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丝绸之路建立,武则天质问长平
在场的汉初群臣,表情也显得颇为微妙。 萧何笑道: “张骞绵里藏针,确实是外交官的好人选。” 曾经负责过和冒顿单于谈判的陈平感慨则更加直接一些。 “张骞这小子说话是真硬气啊。” 当年陈平可不敢用这种语气和冒顿单于说话。 刘邦还被包围在白登山上,就指望着陈平的说和呢。 刘恒双目发光,道: “大汉的外交官,就是应该以张骞作为榜样!” 在刘恒看来,张骞的应对实在是太让人提气了。 外交工作,就应该不卑不亢,就应该有大国风度。 乌孙乃至西域这一批小国,对大汉来说无非就是伸手便可捏死的蝼蚁罢了。 能客气一点说话,就已经显得大汉使者有足够风度。 若是在面对这种蕞尔小国时依旧选择忍让,那才是有辱国格! 别看刘恒历史上有一个“汉文帝”的称号。 但事实上,刘恒是一个心志和手段都非常强硬的人。 正是因为刘恒的强硬抗争,才避免了大汉皇帝仅仅第二代就被功臣集团架空。 才有了汉景帝刘启的反击,以及汉武帝刘彻的大获全胜。 该争就争,这是刘恒的性格。 包括之前和刘盈争夺太子之位,也是如此。 没有确定要争之前,刘恒其实是比较低调的。 一旦确定要争了,刘恒立刻就豁出去,在尽可能避免吕雉雷霆打击的情况下,对刘盈各种压制、抢白。 男人嘛,就是要争! 不能学会在争斗中获胜的男人,算什么老爷们? 刘邦笑呵呵地点头,赞同了刘恒的话: “是这个道理。大汉是天底下最强大的王朝,跟这些小国合作,客气一下就行了。” “太给他们面子,那就是大汉外交官的不是了。” “张骞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朕很满意!” 刘邦最满意的,是张骞对猎骄靡求亲的处理。 公主下嫁,并不是不行。 毕竟这不属于屈辱的和亲,而是赐婚。 藩属国的国王同样也是大汉的臣子,大汉皇帝当然是可以赐婚给臣子的。 但绝对不可能赐婚给藩属国的臣子! 军须虽然算是乌孙国的王太孙,但只要不是国王,都是臣子。 赐婚给藩属国的臣子,那大汉公主的逼格就要掉在地上了。 这是直接关系到大汉颜面的原则,绝对不能退让。 至于猎骄靡的年纪,反而不是重点。 另外一个西汉世界中,坐在皇位上的汉武帝咦了一声。 “原来当年张骞和猎骄靡的见面居然还有这种故事发生。” 张骞在这条世界线之中已经故去。 太子刘据显然对此也颇有兴趣,笑道: “大汉外交官一直以来都颇为强硬,看来确实也是受了博望侯的影响。” 大汉的外交官,属于那种“没事找事”型。 我身后有大汉,你敢惹我? 你惹我一个试试! 大汉外交官的强硬态度,经常会引来一些西域小国国王的不满。 也有一些愣头青国王,气坏之下真的对大汉外交官们动手。 这个时候的大汉外交官们一般是不会逃跑的,而是原地打算动手反杀。 历史上,大汉外交官们带着几十一百随从在小国的国都内反杀当地国王的事情,至少发生了五六次。 这些事甚至都没有资格载入史册。 在大汉史官看来,这种蕞尔小国的国君不听话就杀,那是理所当然的。 大汉天朝使者本来就应该这么做,仅仅是做好了本分工作,哪里有什么值得载入史册的点呢? 但是,如果大汉外交官被当地国王给弄死了,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快则一两个月,慢则半年左右时间,汉军大队骑兵将会带着怒火而来,取下这个国王的脑袋。 甚至有些国家实在是太过恶劣,汉军还会直接把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清理一遍。 通俗点说,就是屠城。 在西域的历史上,很多不听话的国家就这么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精通春秋笔法的史官,一般只会记载大汉外交官被杀,对后续的报复就一句话“帝怒,命大将灭其国”。 至于“灭其国”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那不重要。 大家都是孔夫子的弟子,当年孔夫子玩得最溜的春秋笔法,不可不学。 汉武帝笑着开口道: “现在的西域可不一样了。” 众人连连点头。 如今的西域,早就已经正式纳入了大汉朝廷治下,设立了诸多郡县。 大汉的西域铁路,也在两千年正式修通,穿越了戈壁无人区,将西域和中原连接在了一起。 有了铁路,大汉朝廷对西域的控制史无前例地加强了。 丝绸之路的载货量,更是有了百倍的提升。 汉武帝还将大量犯人刑徒迁移到了西域,允许他们在当地谋生,和当地人杂居融合。 由于丝绸之路的存在,西域这几年也成为了大汉的一个新热点地区。 大量商人云集在这条路线上,各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沿着铁路不断流传,又吸引来了更多心怀暴富梦想的人们。 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张骞的功劳。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如今这条世界线上,张骞都是首功。 金幕中,张骞带着比走的时候规模还要更加庞大的上千人使团,浩浩荡荡地回到了长安城。 刚刚看到长安城的城墙,那些跟随着张骞前来的西域各国使者们都震惊了。 “好大!” “好雄伟的城池!” “天啊,这一定是上天降临在人世间的神迹!” 现在的大汉长安城可不是当年萧何只用三个月就弄出来的简易版本了。 单单是这城墙,就足足有五丈高。 更夸张的是,城墙的宽度也有五丈! 它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超级大鼎,矗立在关中大地上。 越是靠近它,就越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雄伟气势。 来自西域小国的这些使者们哪里见过这个? 要知道西域许多小国所谓的“城墙”,甚至可以策马一跃而过。 以西域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瘠土地,再加上小国寡民的孱弱实力,他们是真修不起什么像样的东西。 等到从十二座城门中的雍门入城后,这些使者们又一次看直了眼睛。 汉高祖五年,长乐宫修建完成。两年后,未央宫修建完成。 此刻,这两座巍峨华丽的宫殿群,就在高大的宫墙顶部若隐若现。 可想而知,居住在这里的大汉皇帝,那是真正的君临天下,是真正这个世界的主宰! 使者们甚至都还没有进入皇宫之中,还没有见到大汉皇帝刘彻,心中就已经生出了浓浓的敬畏感。 张骞看着一旁瞪大了眼睛的军须,笑道: “军须殿下,感觉如何?” 猎骄靡非常重视这一次和大汉的联姻,特地让军须这个“岑陬”派来作为乌孙的使者。 当然,也有让军须实地亲眼观察一下大汉,判断大汉究竟是否值得合作的因素。 下一任国君的亲自观察,是比任何臣子的观察都要更有说服力的。 军须深吸一口气,道: “不瞒张骞大人说,其实我去过匈奴人的龙城很多次。” 张骞笑了起来。 “我有段时间每年至少去一次。” 张骞可是被匈奴先后两任单于软禁了十年。 单于每年都要回龙城,去狼居胥山祭天。 张骞自然也只能随行。 军须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张骞,但并未深究,而是继续说道: “龙城的祭天台,我本以为已经足够雄伟。” “但来到长安,我才知道,先前的我究竟是多么鼠目寸光。” “大汉王朝是我见过最强悍的王朝,我将会在回归乌孙之后告诉我的祖父,乌孙应该世世代代臣服于大汉,永远不该产生任何别的想法。” 张骞愉快地笑了起来。 “军须殿下果然真知灼见!” 军须深吸一口气,突然对即将到来的和亲产生了期待。 乌孙作为匈奴藩属近百年,也理所当然地采用了匈奴的“收继婚”制度。 所谓的收继婚,简单举个例子就是,老爹死了,继承老爹事业的那个儿子可以把老爹的所有妻妾都收入自己房中。 当然,这个儿子的亲生母亲除外。 猎骄靡已经很老了,大汉皇帝嫁公主给猎骄靡,等过几年猎骄靡死后,这位公主就会被继承乌孙王位的军须收入后宫。 从这个角度来说,军须等于是来迎接今后自己的妃子,回到乌孙和自己的祖父成婚。 听起来很乱,实际上更乱。 收继婚也是华夏一直以来对匈奴等异族极为不屑的一点,斥之为“乱伦苟合”。 大唐皇族就经常出现类似收继婚的情况。 比如李世民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女人都纳入后宫,又比如李治娶了李世民的小妾武则天还册封为皇后,还比如李隆基直接抢了儿子的老婆杨玉环等等。 “脏唐”的外号就是这么来的。 张骞当然不知道大唐的事情,他只是笑着对军须道: “殿下好生安歇,过段时间进入大汉皇宫,相信你会对大汉的强盛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镜头一转,军须等外国使者在张骞的率领下,进入了未央宫。 在这里,外国使者们又一次被震撼了,一个个目瞪口呆。 华表石柱,白玉栏杆,通天阶梯,还有高台上那座雄伟无比的大殿。 “这、这还是人类的居所么?” “这简直就是天神的居住地!” 甚至有使者直接就在台阶之下的地面跪了下来,对着面前的宫殿大礼参拜。 在这名使者看来,此地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神国!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看到这里,心中也是颇为高兴。 【汉高祖刘邦:哈哈哈,你们看到了吧?这些外邦蛮夷在面对朕大汉皇宫的时候,都吓得要下跪了!】 【秦始皇嬴政:坦白说,你这长安城也比较一般啊,朕的咸阳城比这个强。】 刘邦大怒,拍桌正想要反驳,却突然沉默。 咸阳城,那是自从商鞅变法之后修建起来的新都城。 之后的大秦历代君王,都对咸阳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建。 到了秦始皇时期,更是新建了六国的王宫,还有阿房宫这种前无古人的超级宫殿。 咸阳宫、六国宫、阿房宫,比起大汉的长乐宫和未央宫来说,确实强很多。 不单单是因为数量,还因为国力。 大秦变法后国力强盛,即便是在没有一统天下的时代也基本是天下最强国。 反而大汉,从大秦的废墟中建立起来,一穷二白。 接下来的文景之治也不过是稍微回了点血。 刘彻虽然是挺强的,但钱基本上都拿来打匈奴了。 这一对比就知道,大秦能投入在咸阳城里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远胜于大汉。 刘邦当年也是亲眼见识过大秦咸阳城盛景的,压根就反驳不了秦始皇。 看着垂头丧气的刘邦,萧何笑了一声,道: “陛下何必如此呢?现在大汉的长安城,难道还不能远胜当年秦始皇的咸阳城吗?” 刘邦叹了一口气,道: “嬴政那个老小子的大秦又不是没有进步。” 大汉有金幕,大秦也有啊! 萧何正色道: “陛下多虑了,朝代的治理又不单单只看皇宫的面貌,看得更是老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看的是国家能否强盛。” “从这一点来说,臣相信陛下的大汉不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王朝。” 陈平也赶忙开口道: “是这个道理,再说了,金幕中的外国使者跪拜的也是大汉的皇宫,又不是他大秦的皇宫!” 刘邦心情终于好转,哈哈地笑了起来。 “是这个道理!” “娘的,他个嬴政只不过是吃了秦朝祖先们的遗产红利罢了。” “朕一穷二白从一个小亭长打出来的江山,怎么可能比得上他祖宗几百年遗产?” “哼,等着瞧吧,下次金幕评分,朕一定让这个老嬴政知道,朕的大汉也不比他的差!” 金幕中,已经播放到了各国使者进入大殿,对着刘彻大礼参拜,递交国书等场面。 弹幕也在不断地滚动着。 【宋太祖赵匡胤:哎呀,这种万国来朝的情形还真是爽啊,朕决定了,过段时间也组织一次。】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你的大宋周围竟然还有没征服的异族国家?】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大宋还真不是一般的弱啊,连金幕都帮不动吗?】 【宋太祖赵匡胤:你们胡说什么!周围的异族早就已经被朕征服了。】 【明太祖朱元璋:既然异族国家都被征服了,那朕请问,哪来的万国来朝?】 赵匡胤不再发弹幕回答。 偏偏还有一条弹幕适时飘过。 【唐太宗李世民:不瞒各位,朕在金幕没有出现之前,就已经享受过万国来朝的盛景,还勉强接受了一个“天可汗”的名号,哈哈!】 李世民这条弹幕发出来,所有人都不发弹幕了。 在这方面,论到装逼,还得是这位唐太宗最行! 金幕画面中,坐在皇位上的刘彻哈哈大笑。 “张骞,你这一次的任务完成得很不错!” 这么多西域使者在刘彻面前参拜,这极大地满足了刘彻的虚荣心。 这可是大汉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盛景啊! 以前当然也有什么西南夷的使者,百越的使者,南越国的使者。 但都没有这一次人数这么多。 而且,西南夷那些所谓的王侯,充其量也就是个山里的酋长罢了。 西域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国家,都有正儿八经的国王、朝廷、大臣、百姓和相应的制度。 刘彻面对西域的使者,心中的快感那是一波又一波,重重叠叠,一次次突破极限。 张骞赶忙出列,恭敬道: “此乃陛下英名远扬,大汉威震天下,臣无非就是跑个腿,怎敢居功?” 刘彻笑呵呵地点头,在张骞的翻译下,和诸多西域使者饶有兴致地交谈了起来。 首先自然是最强大的乌孙国。 在和军须聊了一会之后,刘彻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赐婚给乌孙王猎骄靡。 当然了,说是皇族公主,但实际上刘彻是不可能让自己的亲姐妹或者是女儿嫁给乌孙人的。 刘彻会按照惯例,在大汉皇族诸侯王之中挑选一个到了婚龄的郡主,将其册封为公主,嫁去乌孙。 这其实已经挺有诚意了。 大汉有些皇帝甚至连姓刘的郡主都不肯嫁,直接弄个宫女,给这宫女一个公主的封号就嫁了。 随后,就是其他的西域各个小国。 刘彻对他们也是温言抚慰,还有各种赏赐。 这些小国使者们一路过来,心中早就已经对刘彻敬若神灵。 眼看这位心中如神灵一般的皇帝陛下竟然这么温和,一个个简直感动得不得了,甚至有人当场泪流满面,对着刘彻磕头不止。 总之,整个场面就是那种只要是个华夏人,看到就会觉得很爽,非常爽。 蛮夷敬服,各国来朝! 大汉,实在是太有面子了! 【由于匈奴控制了西域百年,西域各国当然也不可能仅仅因为这一次会面就彻底背叛匈奴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次会面大汉毫无成果,恰好相反,大汉取得的成果极为丰厚,甚至超过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名将在漠北之战中的成果。】 镜头一转,是无数马车在河西走廊,在大漠中前进。 驾驶和带领这些马车的是无数的商人,有汉人,也有西域人。 他们忙碌地在这条路线上行进着,满载着来自西域的香料、瓜果运输到大汉,又将大汉的丝绸、瓷器、布匹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 西域还并不是终点。 在这里,还有大量商人继续出发,从西域前往中亚,进入到波斯、西亚,最终来到地中海。 在地中海的正北方中央,是一处极为狭长,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巨大半岛。 半岛的最中央,屹立着一座同样规模巨大,堂皇富丽的城池。 罗马城。 这里是罗马共和国的都城。 此时的罗马共和国,已经击败了北非死敌迦太基近百年,还征服了南欧、西亚的大片土地,是不折不扣横跨三大洲的强大帝国。 罗马帝国元老院的元老和他们的夫人们欣喜地抚摸着面前精美的瓷器、丝绸,毫不吝惜地拿出了巨额金钱从那些长途跋涉至此的商人们手中将其买下。 同时,他们还鼓励这些商人们继续带来更多这些来自东方遥远大汉帝国的精美货物。 【对华夏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影响都极为深远的“丝绸之路”,就在这一次西域诸国使者朝见刘彻后正式成型。】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捆绑下,西域诸国很快就接连倒向了大汉帝国。】 【就连被匈奴人严密监视的乌孙也选择了左右横跳,竭力在大汉和匈奴之间保持平衡不得罪任何一方。】 【借助商业贸易活动作为掩护,大汉的势力也自然而然地渗透进了西域,润物细无声地对西域各国的中高层进行掌控。】 【大汉甚至都还没有正式出兵西域,但西域已经不再是匈奴说一不二的西域了。】 看到这里,武周世界之中,武则天缓缓点头。 “孙子兵法就说过,上兵伐谋。” “刘彻这条丝绸之路,表面上看只是做生意,实际上却通过经济方式来掌控了西域诸国。” “这种谋略,也难怪他会被金幕评为千古大帝了。” 用经济来绑架某个国家,在全球化的后世早就屡见不鲜,甚至还演化出了某种货币通过加息减息反复收割全球的方式。 但这可是在两千年前的古代。 在这种信息极度闭塞的时代,一个经常被人抨击为穷兵黩武的皇帝,却能想出这种经济控制的方式,并付诸实施。 只能说,刘彻无愧于汉武大帝之名。 一旁的皇太女长平闻言,赶忙连连点头,道: “儿臣觉得您说得太对了。” “能通过谋略来控制某个地方,不需要让士兵的血白流,就是君主最好的治国方式。” 武则天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长平。 “既然你都知道,那为什么你在中亚就是做不到呢?” “为什么武隆基那小子去了中亚才半年时间,就已经完全将当地的局势给稳定下来了?” 长平脸上的表情瞬间呆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