开心中长久之结。 玉鼎真人凝眉微虑,神色间隐约透出几许复杂之情,然不久后,缓缓陷入沉思,目光似乎穿透时空,俯视无尽的回忆。 洞中静谧,仿佛时光在此时凝滞,唯余杨妙君心中波澜起伏,静待师父的回应。 终究,万般思绪涌动,杨妙君的目光不离师父,一颗心悬于半空。 玉鼎真人闻言,叹息一声,语气凝重,缓缓道: “尔之父乃夏朝之大将,名为杨天佑,母亲云华仙子,原为天庭瑶姬公主,因私恋于尔父,触犯天条。 今被尔舅昊天上帝压于桃山之下受罚。 尔父与尔兄杨蛟已归故里,投胎转世,只留一妹杨婵,如今流落世间,不知所踪。” 杨妙君听后,心如刀绞,默然无语,面色骤然苍白,似遭重击,内心之苦如潮水涌来,难以自已。久而叩首而拜,声言: “老师之恩,小子不敢忘怀,日后定有所报。” 虽然内心悲痛,但眸中倔强之火却愈加炽烈,滔滔热血翻涌,似要燃尽心中之苦。 杨妙君毅然说道:“我要去救母!” 声音坚定,如铿锵之铁,豪情满怀,仿若一轮朝阳,照破乌云,决意之情已然涌现,责无旁贷,激荡人心。 玉鼎真人见状,无意阻拦,只是苦口相劝: “徒弟,今之桃山,受尔舅昊天上帝压制,内有重重禁制,须大法力之人相助,或有开山之法宝,方可劈开此山。须深思之。” 杨妙君心中虽明白难度之大,然不愿退缩,暗自思忖: “若要救母,必需寻得能人助我,或是法宝在手,助我突破此山。” 心中一往无前,向天发誓:“定当破此山,以母为尊,报答亲恩!” 杨妙君闻言,回首再到玉鼎真人面前,恭敬叩拜曰: “还请老师指点,何处有破桃山禁制之宝贝?” 玉鼎真人见其赤诚之心,心中感动,遂答曰: “黄河源头有一神斧,乃当年大禹王治水之时所用之开山神斧。 若尔能将其取来,救母云华仙子,易如反掌。” 杨妙君听后,心中荡漾,立刻向玉鼎真人行礼,告辞而去,心念坚定: “我如今便往黄河源头,务必取得这开山神斧!” 一路疾行,杨妙君奔赴黄河源头,灵气环绕,气势如虹。 然彼处乃是龙脊之地,岂容寻常之人随意靠近? 恰逢彼地有一孽龙守护,浑身灵气逼人,目如火炬,威逼四方,众生皆惧。 杨妙君心中微动,暗自盘算: “此龙如欲挑衅,然我与道同行,岂能畏惧?务必降伏之!” 遂运起玄功,周身光华闪烁,四周气场凝聚,形成绵密之道韵。 随即,杨妙君于虚空中施展罡风,调动周身灵气,猛然朝那孽龙呼喝: “妖孽!休要逞凶,速速退去!” 音波震荡,耳中回响,传入孽龙耳畔,令其心生不悦。 孽龙怒吼,巨身闪动,欲向杨妙君扑来。 然此时杨妙君已动,其手中法诀展开,辟邪灵光四射,瞬间于空中撕裂虚空,化为一股强大之力,直逼孽龙而来。 斗法之中,灵气交织,法力交错。 杨妙君心如明镜,运起无量道经,逐渐掌握住了战局,神力愈发强大,气势如虹,最终成功将孽龙降伏于地,巨大的身躯无力挣扎。 降伏孽龙后,杨妙君越过龙影,顺着源头奔行。 经过来路艰难,最终于仿佛云朵孕育之地,发现那传说中的开山神斧静卧于石燧之上,散发着淡淡光辉,宛如长空中一颗星辰,熠熠生辉。 杨妙君心中感动,向斧头拜道: “多谢你所承载的责任和力量!” 杨妙君自此,轻轻将神斧收入怀间,满怀信心,急速奔赴桃山,欲以此宝力劈山救母。 踏上归程,杨妙君气吞万里如虎,神采奕奕,凭借开山神斧,定能撼动桃山禁制,迎回被囚禁的母亲。 他心中信念坚定,神明归来,义无反顾。 杨妙君一路风驰电掣,乘风破浪,瞬息之间,便抵达桃山。 山色苍翠,云雾缭绕,山神、土地守护于其间,见其气势磅礴,未敢阻拦,遂奋勇赶开。杨妙君面向桃山,恭恭敬敬叩首,声音如雷,震耳欲聋,言道: “母亲,孩儿不孝,至今方知您在此受苦。 如今孩儿已得开山之宝,愿劈开桃山以救母亲!” 叩首之际,满心愧恼,热泪盈眶,似乎将十年苦等皆倾吐于此。 他的言辞铿锵,宛如山岳之声,传遍四野,音波宛转,充满坚定之情。 而此时,桃山之神亦为其真心感动,怏怏有声,道: “小子心存孝道,然桃山之下,五行相克,非尔所能轻易劈开,须得天时地利,方能解开封印。” 杨妙君闻言,心中稍得安慰,然志气未减,心中自有一股执着,乘着热血,继续道: “师父言明,因吾乃天命之人,定能借助灵宝之力,助母脱困!” 语毕,目光坚定似炬,已然生出无畏之气,誓要将桃山劈开,救母于苦海。 而此时,云华仙子乍见失散已久之幼子,欢欣不已,泪珠夺眶而出。 然闻杨妙君欲劈开桃山救己出,心中忧虑如潮,急言道: “我儿不可!若尔开山将我救出,必惹怒尔舅昊天上帝,尔恐难逃一死。 若因我之缘故致汝身陨,母亲又该如何面对已逝之父与兄长?” 云华仙子言辞恳切,面露忧色,心中如同刀割,无法自已。 她见儿子英俊如玉,满腔热忱,难忍心怀之痛,遂挥袖遮面,欲掩泪水,言语却愈加不可遏制: “尔乃我之骨血,何苦自投险境! 母亲之苦,虽不可言传,然思子之安,岂敢以身冒险!” 杨妙君见母亲面色苍白,心中不忍,然志气昂扬,目光坚定,言道: “母亲,孩儿此行岂为自身之安,而是为母亲我愿竭力一试,纵死无怨!” 语气中满溢着果敢之情,仿佛山河无阻,岂惧风雨。 云华仙子心如刀绞,似欲阻止,然见其决然之态,终究泪落无声,心中五味杂陈。 无奈之下,默默祈愿,愿天庭保佑其儿,安然无恙。 她轻声道:“若尔执意如此,母亲自当助尔,然愿尔三思而行,切勿轻言狂妄。” 杨妙君听母亲之言,点头允诺,心中坚定不移。 杨妙君运发天相地之通,身形陡然化为千万丈之巨人,双手牢牢握住开山神斧,向桃山猛然劈去。 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山石崩裂,桃山被劈作两半,尘埃弥漫,天地为之一震。 待烟尘渐散,云华仙子与杨妙君犹如梦醒,久别重逢,母子相见,心中激荡,泪水流淌,温馨之情如潮水般涌来。 这一刻,终是千般苦楚化作无尽欢愉。 然此时,昊天上帝因感应到桃山禁制被破,心中大怒,面色阴沉如水,尔不遏制气焰,暗自思忖: “杨妙君果敢妄为,竟敢胆敢劈山救母,若不教此子知晓天威,恐将混乱天庭,岂可轻饶!” 遂令天兵天将集结,披甲执锐,神威凛凛,随其出征,浩浩荡荡,势将上天罚,前来擒拿杨妙君。 众天兵天将,整齐划一,气吞山河,谁敢不从? 杨妙君与云华仙子正沉浸于母子团聚的喜悦中,却不觉天际风云突变,暗流涌动。 一道幽光瞬间闪现,昊天带领队伍莅临,威势无比,震慑四方,直逼而来。 云华仙子见状,惊恐道: “妙君,快且速归山中避难,勿与天兵相争!” 然杨妙君此时心如铁石,决不惧怕,坚定相对: “母亲无忧,我已得开山神斧,定要保护您,哪怕历尽艰险,亦不退缩!” 言罢,杨妙君挺身站立,手握神斧,面对此次天威,心中燃起浩然之气,义无反顾,再度运起法力,准备迎战。 四周灵气涌动,瑰丽光影闪烁,已然将这一刻化为千古史诗。 昊天上帝眼中怒火滔天,见杨妙君此般气概,心中更加愤怒,喝道: “杨妙君,尔敢犯天条,竟敢执拗不懈,天军立刻将尔捉拿归天,尔今日难逃一死!” 声音如雷,震撼天地,令人心神俱惧,众生亡魂皆惊。 杨妙君面对此番威压,坚守心志,毫不畏惧,回应道: “我乃血肉至亲之子,为母营救,何惧与天对峙?若真想擒我,便来吧!” 金色神斧高举,犹如日月并臻,光芒乍现,照亮了整个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