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红楼]贾璋传

第 57 章 金玉良缘草木生春...

[红楼]贾璋传 惊鸦 9727 2024-09-11 04:35
   第57章金玉良缘草木生春   却说宝钗些风言风语。   譬如说薛家人来荣府住,一应花用都自己出,这才是正经亲戚做客的道理。   至于谁没有道理,这还用明说吗?她们不说,也不过是畏惧老太太,这才挤眉弄眼罢了。   黛玉心里不舒服,但是人家也没有指名道姓,黛玉也不好向外祖母告状,只得把不高兴藏在心里。   偏生因为贾璋的缘故,迎春和黛玉时常一起下棋读诗,撸猫逗鸟,两人关系十分亲密,迎春又是个心细的,如何看不出来黛玉的烦恼呢?   司棋都跟她说了,老太太好像是想撮合三哥哥和林妹妹。   若这事情成了,林妹妹就是她未来的嫂嫂了。   哥哥待她这样好,她又如何不挂心哥哥的事?   所以迎春把这事告诉贾璋了。   在那之后,那几个说嘴的丫头全都被撵了出去。   贾璋他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儿,背后还站着混不吝的大老爷,他想要撵人,哪里有撵不走的?   别人问起来,也只是冲撞了他。可是谁不知道,他这是在给林姑娘出气?   薛姨妈听闻此事后,彻底对贾璋死心了,只一心一意谋划起宝玉来。   她这样着急,也是因为薛蟠。   她这儿子自上京后,今日出门宴乐,明日夜宿楚馆,一日里花用出去上百银子也是常事。   就这还是他不赌时的花销,若上了赌桌呼卢喝雉,便是千金也不够抛费的。   偏生薛蟠他却不心疼,任由那些帮闲从他手里头混钱花。   薛姨妈也不是没说过他,但薛蟠只哼哈答应着,实际上却把母亲的话当耳旁风。   薛姨妈她又狠不下心来断掉薛蟠的花销,如此一来,又怎能让薛蟠学好呢?   宝钗心里也颇为愁苦,这样的一个哥哥,有他竟还不如没他好。   若是没有,她也就不用日夜悬心了。   正因为薛蟠根本不是学好的材料,薛姨妈便只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到宝钗身上……   这一日宝玉懒怠上学,跟先生请了病假,待贾政出门后,他就去梨香院串门了。   薛姨妈见宝玉来了,对他道:“我的儿,外头太阳这么大,难为你想着来。”   又让人端了冰鉴里镇着的酸梅汤出来给宝玉喝,宝玉接过来后又问宝钗身上可好些了,宝钗点头道:“已经大好了,倒是劳你挂心了。”   这姨娘外甥,表姐表弟三人围着说了好一会儿话,话说着说着,就从金陵的风光转到了通灵宝玉之上。   莺儿听宝玉说他那玉是和尚给的后,抿嘴儿笑道:“这倒是巧了,我们姑娘也得了和尚送的字儿呢,他说这字还得錾在金器上才成……”   薛姨妈听了,皱眉打断道:“莺儿,你怎么这么多嘴?”   宝玉见莺儿都要被吓哭了,连忙出来替莺儿求情,又缠着薛姨妈要鉴赏一下宝钗的金器。   薛姨妈耐不过他缠磨,只得让女儿拿金锁给宝玉看。   宝玉从宝钗手中接过她刚解下的金锁,只见金锁两面上各刻着四个字儿,凑成了两句吉谶。   他忍不住道:“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姐姐这八个字倒和我玉上的字像是一对呢。”   他这话一说,就忽生怅然若失之感,却不知道这感觉的来由到底是什么。   而宝钗听了他这话,也夺走了他手中的金锁,连忙说世有巧合,八字的吉祥话多有相似的,倒也算不上什么奇事。   而远在荣庆堂午睡的黛玉却做了一个极其混乱的梦。   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棵青翠小草,有一块石头在追着她跑。   就在她感受到委顿疲惫之时,空中忽有流星陨石坠地,在她和石头中间划出了一条万丈深渊。   然后她就被那道无边无际、深不见底的深渊吓醒了。   奇怪的是醒来后她不但没有因为噩梦生病,甚至还觉得自己身体里面暖洋洋的,比往日里舒服了许多……   真是奇哉怪哉。   当月大夫黛玉的身体康健了许多,还恭维贾母会养孩子。   贾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玉儿她身体康健,日后也能少受些罪,她心里听着就欢喜。   而且这大夫也会讲话,哪家的老太太不喜欢外人夸她养孩子养得好呢?   荣国府的夏天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去了,并没有太多特别的事情发生。   而朝廷今年夏天却发生了一件极大的好事情。   有人在山东莱州地区发现了新的金矿,内阁里弥漫着的硝烟貌似也因为这件大喜事烟消云散了。   只是夏天一过去,这些悄悄儿松了口气的大臣们就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阁这个葫芦刚被按下去,诸王的瓢就又浮起来了。   之前贾璋和贾敬提及了四王夺嫡之事。   这四王便是三皇子安王、四皇子齐王、六皇子景王和十二皇子瑞王等被皇帝看重的皇子。   因为有着义忠亲王的前车之鉴,四位皇子虽然都把储位当做自己的囊中之物并为之争斗不休,但却没人敢染指阁臣与军权,更没人敢提及立储之事。   至于阁臣们也不敢投靠皇子博取从龙之功。   自陛下废太子后就像受了刺激一样,一看到阁臣与皇子勾结就会找个由头把人贬到地方去。   甚至还有阁臣因为这个缘故被皇帝安了罪名流放的。   眼见着这些或被贬或被流放的例子,哪里还有阁臣敢沾惹夺嫡之事?   诸皇子对此也无可奈何,父皇当国五十年,威名声闻海内。   他们这些做儿子的就算心里不服气,又有谁敢忤逆?   所以皇子们的斗争素来不如臣党们的斗争激烈,但这种平静很快就被人打碎了。   因为发现了金矿,财政富裕,皇帝陛下今年秋天特意去围场举办了秋狝。   只见围场里,百余面金碧辉煌的蟠龙戏珠旗布列东西,千余位明光亮铠的大汉将军随侍左右,真可谓是威风赫赫、气度庄严。   就在乾元帝称赞这些大汉将军时,一个噩耗冲淡了所有欢庆气氛——十皇子恭王为了保护被刺杀的齐王,丢了半条胳膊,脸还破了相。   而刺杀齐王的刺客在刺杀失败后,就立即服毒自尽了。   乾元帝对此异常震怒,纵然恭王不是他十分心爱的孩子,但也是天潢贵胄,结果却刺客所伤,还没了半条胳膊,乾元帝对此怎能不怒?   到底是谁这么大逆不道?他断然不能留下这只掩藏在阴影中的老鼠!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今日被伤害的是恭王,焉知明日被伤害的人会不会是他。   而且那刺客是奔着齐王去的,齐王他不但和恭王一样是皇子,还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所以那刺客到底是奔着齐王来的,还是奔着皇位来的?到底是那些妄图造反的叛逆,还是他那些好儿子们的手笔?   可是不管是谁,策划这件事的人都必须付出代价!   在齐王主动请缨后,乾元帝便把追查幕后真凶的任务交给了他。   没有人觉得齐王的动机有问题。   恭王是齐王的心腹,又为了救齐王破了相,还废了胳膊。   面对这样的救命之恩,谁又不想报答一二?   更何况这刺客明显是冲着齐王来的,若没有恭王,只怕齐王的小命都差点没了,他又如何不后怕呢?   因为这些原因,齐王在查案时十分用心,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们全都亲眼目睹了这件事。   可惜那刺客自杀了,线索也断了,查案的进展并不顺利……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刺杀案要变成无头悬案时,齐王突然查到了瑞王头上。   齐王查到那个自杀的刺客有一个在瑞王府上做浆洗婆子的养母,他顺着线索查下去,发现这婆子在他被刺杀前夜收到了一大笔钱。   在此之后,就发生了他被刺杀、恭王为了救他断臂的事。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真相貌似已经昭然若揭。   但瑞王言之凿凿地说他无罪,发毒誓说此事若他所为,他必然无后而终。   又说他虽然因为那婆子沾染了嫌疑,但他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他无愧于心。   甄贵妃又向皇帝哭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然齐王还没撬开那婆子的嘴,也没查到是谁给了那婆子钱,又如何能直接给瑞王定罪?   乾元帝看着甄贵妃和瑞王的模样,其实已经排除了瑞王是真凶的可能。   他还能不了解这对他一手捧起来的母子的脾性吗?   以甄贵妃母子的胆量,若十二真对老四动手了,如今只怕早都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了,又怎敢这般言之凿凿?   但在没有证明瑞王清白的证据前,乾元帝是不可能为瑞王脱罪的。   老十破相了,胳膊都没了半条,这个时候他若庇护十二,老十会怎样想?   他最多就能不把瑞王圈禁起来,但瑞王的差事是要停的,绣衣使者也是要跟在瑞王左右的。   也省得瑞王“一不小心”就把被关在天牢里的婆子给灭口了。   齐王的母妃赵贤妃对甄贵妃母子没有被圈禁的事情十分恼怒。   要知道她儿子可是被刺杀了!   结果陛下却这样偏心,居然还让犯罪嫌疑人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为了这件事,赵贤妃这些日子里不知和甄贵妃打了多少次嘴仗、怄了多少次气,就差直接动手了。   反倒是儿子真被废了的吴妃从未找过甄贵妃的麻烦,也没跟皇帝说瑞王或齐王的坏话。   皇帝问吴妃,吴妃便说是非公道自有陛下做主,她一介后宫妇道人家,又懂得什么?   乾元帝对吴妃的回答很满意,不但赐了她淑字作为封号,还把十皇子的爵位提成了亲王。   在吴妃变成吴淑妃后,后宫的其他娘娘们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原来吴妃是在以退为进。   赵贤妃觉得自己委屈,新上任的吴淑妃也觉得自己委屈,但是甄贵妃母子更觉得自己委屈。   毕竟瑞王真没派人去刺杀齐王,老天知道他有多无辜!   虽然瑞王向来把齐王视作心腹大患,若齐王死了,瑞王只有高兴的道理。   谁也不会喜欢齐王这样羽翼众多,又有贤王之名的对手。   他的威胁,可比三皇子安王、六皇子景王大多了。   但问题是父皇又不是只剩下瑞王和齐王两个儿子,齐王死了瑞王就能当太子了,所以他完全没必派人去刺杀齐王啊!   这种弄险的事情也太容易为他人做嫁了。   他怎么可能去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杀了老四,然后等着老三老六去捡便宜?   要知道,老三和老六的势力虽然不及他和老四,但也颇得父皇抬举,同样拥有登基的资格和夺嫡的野心。   别看那两人一个把自己装成风雅文人,另一个给自己打造了一个信佛的人设,貌似无欲无求的模样,可那都是假的!   若真的无欲无求,老三为什么还在那里苦哈哈地修史,老六又为什么努力办差还恰好让皇父看见了?   所以,到底是谁陷害于他,妄想着要一石二鸟?   瑞王迫切地想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很清楚,父皇的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容不得儿子们手足相残。   现在没有将他圈禁,不过是老四查出的证据不足罢了。   若他日证据确凿了,即便这件事情不是他做的,他也免不了圈禁之灾。   看过废太子下场的皇子,哪个敢要那样的结局?   瑞王他也是肉体凡胎,又怎能不惧呢?   作者有话要说   第57章金玉良缘草木生春   却说宝钗些风言风语。   譬如说薛家人来荣府住,一应花用都自己出,这才是正经亲戚做客的道理。   至于谁没有道理,这还用明说吗?她们不说,也不过是畏惧老太太,这才挤眉弄眼罢了。   黛玉心里不舒服,但是人家也没有指名道姓,黛玉也不好向外祖母告状,只得把不高兴藏在心里。   偏生因为贾璋的缘故,迎春和黛玉时常一起下棋读诗,撸猫逗鸟,两人关系十分亲密,迎春又是个心细的,如何看不出来黛玉的烦恼呢?   司棋都跟她说了,老太太好像是想撮合三哥哥和林妹妹。   若这事情成了,林妹妹就是她未来的嫂嫂了。   哥哥待她这样好,她又如何不挂心哥哥的事?   所以迎春把这事告诉贾璋了。   在那之后,那几个说嘴的丫头全都被撵了出去。   贾璋他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儿,背后还站着混不吝的大老爷,他想要撵人,哪里有撵不走的?   别人问起来,也只是冲撞了他。可是谁不知道,他这是在给林姑娘出气?   薛姨妈听闻此事后,彻底对贾璋死心了,只一心一意谋划起宝玉来。   她这样着急,也是因为薛蟠。   她这儿子自上京后,今日出门宴乐,明日夜宿楚馆,一日里花用出去上百银子也是常事。   就这还是他不赌时的花销,若上了赌桌呼卢喝雉,便是千金也不够抛费的。   偏生薛蟠他却不心疼,任由那些帮闲从他手里头混钱花。   薛姨妈也不是没说过他,但薛蟠只哼哈答应着,实际上却把母亲的话当耳旁风。   薛姨妈她又狠不下心来断掉薛蟠的花销,如此一来,又怎能让薛蟠学好呢?   宝钗心里也颇为愁苦,这样的一个哥哥,有他竟还不如没他好。   若是没有,她也就不用日夜悬心了。   正因为薛蟠根本不是学好的材料,薛姨妈便只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到宝钗身上……   这一日宝玉懒怠上学,跟先生请了病假,待贾政出门后,他就去梨香院串门了。   薛姨妈见宝玉来了,对他道:“我的儿,外头太阳这么大,难为你想着来。”   又让人端了冰鉴里镇着的酸梅汤出来给宝玉喝,宝玉接过来后又问宝钗身上可好些了,宝钗点头道:“已经大好了,倒是劳你挂心了。”   这姨娘外甥,表姐表弟三人围着说了好一会儿话,话说着说着,就从金陵的风光转到了通灵宝玉之上。   莺儿听宝玉说他那玉是和尚给的后,抿嘴儿笑道:“这倒是巧了,我们姑娘也得了和尚送的字儿呢,他说这字还得錾在金器上才成……”   薛姨妈听了,皱眉打断道:“莺儿,你怎么这么多嘴?”   宝玉见莺儿都要被吓哭了,连忙出来替莺儿求情,又缠着薛姨妈要鉴赏一下宝钗的金器。   薛姨妈耐不过他缠磨,只得让女儿拿金锁给宝玉看。   宝玉从宝钗手中接过她刚解下的金锁,只见金锁两面上各刻着四个字儿,凑成了两句吉谶。   他忍不住道:“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姐姐这八个字倒和我玉上的字像是一对呢。”   他这话一说,就忽生怅然若失之感,却不知道这感觉的来由到底是什么。   而宝钗听了他这话,也夺走了他手中的金锁,连忙说世有巧合,八字的吉祥话多有相似的,倒也算不上什么奇事。   而远在荣庆堂午睡的黛玉却做了一个极其混乱的梦。   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棵青翠小草,有一块石头在追着她跑。   就在她感受到委顿疲惫之时,空中忽有流星陨石坠地,在她和石头中间划出了一条万丈深渊。   然后她就被那道无边无际、深不见底的深渊吓醒了。   奇怪的是醒来后她不但没有因为噩梦生病,甚至还觉得自己身体里面暖洋洋的,比往日里舒服了许多……   真是奇哉怪哉。   当月大夫黛玉的身体康健了许多,还恭维贾母会养孩子。   贾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玉儿她身体康健,日后也能少受些罪,她心里听着就欢喜。   而且这大夫也会讲话,哪家的老太太不喜欢外人夸她养孩子养得好呢?   荣国府的夏天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去了,并没有太多特别的事情发生。   而朝廷今年夏天却发生了一件极大的好事情。   有人在山东莱州地区发现了新的金矿,内阁里弥漫着的硝烟貌似也因为这件大喜事烟消云散了。   只是夏天一过去,这些悄悄儿松了口气的大臣们就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阁这个葫芦刚被按下去,诸王的瓢就又浮起来了。   之前贾璋和贾敬提及了四王夺嫡之事。   这四王便是三皇子安王、四皇子齐王、六皇子景王和十二皇子瑞王等被皇帝看重的皇子。   因为有着义忠亲王的前车之鉴,四位皇子虽然都把储位当做自己的囊中之物并为之争斗不休,但却没人敢染指阁臣与军权,更没人敢提及立储之事。   至于阁臣们也不敢投靠皇子博取从龙之功。   自陛下废太子后就像受了刺激一样,一看到阁臣与皇子勾结就会找个由头把人贬到地方去。   甚至还有阁臣因为这个缘故被皇帝安了罪名流放的。   眼见着这些或被贬或被流放的例子,哪里还有阁臣敢沾惹夺嫡之事?   诸皇子对此也无可奈何,父皇当国五十年,威名声闻海内。   他们这些做儿子的就算心里不服气,又有谁敢忤逆?   所以皇子们的斗争素来不如臣党们的斗争激烈,但这种平静很快就被人打碎了。   因为发现了金矿,财政富裕,皇帝陛下今年秋天特意去围场举办了秋狝。   只见围场里,百余面金碧辉煌的蟠龙戏珠旗布列东西,千余位明光亮铠的大汉将军随侍左右,真可谓是威风赫赫、气度庄严。   就在乾元帝称赞这些大汉将军时,一个噩耗冲淡了所有欢庆气氛——十皇子恭王为了保护被刺杀的齐王,丢了半条胳膊,脸还破了相。   而刺杀齐王的刺客在刺杀失败后,就立即服毒自尽了。   乾元帝对此异常震怒,纵然恭王不是他十分心爱的孩子,但也是天潢贵胄,结果却刺客所伤,还没了半条胳膊,乾元帝对此怎能不怒?   到底是谁这么大逆不道?他断然不能留下这只掩藏在阴影中的老鼠!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今日被伤害的是恭王,焉知明日被伤害的人会不会是他。   而且那刺客是奔着齐王去的,齐王他不但和恭王一样是皇子,还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所以那刺客到底是奔着齐王来的,还是奔着皇位来的?到底是那些妄图造反的叛逆,还是他那些好儿子们的手笔?   可是不管是谁,策划这件事的人都必须付出代价!   在齐王主动请缨后,乾元帝便把追查幕后真凶的任务交给了他。   没有人觉得齐王的动机有问题。   恭王是齐王的心腹,又为了救齐王破了相,还废了胳膊。   面对这样的救命之恩,谁又不想报答一二?   更何况这刺客明显是冲着齐王来的,若没有恭王,只怕齐王的小命都差点没了,他又如何不后怕呢?   因为这些原因,齐王在查案时十分用心,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们全都亲眼目睹了这件事。   可惜那刺客自杀了,线索也断了,查案的进展并不顺利……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刺杀案要变成无头悬案时,齐王突然查到了瑞王头上。   齐王查到那个自杀的刺客有一个在瑞王府上做浆洗婆子的养母,他顺着线索查下去,发现这婆子在他被刺杀前夜收到了一大笔钱。   在此之后,就发生了他被刺杀、恭王为了救他断臂的事。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真相貌似已经昭然若揭。   但瑞王言之凿凿地说他无罪,发毒誓说此事若他所为,他必然无后而终。   又说他虽然因为那婆子沾染了嫌疑,但他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他无愧于心。   甄贵妃又向皇帝哭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然齐王还没撬开那婆子的嘴,也没查到是谁给了那婆子钱,又如何能直接给瑞王定罪?   乾元帝看着甄贵妃和瑞王的模样,其实已经排除了瑞王是真凶的可能。   他还能不了解这对他一手捧起来的母子的脾性吗?   以甄贵妃母子的胆量,若十二真对老四动手了,如今只怕早都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了,又怎敢这般言之凿凿?   但在没有证明瑞王清白的证据前,乾元帝是不可能为瑞王脱罪的。   老十破相了,胳膊都没了半条,这个时候他若庇护十二,老十会怎样想?   他最多就能不把瑞王圈禁起来,但瑞王的差事是要停的,绣衣使者也是要跟在瑞王左右的。   也省得瑞王“一不小心”就把被关在天牢里的婆子给灭口了。   齐王的母妃赵贤妃对甄贵妃母子没有被圈禁的事情十分恼怒。   要知道她儿子可是被刺杀了!   结果陛下却这样偏心,居然还让犯罪嫌疑人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为了这件事,赵贤妃这些日子里不知和甄贵妃打了多少次嘴仗、怄了多少次气,就差直接动手了。   反倒是儿子真被废了的吴妃从未找过甄贵妃的麻烦,也没跟皇帝说瑞王或齐王的坏话。   皇帝问吴妃,吴妃便说是非公道自有陛下做主,她一介后宫妇道人家,又懂得什么?   乾元帝对吴妃的回答很满意,不但赐了她淑字作为封号,还把十皇子的爵位提成了亲王。   在吴妃变成吴淑妃后,后宫的其他娘娘们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原来吴妃是在以退为进。   赵贤妃觉得自己委屈,新上任的吴淑妃也觉得自己委屈,但是甄贵妃母子更觉得自己委屈。   毕竟瑞王真没派人去刺杀齐王,老天知道他有多无辜!   虽然瑞王向来把齐王视作心腹大患,若齐王死了,瑞王只有高兴的道理。   谁也不会喜欢齐王这样羽翼众多,又有贤王之名的对手。   他的威胁,可比三皇子安王、六皇子景王大多了。   但问题是父皇又不是只剩下瑞王和齐王两个儿子,齐王死了瑞王就能当太子了,所以他完全没必派人去刺杀齐王啊!   这种弄险的事情也太容易为他人做嫁了。   他怎么可能去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杀了老四,然后等着老三老六去捡便宜?   要知道,老三和老六的势力虽然不及他和老四,但也颇得父皇抬举,同样拥有登基的资格和夺嫡的野心。   别看那两人一个把自己装成风雅文人,另一个给自己打造了一个信佛的人设,貌似无欲无求的模样,可那都是假的!   若真的无欲无求,老三为什么还在那里苦哈哈地修史,老六又为什么努力办差还恰好让皇父看见了?   所以,到底是谁陷害于他,妄想着要一石二鸟?   瑞王迫切地想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很清楚,父皇的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容不得儿子们手足相残。   现在没有将他圈禁,不过是老四查出的证据不足罢了。   若他日证据确凿了,即便这件事情不是他做的,他也免不了圈禁之灾。   看过废太子下场的皇子,哪个敢要那样的结局?   瑞王他也是肉体凡胎,又怎能不惧呢?   作者有话要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