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东线无战事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强头风。 用这句话来形容曹操,或者说是整个魏国的处境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张绣正式发起第三次北伐之前,曹操曾认真分析了双方各自面临的形势。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尽管如今的魏国看上去状况不太妙,但是无论如何,会战兵力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万万没想到,当在潼关的第一战打响以后,情况竟是跟他预想中的完全不同。 鲜卑入寇、辽东反叛,这两件事情竟然是同时发生了。 再加上选魏国内部流言横行,社会经济通货膨胀。 这些事情让曹操惊讶地发现,自己似乎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 唯一让他欣慰的就是,东线战场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他早就猜测到张绣这一次会两线作战,所以早早就安排了应对之策。 可即使如此,整个形势对于魏国来说依旧是非常不利。 潼关战场暂且不说,东线战场,孙策率领一支大军正在跟魏国军队对峙。 他的对手是司马懿。 三年的时间,司马懿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曹操和曹昂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后世键学家们常常说,假如曹操不死,司马懿必不敢对曹魏政权生出异心。 这种说法随即遭到了很大一部分人耻笑。 因为曹操比司马懿整整大了两轮,想让司马懿死在他前面,属实有些为难。 所以根本轮不到曹操——只要曹丕不死,司马懿都不敢反——哪怕曹丕比司马懿还要小八岁。 但是这个说法依旧还是遭到了很大一部分人耻笑。 理由是根本用不着上曹丕,只要魏明帝曹睿再多活个几年,等到他的继承人长大成人,司马懿就是一代忠臣的典范。 哪怕曹睿比司马懿还小了二十五岁。 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从曹睿在位时司马懿的表现来看,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哪怕曹睿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二岁,但他在位的十三年里,司马懿可真就是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完美的表现出了一个忠臣应有的模样。 可问题就在于自曹操以后,曹家的后两代人都成了短命鬼。 曹丕不到四十就英年早逝已经让人非常意外了。 可谁又能想到活蹦乱跳的曹睿竟然比不上他老子,才刚刚三十五岁就挂了? 在张绣穿越前的世界里,这个年龄正是一个标准的分界线。 自这个年龄以后,找工作就没人要了。 可没人要归没人要,那也罪不至死啊! 无论如何,历史没有如果。 曹睿一死,司马懿终究还是走上了曹操的老路。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吧。 但是。 如今张绣的穿越却愣是给没有如果的历史带来了一次如果的机会。 所以此刻的司马懿那可真就是曹魏阵营深受信任曹操、曹昂父子二人信任的重臣。 可以说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单论受宠程度那可是保三争一的存在。 要知道哪怕是深受曹某人信任的程昱到如今为止也仅仅只是军师,从来没有独自领军的经历。 反观司马懿,这都已经开始担任三军主帅了。 不过话说回来,司马懿能得到如此重视倒也正常。 曹操的墙脚被张绣挖的实在太厉害了! 从宛城一战开始算起来,典韦、乐进、郭嘉、荀攸、徐晃、于禁、郭淮、夏侯霸、荀彧、满宠…… 还有原本准备投降曹操却被张绣截胡的张郃、高览,以及原本有很大概率会在徐州之后投降曹操的张辽。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老中青三代人几乎被张绣挖了个遍。 得亏是曹操的底子厚。 换成是刘备被张绣这么挖,恐怕早就沦落到给人打工的境界了! 嗯,这个世界的刘备也的确是一直在给人打工。 毕竟张绣从他那里挖的人也不少。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东汉末年分三国! 一共就三家,不挖你就是挖他,也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曹操底子厚,被挖了无非就是换人再用。 刘备底子薄,被张绣一铲子下去就再起不能。 至于孙权…… 不好意思,东吴方面查无此人。 现在的话事人是孙策。 他已经是张绣的人了。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司马懿倍受重用还得感谢张绣才是。 其实如果再给曹魏几年时间,在经济优势的加持下,其实也未尝不能再培养出一批可用之材来。 但是刚刚也已经说过了,历史不存在如果。 三年的时间到底还是有些短了。 况且张绣在这三年里始终都没有放弃过搞事。 所以原本应该充满勃勃生机的新生魏国,竟然罕见地在人才梯队的培养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自然是格外显眼。 至于张绣给孙策的命令倒是一如既往的简单明了。 能打赢就打赢,打不赢就拖。 孙策是什么人? 绰号小霸王的存在,他又怎么可能不打? 更何况如今东线战场的阵营也是前所未有的华丽。 东吴本身就自带周瑜、程普、韩当、周泰、蒋钦、凌统等擅长水战的将领。 其中周瑜还是一员儒将,说是东吴的诸葛亮丝毫不为过。 更何况这一次张绣还特意把庞统、徐庶、甘宁、太史慈、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也派了过去加强力量。 如此一来,东吴方面最后的短板也算被补齐了。 张绣发起北伐,攻打潼关的消息刚一传来,孙策立刻迫不及待地指挥着水军渡江,开启大战。 等到双方一开打,各自俱是吃了一惊。 孙策这边是没想到司马懿的确有两把刷子。 面对如今这般阵营,竟然能够跟他们打的有来有回,丝毫不落下风。 司马懿更是暗暗心惊。 当初自己第一次被人举荐,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时,他就已经想到了东吴方面很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起到作用。 所以这三年他一直都在暗中训练水师,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露一手,同时给以水军称雄的江东方面好好上一课。 万万没想到,他都这么努力了,依旧只是跟对面打了个平手。 假如这三年没有自己的努力的话…… 事到如今,司马懿甚至已经不敢去想这个问题了。 太可怕了! 孙策这个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 你好歹也是堂堂小霸王,江东两代基业,怎么说送人就送人了呢? 这一日,他把自己的弟弟们叫到身旁,跟他们商议起来。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以吾观之,与孙策在此相持并非上策。” “兄长有何高见?” 这段时间司马懿的弟弟们也是忙得焦头烂额。 没办法,孙策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 他自己就是个万人敌。 麾下战将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如果不是这三年来他们一直都是卯足了劲儿练兵,恐怕如今早就一触即溃,被对方大杀特杀了。 可即使是换成了如今这种环境,这一仗他们打得依旧是非常难受。 如今听到司马懿依旧是有了新的想法,一个个都竖起耳朵。 “吾意欲派一能言善辩之士,说服孙策,助我攻张,如何?” “这……” 众人面面相觑,谁不知道孙策跟张绣的关系好到都要穿一条裤子了? 你想让孙策背刺张绣,这可不是做梦? “事在人为。” 司马懿如是说道,“若此计能行自是最好,若是不行,吾等亦可将此事大加宣扬,令张、孙二人心生龃龉,不再似往日那般亲密无间。”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仔细一想觉得司马懿说的也的确是有道理。 于是便纷纷答应下来。 另一方面,当孙策听到司马懿派人来到军中的时候,不禁一怔:“两军正在交战,这司马懿派人来做甚?” “此乃司马之反间计也!” 一旁的庞统微微一笑说道。 这一次东线战场的军师就是他跟徐庶二人。 当初的赤壁之战,张绣跟孙策两家就已经有了共同作战的经验,双方对彼此颇为熟悉。 如今孙策已经正式决定跟随张绣,两家变成一家,打起架来更是都不需要磨合。 所以在这样的大战中,庞统和徐庶就理所当然接下了军师的职责。 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周瑜可以更加专注于指挥战斗,不必再兼任军师的职务。 “反间计?” 听到庞统的话,孙策非但不气,反而觉得有些好笑,“司马懿欲对孤与博超施反间计?” 在他看来这是极为可笑的一件事情。 他孙策跟张绣是什么关系? 不夸张地说,那是能够在战场上为对方挡枪的交情! 更不必说如今自己的孩子还要叫张绣一声姑父! 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怎么会想想到用这种方法,太低级了吧? 似乎是看出了孙策的疑惑,一旁已经投降了张绣的满宠说道:“确有此事,当初宠来江东之时,便是司马懿给出计策……” 他说着就把当初司马懿说过的那些话原封不动说了一遍。 三年过去,满宠从当初的被逼无奈、顺势而为投降张绣,如今已经到了心甘情愿投靠张绣。 毕竟这三年来整个天下的局势满宠是能够亲眼看到的。 先前在曹操阵营,对于张绣这个人,他多多少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这就导致了他对张绣的了解不够客观。 但是当来到江东以后,他却发现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抛开自身立场不谈,张绣绝对是比曹操更适合做主公的。 哪怕他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见过张绣一面。 甚至于不说张绣,就连孙策都比曹操更适合当主公。 主要就是在他们的手度下办事的时候比较安心。 无论张绣还是孙策,相比于曹操都显得格外大气。 别看曹操写的诗都充满了豪放洒脱之气,但是他做人可不是这样。 在曹操阵营待了多年,满宠对于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 更何况这三年里,他算是见证了蜀汉日新月益的过程。 考虑到自己的将来,他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改变了立场。 听到满宠的话,孙策不禁皱起了眉头。 “仲谋……” 他是真的没想到,自己弟弟对于张绣的敌意竟然连远在北面的曹操都知道了。 更没有想到对方竟然已经拿这事做过文章了。 “为何此事公瑾未曾对孤说起?” 东吴众人闻言皆是辟开了孙策的目光,唯有徐庶长笑道: “吴王莫怪,想必大都督也是担心伤了吴王兄弟之间的感情,方才瞒下不说。 况如今已是一家人,再说这些陈年俗事更是不必再提。”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都过去了,过去了!” “往事不必再提!” “仲谋也是年轻气盛,方才不理解大王所作所为。” “俺也一样!” …… 孙策听着众人发言,却是摇了摇头,并没有就此事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就事论事道: “司马懿此乃阳谋,不知凤雏先生有何高见?” 庞统早就猜到孙策要向自己问计,闻言便道:“既然司马懿用反间计,我等不妨将计就计!” 孙策有些疑惑:“将计就计?” “正是!”庞统肯定地说道。 “那司马懿足智多谋,可会上当?” “统此计亦乃阳谋,信与不信,实则无关紧要。” “既是如此,那便依先生之计行事。” “善。” 得到从孙策那边传来的消息,司马懿有些意外。 因为孙策给出的答复是,他不愿意背刺张绣。 这一点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如果江东这边的话事人是孙权,对方还有可能答应。 可惜现在是孙策说了算。 那真是绝无可能。 但让司马懿没想的是,孙策虽然不会背刺张绣,但却愿意坐山观虎斗,谁赢就帮谁。 乍一看,这个选择不是很合常理。 但是仔细一想,却也无不道理。 司马懿扪蛋自问,如果换成是自己的话,十有八九也会这么做。 不过是是暂时性的按兵不动罢了,消耗的也不过是蜀汉是魏国的力量,对于东吴并没有半点损失。 司马懿向来自忖智谋不在卧龙、凤雏之下。 如今仔细推敲一番,顿时觉得此事大有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