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西线无战事
来到荆州的大汉天子刘协惊讶地发现,他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行动自由。 哪怕是当初董卓新死,李傕、郭汜起兵犯长安之前,他都没有像如今这般惬意过。 那段时间主持朝政的司徒王允的确不是董卓、曹操那样的奸佞之臣。 但他依旧约束着刘协。 虽然很多时间都是出于好心,但是依旧让刘协本能的感觉到自己被人管着。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 总之不像皇帝就是了。 可如今却是截然不同了。 此外,沮授时不时还会安排一些活动,让他跟荆州的军民见见面,而不是一直独处深宫之中。 最让刘协满意的则是,整个荆州的军民对他的态度。 好奇多于敬畏。 丝毫没有鄙夷。 这正是刘协梦寐以求的。 所以这段时间刘协过得非常轻松愉快。 除此之外,刘协还注意到了荆州这片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别军政运行模式。 他毕竟做了二十年的皇帝。 傀儡皇帝,也是皇帝。 刘协自始至终没有真正意义上亲政过,所以执政能力如何暂且不论。 但是他的眼光却是极为独到。 正因如此,他很快就看出了荆州跟其他地方,主要就是自己待过的洛阳、长安、许都等地的不同之处。 刘协根据自己的经验概括了一下,那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无论文臣武将,都拥有着高度的自主决定权。 这一点从鲁肃和沮授来接他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 因为张绣的命令分明是在他们已经把自己接到荆州以后才下达的。 这让刘协在感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深深的疑问,张绣为什么会对这些人这么信任呢? 对比曹操,那简直已经不能算是疑心病重了。 简直就是…… “孤好梦中杀人”这件事情,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收回思绪,刘协转向荀攸: “关于曹贼妄言一事,荀卿怎么看?” 荀攸微微一笑,“陛下既为真命天子,理应下诏斥责魏王。” 注意到荀攸对曹操的称谓,刘协目光一缩,“朕欲撤去其王爵封号,卿等觉得如何?” 兹事体大,所以刘协这一次不止征求荀攸的意见,还特意问起了鲁肃和沮授。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已经看了出来,这二人的才能丝毫不在荀谌之下。 这也让他再一次感慨张绣麾下人才济济。 仅仅一州之地,就拥有着放眼天下都属一流的人才。 关键是他们还都对张绣忠心耿耿。 真是令人羡慕啊! 鲁肃和沮授闻言对望一眼,都是有些惊讶,没想到刘协会询问他们。 不过两人依旧还是认真的给出了建议。 显然,两人的结论一致,那就是不能撤了曹操的魏王封号,至少现在不能。 封王,不是小事。 甭管你封的时候有多么不情愿,但既然已经封了,为了朝廷的威严,也不能随随便便给免了。 就算要免,必须要堂堂正正。 所以对于曹操如今这种行为,必须先要下诏呵斥。 等到曹操屡教不改,坐实了他各种反贼行为以后,再行此事不迟。 这便是程序正义。 刘协也知道他们说的有道理,只好捏着鼻子先咽下这口气。 其实他原本是想再说一句“若朕非要这么做呢?” 但想了想,他最终还是没有这么说。 固不待言。 接下来,刘协便让荀攸草拟训斥曹操的诏书。 荀攸则是在此时向刘协强推祢衡。 理由喷人这一位更是在行。 刘协回想起当初祢衡在许都击鼓骂曹的典故,顿时从谏如流。 同时也再一次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张绣这边真是什么人才都有! 祢衡得刘协召见,原本是有些不耐烦的,不过一听是要骂曹操,精神立刻就来了。 他二话不说,挥毫而就,短短一柱香的时间就写下了诏书。 鲁肃、荀攸、沮授三人看过,顿时赞不绝口。 祢衡就是祢衡,通篇不带脏字,却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一文不值。 比之当初袁绍发起官渡之战时陈琳的那篇讨逆檄文也不逞多让。 刘协看完以后更是觉得浑身舒畅,神清气爽。 干得漂亮! 自己早就想这样狠狠骂上一顿了! 心情愉快的刘协当下下令鲁肃用玺。 传国玉玺自然是他在离开许都的时候专程带出来的。 看着祢衡和鲁肃一脸认真的模样,刘协不禁有些恍惚。 细细想来,这仿佛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完全以自己的心意下诏用玺。 在此之前的所有诏书虽然都是他亲口下达的命令,但或多或少都不是他的本意。 二十年,整整二十年了! 念及此处,刘协不禁泪流满面。 自己这个皇帝真是愧对列祖列宗啊! 由祢衡写下的这篇诏书很快就以大汉天子的名义发了出去。 这篇诏书先是高度赞扬了曹操自当初迎奉天子以来的种种功劳,包括平定徐州之乱,救回皇叔刘备,征讨反贼袁术等等。 祢衡这么写,自然是典型的先扬后抑写法。 毕竟如今的曹操大权在握,已经跟事实上的皇帝没什么区别。 哪怕刘协是真的天子,一上来就痛斥他,效果其实并不好。 所以还不如先肯定他的过去,再行批判当下。 这样的对比才更加明显。 祢衡对于曹操曾经杀董承、董贵妃之事丝毫不提,对于他废除丞相、自立为魏公、魏王的事情也是一笔带过。 笔墨着重在描绘这一次的伏寿给伏完写密信的这件事情上。 祢衡指出,曹操不应该在没有查清楚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说伏后无德,并行废后之事。 更不应该在刘协离开许都以后不但没有改正,反而是变本加厉,还推出一个假皇帝。 如此种种作为,实在是令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祢衡在诏书中并没有回避刘协对朝政无力的现状,而是大大方方将之展现出来。 他充分抓住了人们同情弱势群体的心理,更何况如今这个弱者还是当今天子? 但凡稍微读过几年书的人,都能看出这诏书通篇就是四个字: 曹贼无德! 这,正是祢衡的高明之处。 在情报网络的加持下,这封诏书飞快传遍大江南北,再加上像白仲等人在民间各处撒播消息。 很快,曹操努力经营了几十年的名声在短短数月之内毁于一旦。 如今是个人都知道,曹操这个魏王是逼着天子给的,他甚至还将天子赶出许都,想要霸占皇后。 等到事情败露,他又恬不知耻的推出了一个冒牌货,简直是丧心病狂! “孤何时欲要霸占伏寿了!” 当曹操听到传闻的时候,气得直接把一碗饭给盖到了桌子上。 说他杀董贵人,杀董承,废三公、设丞相、封魏公、封魏王,这些他都认,没问题。 哪怕你说他想要谋朝篡位,当王莽,他都不会有这么大火气。 毕竟这种事情他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做,但他是真的想过。 唯独霸占伏寿这件事情…… 他是连想都没想过好吗? 曹贼好人妻这个说法已经传了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如今纵然是他跑出去到处说,也不会有人相信的。 曹操换位思考一番,哪怕是自己都觉得这种说法可能性不小。 这才是最让曹操生气的! 以前他还要去想这个说法到底是谁传出来的。 如今看来已经不做第二人选。 张绣! 竖子! 看着曹操大发雷霆的模样,众人大气都不敢出。 如今整个天下人都知道,许都这边的天子是假的,荆州的是真的。 对此他们毫无办法。 因为许都这本来就是假的啊! “大王,唯今之计,只有早做决断了!” 如今还能够劝得动曹操的人已经只剩下程昱一人了。 此时他倒是也勇敢的承担了自己属于谋士的责任。 “若再耽误,形势只会对大王愈发不利。” 听到程昱的话,原本还在狂怒的曹操突然冷静下来。 他用筷子重新把被自己盖在桌子上的米饭重新扒拉回了碗里。 片刻过后,他缓缓开口说道: “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矣。” 这不是他第一次说这句话了。 只不过同一句话,两次说出来的心情却是截然不同。 上一次是主动,这一次却是被动了。 “大王!” “此事再容孤考虑一番”,曹操伸手阻止了程昱,紧接着开口问道,“长安城如何了?” “世子与司马仲达已率军至长安增援,如今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正是!” 程昱再度开口劝道,“大王,如今已是最佳时机! 张绣此次北伐,对长安势在必得,假以时日,大战一触即发。 彼时大王再行王霸之事,则困难重重矣。” 曹操闻言深深吸了一口气,“容孤再想想。” “大王!” “就这样,退下吧!” 随着曹操挥了挥手,以程昱为首的群臣纷纷退下。 眼看四处无人,曹丕忍不住询问道,“仲德先生,汝今日怎就再三相逼?” 曹丕是真心感觉到奇怪。 毕竟平时程昱不是这种人。 程昱微微一笑,“昱只是将大王心中所思所想说出来罢了。” 曹丕闻言便是一怔,“这、这是吾父的意思?” 曹操不是想做周文王,让大哥曹昂来当武王吗? 怎么如今打算亲自上阵了吗? 看出了曹丕的想法,程昱叹了口气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陛下被张绣派人劫走,大王优势荡然无存。 昱从前日诏书便已观之,陛下有意削去大王爵位……” 说到这里,程昱顿了一顿,在曹丕震惊的目光中继续说道,“唯今之计,只有拨乱反正了。” 拨乱反正? 能把谋朝篡位说得这么清新脱俗,程昱也真是一个人才了。 不过如今双方都在同一条船上,曹丕也只能默默点头了。 “只希望大哥莫要再失利了。” 曹丕忧心忡忡说道,“此战若再败……则……” “攻守之势异也,强弱之比转也。” 程昱接上了曹丕的话,“是以昱才让大王尽快行那王霸之事,否则迟则生变。” 长安城。 在时隔二百多年以后,这座城池再一次吸引了全天下人的目光。 在坚持了将近两个月后,长安城,丢了。 春风生渭水,绿芽满长安。 当张绣入城的时候,不禁笑出声来。 去年年末,他为了鼓励马超,特意用了黄巢的那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将这首诗公之于众的时候,张绣未尝没有想过要真的在秋季杀入长安城。 却不曾想,他竟然是提前完成了这个任务。 长安城从初春守到了入夏,救兵却是迟迟不到。 韦康不止派遣了一支人马逃出求援。 结果全都都被张绣捉获。 至于外围来援的则是全部被张绣的围点打援之策给收拾的干干净净。 原本张绣是打算将围点打援给贯彻到底,可是荀谌将刘协和伏寿从许都劫出来的这件事情却让张绣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众谋士的时候,众人皆是觉得可以一试。 赵云一路疾行,前往荆州请汉帝刘协来长安旧都。 随即张绣便向城中的韦康和张既招降。 韦康素来仁义,不忍吏民伤残。 当看到关羽、张飞这些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吕布的英雄人物都出现的时候,韦康就已经极为震惊了。 等到外围援军和他派出去请救兵的人都被张绣拿下以后,韦康就更是大惊失色。 曹昂和司马懿又久久不至,韦康就已经心生降意了。 但是张既却不同意。 此外,韦康的部下杨阜、赵昂也是纷纷出言劝阻。 杨阜更是哭着说道:“杨阜等人率领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即便是田单死守,也没有如此坚固! 放弃马上就要建立的功名,还会给自己蒙上不义的罪名,我愿以死相守。” 对方都这么说了,韦康也只能做罢。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仅仅三天以后,一个让他们再也没有办法说“蒙上不义罪名”的人出现在了长安城下。 汉灵帝之子,大汉天子,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