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638章 来者不善啊——你才是来者

   郭嘉被张绣点名,略一思索便开口道:“嘉以为……文若所言甚是。”    之前已经说过,因为跟着张绣参与了东西二川和北伐之战,所以在相对较晚跟随张绣的那一批人中,郭嘉还是比较了解张绣的。    所以此刻听张绣问起,也是没有犹豫,实打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宜再与曹魏开战原因有三:    天子刚刚册封大王,便是为调停我与操之争端,大王如今再战,不免拂了天子颜面,此其一也。    去岁北伐我等虽胜,但损失亦是不少,此时再战,兵马粮草尚未准备充分,此其二也。    如今大王新得江东,兼之凉州未平,强要出征,后方不稳,此其三也。”    郭嘉一番话下来,从各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对此时不宜出兵的理由进行了分析,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只是听到郭嘉这么说,张绣不免有些意外。    如果是诸葛亮这么说,他倒也不会觉得奇怪。    毕竟诸葛亮的特点就是一个稳字。    可连鬼才郭嘉都不赞同出兵,这就有些古怪了。    要知道就在去年的北伐之战,还是郭嘉提议来一场子午谷奇袭之战。    如今连他都转了性子,难道说真是自己太急了?    想到这里,张绣又朝其他人望去。    作为子午谷奇袭之计的实践者,法正与张绣目光甫一接触,便开口道:    “文若、奉孝皆为老成持重之言,大王还请三思。”    张绣绕道陇右,兵出祁山都打完了,走斜谷的赵云也完成了疑兵的使命,唯独他们这一路人马连子午谷都没能穿过去。    路太难了!    所以法正也觉得应该再稳一手。    此时荀攸也回过味来,看清了形势,知道张绣并不是曹操那种人,于是连忙站出来给自己的叔叔撑场子:    “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王倘要用兵,便是再三斟酌,亦不为过。”    不过他到底还是谨慎一些,所以虽然是要摆明立场,却也只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    看到几个核心谋士都不赞同自己再度出兵,张绣眉头微皱。    眼前这一幕总有一种让自己似曾相识的感觉。    于是他又转向一众武将:“你们呢,也觉得不应该现在出兵?”    赵云自然最清楚张绣的心思。    所以看到这种情况的他正要开口,却不料竟是有人比他更快一步。    “打与不打,全在大王一念!    超只知道,吾乃大王手中之枪!    大王指向哪里,吾便刺向哪里!”    张绣闻言,没好气地看了马超一眼。    毫无疑问,这货明显是看到赵云想要开口,所以故意抢在了他前边。    看来对于赵云娶了自己妹妹这件事情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爽。    这种心情张绣也能理解,自家养了多年的白菜被拱了,难免会有这种感情。    只不过没想到马超这货看着浓眉大眼,其实也是颇为滑头。    别看他说的如此慷慨激昂,既表了忠心,又表达了感谢,听上去更是铁骨铮铮,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张绣问的是现在要不要打,可这货的话翻译过来却是——你看着办。    那我问你干什么?    张绣见状又看向其他人。    一众武将见状,也是纷纷开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比于文臣,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狠狠干他娘的一仗。    眼前如此情况,赵云反倒是不急着开口了。    混乱之中,就听有人喊道:    “俺也一样!”    张绣:?_?    不用看都知道这话是张飞说的。    果不其然,等张绣扭过头想要确认的时候,正好看到关羽拉了张飞一把。    张飞得关羽提醒,也是恍然大悟。    此时的他方才意识到一件事情。    他们三兄弟是刚刚加入张绣阵营的新人,资历尚浅,在这种场合下其实并不适合发言。    哪怕他们以前跟张绣的关系很好。    只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此时的他莫得办法,也只能拿眼去瞧刘备。    遇到困难找大哥,准没错。    后者见状不由露出一个苦笑。    其实对于自己三兄弟能够参与今天的讨论,刘备也是颇为意外。    毫无疑问,站在这里的人都是是凉王集团的核心成员。    刘备原本以为,纵然自己跟着孙策一起投了张绣,可由于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张绣心中多少会有些芥蒂。    却不曾想自己终究还是小瞧了张绣的胸襟。    他竟是丝毫没有把些许往事放在心上。    但就这一点而言,比起曹操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让刘备在惭愧之余也是颇为佩服。    难怪张绣能够走到今天。    这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啊!    反观自己这一生,如履薄冰,也不知何时才能来到对岸。    正想着要怎么帮助三弟出言解围,张绣却先他一步开口了。    当看到众人意见不一,倾向于不打的人数还要多一些的时候,张绣已经心中有数。    因而在众人都等着他宣布最终结果的时候,张绣却是表示今天先议到这里,这个话题改日再谈。    随着张绣率先离开,众人心中都是有了数。    看来张绣还是倾向于出兵。    否则的话,这件事情今天就可以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看谁能改变张绣的想法了。    等到散会之后,荀彧拉着有些无奈的荀攸在第一时间找上了郭嘉。    “文若想邀某同去找大王,劝他莫要北伐?”    郭嘉得知荀彧的来意,不免有些意外。    他看向荀攸,询问道:“公达为何不劝?”    荀彧立刻回答,“公达自会与你我一同前往。”    郭嘉摇了摇头,再度看向荀攸,“吾意非是劝大王,而是劝文若。”    荀彧当即一愣:“劝我?”    现在要北伐是张绣,劝我有什么用?    倒是荀攸反应了过来,苦笑着说道,“吾叔执意如此,吾劝之不动。”    他这么一说,荀彧也明白了。    感情郭嘉是在说荀攸为什么不阻止自己去找张绣啊?    “莫非奉孝不愿与我一同去见大王?”    荀彧不解地问道,“可是方才汝也不赞同大王出兵。”    “吾的确不认为此时应当再度北伐,然吾亦不会为此事专程去劝大王。”    “却是为何?”    荀彧听郭嘉这么说,不由更疑惑了。    你明明也认为这时不应该出兵,那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一起去劝张绣改变心意呢?    “大王为王,吾等为臣,是故吾等自应有问必答,可究竟何去何去,大王自有分寸。”    这就是郭嘉跟荀彧的不同之处。    当自己跟主公的意见不一时,郭嘉不会藏着掖着,他会将这种看法表达出来。    但也只是到此为止,一旦与主公下定决心,他决不会干涉。    荀彧则是与之相反,只要他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即便意见不被主公接受,他也不会放弃。    无非就是换个时间地点继续进谏,直到主公接受。    当然,如果实在不接受,那他也是尽力了。    到了这个时候,就要看主公是谁了。    如果是曹操,还是涉及是否称魏公这种重大事宜,那就等死好了。    如果是张绣,自然是无伤大雅,一键三连,下次一定。    荀彧又在郭嘉这里待了一阵,发现郭嘉打定这主意不会跟着他去见张绣以后,只能无奈作罢。    郭嘉跟荀彧共事多年,自然知道荀彧的性格。    眼见他就要离开,便开口问道,“文若,汝可是还要去寻其他人?”    “正是!”    看着荀彧坚定的模样,郭嘉饶有兴致地望着他:“不知文若要去寻何人?”    “贾文和!”    荀彧心里很清楚,能让张绣改变主意的人并不多。    张绣亲封的四大军师自然都算。    只可惜如今庞统和徐庶远在荆州,诸葛亮还在陇右,只有贾诩一个人在成都。    法正虽然也跟自己意见相同,但他资历尚浅,只怕未必能说动张绣。    再者荀彧通过郭嘉的表现也能够猜测到,法正十有八九会跟郭嘉一样,哪怕同样不赞成出兵,却不一定愿意跟自己去劝张绣。    既然如此,索性直接去找说话管用的那个人好了。    虽然荀彧没有跟贾诩接触过,可对于他的种种事迹却并不陌生。    作为跟随张绣时间最长的谋士,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让张绣改变主意,贾诩肯定是其中之一。    郭嘉听到荀彧打算去找贾诩,就是一阵无语。    怎么说呢?    如果说自己还有一丝可能会跟着荀彧去劝张绣。    那么贾诩真是半点可能性也无。    如今张绣军中谁人不知,现在的贾诩除了给张绣找老婆,那是一点心都不愿意操。    如果不是张绣特意点名,他甚至连主意都不打算出——除非张绣真的出现了致命失误。    但现在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条件。    郭嘉不忍荀彧白跑一趟,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荀彧。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荀彧是真的头铁。    我就是要去找贾诩!    对此郭嘉也是无能为力了。    你这又是何必呢?    得亏张绣不是曹操,否则保不齐又要收一个空的食盒了。    当荀彧找到贾诩的时候,后者倒也并没有像郭嘉所说的那样闲着。    贾诩为吴起兵法作注。    看到荀彧和荀攸联袂前来,贾诩便十分热情地拉着二人观赏自己的大作。    荀彧虽然主搞内政,但是军事方面同样不弱,见状顿时也来了兴趣。    荀攸更不用说,曾经作为曹操谋主的他对兵法非常有研究。    既然主人相邀,立刻跟着叔叔一起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两人登时对贾诩惊为天人。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此时也不得不感慨,这老头子真的了不起啊!    敢为吴起兵法校注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吴起是什么人?    那是与孙武并称孙吴的人物!    换个人过来,能够学懂弄通人家的作品就不错了,还敢对其指指点点?    开玩笑呢!    可贾诩就敢。    就贾诩校注的内容,再结合他的过往经历,让二人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认识。    特别是一些见解独到之外,甚至能让二荀这等人才都有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    荀攸首先开口,不吝赞美之辞:    “叔父、文和先生,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虽然是在夸贾诩,顺便着把自己的从父荀彧也吹了一通。    听到荀攸把自己跟贾诩与张良、陈平并称,荀彧则是连连摇头:    “彧何德何能,能与良、平相提并论?    文和先生之才十倍于吾也!”    虽然是自谦之辞,但也是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贾诩的敬仰。    对于荀彧和荀攸的才学,贾诩心知肚明,眼见自己为吴起兵法校注这般得二人推崇,也是颇为开心。    三国志的作者能够为荀彧、荀攸、贾诩三人并列作传,便已经说明了三人之间有一定联系。    所以此刻他们互相看着顺眼倒也并不奇怪。    哪怕是原本打算开门见山的荀彧也忍不住跟贾诩商业互吹一通,这才进入正题。    当听到荀彧说起他的来意时,贾诩心中惊讶,表面上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询问道:    “寻诩之前,文若可曾找过他人?”    荀彧也是实话实说,“还曾找过郭奉孝。”    明明找了郭嘉,却还是只带着荀攸过来……    贾诩心中顿时就有了数。    在荀彧忐忑的目光中,贾诩点了点头,“既如此,吾便与你走上一趟。”    荀彧愣住了。    荀攸也愣住了。    因为郭嘉事先做过提醒,荀彧和荀攸二人早就做好被贾诩拒绝的打算。    可以说,荀彧是抱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来找贾诩的。    却不曾想贾诩竟然答应了。    惊讶之后便是狂喜。    “多谢文和先生!”    “文若太过客气”,贾诩目光转动,微微一笑,“为主分忧,本就是我等份内之事。”    荀彧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既然贾诩已经答应,自然是说干就干。    只是他却没想到,当他找到张绣的时候,已经有人先他一步。    “吴王、皇叔?”    当看到孙策和刘备的时候,荀彧不禁一愣。    这二人来这儿干什么?    值此关键时刻,荀彧隐隐有一种感觉,低声呢喃道:“来者不善啊!”    一旁的荀攸听到自己的叔叔这么说,忍不住提醒了一句:“你才是来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