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王易伯这么直接地说到修行,罗浩心中颇为激动。 正欲接口再说几句,却看到王教授的夫人进了书房: “看来你们聊得很尽兴,到饭点了也没有察觉,都不饿吗? 来,安安,小罗,一起下去吃个便饭,有什么要讨论的,下午再说,也不急着这一时半会儿的。” 王教授的夫人说着,便牵了两个小年轻的手,往楼下走去。 王易伯见到自家老婆子把自己冷落在一旁,光顾着拉着两个小年轻去吃饭。 难道老头子就没人权吗?! 他无奈笑笑,也跟着也下了楼。 “都是家里阿姨做的便饭,男孩子应该比较喜欢吃肉,我特意让阿姨烧了排骨和牛肉。 安安上次说那道西芹百合好吃,中午也做了的。 你们去洗洗手,马上就开饭了。” 王教授的夫人把人领到饭桌前,便跟着阿姨一起端菜摆盘,不一会儿,桌上便摆好了六菜一汤,三荤三素,看起来颇为丰盛。 “都是便饭,大家开吃吧!小罗,安安,不要客气,想吃什么自己夹。” 王教授的夫人招呼着大家开始用饭。 突然,她好像想起什么,双方一拍: “哎呀,要么开瓶小酒吧,难得今天高兴。 我去拿,是上次承天大学校长夫人送我的进口洋酒,度数不高,今天拿来喝正正好。” 说着,王教授的夫人便起身离座,边走还哼着小曲儿,看来是真高兴了。 “你们师母就好喝点小酒,平时我不怎么喝,难得你们来了,有人陪她喝酒,看把她高兴得。 偷偷告诉你们,承天大学校长夫人送的那瓶洋酒都放一年了,可宝贝着呢,上次我侄女来都没资格喝上。” 王易伯说起自家老婆子,双眼都带着笑意。 “来,咱们先吃。” “酒来了!” “.......” 一顿午饭下来,宾主尽欢。 ---------- “夏国的方外文化中,一直有一脉特殊的源流,历朝历代都有那么一些人通过沟通天地,修炼己身来获取超乎常人的能力和寿命。 这些人,我们可以称其为求道者,也可以叫做修炼者。 在夏国历史长河中的不同时期,那些修炼有成的得道之人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上古以前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可考。不过也留下了一些零星的记载。 在上古先秦时期,得道之人可以划分为‘真人、至人、神人、圣人、贤人’等五类。 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积精全神,游行天地,益其寿命而强者,亦归于真人。 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可以百数。 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而神人则可见诸于庄子《逍遥游》篇,大概处于至人与圣人之间。” 王易伯向罗浩两人讲解了一下上古之时人们对于得道者的描述。 很明显,真人最强,至人次之,此二者寿命绵长,难有终时。 而罗浩对于王易伯所提到的圣人最感兴趣。 在龟壳记载中,修行至精气圆满时,丹田气渊,泉源不绝,对应的便是圣人之境。 “教授,请问圣人的寿命,可达百数,指的是可以活到百余岁吗?” 罗浩突然问道。 见罗浩对于圣人感兴趣,安安心中一动,主动答道: “我个人认为,圣人的寿命应该可以活到数百岁。 贤人便可使益寿有极时,也就是说可以活到普通人寿命的极限。 一个普通人可以活多久,无病无灾,自然寿尽的话可以活到过百。 而圣人的境界在贤人之上,以此做推测的话,圣人的寿命应当有数百岁。” “没错,我也觉得应当作此理解。” 王易伯点头称是。 罗浩对于该解释其实也是接受的。圣人境界对应的是精气圆满,寿命自然能够超出常人不少。 不过照这么说,我现在的修行境界莫不是可算得上贤人之境? 罗浩心中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想法,不过把自己称作贤人有点怪怪的,所以又问道: “那贤人之境,又当作何理解?” 见罗浩又问,安妙晴便又答道: “贤人应该算是求道有所小成的阶段,对于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能够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可尽人寿。” 天地万物都有精气。 根据罗浩的亲身经历,日月星辰中确实蕴含着特殊的精气。 而天地精气的运行亦随着天时物候而流转,有亢有衰,故而安安口中关于贤人的这几句描述,与精气圆满前的修行阶段倒也对应。 “那为何这套‘真、至、神、圣、贤’的说法,到后世却几乎不可闻了?” “其实这也体现了夏国方外文化的流变历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从春秋末期,到秦汉时期,方仙道逐渐兴起和发展,修行之人也被统一称作方士,而真人、圣人、贤人等词语也开始演变出更多的含义,不再对应修行的境界。 这段时期我们姑且归纳为中古时期,与上古时期相对应。 说到方仙道,不可不提海中三神山。 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了夏国方外文化中的标志性事件,在方士的鼓动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入海求不死药事件。 齐威、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仙迹及不死药。” “.......” 经过一下午的对谈,罗浩对于大夏方外文化的历史流变和时代变迁也有了大致了解。 总体而言,方仙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自然也逃脱不了由盛而衰的命运。 后来便有了天师道,而后丹道开始兴起,分为外丹派和内丹派。 再后来,全真教和正一派开始打擂台。 值得一提的是,两汉之际,佛教东传,夏国的方外文化中自此又多了一脉源流,影响至今。 “教授,听完您梳理的夏国方外文化史,确实获益良多。 其实无论是上古时世人仰慕的真人境界,还是中古时的入海寻求不死药,再到后来的丹道修行,寻求长生总是一以贯之的永恒主题。 可是,您觉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是否真有人求得长生? 还是说,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历朝历代中的那一小搓儿人前仆后继,共同营造出来的华丽泡沫?做不得真?” 罗浩想了想,还是决定问出这个心中最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