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白杆兵和戚家军
第二排迅速补上,下蹲,发射! 整个场面非常激烈,因为是实弹射击的原因,朱由校感觉就是真实的战场! 很快,攻城士兵脚下的木牌用完了,足足一千块! 城上守城的士兵,也都发射了三四次。 看到这样的结果,朱由校稍微放松了一些。 张之极、汤国祚跑过来问道:“陛下,您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朱由校沉吟道:“有一种情况,这里没有体现:实际攻城的时候,建奴兵会投掷弯刀,这时候,火铳手必然出现伤亡。 你们的计划里,有没有备战的火铳兵?” 张之极:“有!您看到的只是一半的火铳兵,还有另一半待命!” 朱由校:“那就好。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我们的火铳兵伤亡严重,攻城士兵大量登城,怎么办?” 张之极从腰间拽出一颗木柄火雷,说道:“还有这个!” 朱由校:“啥?老宋泄密了?” 常延龄说道:“陛下,宋尚书很晚才睡,末将见到他的时候,还在写写画画,是末将询问宋尚书是否有守城利器。” 朱由校:“马上就要出征了,也到时候拿出来用了。 投掷火雷需要练习,刚才的城墙攻守也要训练,可以适当加大攻城士兵的数量,守城迫使士兵提高反应速度。 这几日就辛苦些,天一亮就开始训练,直到天黑。 对了,天黑的情况也要训练! 朕会给你们加餐,提高伙食!” 张之极等人听了,当即领命。 然后,就开始疯狂的训练,昼夜不息! 刚回到皇宫,得到禀报,四川的白杆兵和浙江的戚家军都来了。 朱由校很振奋,说道:“先叫秦良玉进来!” 刘若愚:“秦夫人还没来,来的是她的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 朱由校:“行,你叫他们进来吧!” 川兵是分两批进京的,先来的是秦邦屏和秦民屏,率兵五千,后面是秦良玉和她的儿子马祥麟,率兵三千。 见到两人后,朱由校也没有多说,只是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并任命秦邦屏为都司佥书,秦民屏为守备。 朱由校想到秦邦屏的结局,完全是因为出城野战,没有固守城池的原因,又想到他是川兵,真到了战场,杨额不是有人听他的。 于是,朱由校给秦邦屏和秦民屏一人一把尚方宝剑,说道:“朕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只有一点,不可出城野战! 周围的将官,不管是谁,只要他坚持出城,你俩就用手中的天子剑,将其斩杀! 如果你俩也出城了,那就不用回来了,用此剑自尽吧!” 两人第一次见到皇帝,没想到是这个命令,吓得双股震颤,急忙接旨、接剑! 不怪朱由校对出城如此戒备,现在的大名将领,明知道野战不如建奴,但喝两杯马尿就天不怕地不怕,冲动之下就跑出城外,导致兵败身死。 所以,坚守城池,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朱由校之所以想到白杆兵和戚家军,是因为这两支队伍特别英勇、特别忠心、军纪特别严整,是不可多得强军。 而秦良玉和戚家军的练兵之法,更是不传之秘,效果上佳。 要不是这样,秦良玉也不会名垂千古,戚家军也不会杀得倭寇片甲不留! 除了这两支强军,朱由校能动用的兵力就不多了。 辽东镇身处战场中心,自不必说; 蓟州镇是防备建奴的第二道防线,此刻也已经防线北移; 宣府镇总兵统辖8万兵力,防御女真从蒙古绕道南下; 大同镇 7. 5万兵力,山西镇5万兵力,主要防备蒙古骑兵; 延绥、宁夏、甘肃、固原等四镇,总兵力17万,主要防备瓦剌。 此刻的辽东战场,蓟州镇的兵力基本都上去了,宣大也调过去将近一半,其余地方的可用之兵,也就没多少了。 秦邦屏兄弟二人退出之后,戚金和戚祚国进殿叩拜。 朱由校看着戚金,不禁感慨连连。 他老朱家,可是对不起戚家军啊! 不过,他记得,原本只有戚金带兵的,戚继光的其他几个儿子,都袭了锦衣卫的千户、指挥佥事等职务,偷闲躺平,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现在怎么出来了? 戚祚国说道:“陛下,我戚氏五兄弟戚祚国、戚安国、戚昌国、戚报国、戚兴国,率领家奴,自愿从军,为国杀敌!” 其实,戚继光还有一个儿子,也是最大的儿子,但因为执行戚继光的命令不彻底,被戚继光斩了。 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朱由校给戚金和戚祚国加了副总兵的头衔,其他几个他的兄弟也给了千户的待遇,同样,也给了天子剑,要求不可出城野战! 朱由校一再强调坚守城池,就是因为前线的熊廷弼已经加固了城墙,城里的粮食等物资也都充足。 只要坚守,拼消耗都能耗退建奴。 戚家军走了,朱由校又开始心烦意乱。 登莱巡抚陶朗先,已经拿了五万两银子,在山东募兵、练兵了,那个着名的老将沈有容也当了山东副总兵,山东的局势还行; 熊廷弼说,有一个叫毛文龙的,所造的地炮威力强大,也不知道造了多少了; 福建剿灭海寇的事,一直没有消息,让人挂念的很; 派人去了河南,找徐光启,让他来京,到工部改良火器,现在也不见人; 洛阳的福王,什么消息都没有,显出一丝诡异; 东林党的人都不堪大用,得挖掘几个历史名人; … 正在胡思乱想,刘若愚禀报,前往洛阳宣旨的太监回来了。 朱由校马上召见,两个小太监却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朱由校怒道:“嚎什么嚎,快说,徐光启呢?” 一个小太监抽泣着说道:“在徐光启府中,有一个年轻人,当场用火铳打死了宣旨的黄公公,奴婢俩被打了一顿,赶出来了。 奴婢俩不敢擅自回京,跟了徐光启几天,后来跟丢了,只知道他往东边去了!” 朱由校顿时觉得心口堵塞:操!敢枪杀宣旨太监! 洛阳也不可能有建奴鞑子啊! 大明的子民,枪杀皇帝的宣旨太监,这是要造反了! 福王,一定是福王! 为了进一步确认,朱由校又询问了小太监,那个年轻人的年龄、身高、胖瘦等细节,确定无疑就是朱由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