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底线
马强跟着小吏一路疾驰,很快便来到了城南的田地。 天气颇热,烈日当头,播种就旱是要歉收的,还好有水车。 “这边因为离河更远,所以水车还没有架起来,赵云将军正在加紧赶工。” 小吏一边走一边介绍,马强放眼望去,农田之中已经有很多人在劳作了。 铁犁虽然有用,但并不是每家每户都养得起牛马,一些农户用的是人来替代牲畜拉犁,一些干脆就没有使用。 翻地翻得不好是会影响秋收的。 马强将这些情况记了下来,以后还需要继续改进。 “那人就在前面。” 小吏只管完成介绍,至于领导要怎么做不是他能管的。 马强用手搭出凉棚,就看到有一个身穿官服之人正和一个农民争执。 旁边还站着几个看热闹的。 要是处理得不好,自己前段时间的政策执行起来可是要打折扣的。 马强慢慢的走过去,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发现围在一旁看热闹的几人都是田地已经犁好了的。 如果这个出头鸟胜利,这些人将跟着不种麦。这些人这么快就把地犁好,种田能力一定算是强的。 一个弄不好,引起这些会种地的家伙反感,粮产反而会因此受到影响。 “何事在此喧哗?”马强慢悠悠的走到跟前。 小吏和农户都愣了一下。 明明就是发生了事情才去禀告的,就算不知道来龙去脉,大致应该是清楚的,马强却还要问一遍。 殊不知马强正是故意这样的。 一是在强调自己的官府地位,可不是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该低头的时候你得低头。 二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不知情,不让对方觉得自己在理,有理的也不能声高。 农户支吾了一下,说话声还是降了下来,“官老爷,草民名叫肖大山,您来得正好,给我评评理。” 额外附送了一个作用,让对方认为马强是公正而来,并不会对官吏进行包庇。 也可能是肖大山故意这么说,希望得到更公正的待遇吧。 “你说。” “草民本在汉中务农,听赵老八说天水送土地,税收少,保证有饭吃,这才迁徙过来。但是这些衙门里的人,竟然强迫我们种麦!” “官老爷,咱们有土地为啥不种黍,你说那麦是人吃的吗?除了能吃饱,力气也长不了,这就是让人有饭吃吗?” “要知道是这样,我才不从汉中过来。” 这肖大山是从汉中过来的,还是赵老八介绍来的,也就是说常山二十七骑已经做到了,他们将百姓从五斗米神教手中反向挖人回来。 这个信息令马强心中一喜。 一旁的小吏赶紧喝止,这样说好像自己没有将政策解释,让马强误会小吏执法有问题。 “给你说了,麦很好吃,而且官府会把所有种出来的麦收购回去,你有钱了不就有饭吃了吗。” “我才不要钱呢,没有粮食都是扯犊子,秋收的时候低价收粮,冬春的时候高价来卖,到时候我们一年的辛苦啥都剩不下。” “要是哪一年欠收了,我们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 肖大山的话仿佛铁锤一般敲在马强的心上。 这就是官府不被百姓信任的结果。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百姓要的很简单,活着。在这个乱世当中,却连这么简单的想法都没办法得到保证。 小吏沉默了,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他们能回答的范围了。 马强低下身,检查了一下土地,耕得很松。 “你可知官府多少钱收一石麦?” 肖大山愣了一下,茫然的摇了摇头。 “一石麦各地的价格都是三十钱左右,一亩地不过三石产量,一百钱都拿不到。” “黍一石就可以卖二百钱,一亩就算只产一石也有二百钱。” 马强微微一笑,除了地域特点之外,这个价格几乎是全天下通用。 只不过没想到粮产居然低到这种程度。 优质小麦自然条件就能达到上千斤的亩产,随便用点什么坷垃就可以一千四五了,这才一百八十斤,什么概念。 看来农作物改良还有很长的路。 “我们收麦多少钱?” 马强对一旁的小吏问道。 “回军师,鲁大人定的价格是一百钱。” “什么?” “不可能!” “麦能卖到这种价钱?” “已经快要有黍的价格高了。” 价格一出,周围的农户纷纷发出了惊叹。 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价格,麦虽然产量比黍高,但是它并不容易消化,除了饱腹没有什么优点。 难以想象,凉州的官府在做什么? 不管凉州官府怎么考虑的,这一亩地就可以有三百钱的收入,对于农户来说,已经很高了。 “三……百钱?”肖大山双手颤抖。 一个八口之家一月只需要一百钱就能生活得很好,四亩地就能养活全家,而八口之家至少都能分到四亩地。 种四亩地一个壮劳力就可以了,多余的劳力可以去开荒,就可以有节余。 而且是不小的节余! 就算不开荒,也可以到天水城里找工做,只要能吃饱,家里同样能节余。 粮很重要,但是如果钱能多到不愁买粮,谁会去嫌钱多呢? “你是说一百钱一石麦?” 马强点头。 “你是拿现在的粮价来糊弄我们吧,等到收成又压价!”肖大山根本不可能相信。 哪家官府能有这么好心。 “不会,我可以立下字据,如果收成的时候卖不到这个价,你可以来找我。” “这是我们州牧的弟弟,也是军师,鲁大人都要听他的话,他的话比圣旨还管用。” 小吏赶紧补充,让农户们知道做出承诺的是谁。 马强差点踉跄摔倒,说得自己成土皇帝一样,不过现在献帝的圣旨确实没有什么作用。 “一百钱……”肖大山的思路完全转变了。 之前考虑的都是坚决不种麦,只种黍,才能保证自己家人不饿肚子。 现在变成了一百钱一石这个事情可不可信。 只要肖大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那离他答应种麦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