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腮帮子没咀嚼几下,夏蔓的脸开始发红,额角上冒出细汗,吐着舌头去拿水。 “好辣好辣!” 连喝了两杯茶水,舌尖上的那股辣味总算下去了。夏蔓看着碗里的那个土豆丝粽子,眉头瞬间陷入纠结状态。 虽然辣,但是味道真的很不错,好想吃第二口,可是真的很辣诶。 夏蔓又吃了一口,一边吃,一边灌水。她一抬头,便看见谢自然望着自己,神情一脸严肃。 “谢自然,你吃啊。” 谢自然还是有些不太能接受土豆丝馅的粽子。 “这真的能吃吗?” “当然能。”夏蔓道,“味道可以,你尝尝。” 谢自然夹起自己碗中剥好的土豆丝馅粽子。原本白色的大米已经被辣油染成了淡红色,那颜色越看越可疑。 谢自然看了一眼夏蔓的碗,那个粽子已经被吃光了,夏蔓刚从盆里挑出了香菇鸡肉馅的粽子,正在剥箬竹叶。 观察了一会儿夏蔓,谢自然发现她好像没有出现中毒的迹象,也没有被毒死。 她的目光回到粽子身上,也许这个粽子真的可以吃。 土豆丝裹着软烂的大米,味道也没有谢自然想象中那么奇怪,有点像水放少了的米粥加麻辣土豆丝。 这辣度正合谢自然的胃口,一个粽子没几口便被谢自然消灭掉了。 “好吃吧。”夏蔓笑眯眯地看着谢自然。 这个辣度本来就是按照谢自然的口味调制的,自然合她的胃口。 夏蔓只吃了三个粽子便饱了,她包的粽子,料放得很足,估计中午还得吃一顿。 谢自然还在吃,每个口味的粽子她都尝了一个。 “你觉得哪个口味好吃?”夏蔓放下茶碗,好奇地问道。 谢自然的睫毛微垂,神情不似是沉思,倒像是在回忆。 “白粽。”她道。 “为什么?”夏蔓很好奇。虽然她也爱吃白粽,但是更爱吃甜粽子和有肉的咸粽。 谢自然看着夏蔓,看着她那张脸,似乎是在搜寻着某种过去的痕迹,可夏蔓的脸上只有好奇,那种纯然的情绪令谢自然心生迷茫与困惑。 “约莫在我六七岁时,那一年大旱、闹饥荒,粮食紧缺,有价无市。我的亲人带着我向南迁徙,风餐露宿,我们只能在草地上入睡。后来……我醒来后,草地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可能是我运气好,在山林脚下遇见一个人,那人将我捡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和那个人一起住在山上的一座荒庙里。” “山上受饥荒影响,能吃的食物无非是一些野草野果。如果运气不好,有时候连野菜都找不到。但是那一年秋天,她却在一条干涸的溪流旁找到了一丛水稻。我们没有脱壳的工具,她就用石头锤,锤出来的米粗糙、难看,却是那些日子我们吃到的唯一一顿热饭。煮熟的饭如果吃不完,她就会用宽叶子将米饭包起来,等着第二日放在水中再热一遍就可以继续食用。” “那种味道和白粽很像。”谢自然道。 很多细节都被谢自然刻意抹去了。在那种饥荒的年代,哪里有什么吃不完的米饭。不过是久经饥荒的人不舍那一点热饭,那个人顾惜她年幼,只吃了一口。而她那时根本不想活,最后那点米饭谁也没吃,只能用叶子包起来。 那段昏昏沉沉、如同行尸走肉的日子如今再回想起来,如同隔着雾气朦胧的面纱一般,看不清,却又难以忘记。 故事本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听的人却只觉得满心沉重。越是刻骨铭心的回忆,再说及时,却只剩寥寥几语。 夏蔓撑着脸颊,看着陷在回忆里的谢自然,忽而一笑:“煮熟的米饭再包起来当粽子吃,她好聪明。” 夏蔓奇奇怪怪的关注点听得谢自然一愣,她也跟着笑了。 “她的确很聪明。” 可聪明的人埋于长冬,活着的人形同傀儡。 世事从来不如意。 第116章 烧陶的夜晚 溪流边、石子摊上新捏的陶罐晒干了,夏蔓拖着一车木柴、载着谢自然准备去烧陶。 之前捏的土陶都被大雨冲刷得一干二净,如今天晴,夏蔓立刻捏了新陶,一晒干便迫不及待地准备烧陶。 夏日的天气多变,又没有天气预报,她只能看运气,所幸这几日接连大阳天,并没有下雨。 她们照常将木材堆在石子上,然后将晒好的陶器放在木材上。 这次捏的陶器在数量上是上次的一倍,捏土时,谢自然说难得烧一次,不如多烧几个备用,夏蔓觉得很有道理,立刻将陶器的数量翻了一番。 添木材的事有谢自然帮忙看着,夏蔓穿着防水鞋,扛着锄头,走到水稻田里锄草。 水稻田有一半在安全地带内,这一半土壤肥沃,水稻长得好,野草长得也很好,拔草时能将夏蔓累个半死。 安全地带外的那一半水稻田,野草长得相对较少,水稻的长势也弱于安全地带内的水稻,但拔草时更省心。 那些野草夏蔓都是能锄就锄,然后再甩到岸上。 论锄草,数谢自然最勤快。大热天里也要戴着她自己编的竹帽到田里锄草,等到夏蔓来锄草时,田里往往只剩稀稀拉拉的几根野草。 土陶烧好时,太阳已经快下山。 夏蔓拔完草,骑着脚踏车回到院子里,做了一盆西红柿鸡蛋拌面,将盆子和碗筷放到车后面后,又踩着脚踏板回到溪流边。 两个人坐在木墩子上,手里捧着一碗面,看着那些木材化成灰,在夕阳的余晖中烧尽了最后一丝火光。 夜晚的风拂过溪流,送来阵阵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