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南北(求追读!)
第152章 南北(求追读!) “无妨,其实平均到一坛酒来算,也就几百文钱,长安城内大部分人还是消费得起的,至于那些真正贫苦的家庭,吃饱穿暖都是问题,也不在我们的受众范围内。”崔浩解释道。 “大哥说的也是。” 三个人从旁边缓步走过,议论的声音扑来。 “酒是好喝,桌椅坐着也舒服,但是价格也是真贵啊。” “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这都是有钱人才买得起的,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哪有那么金贵的命。” “我家老爷让我各充了两千贯,还嘱咐我一开业就去抢,抢不到我就不用回去了。” “我也是,我家大人看中了八仙桌和官帽椅,我打算前一天晚上就去守着了……” 仅仅一上午的时间,神仙醉和茶台桌椅的名气越来越大,传播到长安城的各个角落,让很多同行们都偷偷派人去各个摊位体验,在得知价格后,小商铺们都松了口气,但是同等价位的高端商铺压力剧增,都在观望着开业后的情形。 要是真的火爆,要不自己也跟着学学? 博陵崔氏也有些坐不住了。 崔浩怎么还没动静? “崔中则还没有来府上?”崔子玉看着桌上刚买回来的神仙醉,面色有着些许的烦躁。 在他看来,崔浩应该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欣喜若狂,诚惶诚恐地博陵崔氏拜见,可是等了数日,崔浩的半个人影也没见着,反而是崔浩搞出的神仙醉和茶台桌椅生意的消息传得满天飞,背后还有着各个国公府的影子。 怎么? 以为搭上了国公府,就可以不把世家放在眼里了吗? “阿郎,消息确实已经透露给崔府的管家了”管家无奈道。 “会不会是崔府的管家愚钝,没告诉崔中则?”一个少年的声音响起。 崔子玉皱着眉头,思量半晌道:“舒儿,你替为父去一趟崔府,亲自告诉崔中则这件事,让他尽快来认祖归宗。” “诺。”崔舒抿了一口神仙醉,好喝,等着让崔浩送几坛过来。 被崔家惦记的崔浩,此时已经回到了府中。 逛了一上午,崔浩挺累的。而且他是要当甩手掌柜的人,别人要么跪着赚钱,要么站着赚钱,他是想躺着赚钱的。 所以,看到一切都没有问题之后,便果断地把一切都交给了程处默和杜荷两个人,抄着手走了。 长安城因为程处默和杜荷联手弄出来的五十个点,热闹非凡,崔浩的府上也训练得热烈,崔浩还睡了一个午觉,然后才溜溜达达地来到演武场看这些人训练。 已经显现出自己的本事,自然就没有必要每天和这些大兵一起训练了。 崔浩的本领让这些大兵心服口服,伙食好,有药液泡,每天都有洗干净的衣服给他们换,这让他们心中感动之余,便把这份感动用在了训练上。不用崔浩时刻盯着,也不会有人偷懒,进度慢的还会自主地加大训练力度。 而且几天的时间下来,五十个士兵已经对训练项目轻车熟路,匕首,三棱刺,擒拿术也愈发娴熟。 崔浩站在演武场上,看着这些人训练,这些人见到崔浩来了,劲儿更足了。 推举石锁的训练结束,坐在地上休息,这几日跟崔浩也亲近了起来,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忌。 “崔大人,俺们今天早上跑步的时候,沿路都是酒香,听说叫什么神仙醉!要不是还在训练,真想去尝尝!” 蒋冲踹了一脚说话的士兵,嘲笑道:“就你?你没听见神仙醉要多少钱?一斗十贯!你喝得起吗?” “我……我是买不起,那还不能免费尝一杯?” 士兵们咕咚咽了咽口水,他们跑步的时候都听到了,就免费三天,今天是第一天,还有两天,要是能尝一杯,啊不,两杯就好了…… 但是毕竟是在训练,谁也不好意思提出这样的要求,都悄悄观察着崔浩的反应。 崔浩哪能看不出这些人的心思,都是军中之人,好酒在前却喝不着,难免心痒难耐,大手一挥笑道:“何必舍近求远?神仙醉就是我做出来的。” “啊?” 士兵们惊讶地张大嘴巴,神仙醉竟然是崔浩发明的,但一想又觉得很合理,蜂窝煤都能做出来,何况是酿酒,不过此时大家的心思都集中在崔浩说的话上,想问又怕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结结巴巴道:“大人的意思是?” “府上就有现成的神仙醉,一会射箭的项目,如果所有人都在八环以上,晚上就有酒喝!不过一人只能喝一杯解解乏,不能耽误明天的训练。” “真的?” “当然,以后要是表现的好,还可以有酒喝。”崔浩笑意吟吟地看着大家。 士兵们噌的一下从地上跳起,两眼放光,只要训练的好,就能喝到外面排着长队一杯难求的神仙醉,自从跟着崔浩以来,有药浴泡,有肉吃,这下还有酒喝。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嗖!嗖!嗖!”一枝枝箭射中靶子,所有人都提起百分之二百的精气神,生怕没射中八环以上,要是这时候掉链子,恐怕要被大家生吞活剥了。 天空渐渐下起了小雪,飘落的雪花增加了射箭的难度,士兵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又下雪了。”崔浩抬头看向空中,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目光望向南方,喃喃道:“不知道曲辕犁试验的怎么样了?” 一只雄鹰划过长空,如果以雄鹰的视角从北向南俯瞰大地,会看到白雪皑皑,水流冰封,万物沉寂,渐渐地,大地间或出现一抹绿色,水流的哗啦声响起,生命的气息也灵动了起来。 扬州,海陵县。 粮食产量大县,有着一望无际的耕地。 此时,两个犁并排摆放在地上,一个是常用的直辕犁,另一个则是百骑司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曲辕犁。 一旁,两个壮年惶恐地施礼道:“草民拜见知县大人。” 对面站着的正是百骑司来人和海陵县的知县姚知安。百骑司的人实际上只负责两件事,一件事是送曲辕犁,另一件事便是记录曲辕犁的效果。 但是姚知安不知道啊,刚开始听说百骑司的人找自己,把他吓得够呛。 百骑司是干什么的? 懂的都懂! 他姚知安自然懂! 所以,坐在椅子上一时间都没有站起来,感觉双腿发软。后来脸色苍白地见到了百骑司的人,得知真实的情况,可是大松了一口气。然后又不以为然。 老祖宗传下来的直辕犁是那么容易改良的吗? 这不就是折腾吗? 然后听说这是崔浩改良的,便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因为他信了! 信了新的犁一定有效果!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崔浩这两个字。 扬州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冷,但是姚知安是去过北方的,知道连天大雪会给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然后他收到消息,竟然有人发明了蜂窝煤和一种炉子,帮助北方百姓度过寒冬。初始不信,但得到更多的北方同僚来信之后,不得不信。 如今听到这新犁是崔浩发明的,他便立刻寄予极大的期盼。现在的大唐不缺地,缺的是人力。如果新犁能够提升耕地的效率,那耕种面积将会提升,至于提升多少,提升一成就获利一成。所以,他便急匆匆地带着犁来农田了。 看着眼前两个壮年,姚知安和颜悦色道:“今天找你们来,是试验一种新犁。这种直辕犁你们都知道,你们一方用这种犁,一方用这种新犁。这种新犁不用三个人,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 直辕犁为什么耕地慢,首先便是需要的人手多。古代叫作二牛一人法,便是由两头牛抬杠,一人牵引方向,而且这种犁耕地不够深,速度慢,再加上需要人力多,便造成了人力越发不够的结果。 而且有牛的是有钱人家,绝大部分百姓靠的还是人力。没有牛,哪来的二牛一人,就是三个人来耕地。 但是曲辕犁却因为灵活性,不需要二牛一人,进入到一牛一人的程度。当然,百姓就可以两个人来操作。如此,不仅因为曲辕犁的其他优点,还多了一个节省人力的优点。 不管是新犁还是旧犁,对于农民来说,看一看就知道怎么使,农田里当然不止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立刻开始安排人。 直辕犁那边三个人,曲辕犁这边两个人。 曲辕犁这边的两个人一上手,眼睛就是一亮,感觉到了不同。 这边开始耕地,看着两块地上的进度,姚知安已经开始放声大笑了。激动得脸色潮红地跑到了曲辕犁那块地里,一边跟着走,一边认真地看着。口中不时地发出声音: “好!好!好!” 百骑司的人此时也脸上动容,这个新犁不仅比直辕犁节省一个人,便是这速度也快了太多。特别是转弯十分的灵活。 “哈哈哈……” 半个时辰后,姚知安站在农田里,叉着腰哈哈大笑,激动的神色溢于言表: “好!太好了!大唐之幸啊!”笑着笑着,便流下了眼泪:“有了这新犁,大唐会少饿死多少人啊!” 此时那些农民也是满脸的喜悦,伸手摸着那曲辕犁,如同摸着一个宝贝,他们可是深知这样的新犁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以多耕地,可以多收粮。 意味着一年下来,不仅能够吃饱,还能够有所剩余,给自己的孩子在过年的时候,添一身新衣裳。 一个个轻轻地抚摸着曲辕犁。失神般的喃喃自语。 “这是宝贝啊!” “这是神器啊!” 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有着这神器,我们就能够过上好日子喽,呜呜呜……” “大人!”姚知安一手拎着衣袍跑了过来,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形象:“这新犁耕地的效果最少也是直辕犁的三倍,三倍啊,应该还不止,大唐之幸,大唐之幸啊!” 百骑司的人也激动了起来,他们不瞎,半个时辰的时间,两块地的比较天差地别,一看耕出来的地,就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他的脑海中闪现出崔浩的面容,这……真的如崔大人所言啊! 与还有些许绿意的扬州不同,河北道是一片冰天雪地。 寒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让天空都变得混沌。 “这鬼天气,说下雪就下雪……”张卫拍了拍身上的积雪,看向秦府的家将道:“宋丘兄弟,这一路天寒地冻的,真是辛苦你了。” “没什么辛苦的,职责所在,所幸就快到了。” “苏定方就住在这温县?” “嗯!已经打听过了,应该就在前面不远了。” 两人披着斗笠,冒着风雪骑着马向前行进着。人和马都吐着白气,然后化为霜,粘在胡子上。 冰天雪地中,除了呼号的寒风,一片寂静,村落中没有了嬉闹的孩童,如果不是还能够从烟囱中冒出炊烟,便如同一个被遗弃的村落。 一间已经破败,有些地方已经龟裂的土坯房中,炉子里的火渐渐燃尽,屋子里的温度也渐渐回落,屋子外呼号的寒风更增添了几分寒冷和萧瑟。 房间里响起一个脆生生的声音。 “爹,冷!” “定方啊,再烧块蜂窝煤吧。”一个老妪抱着一个年幼的男孩坐在床上,裹着薄薄的满是补丁的被子,叹息道。 “好!我去拿。”苏定方披着衣服起身大步走到墙角处,角落里摆放着十余块蜂窝煤。他犹豫了一下,最终拿起两块蜂窝煤到炉子跟前。拿着炉勾子在炉子底下勾了勾,然后将蜂窝煤放进炉膛内,将炉盖盖上。屋子里又渐渐地暖了起来。 小男孩从床上跳了下来,坐在炉子边上的一个小胡凳上,将手靠近炉子,嘴里高兴地喊着: “爹!真暖和。” “庆杰,小心点,别烫到。” “嗯!”苏庆杰使劲儿地点头,脸上带着喜悦。 苏定方看着儿子,心中的郁积都消散了许多,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自己这一生,年轻时投奔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帐下。窦建德的大将高雅贤颇为喜爱他,收他为养子。武德四年,与大唐对战,结果窦建德败,苏定方又随高雅贤投奔窦建德旧将刘黑闼,参与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战功。次年,高雅贤在洺水之战中阵亡。武德六年,刘黑闼兵败被杀,李世民无意启用苏定方,而苏定方也厌倦了战争,不想为唐朝效力,回到了故乡。 将军卸甲,无权无势,又是败军之人,生活便陷入困苦。再加上今年雪灾,日子愈发地难熬。想到这里,不由叹息了一声。 ps:求收藏,追读,推荐票,月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